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仙侠修真七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982

次释第八观心六妙门。观心六妙门者。此为大根性行人善识法恶。不由次第悬照诸法之源。何等为诸法之源。所谓众生心也。一切万法由心而起。若能反观心性不可得心源。即知万法皆无根本。约此观心说六妙门。非如前也。所以者何。如行者初学观心时。知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数量法。皆悉从心出。离心之外更无一法。是则数一切法。皆悉约心故数。当知心者。即是数门。复次行者。当观心时。知一切数量之法。悉随心王。若无心王。即无心数。心王动故。心数亦动。譬如百官臣民悉皆随顺大王。一切诸数量法依随心王。亦复如是。如是观时。即知心是随门。复次行者。当观心时。知心性常寂即诸法亦寂寂故不念。不念故即不动。不动故名止也。当知心者即是止门。复次行者。当观心时。觉了心性犹如虚空。无名无相一切语言道断。开无明藏。见真实性。于一切诸法得无著惠。当知心者即是观门。复次行者。当观心时。既不得所观之心。亦不得能观之智。尔时心如虚空无所依倚。以无著妙惠。虽不见诸法。而还通达一切诸法。分别显示。入诸法界无所缺减普现色身。垂形九道。入变通藏。集诸善根。回向菩提。庄严佛道。当知心者即是还门。复次行者。当观心时。虽不得心及诸法。而能了了分别一切诸法。虽分别一切法。不着一切法。成就一切法。不染一切法以自性清净。从本以来。不为无明惑倒之所染故。故经云。心不染烦恼。烦恼不染心。行者通达自性清净心故。入于垢法。不为垢法所染。故名为净。当知心者即是净门。如是六门。不由次第。直观心性即便具足也

次释第九圆观六妙门。夫圆观者。岂得如上所说。但观心源。具足六妙门。观余诸法不得尔乎。今行者观一心。见一切心及一切法。观一法见一切法及一切心。观菩提。见一切烦恼生死。观烦恼生死。见一切菩提涅?。观一佛见一切众生及诸佛。观一众生。见一切佛及一切众生。一切皆如影现。非内非外。不一不异。十方不可思议。本性自尔无能作者。非但于一心中。分别一切十方法界凡圣色心诸法数量。亦能于一微尘中。通达一切十方世界诸佛凡圣色心数量法门。是即略说圆观数门。随止观还净等。一一皆亦如是。是数微妙不可思议非口所宣。非心所测。尚非诸小菩萨及一乘境界。况诸凡夫。若有利根大士闻如是无法。能信解受持。正念思惟。专精修习。当知。是人行佛行处。住佛住处。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即于此身。必定当得六根清净。开佛知见。普现色身。成等正觉。故华严经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了达诸法真实之性。所有惠身不由他悟

