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黛雪探病元春警母
作者:雨若菲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480

轩辕雪和黛玉二人乘坐着公主的车辇,去了赵夫子府,果然听到赵府总管说他正卧在床上,府里的总管不敢怠慢忙将二人引进客厅,一面又亲自去内室去请赵夫子。

轩辕雪忙道:“算了,夫子那么大年纪了,本宫该亲自去看看,你前面带路罢!”总管忙头前引路,一时来到内室,两个人闪目一看,见赵夫子面色有些憔悴,病容恹恹,大有不胜之态。

二人对视了一眼,心里均有些内疚和后悔,忙诚心地道:“先生,本宫是前来向你道歉的,那日在书房是雪儿不对,只为逞一时之快,没顾及后果,还望先生能原谅雪儿少不更事吧,希望先生能早日康复。不然雪儿心里很不安呢!”说着垂下星眸,心里颇为后悔。

赵夫子看着面前如娇花的两个少女,叹口气道:“公主聪慧,只是个性顽皮,有如一块璞玉,如果好好地加以雕琢,便会是一块无暇美玉。本来,我是想给你们讲讲的,玉不琢不成器,只是没想到,如今没机会再告诉你们这个道理了!”

轩辕雪秀眉微蹙:“先生,是雪儿不对,如今雪儿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象以前那和顽皮了,让皇兄和母后尽为雪儿操心,先生,你还是快些好起来罢!”

见轩辕雪有了悔意,赵夫子清瘦的老脸有了些微笑意,映着那张病容,一双微微有些混浊的眸子也似有了光彩,所谓教化之功,潜移默化,公主虽淘气,但禀性还是善的,不觉心里欣慰。

一旁的黛玉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夫子,你原谅公主了,那便再原谅黛玉罢!”

赵夫子见黛玉垂着眸子,不解何意,黛玉满怀歉意地道:“那首诗,其实是我做的,是我偷偷给公主的,请夫子责罚!”

赵夫子一双微浊的眸子闪了一下,问道:“据我所说,林姑娘是林探花之女,对吗?”黛玉微微颔首。

赵夫子叹道:“老夫对林探花之才深为折服,如今他的女儿亦是才情俱嘉,这书香继世,翰墨之家,确实非同一般。只是还是同样的话,再好的璞玉,也要经过良工的雕琢方能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

黛玉水眸一闪,面有愧色:“夫子如此器重我们两个,我们两个却如此捉弄夫子,真的很惭愧!”

看着面前两个粉雕玉琢的两个妙龄少女,赵夫子叹道:“似锦年华,如诗才情,我怎么能一味地责罚你们这当学生的呢,这两日老夫在病榻上也反省了一下,我这当先生的未尝没有责任,教学太古板,僵硬枯燥,难怪你们不爱听!”说得二人更加赦颜。

赵夫子继续道:“听说皇上又派莫萧莫大人去给你们授课了?”轩辕雪点点头:“是的,可是我看那个莫萧,很狂傲的样子。”

赵夫子微微一笑:“后生可畏,这莫萧有状元之才,既然肯来教你们,便有他的道理。你们可不能再如此对待他,年轻气盛,如果你们可要好好地学啊!”二人忙不迭地点头,见赵夫子似有倦容,便低声告辞,赵夫子也不挽留,命人送了出来。

锦霞宫,轩辕雪和黛玉去看望夫子,宝钗也觉无聊,看了会书,便欲去湖中凉亭,却见一名宫女姗姗而来,宫中侍女众多,宝钗并分不出是不是锦霞宫的人。

只得含笑驻足,却见来人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开口问道:“这位姑娘可是姓薛?”宝钗微笑回道:“正是!”

宫女便道:“那便是了,薛姑娘,贵妃娘娘请姑娘过去说会话!”宝钗一怔:“哪位贵妃娘娘?”宫女微笑道:“是贤德妃,姑娘难道不知道吗,听娘娘讲,姑娘还是娘娘的表妹呢?”

哦,宝钗明白了,是元春,只是不知道她唤自己有何事。一时不敢怠慢,微微一笑道:“这位姐姐,既是娘娘要见,可否请姐姐等一下,宝钗这副仪容,只怕惊了娘娘,待我略微修饰一下可好?”

那个宫女微微一笑:“不必的,姑娘还是快随我前去罢,娘娘的母亲也在呢!”哦,姨妈进宫来了,宝钗心里一怔,随即微微地欣喜。二六日是允许椒房眷属们进宫探望请安的,自己可以问问姨妈家里的情形了。

自打进了宫,行动受限,便没法知晓家里的情形,心里着实惦记着,可是又无法打听。于是欣欣然随了那宫女,一起来到凤藻宫。

皇宫壮丽轩昂,虽进宫侍读,但平时仅限于公主的寝宫和书房,此时再看这些妃子的居处,或华丽或小巧,各具特色,见宝钗边走边看,宫女便笑道:“姑娘还是快跟上罢,去迟了不恭,等回来时再细看不迟!”宝钗忙敛神,脚下加快了步子。

凤藻宫内,元春正与王夫人闲谈,问及府里及诸亲眷们的情形,王夫人便一一道来:“府里仗着娘娘的地方多了,如今虽不比先前,但日子还可支撑!只要娘娘在宫里圣宠隆恤,府里便无忧了!”

