第三十二章:堆雪人
作者:林城木森      更新:2019-09-14 07:06      字数:4501

128.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放寒假的第二天,我会和苏正阳在我家楼下的早点铺里吃早饭。

在我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叙述了半天后,苏正阳终于明白我那一嗓子嘹亮的尖叫是因为什么了。而我也在他的解释中明白,他就住在我家楼上的楼上,十九楼。

这是多么大的缘分啊。

我忽然就原谅了之前十几年没有运气的命数。

其实这也很正常,苏正阳搬来前两年城区扩建,拆迁征地大刀阔斧的建造了两年,把原本城郊的土地建设成了一个城外城,而这几个小区就作为替代给了当初被征地的人。但城区扩建闹腾了两年忽然没了音信,这个小区成了一个小小孤岛,所以租金房价都很便宜。

而且桦实就在城郊,这个小区怎样算都是最佳选择。

但是能在一栋楼里,也是缘分了对吧。

我小口小口喝着面前的老豆腐,一点声音也不敢出。

这样的举动让我记起小时候那两个以身作则在学生们面前小口吃饭的老师,忽然明白了那个故事真正的奥秘,那个故事的配图上,两个老师可是一男一女。

我为了我的发现震惊而自豪,抬头发现苏正阳正用看智障的眼神看着我。

“有那么好吃吗,你看你笑的。”说罢,他特别老成特别深沉的叹了口气,似乎是在为我如此容易满足感叹。

他点了一笼小笼包一碗朝鲜面,就着辣白菜吃得很香。

因为他在的缘故,我就只能喝一碗老豆腐,这才是男女不平等的具体表现。

林城的朝鲜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冷面,面条开水里过水,八分熟迅速装碗,撒上一把辣椒快速浇汤,有些小店也会放一把香菜。它是我长这么大见过制作方法最简单的面,但是每家店做的都不一样,水温时长辣椒种类都会影响口感。

我记得初中一篇作文题目是匠人之心,我写的就是这一碗朝鲜面,那篇作文是我初中三年分数最高的几篇之一。

“好吃吗?”我凑过去问。

“好吃。”苏正阳嘴里是一大口面条,含含糊糊的回答我。

他家里不吃面,据说他们那里看抻面要去火锅店交四块钱,才会有小哥专门过来做给他们看。

我笑呵呵的看着他,好像这碗好吃的朝鲜面是我做的一样,他把嘴里的东西咽干净抬头问我:“宁晨,你是不是没吃饱。”

“饱了啊...”

“那你老是盯着我碗里的东西干嘛,没吃饱就直说,我想你的胃量吃这么点也吃不饱。”

他说着,筷子扎在旁边的小笼包上,举起一个对准我。

我扶额:“苏正阳,你逗狗呢...”

他撇撇嘴,叫唤起来:“不然我喂你啊。”

原来真的会有那样一瞬间,人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碗里的面条升腾起的雾气适时的阻挡在我们之间,像是为这个口不择言的少年解围。

他说完的一瞬间,我心里忽然空掉一块,心里有个宁晨在那里大大方方的说,好啊。

我伸手打开两个人间的水汽,特别自然的说:“你就给我一个,太抠门了吧,你那一笼有六个呢。”

他也释然的笑了,一脸的得意劲:“我就说你没吃饱你还和我装,和我装什么装...”

苏正阳一边絮叨一边伸手去拿剩下的包子,但他忘了举着的筷子上还插着一个呢。

然后我们两个听到了扑通一声。

那个闯祸的包子一头扎进我的老豆腐里,投湖自尽了。

129.

我按了电梯门才想起来问他:“不对啊,你不是去上补习班吗,还背着书包呢,怎么又回来了。”

“我没去,我那天去报名的时候听了一节课,那老师讲的全是语法,我的问题是词汇量不够和缺乏阅读练习,药不对症,去了也没用。”

“那你怎么还...”我指了指他的书包。

“你傻啊,我妈要是知道我没报补习班肯定生气,我又不傻,就背着书包出来吃饭,等他们走了再回去。”

这种胆大妄为的个性,真像我姐。

可能是老豆腐都灌倒脑子了,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苏正阳,你真像我姐。”

“我一个大老爷们像你姐?你怎么不说我像你奶奶啊。”

“我不是这意思。”我头大,把我姐的事情给他七七八八说了个大概。

他在一旁感叹:“你们家,三个女人,你看看你妈,你在看看你姐,你怎么就...就这样呢?”

