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埋 伏
作者:易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348

“怎么办?”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李应。

看着对面的几千人马,李应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道:“进山谷!”

也难怪李应犹豫,这个山谷实在是太险峻了,一般情况下,他遇到这种情况不熟的地形,是能绕就绕过去,实在绕不过去也要派出充分的斥候小队,还要分批过去才放心。而这一次,他刚才派出的斥候因为本队被袭已经都撤了回来,只有先头的那个小队还没有回来,但也没有发出“安全”的信号,若不是面对着好几千重甲精兵,李应宁可绕远,也断不肯进这个山谷的。

听了李应的决断,余者也不犹豫,毕竟,战场交锋跟散战不同,花哨灵动的招式根本不管用,反而简单实用的更有效些,而面对开着群战术的几千战士,便是东方旭那个级别的高手也不敢正面相抗,遑论其他。

当下,在李应一马当先下,剩下的九十余人和两百余马(有一百多匹马在刚才的交锋中被冲散了,李应等人也没时间收拢)冲进了那座险要的山谷。

在他们的后面,那些宋兵们显然犹豫了一下,但很快还是派了数百精骑追了上来(刚才那三百余骑只是这支宋军带的一半骑兵,剩下的加上另一半竟有四百骑之多)。

却说李应等人刚赶至谷中,忽听得不远处有人高呼:“有埋伏,快撤!”

李应等转过头向那声音的方向看去,却见远处山坡上立起一个人影,正是李应派出的先头小队中的一个人,只是小队中五人只剩了这一个,而且从他遍体鳞伤的样子,可以看出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

这人话音刚落,从旁边又跃起一人,手持大刀,只一刀便斩下了那人的头颅,接着,不知从哪里传出一声:“放箭!”只见从山谷两侧的山顶上,出现了不知多少人影,扑天的箭矢当头落下,接着,两侧谷口传来轰隆巨响,巨石纷纷落下,很快便塞满了谷口。

“完了!”至此李应终于绝了生还的念头,山上至少数百人箭如雨下,两侧谷口被堵死,身后还有四百余骑骑兵,山谷一头外面有数千重步兵,另一头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他这九十余人中虽然有许多高手,但恐怕在这种插翅难飞的环境下,恐怕能出去的也是寥寥可数(他本人和线铃等好几个人都有飞行能力,但看这漫天箭雨的形势,恐怕还没等飞起来就会变成刺猬了)。李应唯一不明白的是,这支宋军明明是要偷袭辽国,路上肃清见到他们的人那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至于还要浪费时间设置这样的埋伏,而且仅仅是为了对付他们这样一个百来人的小马队吗?

不过,绝望归绝望,该躲避时还是要躲避的,只见李应和他的部下们毫不犹豫的甩开一蹬,滚下战马,躲在了战马的后面,只听一阵惨嘶,那二百余匹马中倒下了不少,不过人却没伤到一个(线铃等人反应虽没这么快,但一般弓手射出的箭,想伤到他们也很困难。

就在李应躲避箭雨的时候,忽然听到了身后宋朝骑兵队中也发出了惨叫,而且有不少人大声高喊:“有埋伏,快撤!”

“奇怪,难道他们不是一伙的?”李应趁着两轮箭雨的间隙,抬头看了一眼后面的宋军,却见宋军阵中果然也倒下了不少人马,而剩下的也都学着李应他们的样子,躲在马背后面遮蔽箭雨。

“果然是这样!”李应松了一口气,有了之前的想法,他又重新回忆了一下刚才落下的箭雨,心中更确定了埋伏的人跟宋军不是一路的想法。

原来宋军对付辽夏骑兵的主要手段就是弓弩,因此虽然他们骑射的功夫不及辽人,但步射却并不逊色,如果这些箭真的是宋军射下的,那其落点和落下的时间应该是整齐有序的,而刚才那一波箭雨,数量虽多,但却基本属于乱射,因此他李应的部下才一个也没有伤亡,而且那些箭矢显然没有经过指挥术加成,威力参差不齐(经过指挥术加成的弓术,不但威力大增,而且所有箭矢的力量都被平均,因此每支箭的威力都应该是一样的),间或有几只威力特别大的,那显然是武林高手发出的,因为军中一般很少会有这样的高手。

“有救了!”李应心念转动了一阵,趁着对方又一轮箭落下后的空隙,突然跳起来叫道:“大家上马,跟我走!”

