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马贩、马贼、马军
作者:易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921

“这位兄台不知是做何营生?”线铃试探着问那年轻马队首领。

“哦!这个,不瞒这位老弟,在下是做贩马生意的。”那人倒不隐瞒,淡淡的道。

“贩马?”线铃愣了一下,倒是他身边负责带路的向导立刻便明白了过来,低声对线铃和云落霞道:“贩马是我辽国最赚钱的买卖之一了,要知道,大宋没有好的养马地,因此宋国内部的好马可以说是价比黄金,比如他这一个马队,足足有上百匹好马,在我们大辽有三千贯钱便买得来,而一旦运到了大宋,每一匹都能卖到一两百贯,至于那人的坐骑,我看就是五百贯也有人买,他从宋朝回来时再少带点奢侈品到我大辽来卖,这一来一回,就是两万贯的利润,一年跑上几趟,比做什么生意都赚钱。”

“原来如此,那他为什么还要带那许多货物?”线铃指着马背上驮着的那些货物问道。

“掩饰呀!在我大辽,马是严格管制的物品,一般人很难从五京道里搞到马匹,就算搞到,也要登记并定期报告情况,绝不允许倒卖,不过,更北方和西方一些游牧民族由于天高皇帝远,他们的马匹却是朝廷无法管制的。这些马贩便是钻了这个空子,从那些游牧民族换到马匹,然后在边境地区进一些货物,伪装成贸易马队,待将这些马队赶到宋辽边境附近,将货物出手,然后觑个机会将马匹带过境,这些人大多与宋辽两国边军皆有交往,在那边又有人接应,因此一般也不会出什么危险。”

“这样,那你说他主动找我们是为了什么?”线铃有点疑惑的问:“按我的理解,做这种违法生意的人,总是越少人知道越好的呀?”

“这个——,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那向导对那马队首领的目的也很是疑惑。

线铃遇到那个马队的地方离云州本就不远,再加上双方坐骑皆是骏马,故此不到半个时辰,众人便已入了云州城,那马队首领要将货物送到城中一个货栈,线铃等人则由三百坛主安排到一家客栈居住,那客栈距离那马队所到的货栈,恰好只隔了一个街口。

看看分手在即,那马队首领觑个机会,看到旁边人,特别是几个辽国向导都没注意,忽然凑到线铃耳边,低声道:“这位兄弟,你们是不是要越境去宋国?”

“咦?”线铃一惊,盯着那人看了一阵,才点了点头,道:“不错,你怎么知道的?”

“呵呵!你们想过去就好,先不要管我是怎么知道的。实话说,最近宋辽边境封锁得很严,你们没点内线是很难穿过去的,不过我倒是有点办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不妨说说看?”线铃对那人开始有了点兴趣,也是轻声道。

“这个,如果你们真有兴趣的话,那么晚上你便来我们这里,我们好好谈谈。记得法不传六耳,你要自己来哟!”

“好!我们研究一下再说,不过,我过去怎样找你呢?”线铃问道。

“你到了我们的货栈,只需报上一声,要找寰州李应,看门的就会带你来找我了。”那人说完,扬鞭赶马而去,只留下线铃望着他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当晚二更时分,线铃如约坐在了李应面前。

看到对方瞪着自己不语,李应笑着先开口道:“线铃兄弟,不知你们几位研究得怎么样了?”

“明人不说暗话,我们确实是要回大宋,但有两件事情我们要弄明白。”

“请讲无妨!”

“第一,我们想知道你们是谁,第二,我们想知道你们要什么?据我所知,在现在这段时间,即使你们有关系,想通过边境只怕也不那么容易吧?更何况还要带上十几个陌生人。”

“问得好,如果我说这次我们主动提出带你们过境,只是为了两万贯钱,不知道你们肯不肯信呢?”