什么叫我怎么就这样?

到了十七层,苏正阳跟着我下了楼,我奇怪,你家不是十九层吗?

他看了看手机:“现在刚七点,我妈他俩快九点才出门,我回不去。”

“那你去哪儿?”

他伸手指向楼梯间,然后拍了拍身后的书包:“早读,背英语。”

130.

我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然后裹着围巾帽子拿着英语书出去找他。

他坐在十七楼和十八楼之间的楼梯上,似乎早就料到我会出去。

他特别嘚瑟的说:“我就知道我没看错你。”

我却因为这句含义不清话想歪了,他是指什么,是说我奋发图强好好向上,还是别的什么。

楼道里很冷,虽然没有风但也寒气逼人,不过寒气让人清醒,也很好。

我坐在他左边,我的声音小他的声音大,还是他背什么我背什么,像是在学校一样。

回家之前,他叫住了我。

“宁晨,咱俩立个目标吧,这个寒假,把这本单词背下来。”

我笑,当然好。

“好,那咱们要换个楼层,十四楼怎么样。”

我的寒假计划,真的要扬帆起航了。

131.

每天早上,他在十七楼的楼道里等我,我们两个一起去吃早饭,然后去十四楼的楼梯间背单词。

天寒地冻,地砖坐一会儿两条腿就麻木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爬楼梯,从十楼爬到十四楼,每爬一层楼背十个单词。

第一天爬楼梯后,我回去躺了小半天,第二天醒来像是被人殴打了一样,腿上的每块肉都是疼的,但是两三天的疼痛期度过,我反而越来越有精神,像是克服了一道屏障。

假期的清晨,这个不会有人来的高层楼梯间成了我和苏正阳的小小基地。有时候背累了,就用手机放歌听,透过楼梯上的小窗户朝外看,林城被掩盖在厚重的积雪之下,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劳作和生活。

太阳逐渐升起,我们看见每个新一天的到来。

我不是没有见过林城苏醒的样子,很多个在教室里的早自习,我从作业中抬起头,就能看见第一秒正在喷薄的日出。

但这是不同的。

我没办法诉说这种快乐,不仅仅是和喜欢的人每日见面说话的开心,而是我能感觉到,一股更为磅礴的力量蔓延在我的身体里,和每日份的日出一样鲜活。

我第一次想要用一个不符合我的词语形容自己。

朝气蓬勃。

这才是十七岁的宁晨最好的样子。

132.

苏正阳的爸妈很忙,经商家庭,做的就是走南闯北的买卖,每一笔收入都是起早贪黑的报酬,来之不易。这些年两个人的门路拓展,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但也越来越忙碌,每天早上消失天黑透了才回来。

学校时间有限,每个课间都忙碌的像是行军打仗,再加上男女生说话等同违纪的校规,其实我从来就不曾了解过苏正阳。

我只知道他成绩好,家乡是南方,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跟着父母来到北方,换做是我,我肯定不愿意的。

每天除了背英语,我们也会聊一些有的没的,坐在十四楼的楼梯上,一点点成长趣事都能延伸出一个小时的对白。

也就是在这样的对白里,我从苏正阳那点“我什么都会”的小骄傲中,听出了他对爸妈和家庭的不舍。

苏正阳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他只能看着其他小孩被父母接回家,自己一个人去坐公交车,下了车还要再走上二十分钟的路程去菜市场,自己买菜做饭,自己收拾家务,自己给自己听写语文词语——先在纸上写下拼音,然后再默写出来。甚至自己给自己写成绩单的家长评语,所以很小就学会了一手龙飞凤舞的乱字。