虽然吃了几轮箭雨,使得李应的马匹损失不少,但他们九十余人却有二百多匹马,故此到现在人手一匹还是不成问题的,至于剩下的马,如今逃命是重要的,也无人有心情去赶上它们了。

转眼间,大家便都上了马,跟上李应向一侧的山坡顶上冲去。

李应选的这条路线,却是他刚才趁箭雨的空隙就观察好的一条,路上弓箭的死角比较多,这一侧的人很少能射到他们,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另一面山坡上的箭,但这山谷说宽不宽,说窄可也不窄,李应他们又正好处在中间最宽的地方,因此对面山坡上的箭即便射到他们这里,准头姑且不说,还能剩多大的威力都成问题。一般情况下,对面的人还可以冲下来拉近距离夹击他们,但眼下却有数百宋军“断后”,在解决掉这些宋军之前,对面山坡上的人是说什么也不敢冲下来的。

在线铃等人带头冲锋下,李应的队伍很快便冲过了山谷一侧的缓坡,上面的坡度比较陡,线铃等人骑术不精,连冲了催了几次马都没有上去,而李应部下虽有不少骑术精湛的骑士能够驭马上去,但失了线铃等几员大将在前开路,他们连上了几次都被对方逼了回来,反而伤了不少人。

此时,山下的宋军骑兵也向谷口处的伏兵们攻击,而山谷外也隐约可以听到喊杀声,显然山谷外的宋军步兵也在攻山,而山上埋伏的人显然也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种情况,那毕竟是好几千人马,而这山谷两侧每一边都不过有二百多人,再加上谷口外的守卫,也绝不超过五百人,被外面的宋军一攻,登时将其绝大多数力量都吸引了过去,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应等人才能杀到现在这个位置。

眼看着对方不断在调兵遣将,显然正在向自己这里聚集高手,线铃心中一急,与云落霞打了个招呼,召唤出了趴蝮,带上天青澜从空中向那山坡顶上飞去。

空中飞行原本是道士或者训兽师优于其他职业最显著的地方,靠着这无与伦比的机动力,这两个职业者往往能够战胜平地交锋中绝对无法战胜的对手。但是,这只是对一对一的武林决斗而言,在这刀枪并举,注重群体力量的战场上,飞到空中简直就是愚蠢和送死的代名词。

果然,线铃刚一飞到空中,立刻便有近百支利箭向他射来,这其中不乏一转中高段的超级神射手射出的箭,甚至远处正在攻击谷口的宋军,也向线铃放出了好几箭。跟在箭矢的后面,是五光十色的各系法术,在山坡上的伏兵里,有着不少的道士,而且这些道士级别都不低,因此看到线铃升到空中,每个人都放出了其拿手的法术,只是除了雷系法术外,其余所有法术的速度都不及箭矢,因此落在了后面。

“忽!”在天青澜无名木的防护圈内,一切法术都无法施展,因此线铃一招手,在无名木的防护罩外又拉起了一道火墙。线铃的这道火墙,是二级的火法术,非常低级的一种法术,消耗也很小,因此,以线铃现在的能力,能放出的火墙面积非常大。

正常来说,这种火墙对于六十级以上的对手,其作用就只剩下阻挡视线了。不过,线铃的火法术是与常人不同的,他的火墙术里带有三昧真火,因此,射向他的上百支箭,竟然没有一支能够穿过线铃的火墙,便被烧得化为了灰烬,无论这一箭是一转高手发的,还是只有三十级的菜鸟发的,这个方法是线铃刚才受到李应对付箭矢的方法的启发临时想到的,只是线铃的火法术比李应刚才用的那个法术防护面积更大,效果也更好。

至于跟在箭矢后面的那些各类法术,遇到无名木这个变态的东西,也是根本毫无效果,它们的作用只是消耗了一些天青澜的精力,若是让那些伏兵中的道士们持续攻击无名木,最后倒真有可能耗尽天青澜的精力而成功,但在线铃飞在空中的这一小段时间里,却是想都不要想。