次释第十证相六妙门。前九种六妙门。皆修因之相。义兼证果。说不具足。今当更分别六妙门证相。六门有四种一者次第证。二者互证。三者旋转证。四者圆顿证。云何次第证。如上第一历别对诸禅门。及次第相生六妙门中已略说。次第证相细寻自知。今不别说第二互证。此约第三随便宜。第四对治。第五相摄。第六通观。四种妙门中论证相。所以者何。此四种妙门修行方便。无定次第。故证亦复回互不定。如行者当数息时。发十六触等诸?证隐没无记有垢等法。此禅即是数息证相之体。而今不定。或有行者。于数息中。见身毛孔虚疏。彻见三十六物。当知于数息中。证于随门。复有行者。于数息中。证空静定。以觉身心。寂然无所缘念。入此定时。虽复浅深有殊而皆是空寂之相。当知于数息中证止门禅定也。复次行者。当数息时。内外死尸。不净?胀烂坏。及白骨光明等。定心安隐。当知于数息中。证观门禅也。复次行者。当数息时。发空无相智慧三十七品四谛十二因缘等巧惠方便。思觉心起。破折诸法。反本还源。当知于数息中。证还门禅也。复次行者。或于数息之时。身心寂然。不得诸法。妄垢不生。分别不起。心想寂然。明识法相。无所依倚当知于数息中证净门禅也。此则略说于数息中。互发六门禅相。前后不定。未必悉如今说。余随止观还净。一一互证诸禅相亦如是。所以有此互证诸禅者。意有二种一者修诸禅时互修故。发亦随互。意如前四种修六妙门相。二者宿世业缘善根发。是故互发不定。义如坐禅内方便验善恶根性中广说。第三云何名证旋转六妙门相。此的依第七旋转修故发。所谓证相者。即有二种。一者证旋转解。二者证旋转行。云何名为证旋转解发相。行者于数息中。巧惠旋转修习故。尔时或证深禅定。或说浅定。于此等定中。豁然心惠开发。旋转觉识。解真无碍。不由心念。任运旋转。觉识法门。旋转有二种。一者总相旋转解。二者别相。总相复有二种。一者解真总相。二者解俗总相。别相复有二种。一者解真别相。二者解俗别相。于一总相法中。旋转解一切法。别相亦尔。云何名为证旋转行相。行者如所解。心不违言。心口相应。法门现前。心行坚固。任运增长。不由念力。诸善功德自生。诸恶自息。总相别相皆如上说。但有相应之异。入诸法门境界显现之殊故。今则略出证旋转行。如一数门。具二种证旋转故余随止观还净亦如是。略说不具足者。自善思惟。取意广对诸法门也。证旋转六妙门者。即是得旋陀罗尼门也。是名无碍辩才巧惠方便遮诸恶令不得起。持诸功德令不漏失。任是法门。必定不久入菩萨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第四云何名为圆证六妙门。行者因第八观心。第九圆观。二种六妙门为方便。是观成时。即便发圆证也。证有二种。一者解证无碍巧惠不由心念。自然圆证识法界故名解证。二者会证妙惠朗然开发。明照法界通达无碍也。证相有二种。一者相似证相。如法华经中明六根清净相。二者真实证相。如华严经中明初发心*功德智慧相也。云何名相似圆证。为六妙门。如法华经说眼根清净中。能一时数十方凡圣色心等法数量。故名数门。一切色法。随顺于眼根。眼不违色法。共相随顺。故名随门。如是见时。眼根识寂然不动。故名止门。不以二相见诸佛国。通达无碍。善巧分别。照了法性故名观门。还于眼根境界中。通达耳鼻舌身意等诸根境界。悉明了无碍。不一不异相故。故名还门。复次见己眼根境界。还于十方凡圣眼界中现故。亦名为还门虽了了通达见如是事。而不起妄想分利。知本性常净无可染法。不住不着。不起法爱。故名净门。此则略说于眼根清净中。证相似六妙门相。余五根亦如是。广说如法华经明也。云何名真实圆证六妙门。有二种。一者别对。二通对。别对者。十住为数门。十行为随门。十回向为止门。十地所观门。等觉为还门。妙觉为净门。二通对者。有三种证。一者初证二者中证。三者究竟证。初证者。有菩萨入阿字门。亦名初发心住。得真无生法忍惠。尔时能于一念心中。数不可说微尘世界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心行。及数无量法门。故名数门。能一念心中。随顺法界所有事业。故名随门。能一念心中入百千三昧及一切三昧。虚妄及习俱止息。故名为止门。能一念心中。觉了一切法相。具足种种观智惠。故名观门。能一念心中。通达诸法了了分明。神通转变调伏众生。反本还源。故名还门。能一念心中。成就如上所说事。而心无染着。不为诸法之所染污故。亦能净佛国土。令众生入三乘净道。故名净门。初心菩萨入是法门。如经所说。亦名为佛也。已得般若正惠。闻如来藏。显真法身。具首楞严。明见佛性。住大涅?。入法华三昧不思议一实。境界也。广说如华严经中所明。是为初地证不可思议真实六妙门也。中证者。余九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地。皆名中证不可思议真实六妙门也。云何名究竟圆证六妙门。后心菩萨入茶字门。得一念相应惠。妙觉现前。穷照法界。于六种法门究竟通达。功用普备无所缺减。即是究竟*六妙门也。分别数随止观还净诸法门证相意不异前。但有圆极之殊。故璎珞经云。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法华经言。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约修行教道。作如是说。以理而为论。法界圆通。诸佛菩萨所证法门。始终不二。故大品经言。初阿后茶其意无别。涅?经言。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华严经言。从初地悉具一切诸地功德。法华经言。如是本末究竟等

