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不屈挠的人生轨迹(6)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87

第三节 不屈不挠的人生轨迹(6)

那天,奶奶到达县城后天色已晚,她先找到旅社住下,直到翌日临近黄昏时,才按信封上的地址摸索到我们住的地方。晚饭后,我听见他们母子俩窃窃私语直至半夜。奶奶仿佛有说不尽的思念和疼爱要向父亲表述,父亲仿佛有说不尽的委屈和怨恨要向奶奶倾诉。说着、说着,奶奶和父亲都禁不住泪水滢滢、热泪纵横。

我被他们割舍不掉的母子之情深深打动,忍不住泪流满面。是夜,我的心情同样久久不能平静,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更多想到的是,我应该为父亲分担些忧愁,力所能及地为他承担些家庭责任。从那天起,我虽觉得自己还像个及早离开树梢的青涩果实,但应该更加明白事理、懂得为事,和父亲共度忧难。

我的父亲毕竟是个坚强的父亲。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仍默默无闻地以坚强不屈的性格,继续和多舛的命运作顽强抗争。

1972年秋,不知是因政治挂帅、人定胜天的结果,还是因风调雨顺、辛苦劳作的使然,宿迁农村的秋收季节异常红火,全县的农民们个个喜笑颜开、户户穰穰满家,大家以不同方式庆贺用辛勤劳动换来的特好收成。

在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农民们白天收获的庄稼来不及从田里运送到打谷场上,为避免夜晚被人顺手牵羊,生产队只得派人在夜间守着割下来的稻谷。生产队长原先是想找几位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值守,找过几人后都表示自己白天劳累过度,不愿夜间再去田头。因此,生产队长想到父亲凡事都认真负责的态度,情急之中,他又给父亲分派值守田间的任务。

那天晚上,因和父亲一起“守夜”的几个农民,经不住夜里蚊叮虫咬和凉意的袭击,耐不住空旷田野的寂寞都陆续回家,只剩下父亲继续守着这些独对无语的丰收果实。父亲以不温不火的外表、直逼困难的锐气,竭力排除夜间的困倦和孤寂。当父亲天明回来时,肩上挑着生产队分配给我当作口粮的稻穗,足有上百斤。

等父亲坐定后,我发现晨露打湿他单薄的衣衫,浑身上下到处都是被蚊虫叮咬后泛起的红疙瘩,双眼通红,疲惫不堪。父亲显然是因为“守夜”,通宵劳作和驱赶蚊虫而整夜未眠。父亲站起身,拖着疲劳的身体,走进当作厨房用的低矮草房,做好早饭并匆匆吃完后,回到我们居住的草房,倒在床上片刻时间便鼾声大作。

这就是我的父亲。无论他处在什么岗位、处在什么境地、处在什么状态,都是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踏实做好所分配的任何事情。忽然间,我发现父亲好象苍老很多,面容清癯、瘦骨嶙峋,慈祥的脸上写满抹不去的失落,显示出无尽的惆怅和凄凉。流逝的岁月无情地蚕食着他生动的表情,不倦的身影衬托出他形销骨立的身躯。此时的父亲已力不从心。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泰戈尔,在他的散文诗《萤火虫》中写道“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我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是如何看待世界的方式,引导人们要坦然面对现实,人生有意识或不经意的一切,都在顺其自然和不留痕迹过程中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