连续的物理和法术攻击都失效,对方的人都愣了一下,再想尝试用别的手段攻击线铃时,线铃早已成功落在了坡顶上,手中长剑连挥之下,四五个人已经惨呼着倒了下去。在线铃的掩护下,四五个李应的部下骑着战马也跃上了坡顶,接着,云落霞,东方旭等人也纷纷弃了战马,步行冲了上来,与恰好在此时赶到的敌方高手援兵展开了混战。

这一战,倒进一步证实了这些伏兵不是某国的军队,因为与线铃等人动手的显然都是武林高手,而且达等级不低,达到一转高段的竟然不下十个,一时间,除了被分派保护不懂武功的卓子攸的清川雅史和木谷涉外,线铃队中其余十几个一转高手竟然与对方杀了个难解难分。

却说线铃队中等级最高的东方旭,却是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他本就是二转高手,又有极其变态的基本剑法和基本拳脚,再加上最近线铃为他量身定做的剑法已经被他练得纯熟,又有两件仙器护体,因此三招两式之间便已经放倒了三四个一转高手。

看到东方旭勇不可挡,神秘伏兵中竟无人敢擅撄其风,眼看便要被他们杀出重围,忽然一道匹练式的电光从一侧飞向东方旭,接着一人高声叫道:“看剑!”

那一道剑光速度实在太快,便是以东方旭的速度,若不是对方提醒了一声,竟也差点来不及招架,不过,对方显然不是那种卑鄙小人,因此按照江湖规矩喊了一声“看剑”,有了这一声,东方旭倒是终于接下了这一剑。

“碰!”的一声大响,两人附近低于一转中段的旁人竟然都被这记对攻的碰撞余波轰了出去,足见这一击的威力了。两人一剑相交之下,下面的东方旭双脚陷入了地面以下两寸有余,而那人也被震得飞了出去。

“够劲!”东方旭大喊了一声,这才看清对面是一个全身白色长袍,一手提着一柄长剑,另一手却缩在袖中的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这人相貌称得上英俊,但是两条眉毛向上立了起来,显得千般高傲,万般杀气。

“东方,当心!这是个刺客,说不定有什么怪招!”一旁的线铃偶然看到了东方旭与那书生打扮的年轻人的这一记交手,百忙之中仍发声提醒道。

“哼!”那白衣此刻冷哼了一声,再次出招向东方旭攻来。东方旭自然也不肯示弱,跟那人斗在了一起。双方这一场好杀,很快便成了整个战场的中心,两人身边三丈范围内竟然无人能进来,出现了诺大一片空地。

斗了一百多招,东方旭渐渐占到了上风,那白衣刺客虽然已经接近二转中段的水准,而东方旭只是刚进二转,但东方旭特殊的修炼方法和那奇异的内功,使他的各项能力并不逊于那人,那白衣人战斗经验上要远较东方旭丰富,但东方旭身着两件仙器,这点上东方旭日便占了一点便宜,再加上刺客在光明正大的战斗中本就不及剑士,那人又超级高傲,不肯使用一些只有刺客能用但在他本人看来殊不光明正大的一些特技,因此一时竟然落在了下风。

“大家先住手,我有话说!”看到眼前的战局,一直被掩护在后方的云落霞忽然大声叫道。看到双方都一愣停了一下手,云落霞对对方显然等级最高的那个白衣刺客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怎会有如此多的高手?”

他这话倒是不错,因为此时聚集在他们身边的敌人中,便有一个二转高手,十几个一转高段高手和三十多个一转中低段高手,这恐怕比大宋四绝中任何一方势力所拥有的一转高手的数量还要多,更何况在谷口那一边,显然还有不少高手在抵御着官兵的攻击。

“哼!这话该我问你们才对吧?”那白衣刺客仿佛只会用鼻子说话一般,道:“我倒真没想到,除了我们组织,这世上竟然还有二转高手存在!”

