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火起
作者:天外天fps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07

长平的秦军经过了十数日的休整,已经消除了些许大战的疲劳,白起迅速升帐召开了后续进军地布置,眼下时间对于他也很急迫,赵军虽然在大粮山留下了军粮,但数量亦较为有限,秦国国内的粮草怕是遥遥无期了,韩国倾举国之力也难以再凑出大量粮秣。

因此他要抓紧时间深入赵境,占取数座大城以提供军马急需的物资,大营原先七十余万兵力,而今可战的只有不到四十万士卒了,剔除五六万老弱伤残驻守长平外,他手中只有近三十万人马进攻赵国。

这几日他详细研究了战局,估计赵国可以作战的正规军不会过二十万,而且分散各地,其中以李牧统帅驻守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的军队最为精锐能战,约有十万之众,但他们防守着抵御匈奴的要地,基本没有能力回援邯郸,而赵国剩余的军力本就是弱旅,加上从各地拼凑而来,战力可想而知,秦军只要兵贵神速,那么急速攻取邯郸是完全可能的。

这样白起计划兵分三路突入敌境,一路人马十万人北上堵住李牧南下救援的归路,同时他已派人飞使匈奴,相约共同灭赵,匈奴人自然不会和自己同心同德,但这些做梦都想攻入长城劫掠的蛮人,是一定不会放过那样的好机会的。

另一路则由王?带领,攻打赵国旧都晋阳,那里乃是赵王故地,人心所向,也可能成为赵国失去邯郸后的陪都,如此安排便是断了赵国君臣苟延残喘的念头。

剩下人马则由自己亲率,越过太行直扑武安,挥军至邯郸城下,他得知秦昭襄王撤军回咸阳的消息后,已经多次遣人催讨援军和粮秣,他并不担心赵国残存的势力,而是害怕诸侯的援军,而今已不是长平一地的壁上观,赵国存亡关系着三晋唇齿相依,他需要提防诸侯为了自身利益和赵国结成同盟。

孙子提出了兵贵神速的精要,白起便是要在公元前的中国大地展开一场消灭赵国的闪电战,这和欧洲二战时德国使用的快速进军突袭完全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战术思想上我们提早了千年之久。

虽然众将对于白起的排兵布阵毫无疑义,但他们还没有接到秦王的授命,如此大军运动,虽有兵符而无诏命,显然有些悖逆的嫌疑,将领们心里疑惑,可是嘴上没有一个人议论。

众人散去后,司马靳再次找到了武安君进言:“大将军,而今大王尚未下诏,我们擅自行动,国内定有非议啊。”

虽然司马靳数次谏言,但白起没有一点怒气,反而很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白起知道司马靳是真心替自己着想,手握重兵远离君上而独断本就是人臣的大忌,这点武安君怎么会想不到呢?

“司马靳,你说得很对!老夫也觉得颇有不妥,但眼下赵国新败,国内定会人心浮动,我军趁速攻入才能鼎定乾坤,一旦赵人收缩防线结阵而待,那陷入被动的就是我们了。本将想在有生之年为秦国灭除一方诸侯,这并非平定巴蜀,消灭义渠可比的,如此稍纵即逝的机会以后难以再有了!”白起语中也有几分动情。

“大将军当知功高盖主啊!你歼灭四十万赵军,大王为何既无封赏也无嘉许呢?难道……难道将军忘了穰侯的……”司马靳忍不住提起了旧事。

那魏冉是白起的知遇之人,也是促使秦昭王登上王位的大功臣,为大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终因跋扈无度,招到了秦王地排挤,现下已经远离了咸阳,司马靳便是在用他的例子提醒着武安君,千万别赴他的后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王听信那些文人策士的言论,不体恤在外征战的将士,将来定会误国的!本将心中不存半点私念,何惧他人诽谤!”司马靳的话激起了白起心中久存的不满。

“武安君!武安君……此等话语不可轻言啊!轻言误身啊!”司马靳看着左右,急忙小声提醒白起道。

“我等在外搏命建功!那些宵小在大王身边凭长舌之利而获荣宠,我身为大良造!难道……”白起说到气头,守不住言语,但也意识到不妥,话到一半歇了声。

司马靳本想劝诫白起,可没有想到起了相反的作用,惹出了那么多犯上的言辞,当下再也不敢开口,白起叹了一口气说:“老夫已经多次上书大王,此间缓急君上自有研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君上果真信不过我,怕也是真到了老夫解甲归田的时候了。”

