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举师知空费力,陈顼从此重权握
作者:陈纯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82

却说当初,陈霸先当梁敬帝萧方智的丞相时,起用刘师知为萧方智的传达宣诏的随从官(中书舍人)。大文学刘师知学识渊博擅长文学,熟练地掌握了朝廷的礼仪制度,到了梁元帝萧绎时,虽然职位没有升迁,但是委任他的国事很重要。现在,他与陈朝的扬州刺史陈顼、尚书仆射到仲举一起受陈文帝的遗诏辅政。刘师知、到仲举常居禁宫中,参与决定所有的国事。陈顼和三百名左右随从入居尚书省,刘师知看到陈顼成为了众望所归的显赫人物,这将对小皇帝陈伯宗不利,因此产生妒嫉,他于是与尚书左丞王暹、侍中、尚书仆射到仲举、殷不佞(殷不害的弟弟)等人谋划道:懒

“皇帝年幼,而他的伯伯又太位高权重,十分不利,为今之计,惟有将陈顼赶出尚书省。才能免除皇帝的心腹之患。”

三人纷纷献计、提出议案。原东宫为太子当联络员的官员(通事舍人)殷不佞(殷不害的弟弟),历来看重名节,加上受陈伯宗的委任,又受到三人的重托,于是马上前往丞相府假传圣旨对陈顼说:“现在天下相安无事,你安成王可以回到东府(在建康内城外南面,是权臣办公楼)管理扬州事务。”

此正是光大元年(567)二月,陈顼听了殷不佞的话,正准备离开尚书省,中记室毛喜赶来见他,说:“陈朝建国不久,灾祸接连不断,朝廷内外都能感觉到这种政治危机。太后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让您安成王进尚书省共同处理朝政,殷不佞今天所说的话,决非是太后的意思。大文学您安成王迁出,将会关系到宗庙社稷的重大问题,因此请您三思。假如你要迁出,必须重新听到有奏折向皇帝上报,不要让奸人的阴谋得逞。如今您如果迁出尚书省,就等于是受制于人,就像三国时的曹爽不到许昌,只愿当一名富家翁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公元249年农历二月,魏国权臣曹爽在司马懿政变占据洛阳后,曹爽没有听谋士桓范叫他到许昌另立中央的计谋,而是只想回洛阳贪图富贵,向司马懿投降,最后被司马懿所杀)!”虫

陈顼听毛喜如此一说,内心里也在打哆嗦,他派毛喜去和管领军将军吴明彻商议,吴明彻听了毛喜的陈述,说:“继位的国君正在居丧,日常事务纷繁得还没有办法着手。殿下亲如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应当辅助皇上安定国家,请留在尚书省不要多疑。”

吴明彻的话,让陈顼如梦初醒。于是,他装病请来刘师知谈话,同时派毛喜先向太后汇报此事。沈太后听了汇报说:“现在皇帝年幼,国家政务都委托给二郎(陈顼)。要二郎迁出尚书省不是我的意思。”

毛喜从太后这里得到证实之后,又去向小皇帝说明这件事。陈伯宗听了,一头雾水地说:“这是刘师知等人所为,朕不知道呀!”有了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证词,毛喜回到尚书省向陈顼作了汇报。陈顼把扣留的刘师知马上囚禁起来,并亲自进宫去见嫂子(沈太后)和侄儿(小皇帝),极力陈述刘师知欺君之罪,激动得亲自起草诏令让皇帝签名,把刘师知交给廷尉收审。

关押了刘师知,陈顼还怕夜长梦多,当天夜里,在廷尉大牢逼刘师知自尽。大文学并罢免到仲举侍中、尚书仆射一职,但仍任用他为贞毅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把王暹、殷不佞一并交送有司治罪。其中殷不佞因少年时对父母孝敬,陈顼历来很器重,所以唯独殷不佞罢官没有被处死。从此,陈顼大权在握,地位日固。

再说右卫将军韩子高坐镇领军将军府,在建康的各位将领中他的兵马最强大。而起初,到仲举的儿子到郁娶文帝的妹妹信义长公主,官做到中书侍郎,调出朝廷任宣城太守,文帝给他配备士兵和马匹,这年升任南康内史,因为国家有哀丧主事没有前往就任。到仲举既被罢免官职住在私人宅邸,和到郁都不能自安。于是到郁常乘坐小车蒙上女人的衣服前去和韩子高密谋。利用武力赶走陈顼,但这件事还没有暴露。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前任上虞县令陆昉与韩子高的手下一名军主告发到郁谋反,毛喜和陈顼知道这件事后,毛喜请陈顼挑选人马配置给韩子高,并批准给他铁和木炭,以便让韩子高修整兵器和盔甲,陈顼感到惊讶地说:“韩子高参与谋反,正要把他抓起来,你为什么反而让他修整兵器?”