元春含笑听着,一时叹道:“宫里的日子母亲哪里知晓,身为君王,宫中雨露均沾,方是上策。如今皇上便是如此,女儿是不可能被专宠的,后宫诸妃哪个不虎视眈眈的。这几个妃子,哪个是省油的灯呢。”

见女儿面露忧色,王夫人劝慰了一番,元春知对母亲说这些也无益,便转了个话题,复问起其他的事宜来。

听到王夫人说到两府里拖延缴征的米粮时,似有得意:“你舅舅家缴得早,缴得也痛快,府里老太太倒没说什么,宁府里珍儿也坚持快点缴了便了了,但是大老爷却坚持着这府里不缴,被催了几次方才悉数交了。饶这么着,史候还埋怨府里缴得太早了。”

说着脸上亦有些不以为然:“这向大户人家借粮,还不定何时能还上呢,难怪这些家全拖着,听着老亲王府打头,所以余下的一些公候府也随之行事!”

元春看了看母亲有些骄矜的神态,半晌叹道:“母亲,以后行事万不可如此,这征粮一事,如今是朝中的大事,皇上如今也是天天为此事愁呢。前两日皇上还为亲王府的事忿然,老亲王仗势不交,北静王出面也不济事,终是皇上一道旨意过去,方不情不愿地交了!其他的府第如何能比得上皇上的亲叔叔呢?审时度势才能保全自己。府里不仅要缴,更要及时上缴才是,父亲为官数年,怎么也如此糊涂,也没出来劝止不成?”

听到女儿此言并不赞同府里的所为,王夫人怔了一下,嗫嚅了片刻道:“老爷倒是劝来着,只是大老爷的性子,刚愎自用,谁能拗得过。如今我和凤丫头管着家,大房里早已经心怀不满了。遇到一些大事时大房总是会扭着干,你让母亲有何良法呢?”

元春拧着秀眉,叹道:“再怎么着也不能和朝庭和皇上对着干啊,要是皇上知道了府里如此行事,那岂不会认为是仗着女儿的势?大老爷行事,未免也太狭隘了。以后府里和毋要谨慎,万不可落人把柄,不然到时候女儿在宫里步履维艰,只怕连说话的地儿也没有了!”王夫人觑着元春的脸色,透露着些微的忧虑,不敢再多言。

元春复问道:“府里的情形如今可还好,上次女儿省亲,发觉府里如今竟是太奢靡过费了,以后万不可如此,如今连宫里太后亦提倡节俭。上行下效,宫里不少宫人将自己的手饰捐赠出来,为朝庭赈灾出份力。府里也该就就势节俭些。女儿知道,省亲之事所耗,听说从林姑父那借了笔银子,不知可还上了没有?”

王夫人脸色不太自然道:“目前尚不知从哪里省这笔银子呢,不过,前琏儿找过我,说你姨妈家的粮店,今年趁机囤积了不少米,如今正是缺粮之时,正好出手,琏儿建议府里也入上一股,所以我便答应了,这样大有赚头。”

元春一听,忙问道:“此事可当真?”王夫人颔首:“是我做的主,已经入了股了,估计这两日便可出手了,只怕会成倍地赚呢!”

元春忙道:“母亲,万不可如此,你回去后马上和父亲商量处理此事,赶紧将囤积的粮食平价抛售,但不可高价待沽,不然会不妙!”

王夫人一听女儿并不赞许,不由一怔,元春紧拧秀眉,星眸闪了闪叹道:“母亲,这两年朝中为灾民赈济钱粮,如今府里竟然趁机囤积,要是被查到了,这便是一大罪状。母亲以后行事万不可如此莽撞。需得安心稳妥才是。”

王夫人吓了一跳,忙道:“不至于吧,听蟠儿讲京城里那些大粮商们,均趁机囤积呢,哪那么巧会被发现呢!”

看着母亲有些侥幸的样子,元春叹口气:“母亲,天子之都,做事万万不心,皇上是什么人,事事明察秋毫,此时不理会,并不代表将来会放过,皇上的性子女儿太了解了,他可不是个宽和之人,皇上登基以来,朝中重臣赦免有些小看他,故皇上一直压着,一直寻机会震慑一下呢!蔫知不会杀鸡骇猞呢,现在府里可不能当了这出头鸟,往这枪口上撞啊。”

一面有些埋怨道:“母亲,姨母家的那个表弟,如今行事还是如此鲁莽,往后让姨妈多劝诫着点,虽说咱家的亲戚,可是一旦出了什么事,牵扯的可是贾家。”

见元春神色越发忧急,王夫人心里有些后悔。忙道:“好,我回去便速速去办!”

元春微微一叹,劝诫道:“以后府中行事,可以三思而行,万不可如此鲁莽了!不然女儿在宫中只怕也会受到影响。要知道这几个贵妃,就数咱府里是最不济的,看看她们,哪个不是经府里位高呢。”

一句话点醒王夫人,不觉点头,自觉身上有微微的冷汗冒出。想到宝钗,王夫人不由问道:“宝丫头在宫中侍读,不知可讨得公主的欢心不成,听说皇上很宠爱这位公主,相必也能见到皇上的面罢。你姨妈也说,再料不到宝丫头还有此机遇。依宝丫头的才貌,只怕皇上早晚会注意到的罢!”

看母亲颇为欣慰的样子,元春微微一笑:“母亲,听你此言似乎很喜欢这位表妹?”

王夫人道:“宝丫头人不大,可是脾气宽厚,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很合我的意,当初还想着如果将来能与宝玉结了亲该多好,亲上做亲,岂不比别人更称心如意些。可如今一看,宝丫头一进宫,只怕你姨妈暂时心里又活泛了。怪可惜的!只是我没这福分罢了!”

元春听母亲一讲,心里微微一动,沉吟了一下,笑道:“女儿听皇上话里的意思,确也透露出想要宝妹妹做女史的意思,不过暂时还是公主的侍读,既然母亲有这个意思,女儿便想个法子尽力促成便是了!”

王夫人一怔:“皇上也有这意思,那便如何是好呢?”

元春笑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年姑母不也是女史吗,最后还不是照样出了宫嫁了人,要说法子,还是有的!”星眸一转,低声与王夫人耳语了几句。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