“呵呵!”线铃笑着摇了摇头,道:“两万贯虽然不是一个小数,若在平时你们顺便带一下也有可能,但在眼下风头这么紧的时候,你们是断不会做的,毕竟,两万贯只相当于你们来回一次贩马所得,而你们这么多年建立的关系网,却决非三五万贯就能构筑起来的,因此,你们没有必要为了区区两万贯来冒这个风险。”

“不错,我们确实是另有所图,不过说是为了两万贯也说得通。如果你能保证,今天我们所说的话,包括以后所走的路线和联络的人,你们都绝不会泄露给别人,特别是你们队伍中的那些辽金两国的人,我们的来历和目的,我都可以告诉你,你考虑一下吧。”

“不必考虑了,我答应就是!”对这件事情,线铃倒是很爽快。

“好!”那人鼓掌道:“既如此,我便实说了,不知你可曾听说过辽国的‘万八千’这个人?”

“万八千?”线铃来辽国时日很短,一般的人他都不曾听过,但“万八千”这个名字,他却觉得非常熟悉,想了一会儿,才有点迟疑的问道:“可是号称‘东京之虎’的那个万八千?”

“不错!正是!”李应本来以为线铃不知道这个人,正待解释一番,不想线铃一口就叫出了万八千的绰号。

“万八千”这个人,正是当初合三江所说的辽国五大权势级人物之一,其主要势力在辽国的东京道。故此号称“东京之虎”。辽国五大势力分据五京,其中以这东京的万八千最弱,但说弱那也只是相对的,能在诺大个辽帝国称霸一方的人,每一个都是不可小视。

“万八千,那也是辽国一方豪侠,可即使是万八千,我想也用不动你这般高手吧?”线铃冷笑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耳渲目染,线铃清楚得知道辽金两国顶尖高手的实力。这两国毕竟立国时间短,还不及宋朝的高手。辽国五大势力的领袖人物都有一转高段的实力,其中三百坛主略低,原本是一转中段顶峰,但他有几乎整个金国的支持,手下还有两个一转高段的好手帮衬,再加上占据着辽国都城上京临湟府,故此竟隐隐有五大势力中最强的意思,而且近日三百坛主得万花万灵就之助,更是一举突破进了一转高段的行列,以致声势更是看涨。而实际上,辽国武功最强的人就是三百坛主的死对头龙剑,大约有一转高段顶尖的实力,而金国上一转高段的高手数量虽不及辽国多,但最高的两位都已经达到了一转高段顶峰,其中的白山黑同样借着万花万灵酒的力量达到了一转顶峰,隐隐成了金国第一高手,当然,其中前提是东方旭已经不算是金国人了。

而眼前这个所谓的李应,是个北国和大理三国特有的职业巫师,不过这个职业即使是在北国也很少见,对这个职业,线铃认识不多,因此对其等级估算也并不准确,但初步目测,这人的等级大约是一转顶峰的实力,不考虑职业的话,尚在白山黑之上,比起宋朝四绝也许尚且不及,但至少也不在袁天罡、侯长青等高手之下了,因此,线铃才放言说万八千支使不动李应这等高手。

“你竟能看出我的等级?据我看你不过九十级上下而已,即使是你学过观人术,也是绝不可能的呀?”线铃的话令万八千也是吃了一惊,虽然曾经听说过线铃了得,可今日一看,也不过九十级的样子,本来他略有轻视,不想线铃立刻便给了他一个大惊讶。

“呵呵!”线铃颇有点得意的笑道:“跟你白天说的一样,这个也是我的一点小秘密,你只须知道我有这个能力就是了,其间的原因,恕我无可奉告。倒是你们的目的,请接着说下去吧!”

“哦!差点忘了说正事了!”李应道:“不错,我不是万八千的手下,当然,万八千也不是我的手下,严格来说,我和万八千应该算是盟友关系,他组建势力,为我搞非法生意提供庇护,而我则提供钱财,为他发展势力铺平道路,我们是互助共生的关系,不怕告诉你,你们的情况就是万八千告诉我的,再经过我在大宋境内的人手调查,基本可以确定你们的身份。”

“然后呢?”

“然后我就知道,你就是最近在大宋掀起巨大波澜的人物,东绝雪盈天曾公开宣称你是他的兄弟,你做的一切事情的后果都由他和梁山泊承担,而西绝琰戊不知为何也对你表示支持,东京汴梁的本土势力孟梦天和寒清流也表态说要保你,结果使得江东盟和承志帮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向武当施压,搞得现在大宋武林形势相当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那有怎样?”