他很少会违逆爸妈的想法,虽然他没说,但我能看出来他的省心和懂事下的体谅和心疼。过早独立的孩子,看事情更成熟分明,爸爸妈妈费尽心力打下的江山,背后有多少辛苦,他肯定都明白。

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苏正阳这副吊儿郎当有很有主见的性格,也是十多年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成果。

相比同龄人更能适应环境,更能吃苦,更少抱怨,更有想法,以及更多的能力。哪有什么天生资质,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成长。

外人只是看到了结果,所以只会发出羡慕的感叹。

就像之前的我。

我们背到一篇讲成长的英语作文,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的糗事便一一讲给他听,他出奇的安静,于是我反问,那你小时候呢,你小时候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然后他给就给我讲了这些,这个看起来很心大的男生,其实拥有着很无聊的童年。

最好玩的事情可能是,他踩着小板凳帮忙挂窗帘,一不小心掉下来,被仙人掌扎到了屁股。

平日里那个总是嬉笑的男生神色淡淡,也有不满,但转瞬又是不在乎的样子。

“你看,你就是被你爸妈惯坏了,什么都不会。啧啧啧,你看我,我初中时就能模仿半个班家长的签名了,当初也是上学一大副业,帮我赚了好几笔小钱呢。”

他得意洋洋的羞辱我,我这个被说成什么都不会的人也没跳脚,就坐在冰凉的楼梯上听他说。

面前少年那张很会耍贫的嘴,肯定也说过很多伪装潇洒的话安慰他的爸爸妈妈。

证明自己活得很好,也是保护所爱之人的一种方式。

越会说话的人,越孤单。

我不知道脑子怎么又短路了,胡话脱口而出:“苏正阳,咱们堆个雪人吧。”

133.

“大冷天的去哪堆雪人啊,再说最近又没下雪,之前的雪早不是被扫干净了就是被楼下那些熊孩子打雪仗了,哪还有雪。”

“我知道哪里有。”我把英语书合上,把他从楼梯上拽起来,说干就干的猴脾气又上来了,“走走走,你爸妈也该出门了,回家拿装备,帽子手套全戴上,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我回到家,找出一副最厚的手套,还从厨房里拿了一段胡萝卜和一把栗子,一边吃一边等苏正阳。

口袋里的栗子快见底时,电梯“叮”的一声,苏正阳摇摇晃晃的走出来。

其实是小区后的一片冰湖。

凡事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等经过一段不确定时长的兴奋期,就会因为很多不确定因素或变故停滞不前。凡事,不仅是学习,这片冰湖也一样。

当初这里是个鱼塘,鱼塘主是身份阔绰的人,还有个能在人前说上话的显贵亲戚,所以当初政府为了买下这块地,反复花费了不少功夫。

据说原本的计划是填湖,挖土机准备就绪又被撤离,换了个理由说是影响风水,居民区建成后新城区工作忽然停滞,这块没了鱼的小池塘成了一片荒湖,就这样孤零零的被遗忘在这里。

冰上气温低,放眼望去都是白色,一周前的雪还完好的保存在那里。

上次堆雪人还是小学时候的事情,我和我姐在老家的院子里,堆了两个长得四不像的东西,我姐还特别自豪的管他们叫“麒麟和饕鬄”。

就冲这个名字就能看出他们长得多奇怪了。

雪是苏正阳的开关,我们站在冰面上,我能明显感受到他兴奋起来的兴致。

连语气都是昂扬的:“宁晨,咱俩滚雪球吧,比谁滚的大。”

我笑:“滚不起来的,那都是动画片骗人的,一滚就碎了,只能一点一点堆,像堆土一样。”

我当然知道这个,小时候我也像他一样天真,麒麟和饕鬄不是白长那么丑的。两个球体的雪人只适合活在动画片里,就像虹猫和蓝兔,你见谁家的猫和兔子是用两只脚走路的?

他堆雪人堆得并不认真,我总觉得他一副很有心事的样子,老是贼眉鼠眼又一脸怪异的看着面前的冰湖。

一副要作诗的架势,我特害怕他一张口给我背《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