陈顼对毛喜的安排惊讶,毛喜对陈顼说出了实话。他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说:“先帝的陵墓刚刚修建完毕,我国与周、齐两国边境常常出现战争,而韩子高受先帝的委任,名目上顺应天理人心,假如搜捕了他,恐怕不是一时能杀掉的,可能变成人为的祸患。应当对他推心置腹,安抚诱导,使他不产生怀疑,等到有机会再来图谋,到那时只须一名壮士的力量就能把他杀掉。”

毛喜说着,眼露自信的光芒,让陈顼一次次地点头叫好。

韩子高从各方传来的情报中感到有危险,于是请求离开京城远去镇守衡州或广州。

毛喜大喜,对陈顼道:“机会来了。”

于是陈顼依计宣布第二天在尚书省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册立皇太子会议,请韩子高、到仲举、到郁等人参加。

陈伯宗及皇后王氏为册立皇太子一事,忙上忙下,虽事体冗杂,却欢喜莫名。

次日,韩子高、到仲举、到郁来到尚书省,抓捕小组迅速地抓捕了他们,送到廷尉,在册立了皇太子一事之后,接着下诏书说:

“到仲举才能庸劣,不劳而得到显贵,受任于前朝,官位和恩宠隆重显赫,父亲参与帝王的政务,儿子据有大邦,以礼相待在由婚姻结成的亲戚中已达到极点,权势和帝王的外戚相当。然而一味这样骄横昏暗,凌辱慢待百官,文帝去世的初期,擅自操纵国家大政,排挤废免皇室宗亲,欺负蔑视台衮大臣。韩子高出身门第卑微,从卑下的地位中被提拔起来,进入台城参与禁卫,以心腹之事加以委任,蜂趸有毒刺,竟敢反咬。到仲举、韩子高,内外勾结,暗中设下奸计,秘密制定背叛的计划。安成王是朕的叔父,亲属中没有比他更亲近的,接受先帝的命令负责导引向上,禀承临终遣命的托付,因为朕年幼弱小,应当保佑。家国的安危,事情归于皇帝的辅政大臣,伊尹、周公的重要,事情没有异议,将相老臣,都知道尊崇。然而率领聚集凶徒,要突然袭击,驻守东城,进逼崇礼,谋划树立到仲举,以掌握国家政权,侵侮排斥司徒,用意在于独揽政权,暗中纠结党羽,正要危害社稷。依靠祖宗在天之灵,险恶的阴谋显露了。前上虞县令陆防等人告发逭件事,都有凭证,并且限定本月七日,实行他们凶恶的预谋。领军将军明彻,左卫将军、卫尉卿宾安以及诸公等,又都知道逭件事。二三罪行,暴露于朝廷和民间,违背道德,事情骇人听闻。现在大恶被消灭,是罪人应得,都可收捕交付廷尉,严肃地依据刑书正法。惩罚衹限到仲举父子和韩子高三人而已,其余的人一律让其自由,都不问罪。”

是日,到仲举和到郁一起在狱中被赐死,其余胁从的人一概不问。到仲举当时年纪五十一岁。到郁的儿子和女儿们,因为是皇帝的外甥得以解脱。

陈顼的权力日重,在他的授意下,二月十二日,陈伯宗改任胞弟陈伯茂由东扬州刺史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诗曰:

幼帝非为天命依,师知沥血费心机。

帷幄运筹非费力,愚忠枉自命归西。

却说徐陵升任为史部尚书后,他以自己的忠义向新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政见——

正是:

忠义徐陵升尚书,心忧国事提灼见。

未知徐陵所提是什么“真知灼见”,新皇帝陈伯宗是否采纳他的政见,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