“怎样也不怎样,只是我做的这生意可以说是非法的,宋廷对此可能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我们等于间接的为他们提供了通过正常渠道很难得到的良马,但就辽廷来说,对此却是深恶痛疾的,打击起来不遗余力,因此风险是相当大的,早在数年以前,我们中就有人提议开辟一条新的交易通道,也就是走海路,将马直接运到大宋的京东路,这样不但安全,而且海上运输量也比较大,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可是这事进行了不长时间,就遭到了雪盈天和梁山势力的反对,原因是我们贩过去的马匹几乎全部落入了京东宋朝官兵手中,而梁山义军在与官兵交锋中,很是吃了这些良马的大亏。梁山泊是京东武林的领袖,因此,他们抵制也便相当于整个京东武林界的抵制,我们的运马队伍连续出了几次意外,最终不胜其扰,只得放弃,可惜了我们花费重金才打通的京东路官方势力。”

“因此你们便看中了我,想让我作为你们和雪盈天雪大哥间沟通的桥梁?”

“不错!”李应道:“不过我们也不会让雪盈天吃亏的,只要他们不抵制我们的交易,我们每年都会免费赠送梁山一百匹最好的战马,而且只要他们愿意出钱,我们的马匹也可以卖给他们,价钱上还能打个八折,其它的条件我们还可以面谈,你觉得如何?”

线铃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这个李应说的情况应该是可信的,而他提的条件,对雪盈天和梁山泊应该也是有益无害的,不过他仍是问了一句:“如果我不答应,那你会怎么样呢?”

“在商言商,我仍会将你们送过边境,毕竟这是我答应了你们的事情,但那就要额外收取费用了,平时我们送一个人过去要收五百贯钱,但现在边境紧张,使我们过去的难度大增,因此价钱要翻番,你们一共十九人,一共是一万九千贯,另外,你们随身以外的行李需要用我们的马匹运送,运费也要额外收费的,看在咱们的缘分上,就收一个整,两万贯。”

见他说得正经,一副生意人的面孔,线铃这个也喜欢板起脸开玩笑的人,竟升起了一股同道的感觉,因此也板起脸道:“这样贵?我们随身带的钱不多,可付不起这么大的价钱,你能不能稍微降点价,要不我们宁可绕点远从西夏那边过去,要知道,很多人从开始就在这个游戏中,至今也还没挣出两万贯钱来,相对而言,我倒觉得费点时间和力气还是值得的。”

却说李应,虽然摸清了线铃等人的来历,但却并不清楚他的性格,因此,他的玩笑刚一说出口就后悔了,生怕线铃当真,毕竟这关系到以百万贯计的大生意,即使线铃不答应做中间人,也不应该得罪他,因此他见到线铃板起脸来说这话,也不由得有点发慌,脸上一紧,想说点话找辙,不想线铃却已经抢先说道:“不过我这人一向又懒有小气,既然有办法能省去这两万贯钱和奔波的劳苦,干嘛不做一下,不过我有言在先,我只负责为你们牵线,具体结果我可不能保证。”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李应被线铃这番忽悠得心情大起大落,也失去了平时的镇静自若,忙不叠的答道:“一旦事情真的成了,我们还有额外的酬劳奉上。”

“那就这样说定了,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自然是越快越好,我安排一下,我们争取明天早上便出发!”