六妙法门一卷

国古代传说的幻兽和魔神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补充一下夔与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以上是第一只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yayu):又称为“?窳”(yayu)。传说??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

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

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西王母和桃果: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长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头散发,她掌管灾害和刑罚,也令人类死于非命。也有说法称西王母就是指昆仑山。西王母的果园中种植有“生命之树”,每3000年便长出代表长生不老的桃果。桃果在中国神话中的意义相当于西方的苹果,是令众神得以长生的“神的食物”和“不死的神肴”(ambrosia),在波斯它被称为haoma、在埃及被称为sa。它的本质是女性的经血(menstrualblood),是诸多文化传说中太母女神创造万物的神圣之血;桃果上的凹陷亦被作为女阴(yoni)的象征。在道教中,桃果象征着处女、也代表成熟女性的体液,道士认为通过吸取这种体液可以使男子延年益寿(类似印度的Tantrism派对于女性“能力”的看法),比如经常看到的寿星捧桃图,都会描绘一位前额硕大的老年男子用一根手指指向桃果的凹陷,根据道士的理论,寿星之所以长寿,是由于其前额储存的女性体液的缘故,桃果的凹陷代表女阴,手指代表男性的**,至于那些体液是怎么来的,相信诸位都明白,不赘述。这也是道教中**和纵欲的源头之一,很多道士甚至在宫廷中进行类似的表演以蒙骗那些乞求长生的君王。

嫦娥:后羿的妻子,拥有传说中“不死的神肴”(ambrosia,指经血,详见“西王母”项)、掌管生命的魔法。由于嫦娥独占了神肴,使后羿非常嫉妒,因此嫦娥抛弃丈夫独自一人居住在月亮上(类似莉莉斯抛弃亚当),并且只将神肴与女性分享,因此女性有月经,而男子则不能

道家十洲三岛、洞天福地资料

十洲三岛是两组意义相似的道教仙境名称。源于战国秦汉间方士们的“三神山”说。据《史记?封禅书》等记载,东方燕齐方士传称蓬莱、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仙人宫阙皆黄金白银构造。齐威王、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先后派人入海求之,汉武帝亦望祀蓬莱,冀求仙人。此说之出现,盖受更古老的西方昆仑仙山神话的影响。托名东方朔集的《十洲记》,所谓“汉武帝既闻西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

①其基本结构是以中国为核心,列出相关洲、岛的方位、范围及离中国若干*,生仙芝,出醴泉,有仙人主治,岛上的人如何长生不老,等等。也有以昆仑为中心者,如《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云:“十洲三岛、五岳诸山皆在昆仑之四方、巨海之中,神仙所居,五帝所理,非世人之所到也。”??

②“十洲三岛”说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后。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称“或弃神州而宅蓬瀛”,

③犹承秦汉旧说;《金丹》篇称,若不得登名山合药,海中大岛屿亦可,“若会稽之东翁洲、?洲、?屿,及徐州之莘莒洲、泰光洲、郁洲,皆其次也”。

④而《明本》所云“或造玄洲”

⑤《祛惑》所云“造长洲而伐木”,

⑥即为十洲中的二洲。托名葛洪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也提到“扶桑”、“玄洲”、“方丈”、“蓬莱山”、“昆仑玄圃”等名,并谓“玄洲、万丈,诸群仙未*者在此”。

⑦具体描述十洲三岛的则为《十洲记》。所记十洲是:??

祖洲。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离西岸七*。上有不死之草。??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对会稽(今浙江绍兴),离西岸七十*。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出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

玄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地方一千二百里(一作“七千二百里”),离南岸三十六*。多丘山,饶生金芝玉草。??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离北岸九*。上有风生兽似豹,取其脑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取其毛以缉为布,号为“火浣布”。亦多仙家。??

