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仙侠修真八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730

三十六小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注:古今地名多有错漏,致使括注的今地名难以完全准确无误,请大家注意并不吝赐教。

丹道基本名称及术语浅释

一:道

道有两重含义一曰后天之道,指一切在有形有相之东西和事物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易经》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二曰先天大道,即老子所云:“……独立而不改……运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强名为道”。先天大道,无形无相,不可说是有,也不可说是无,言词极难描述。

二:一阳

即一阳初动,行者通过对身心的调节入静,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此刚生之阳?,称为一阳,其卦象“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故称一阳来复。此一阳亦有层次可分。

三:黄芽

鸿?一?最初发象之时,其?萌动,至微至细,如种子入土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极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此“黄芽”为先天神?合一,天地人三家相见之后得来。故又称刀圭、戊己土、些子。其它异名更多,如黍米,一点,一粒,丹头,半黍,可点化全身阴质,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

四:活子时

子时即半夜11点至1点之间,此时太阳开始从东方升起,喻之人身、应之人身,即为一阳初动之?

从下元(北方)氤氲升起,与太阳初升之子时相同,因此,一?之发生只要合符其理,未必就在真正时间上的子时发生,故称为活子时。如《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伍柳丹法以外肾兴起之时为活子时。

五:“时至神知”

时者,活子时,神,先天真觉、真意,非后天识神,乃自然而然于虚无中忽生之“觉意”也。不是暗想和后天粗相之感觉也。所谓时至神知,在丹道中是指?动之时,元神自知也,因为神在?中,

?抱神外,神?本为一物故可时至神知,唯?未动时,称之为神,?动时,称之为?动或意动。

六:铅汞

一指为外丹中金石的真正药物,二喻指人身之神气。铅者,人身之肾气(?),属肾水,其性易沉,而使人欲念纷起,故以铅喻之。汞者,指人之神,属心火,其性易飞,故以汞喻之。修丹之士在于先使心肾二气(?),相交相合,化为一?。

七:真铅、真汞

真铅者,喻指坤宫北方(指下腹)真阳之?,乃水中之金,后天清水源所生之?也。也有以黄芽作为真铅之说,此说更为上乘。真汞者,真心之火,真火也,指吾人之灵觉元神,在人元金丹之中另有所指。

八:水源清浊

水者,肾水,人身中之所有生?,又称精,源者,产生生?之方所,水源浊者,喻后天识神用事于中而生之?,此?生中有杀,又称**,非单指生理上之**也,采之回来,只能成就幻丹,最终必将漏失,水源清者,喻先天元神主事,不识不知,虚极静笃下而生之阳?,又称阳精。

九:精、?、神

精者,?也,精、?、神皆是指先天,由于所处阶段之不同,故有精与?之区分,实不可分,最初萌动之时,至微至细,叫做精,到腾发之后,叫做?,或在不识不知,无形无相遍布全身内外之氤氲?候,叫做?,聚于一处、一点,称之为精,神者,气中之主也,神即?,有此神,才能体现此?,三者为一,不可强分,运化阶段不同而称呼不同罢了。

十:丹田

分上、中、下三个丹田,一般单指下丹田。丹田者,顾名思议,结丹之田,养丹之土地,生丹之田地也。丹道修炼皆离不开丹田之运用,无丹田,不能成丹,不能养丹,无法对肉身进行改造,无法重创性命。上丹田在泥丸宫,即眉心入内三寸左右,虚空一穴,丹成之后,为出神之所,其异名甚多,如:太微宫、彼岸、内院、流球宫、天堂、交感宫、瑶池等。中丹田心下肾上之间入内三寸左右,虚空一穴,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又称之为:中土釜、中田、黄庭、中黄、中宫、洞房、守一坛、戊己门等,下丹田,位于脐内,入里一寸三分之下,方圆一寸二分,虚空一穴,人身之精皆从此生发,故称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处为结丹之所,异名甚多:“气海、气穴、生门、土釜、造化炉、北海、曲江”又有称作此为黄庭、中宫的说法。