第二天一早,从云州城南门,一行马队浩浩荡荡的出城而去,为了掩人耳目,马队先向西行,做出去辽夏边境的姿态,待走出一定距离,再折向南方,绕路去雁门边关。这其中就有线铃等十九人。

昨天回去之后,线铃与云落霞谈了与李应所谈的交易,云落霞听后大喜,原来梁山泊有相当数量的马军,却根本没有好马匹,他们也曾派人去北国联络过,但由于官军的封锁,即使有马匹运过来,也很难抵达梁山,这一次竟然有人主动联系,而且看情形已经打通了京东路官军的关节,何乐而不为呢?即使他们也卖马匹给官军,但官军战斗力远较梁山为低,因此那些马反而有相当部分最后是白送给了梁山,故此,云落霞满口答应了线铃的建议,并在今早又跟李应密谈了一次。

在云落霞与李应密谈的时候,线铃趁机又仔细观察了一下李应的马队,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这个马队比起昨天来又扩大了不少,其中马匹竟然达到了三百多匹,人数也增至近百人,看来是这段路比较危险,因此护卫的力量也相应增强。不过这些新增的马队之间泾渭分明,显然不是属于同一势力的。

又走了一阵,逐渐的山多了起来,马队也开始小心翼翼起来。从旁边马队里的人间的小声交谈线铃知道,既然有走私的马队,就有打劫的马贼,这些马贼人数都很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宋辽或西夏的官兵所扮,他们打劫之后往往还要杀人灭口,是故这些走私马队到了云州后都要结成大股过境,即使如此,被马贼打劫的机会也依然是很高的。

大队人马又行了一天,开始折向东南,那里正是雁门关的方向,到了这里,山势逐渐高峻起来,人烟也逐渐稀少。却说此时天已过晌,马队来到了一座不知名的山谷前,这座山谷两山夹峙,底大口小,正是伏击的最好地方。

这一条道路却是李应的马队应急时才用的通道,便是李应也很少走,如今见到这么险峻的山谷,李应踌躇了一下,终究怕有埋伏,并不敢就这样进入,当下叫住大队人马,派斥候到山谷两侧山峰上侦察,同时分了几只小队依次通过,前队过去后发信号后队才出发,以避免在谷中遇到麻烦。

就在他的斥候和先导小队刚刚派出,还没有发出信号的时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只听得身后一声呼哨,从侧后方的山坳里杀出一队人马来。

这一队人马约有三百来人,清一色的骑队,没有打旗号,但他们身上穿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都是宋军的制式兵器,而他们的坐骑也相对矮小,只有缺马的宋军才会使用这种马匹。

见到这番情形,李应立刻命人排开战斗队形,并打起了自己的旗号(平时为了保密,马队是不打旗号的),接着,他本人越众而出,来到阵前,大声向对面喊道:“喂——,对面是宋军弟兄吗?自己人,我有雁门关上杨制使的潼关文凭,是正经商人!”

这雁门关的“杨制使”,正是李应等人打通的宋朝关系之一,虽然不是官职最大的,但所谓现官不如现管,他是这雁门关正将,因此李应等对他下的功夫反而更多,而他们的马队每年都会进出雁门关几次,关上人对他们的旗号都很熟悉,如果对面真的是雁门关上下来打草谷的宋军,断不至为难他们,说不定还会一路护送,以图得点小礼物。

但是,这一次回答李应的却是一支飞矢,按说李应的马队与那对面的军队相隔有两箭地远,一般的箭矢断然射不到他们,便是经过弓马加成的北队中,也只有神射手级别的高手才有可能把箭射出这么远。

“嗤!”还好李应早有防备,只见那箭离他尚有三丈远的时候,一道绿光从李应身上发出,对面射箭之人为了不暴露身份,使用的只是普通箭支,因此与那绿光一接触,便立刻被腐蚀了个干净,无论那一箭速度有多快,劲道有多足,它的实体载体被侵蚀,这一切便都没了作用,因此,李应可以说轻松的化解了这最顶级弓箭手全力发出的一箭。

“呜——,呜——,对面的呼哨声再次响起,那些骑兵列开战斗队形,风一般的冲了上来。”

“线铃兄弟,你们留下看守马匹,其余人,跟我冲啊!”李应大叫道。线铃等人是他的贵客,而且并不通骑射之术,因此李应自然不会让他们亲冒矢石,但这些人战力强悍,留守的任务自然便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随着李应的命令,他这边队中的骑士纷纷冲出,跟着李应向对方的侧翼杀去。

这是线铃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见到正规军间的列阵撕杀,因此他眼也不眨的仔细观察着战场。