一群士兵正抱着柴草在一座宅院内进出,这座屋宅虽不高耸气魄,但也黑瓦青砖,显然是精心修葺过的。大门外站着郡守崔基,还有城中一干大户富人,它虽是一座中等宅院,却是上卿蔺相如的祖宅,蔺相如幼年时也在此处生活。现在他的府邸自然修建在了邯郸,可这里曾是蔺相如父母和数代先人终老的所在,因此虽然已无人居住,但当地官府和蔺氏族人亦多次出资休整,蔺相如回乡时,也常常就在这里落脚。

战国风水占卜之说早就盛行,人们早先都说这老宅龙虎气象,当是能够出将入相的宝地,不过此种说法是在蔺相如身居高位后才传开的,但当地人也多信奉,很多人还说这宅子底下有一只神兽镇守,能使老宅水火不侵。

这祖宅妨着后世子孙,在常人看来那是万万不能轻动的,士兵们忙碌完毕,把松油火把递给了崔基,这等蕴藏神兽的宅邸,没有人愿意纵火惹得神明怨由。

崔基拿着火信也是进退两难,烧吧,这是百姓敬若神明的宅邸,不烧吧,那可是蔺上卿亲口的严命,士兵们不敢也不愿动手,自己也不能将火炬推给年事已高的蔺相如,让他自己烧毁父母的祖居,这两下衡量,自己反倒成了唯一人选。

崔基犹犹豫豫来到了柴草之前,手里拿着火把兀自不定。“崔郡守且慢!在下还有话讲。”蔺景见没人表态,便自己站了出来。

他来到蔺相如跟前,身后跟着的都是蔺氏族人,“伯父!这宅邸万万烧不得啊!这不光关系着伯伯的家运,也牵连着蔺氏几千族人的兴衰,伯父乃是族中不世出的贤才,这镇脉宝地一旦烧毁,只怕我族日后人才凋敝啊!”

蔺景边说边跪在了地上,身后百余族人也一同跪下了,蔺相如此刻靠在了一张椅子上,不知是身体的疲劳,还是不愿看到家宅焚毁,他紧紧闭上了双目。

“如今大敌将至!这里片瓦块砖都会成为资敌之物,蔺氏祖先有灵,也一定不愿看到此等景象的!”蔺相如睁开双眼努力说服着大家。

“伯父!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懂,散分了家财粮食大家都不怨恨,您要焚毁全城房屋众人也都遵从,可只求您留下此宅,就是要烧,也留给秦人来烧!上天定会降下天谴的!”蔺景的一番话立刻引来了众人的赞同。

“蔺景啊!你也是读书之人,这大敌当前,满城百姓的居所都要焚毁,难道独独我蔺相如的家宅还要保全嘛?这是我亲自下令的,难不成要我带头来违抗嘛?”蔺相如颤颤巍巍站了起了,看着地下跪拜的众人。

“而今快要入冬了,秦军深入必要掩体果腹,我们烧屋分粮就是为了抗击外敌!护佑万千百姓所属的家国,倘若我蔺相如以一族之兴衰而废弃社稷之危亡,那我贤在何处?又有何颜面上对君上,下对黎庶?死后何以面对先考祖宗!”蔺相如一番话让大家都沉默了。

“既然你们都怕天谴,好,好!就让我这把老骨头来承担吧!”蔺相如举步便要从崔基手里接过火把。

突然一人赶上,接过火烛丢入了草堆,火势很快蔓延而起,化作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大家一看原来是蔺相如的长子蔺仪,蔺仪也年近五十,此次追随父亲赴援。

蔺相如见到儿子如此识体,心下也生出了几多欣慰,随着人众地离开,原本繁华的蔺邑城在一片火海中逐渐化成了灰烬,蔺相如平躺在牛车里,没有回顾自己的乡土,但一缕浊泪还是涌出了眼角。

“父亲,我们还没有把消息通禀君上,此等急务为何不抓紧呢?”蔺仪在蔺相如身边照顾着。

“仪儿啊,君上耳边何愁没有消息,国临大变,终究有很多人会放在眼里心里,他们或为国,或为己,都会看到那些息息相关的事情,计算着多少得失,如此情势自不必我们劳神去办,我让你抓紧的事情处理的怎样了?”

“噢,孩儿已命快马沿途通报了,相信各地城邑都已收到了转迁之令。”蔺仪急忙回报说,蔺相如点了点头没有再作言语。

此间赵国的驿道上都奔驰着风尘仆仆的快马,那些骑者背负着军情传到了武安,巨鹿,武城,武遂,仇由,阏与,阳邑,祁,晋阳,狼孟,兹氏等地,一场秦赵两国和时间的接力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