十一、刀圭

指在修炼之时,口中所产之津液,和丹田所产生之元?,咽此液,服此?,即为饮刀圭,因津液实为修炼之元?化生,含有先天?之玄妙作用,乃是真意凝合而成,不比普通人体之津液,而是极具灵性,故称刀圭。

十二: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所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阶段,就人身而言,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针对人身而言,以炼神还虚的层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以上专是就人身说法,因丹道修炼无论如何是离不开人身体的,但修炼者不可执于形色之死窍,此窍乃是活窍。

十三:后天呼吸与先天呼吸

后天呼吸即是指口鼻呼吸,先天呼吸指的是婴儿在母腹中之时,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称先天呼吸,人下生之后,变为口鼻肺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丹道修炼必须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状态以反夺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高层次时,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十四:阴跷

阴跷,针炙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后阴之间,又称海底,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炼精者,守此阴跷,真意注入此处,精自化?,采气之时以此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又称为天根、死户、复命关、生死根、丰都鬼户等。

十五:火

指心神,用心、用神、用意,皆称“用火”,内炼之时,心神放得集中、凝定、收缩、呼吸亦随之振作,以助火工,称为进火或武火。文火,又称退火、温养、沐浴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极轻极微,呼吸亦若有若无,如同炉中之火,封固之后,仅存温温一点火焰,在修炼中,是指进火之后,药已归炉,须以文火养之,以防伤丹,武火者在于烹炼,追摄而不使散失,文火者在于知止、知足,而以防过尤不及。

十六:止火

有二种含义,其一是指停住前面之用火,而换以后面之文火,其二是指在用火封固之后,应当停止一切用火,归于无知无觉大静,返入先天层次,才有出神入化之妙用。

十七:风

风,内外之呼吸也,因心神属火,若加呼吸吹嘘,则可加大火的力量,如同风箱一般,故又称为橐?,丹经云:“真息为火之橐?”。

十八:火逼金行

火,指先天真意,金,指真?,火逼金行,即是以真意引导真?运行,以为内丹之作用。

十九:三宝

一指外天地日、月、星三宝。在丹道修炼中,三宝是指精气神,即生殖交感之精,口鼻呼吸之气,念想思虑之神,此是指后天三宝,丹道修炼所用应之三宝为先天三宝,即元精、元?、元神。后天三宝可分,故称后天。先天三宝实不可分,故称为先天。《心印经》云:“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即指此先天三宝不可听,不可闻,不可见也,因是不可分之缘故也。

完全概略修真功法

前言

丹道学问至今有五、六千年历史。丹道修炼之学的创立,反映了我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征服自然,维护生命尊严的伟大精神。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大德大智、高真大隐贤哲圣者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为征服自然;探索生命真谛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这一切奋斗之目的也只是为了我们人类能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我们人类不被天地自然所控制与摆弄。

丹道乃实人、实物、实证之事,丹道决非唯心之说,决非迷信,更不搞偶像崇拜,不信仰与崇拜“神权”。丹道修炼注重自我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乃是一种独立自主之精神支撑着修炼者。求神拜佛,祈求神灵大师保佑护持,乃是放弃自我之个体,依赖他物的一种消极逃避的人生态度。对此,丹道修炼者更是极端反感与厌恶。“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修炼者的奋斗理念与人生观。

丹道修炼是以自我生命体为实验品,并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以期完善我这个有缺陷的**生命与人生,希望能达到与完满无缺的“天道”想融、相生。故此又可以说,修炼者若无决大之毅力与实践精神,以及不计成败得失的忘我精神,是绝难全部成功的。故此,也可以说丹道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大自然作斗争,并改造自然,完美人生的终极学问,其中积极向上的伟大奋斗创造精神,更有甚于现代科学家们对于现代科学的汲汲追求。