“组织?”云落霞心中突了一下,最近一段日子,他已经数次听到这个名词,只是前几次涉及到那个组织的人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有这一次才真正显示出了其真正实力。就在云落霞这一愣神的时候,双方已经又重新杀在了一起,而李应也凑过来,对云落霞道:“云兄,我看这样散战下去不是个办法,敌人高手和总人数都比我们多,我们应该借助有马并且机动能力胜过对手的优势,集中力量杀出一条路来,敌人就追不上我们了。”

“不错!”云落霞此时也已经看清楚了形势,己方除了东方旭和线铃、天青澜这对黄金搭档不处下风外,其余人都有不支的迹象。

“线铃!你们俩先回来一下!”云落霞高叫道。

听到云落霞的呼声,线铃立刻猛攻了几招,将对手逼退,然后从容的退了回来,而他的对手刚才被他累得不轻,也没有追击,只是站在原地喘息。

云落霞将李应的意思说了一遍,线铃也深表认同,不过他们这方的高手眼下都被对方缠住,只有云落霞和李应两个法术职业者以及负责掩护他们的近战职业者闻天音三个暂时可用,而云李二人实际上还要应付对方高级法术职业者不时的攻击。

“看我的吧!”线铃扫了一眼众人,知道只有靠自己拿出真本事来了,当下一声大喝,两道巨大的阴影顿时覆盖了整个战场,正是线铃新收的两个式神雷妖和章鱼怪,只见从那雷妖的黑影上传出一声巨吼,上千道雷光霹雳从天而降,准确的落在场中正与线铃这方交战的敌人头上,虽然由于数量太多使得这个法术的威力分散,却也足以将那些一转高手逼退甚至使一些等级较低的多少受上一些伤害。而那章鱼怪更是凶悍,这两只式神与被收到万仙灵戒中的水系圣兽玄武长期相处,已经凝聚起一部分肉身,如今它的八只巨大的触角,直接轰向了那些尚未参与到战事中的敌人,同时,它口中喷出大股绿色的毒液,有几个人一不提防,身上沾了一点,尽管有罡气护身,却也被蚀得就地翻滚,中得多一点的干脆满脸绿气,失去了知觉。

“成了!跟我冲!”线铃见两式神发威,大喜道。接着,他指挥两大式神开路,云落霞、李应和他的部下跟在后面,直冲了出去,这两只式神原本都是神兽级别的存在,虽然还未完全凝聚出实体真身,导致实力下降不少,但其法术威力对付一般的一转好手,还是游刃有余的,而对方阵中的一个二转高手和所有一转高段高手都已经被线铃等人牵制住,根本滕不出手来支援他们,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骑着战马从山坡的另一面冲了下去。

就在此时,只听神秘伏兵阵中忽然有人高呼一声:“大家稳住,先对付操纵式神的那家伙!”二十余名一转好手在一名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一转顶峰高手的带领下,向线铃杀来。此时线铃是处在断后的位置,那领头的一转顶峰高手命己方一半的人先牵制住两个式神,自己率领另一半人直冲线铃本人而来。

就在这时,猛听得一声欢呼,从谷口处的山坡上升起了一面黄色无字的旗帜,正是刚才线铃等人看到的那支宋军的旗帜,原来却是谷口调走了包括那名一转顶峰在内的许多高手围攻线铃等人,因此造成那里的防守实力不济,被宋军冲了上来。

这样一来,局势就更混乱了,三方人马混战在一处,那一转顶峰高手想迅速解决掉线铃的计划也宣告破产,但线铃等人也陷入了苦战之中。

这一仗直杀得天昏地暗,线铃进入这个世界以来,还从来没经理过这般厮杀,杀到后来,他已经失去方向感和目标感了,只知道本能的舞动手中长剑乱砍乱杀,不过,他仍有着一丝的理智,另一只手牢牢的拉住天青澜,说什么也不肯撒开。

直到眼前突然一亮,他已经从乱军中破阵而出时,线铃才松了一口气,看到前面有一匹无主的战马在那里转着圈子,他拖起天青澜便跃了上去,接着用马鞭狠抽了两下,也不管那马向哪个方向跑,便因为脱力而被强制昏迷了过去。

