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免费的腊八粥(上)(已修)
作者:北宋司马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688

“金算盘,你怎么不拿点钱出来?”看着大相国寺前人山人海,孙掌柜叹道。{Www。 手.打/}“咱们在这算怎么回事嘛!”

“现在是做生意,要是我拿钱,直接花就行了,还用劳心劳力?”金算盘拨拉着手上的算盘,将马脸又拉长了一寸,严肃道。“你别说话,我看看姓徐的搞什么名堂。”

两人将目光投向人群中,只见徐有财穿梭来去,宁宣儿也跟在身后,手上提着一沓子纸张,见人就发。这汴梁城内今日人可真是不少,特别是大相国寺前面,更是搭了不少大棚,里面忙忙碌碌,也不知在做些什么。除此外还有歌歌舞舞的庆祝队伍在街道间穿行,有个人经过也是去看表演的,并没人搭理他们两个。

徐有财发了一会传单,毕竟是人单力薄,虽然发到别人手上,但大多都不看就扔了,或者看看虽然感兴趣,但也没有什么表现,还是挤在人群里追着表演的队伍看。

眼见传单发完,两人挤过人群,又回到角落里,取传单来了。

“徐小哥,你发这东西有用吗?”金算盘抬头向满头大汗的徐有财看去,这腊月间,还能累成这样,真是拼命。“光是印刷传单就花了五十贯,还没开张,钱可花的不多了。”

“绝对没问题。”徐有财笑道,但心里其实没底,他虽然算计好腊八这天汴梁城必定人满为患,但能否宣传到位,又是另一回事。今日的计划肯定是不会落空的,所以才叫那些工人都去烧水开灶,但……

看看大相国寺前面那些大棚,徐有财心中又紧张起来,真行吗?

“开棚舍粥!祝万岁吉祥!”

一声高喝传来,徐有财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快?自己这边……

“来了!来了!”孙掌柜突然喊道,这时,几个人正推着小车过来,原来路上耽搁,幸亏是小车好挪动,才正好赶上。

四人赶忙上去接应,将小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拿一些摆在已经支好的桌面上。

只见搬下来的东西都是一个个的大桶,大桶里面还有小竹筒。

宁宣儿心想着赶紧拿上来,用手去抓,拿在手上,突然觉得烫的厉害,一松手,竹筒掉在地上,撒了一地——流出来的都是花花绿绿的粘稠物,正是腊八才喝的八宝粥。

原来徐有财知道腊八这天汴梁城内寺庙都要舍粥,特别是大相国寺前面,更是有连绵不断的大棚,自己得了这个地利,就是要跟大相国寺抢这个生意。通过舍粥将这牌子打响,否则自己财力有限,虽然人多,但肯定吸引不了目光。那些预先雇好的长工,也是让他们都去熬粥了,所以才自己出来发传单。

看见宁宣儿烫了手,徐有财赶忙过来,拉过这纤纤玉手来,看见上面红色的烫痕,心中一痛,轻轻吹了两下,问道:“痛吗?”

宁宣儿轻轻摇头,被哥哥握着手,哪里还知道痛?

“徐贤弟,别肉麻了,赶紧过来安排安排。”孙掌柜提醒道,徐有财又叮咛了两句,让宣儿在一旁歇了,才过来吩咐。

“都齐了吗?”

“齐了!”长工齐喊。

“齐了就使劲吆喝!舍粥啦!刚出锅的八宝什锦粥!”

徐有财先自己大声吆喝起来,果然有几个离得近的听见了,心想,这大相国寺年年舍粥,怎么这里还有个小铺也舍粥?便跑过来看热闹。

“舍粥吗?来一碗。”

“咱们这没有碗,都是一筒一筒的。”孙掌柜看了连忙招呼道。

“桶?我这么大肚子,哪里喝得了一桶?”客人听了,不禁笑道。“你就是发财了善心,也不用这么大方?”

“不是那个筒,是这个。”徐有财连忙解释道,拿过一只竹筒来,递给客人,客人接过来一看,一只七寸长的竹筒,拿在手上热热乎乎的,仔细一看,上面还写着“明山”两个字。

“嘿,这个有意思啊,不过不知道粥怎么样。”客人喝了一口,赞道。“粥也不错,和大相国寺的有一比——不过你这主意虽然新颖,不过放在筒里,始终还是没有放在碗里的好,这口小还是麻烦啊。”

“客官说的是。”徐有财见客人既然喝了,这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咱家的粥虽然装在筒里,但好在方便,这大寒天的,一口气喝完一碗也不容易,您拿在手上,还能暖暖手什么的,慢慢的喝,喝完了只要把筒还回来就行了——就是不从这边过,内城外城门处都有回收的。”

“你这点子倒是不错,那行,我就拿走是了。”客人听了,拿着竹筒就要走。

“客官留步,这粥是舍的,可竹筒要钱,一个竹筒十文,喝完了到回收的地方换,还是十文钱到您手上。”

“你这样,倒像是个做生意的。”客人听了这话,奇怪道。

“不瞒客官,我们就是做生意的,今天借舍粥的机会开张,以后在城里城外卖水,以后还要借客官的尊口多开,好宣传宣传我们的生意。”徐有财自然不瞒他,解释道。

“好好,我虽然是本城的,但有那朋友做生意常出城的,肯定帮你们……你们明山行的买卖多说上几句好话。”客人笑道,这竹筒本来买一个就是十文,也不怕他们蒙骗了自己。更何况吃人家嘴短,自然说的都是好话。

说罢,捧着这筒粥又进了人群里,虽然人多,但合上盖子也不怕污了衣衫,饿了寻没人处还能吃上两口。

此时,长工们也卖力喊叫,特别是刚才接到传单的,都跑过来尝这粥。一时间聚集了二三十人,虽然不多,远未达到徐有财的期望,但也不是少的可怜,心下倒也有些安慰。

这么舍了半个时辰,一看运来的四五百筒粥已经发出去一半多了,便又差人回去取熬好的——却又要吩咐接下来少熬一些,看这种速度,最后定要剩下不少。

去拿粥的人前脚刚走,突然后面听到有人吵闹,徐有财回头一看,有长工正和一个十四五岁的肮脏孩子争竞,便上前询问。

————————————————

求票求收藏!一天三更不断,书友加群:200567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