若有人说,丹道修炼之学根本就是虚假和不切实际的,并列现代科技理论以解释之。愚以为,现代科技仅有数百年历史,而丹道科学已有五、六千年历史。现代科技之发达以及她所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举世公认,无容置疑的,但是并没有达到万能之地步。现代科技并非达到能解释天地宇宙间一切是非真相、真理奥义的地步。现代科技仍在自我完善与进步,孰或不能与丹道不谋而合乎?因为他们所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皆是使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飞越。

世上只要有其事,必有其理,因未有者,在于我们学识不足;世上有其理者,当有其事,所以无者,在于我们经验不够,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而不名迷信,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否认与完善。

从某一种意义上说,现代科技是人类对困难的一种变相逃避,一种变相消极。因此,曾有人戏称现代发明创造是懒人的结果。比如:一段遥远且崎岖的路途,以至于是我们这个**生命用双脚是难以完成跋涉任务的,于是我们动脑子,发明创造出代步工具如:马车、自行车,继而飞机等,以此辅助工具代替人类完成跋涉目的,如是形成了人对机械的依赖,人反成了机械的奴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的尊严已经丧失。

但是丹道科学并非如此,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完善,完美自我之心灵以及**功能,使空间距离以至时间之箭皆不能成为我之障碍,不须借助外物,以期达到相同之结果。

现代科技是以外物作为实验对象,丹道科学乃是以自我作为实验对象。因此现代科技可以一代一代完善,一代一代的发展,能保持其连续性。如果前人发明了某种机器,后人可以在此前人的成功基础上完善发展,因此,现代科技之优点显而易见,可以说是一种接力赛。而丹道科学则不然,如果前贤从头开始,一步步验证,直至成功,并将其方法与详细过程记录下来,而后人也只能凭籍此方法,但必定仍得从最初步开始,来实现自我之升华,再后来者,亦复如此。可以说,丹道科学是一种个人独立赛。因此,丹道科学虽有五、六千年历史,但几乎仍停留在开始之阶段,只留有一大堆前贤高真大隐对此方面研究的大量文献而已。

正因上述之原因,现代科技逐渐占住了主导地位,凡是才能,学识与聪慧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投入到了现代科技的研究中,并不断推动其进步,而丹道科学,少有人问津,正因为如此,使丹道科学日益为人不识。现代科技已被人共认。凡研究现代科技者,即使终其一生亦未能攻克某一难关,但也会赢得绝大多数人的尊敬。可是,对丹道研究者,如能成功,固然能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与崇敬以至盲目神化,如:魏伯阳、张紫阳、吕纯阳、张三丰、全真七子等,但也有终其一生,因条件不具备而未能成功者,此辈先贤又莫不默默无闻,不但未能得到人们给予其应有的尊敬,反而受到不断的击评和嘲讽。因此说,研究实证丹道,非是有超凡之见识、超凡之毅力,圆融灵活应世之才干与不计名利得失,功过是非的大丈夫,大英雄,大豪杰而不可为。

由上诸多原因,使丹道学问尘封以久,使丹道科学之研究断代已久。现正值国泰民安,科技昌明之时代,重整丹道科学已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也。若使此学问消没,我们愧对五、六千年来的历代先祖,也愧对后之来者。

基于上述原因,愚等特将天元丹法,毕生所得,凡可泄露者皆露于《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与《丹道指南》两书中,二书相互阐释,相互补充,前者对于天元丹法之修炼、功法以及历代所传心法口诀,并附内景真机,细微火候,验证标准等莫不真实的披露在诸同好面前。《丹道指南》乃是对前书的解读,并设有丹道实修问答,以及女丹功法等内容,同时此书又通过纵向之比较,试图将天元丹法之理法清晰无误的完整再现在读者面前,庶几,使诸同好修行有路,验证有据,前进有阶也,纵或不能实证超凡入圣之功,但对消除疾病,修养身心,解除因生活紧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完满人生,亦是绰绰有余。祖师曰:“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众生度,更向何处度此身。”愚愿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