“线铃,线铃,快醒醒!”当系统提示线铃可以再次上线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也就是说,在《江湖》世界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天。当线铃一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不在马背上了,而是枕在一双丰腴柔软的大腿上,而且从正上方不远处传来天青澜的呼唤声。

线铃轻轻动了一下后,却不舍得离开这美妙的地方,因此,装着还没有醒的样子,说什么也不睁开眼睛。

不过,他的那一下轻动已经被天青澜查觉,天青澜倒没往旁的上面想,只是以为线铃就要清醒了,连忙一把捧起线铃的脑袋,在自己胸口前摇来摇去。

“别摇了!再摇就算醒过来也被你摇晕了!”线铃实在受不了天青澜这毫无急救常识的“蹂躏”,只好睁开眼睛道。

“太好了!线铃,你终于醒了!”想到近半天的惶急和焦虑,天青澜一时没有控制得住,声音已经有点哽咽。

“哦!”天青澜虽然最近跟大家在一起,待人处事上很有一些进步,但仍有许多事情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因此也极少投入感情,所以线铃很少见到天青澜失态的样子。看到天青澜一手揉着眼睛,另一手还要托着自己,线铃实在不好意思再赖在她的怀里,因此赶忙站了起来,一边为天青澜递过去丝巾,一边搂着她的肩膀安慰道:“别哭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我其实根本没受什么伤,就是打仗打得太卖力气,有点脱力而已。对了,我们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对不起,我,我也不知道在哪!”天青澜眼睛还有点红红的道:“自从跟你一起跑起来以后,我就失去了方向感,不过好象不久前,我们好象更跨越了一条大河,那大河很宽的,不过现在天气冷,河面上已经结了冰,我们的马才能跑过来。原本在我们后面有不少追兵,看到了这条大河便不再追过来,因此我才能倒开工夫扶你下来叫醒你。”

“这样!”线铃想了一下,他们遇到伏击的地方是在云州城的西南,雁门关的西北方向,那个地方已经十分接近黄河了,天青澜提到的那条大河,莫非便是黄河不成?如果那真的是黄河的话,那自己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河西,如果他判断没错的话,应该是大宋的丰、府、麟三州。

丰、府、麟三州是大宋河东路中唯一在黄河以西的领土,这三州北邻辽国云州在黄河以南唯一的一小块领土,西邻西夏的边境重镇夏州,东有黄河之险,只有南边有一条狭长地带与宋朝的永兴军路相连,乃是三国相争最紧要的地区。

自唐代开始,这三州便为移出藏北高原的羌人一支后裔党项人的聚居之地,不过丰、府、麟三州中的党项人与其西边后来形成西夏的那支党项人不同,就是他们中融入了大量的鲜卑和汉人血统,因此比较亲汉。其中“世居朔方”的党项折家家主折嗣伦从唐代开始被任命为麟州刺史。

这三州自唐代开始便附于河东,因此,朱温建立篡唐建立后梁后,天下诸侯纷立,三州便归附于河东李克用。折嗣伦死后,他的长子承袭了麟州刺史的职位,同时,他的三子折从远令府州刺史,渐渐的,府州也成为折家世承之地。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后,折家依然依附之,归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节制。不过,后来石敬塘反叛后唐并引契丹入境,灭唐建立后晋,但此时折家对契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拒绝附晋,后晋对折家无可奈何,只得放弃麟州,但此时党项、突厥、吐谷浑诸族大酋长支持拓拔彦超攻占了石晋的弃地麟州。而府州折从远联合当时在河曲号称“火山王”的山大王杨信(这家伙可了不起,是后来杨家将的先祖,老令公杨业的父亲)共同征讨拓拔彦超,夺回了麟州,杨信自立为麟州主。后来契丹讨伐后晋新帝石重贵,欲并之而为中原之主。杨信、折从远乘势北攻契丹,取了丰州。晋廷委杨信为麟州刺史,折从远检校太保,领府州团练使及契丹西南面马步军都虞侯。之后后晋在河北望都大破契丹军,杨、折两家趁势攻取了契丹的胜、朔等州,发展成地方军事集团。