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离岸二十五*。多山川、大树,仙草灵药、甘液玉英,靡所不有。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

元洲。在北海之中,地方三千里,离南岸十*。上有五芝、玄涧,水如蜜浆,饮之长生,与天地相毕;服五芝亦得长生不死。??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离东岸十九*。上多山川,积石为昆吾,作剑光明洞照,如水精状,割玉如泥。亦多仙家。??

生洲。在东海丑寅之间,接蓬莱十七*(一作“七十*”),地方二千五百里,离西岸二十三*。天气无寒暑,芝草常生地。上有仙家数万。??

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环绕,鸿毛不浮,不可超越。洲上多凤麟,数万各自为群。又有山川池泽,神药多种。亦多仙家。??

聚窟洲。在西海中未申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离东岸二十四*。上多真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又有各种奇兽。大山形似人鸟之像,故命名为“人鸟山”。山多反魂树,能自作声,如群牛吼,闻之心震神骇;??伐其根心煮汁为丸,名为“惊精香”或“震灵丸”、“返生香”、“震檀香”、“人鸟精”、“却死香”。??

三岛是昆仑、方丈、蓬丘(即蓬莱山),加上沧海岛、扶桑,实为五岛:??

沧海岛。在北海中。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君所治,仙官数万人。??

方丈。在东海中,正方形。三天司命所治,群仙不愿*者,皆往此受太玄?。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太帝官,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故名扶桑。??蓬丘。即蓬莱山。在东海之东北岸,其中高山当心,有似于昆仑。乃天帝君总九天之维处。??

昆仑。号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亥地,乃西王母所治。

⑧关于昆仑,诸道书多有所记,如《抱朴子内篇?祛惑》便有绘声绘色的描述:“天不问其高几里,要于仰视之,去天不过十数丈也。……有珠玉树沙棠琅?碧瑰之树。每风起,珠玉之树,枝条花叶,互相扣击,自成五音,清哀动心。……昆仑山上,一面辄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真济之快仙府也。”

⑨此外,《十洲记》又称:“其北海外又有钟山,……之南有平邪山,北有蛟龙山,西有劲草山,东有束木山,四山并钟山之枝干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又于十洲外增一穆洲,三岛则增千辰山、方壶山、连石山、沃焦山、钟山、岱舆山、酆都山;并谓海中亦有五岳:东岳广桑山在东海中,青帝所都;南岳长离山在南海中,赤帝所都;西岳丽农山在西海中,白帝所都;北岳广野山在北海中,黑帝所都;中岳昆仑山在九海中。??

??洞天福地??

------------------------------------------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皆言句曲山又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即以“洞天”指谓山洞。“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即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迹经》云,句曲山(又为地肺山,七十二福地之一)“居月弗地,必度世,见太平”。多为山洞泉源,与风水观念不无关系。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战国以来盛传“三神山”说和“昆仑山”说,但三神山是海中仙境,昆仑山则远在西方。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早期道经如《抱朴子内篇》《真诰》等都讲到,欲求神仙,须登山请乞、入山居住或合药。葛洪按引仙经,其中提到华山、泰山、霍山、恒山、嵩山、少室山、长山、太白山、终南山、女儿山、地肺山、王屋山、抱犊山、安丘山、潜山、青城山、峨眉山、?山、云台山、罗浮山、阳驾山、黄金山、鳖祖山、大小天台山、四望山、盖竹山、括苍山等二十余座,并谓:“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上皆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而其中不少就被道教认为是洞天福地。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它们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

??但因气质清浊之异,而上下有别。故《天地宫府图序》称:

??“道本虚无,因恍惚而有物;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诚志攸勤,则神仙应而可接;修炼克著,则龙鹤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区畛,高卑乃异;真灵班级,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亦云:“乾坤既辟,清浊肇分,融为江河,结为山岳,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皆大圣上真主宰其事,则有灵宫?府,玉宇金台。或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或瑶池翠沼,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泽马之所栖。或日驭所经,或星缠所属;含藏风雨,蕴蓄云雷,为天地之关枢,为阴阳之机轴。”按照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海中皆有仙境;不仅地上海中有仙山,而且天上亦有仙山。天上仙山乃真气所化,又下应人身宫府。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十大洞天??

--------------------------------------------------------------------------------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