为了巩固两家联盟,折从远将其十二岁的孙女许给了杨信十四岁的儿子杨业,约定杨业成年后成亲,这个女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佘太君(折太君)。两年后,强大的契丹终于还是灭掉了后晋,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号召北方各地军民抵抗契丹,并建立了后汉,杨、折两家归附于后汉,仍分别为麟州刺史兼领丰州和府州刺史。又过了两年,十八岁的杨业与十六岁的折氏女儿正式成亲。此时折从远由于战功转任邓州,府州由其子折德扆主之。

刘知远只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其子刘承佑继位后便滥杀大臣,引起恐慌,后来为大将郭威所杀,郭威建立后周。当时的刘家宗师刘崇太原留守兼河东节度使,忿郭威亡汉,遂据太原称帝,国号仍称汉,是为北汉,但沿用了后汉乾佑年号。

此时杨家由于麟州世附河东而归附了北汉,并被召入太原为保卫指挥使,而折家因为邓州的折从远附周而归附了后周。不过,随即西边的诸羌族趁汉周大战围攻麟州,杨信为了求得周的夏、府等州援兵,又归附了后周,于是杨信、杨业父子二人分在两国。但是麟州围解后,继杨信位的次子杨重训(杨信在这年死了)因为兄在北汉而又背周归汉。

此后杨业北屯代州以备辽国,而折德扆在府州数败北汉军。

公元954年,郭威死,养子柴荣继位,柴荣雄才大略,统大军败辽汉联军于高平,歼其数万众,乘胜入北汉,下忻代,围太原,若不是由于遇到了大雨,几乎当时就灭亡了北汉王国,而折德扆与柴荣会师太原城下,柴荣为了嘉奖他的忠勤,建永安军于府州,任之为节度使。

三年后,杨重训认识到了柴荣卫略,知道北汉灭亡只在指掌之间,乃再次背汉归周,受封为麟州防御使,并有丰州,世袭府州军政。

可惜柴荣也是短命之人,他在北伐契丹即将取得胜利的关头竟然重病,回到开封就死了,之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此后十五年间,宋朝统一了南方,并数败北汉和辽军。其间,折德扆卒,其子折御勋继领府州,而杨业则成为北汉第一骁将。而杨重训则升为建宁军节度使并移镇保靖军,子杨光扆主麟州军政。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发兵攻灭北汉,折御勋从攻太原,杨光扆以伯父在北汉而未从之,五月,北汉刘继元降,七月杨业随之归宋。其后,杨业数次战胜契丹,名震天下,但由于他毕竟是降将,为大宋上下所忌。986年,宋五路攻辽,西路军杨业仅为副将,潘美为正将,杨业与潘美统山西宋军连拔云、应该、寰、朔、蔚、飞狐六军州。旋为潘美所卖,陷殁朔州陈家谷狼牙村,时年五十五岁。杨业死后折太君上书诉,朝廷削潘美三秩,追赠杨业中书令、太尉、大同军节度使,子杨延昭继父业领崇仪副使。而一年前杨光扆死于任所,其子杨琪年仅七岁,不能任事,乃去从叔父杨延昭,从此杨家不再专于麟州。

而折家的折御卿数次击败党项李继迁和辽兵,因功为永安军节度使,兼领了原本杨家的麟州。其后,折家因为处在抵御西夏最前线,又逐渐控制了丰州,从此,丰、府麟三州成了折家的天下,而宋朝因折家世代忠勤,也默许了此一事实。

眼下,线铃便站在了可能是这个时代中最多战事的土地上。

附:本文最后写了一段杨家将和折家将的历史,由于篇幅所限,只叙述了前一半,后面的部分没有写完。早在数年前,作者便曾经看过关于这两个大宋著名军将世家的介绍,行文至此时,忍不住便填加了进去,只是时隔经年,许多都记不清楚了,只好重新查阅资料,写了以上这些,以备对此感兴趣的读者一飧。该部分虽附于本章末尾,但本章总字数达到了近九千字,因此这一部分实际并没有占多少正文字数(作者正文一般在七千字左右,最少不少于六千字,偶尔会有千甚至近万的时候,那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有所加长),特此说明。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