两边人马这一放马奔驰,其骑术的高下立判,李应这一边几乎全是辽金两国的人,他们骑的马都是高大快速的,相应的颠簸也要大一些,但这些人在马上却是行动自如,混不受在马上的影响,而对面支骑兵,则显得不那么自如,不时的要用手提一下缰控一下马,而且坐在马上拉弓放箭时也不及李应这边的人稳定。

这远程攻击武器,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别看就这么一个小晃动,双方接近后第一波箭雨的差别就体现了出来,李应队放出六十余支箭,伤了对方二十余人,而对方放出二百多箭,只伤了李应队五个人。这时双方对头而冲,已经离得很近,大约再射三箭的工夫就能撞到一起肉搏,但李应队却不再拉弓前进,毕竟他们人少,双方越近的话弓箭的准头就越高,李应他们可禁不起这等消耗。

对于这种情况,李应早有准备,他开始冲锋的时候就正对着对方的右翼,因此第一轮箭雨一过,他便立刻带头控马转向,从对方阵列的右前方擦过,同时借着距离接近的机会,又是一轮箭雨,伤了对方三十来人,而对方马术不精,临时转向后箭上的准头更差,因此稀稀拉拉的箭雨过后,还不及刚才,只伤了李应这边四个人。

不过,对方的装备显然要比李应这边的好,李应这边前后伤的九个人几乎全部失去了战斗力,甚至还有五个当场死亡,而对方仗着精良的盔甲,伤的五十来人至少还有一半能继续作战,而剩下的一半中还有十几人能自行控马离开战场,只有不到十人当场毙命或坠马被践踏而死。

照这个消耗比下去,李应对肯定会先被消灭干净,虽然对方在战场上绝不会剩下超过一百人,而且这一百人应该几乎人人带伤。

不过李应却不慌张,带队擦过对方阵列后一声令下,他麾下原本成纵列的马队全部原地右转九十度,正好成横列对向了对方侧翼,而对方却难以做到这么灵活而整齐的控马,一下子被李应靠近射了两轮箭才转过头来,而此时李应早已率队再次从对方阵列侧翼掠过,来到了对方转过阵型后的右翼,从最开始的方向来说,也就是到了对方阵后。

这时,对方指挥官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利之处,照这么下去,自己只能不停的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虽然人数是李应的五倍,但李应仗着马快射术精,可以绕着对方的阵势射杀对方,他们的机动力是如此灵活,即使对方预先布置拦截他们,变阵的速度也没有他们移动的快,这便是马上民族和步下民族的差别,在这种小队交锋中,马术和射术不精的一方,即使是有马,也绝不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的对手。

不过对方指挥官见机也快,他当即想出了对策——攻对方所必救,将对方拖进消耗战,就可以限制李应的机动力,并发挥自己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

而在他看来李应所必救地,就是留守的线铃等人和剩下的二百多匹上等战马。

在对方指挥官看来,线铃等人必是李应这边没什么战斗力的老弱妇孺,因此趁着李应的主力冲到自己队列后的机会,立刻调动了三十余人向线铃等冲去,就算不将他们一举拿下,也要将其困住,引李应来救。

可是,这一次他可是料错了形势,若是他们二三百战士一齐开着群战术冲上来,中间又有军官开了指挥术,线铃等人或许还会惧其几分,让开他们的锋芒,可象这般根本没开指挥术靠单兵就这么冲上来,慢说是三十人,就算是他们三百人齐上,又怎能是拥有十四个一转和一转以上实力高手的对手。

因此,这三十余人刚一上来,还没等线铃动手,春申豹、冯错等早已按奈不住的家伙们就已经将其杀了个干净,其中杀得最过瘾的是冯错和酒吞童子,冯错手中有准仙器盖苏文的佩刀,那是一柄地道的邪刀,配合冯错的功法,几乎每杀一人力量就会增强一分,杀到后来,就是冯错不想再杀也收不住手了,而酒吞童子被剥夺了那邪刀之后,虽然实力仍然强悍,却也不能对线铃等人造成威胁,因此线铃等人也便解了他的禁制,想放他离去,不想这酒吞童子是认准了木仙瞳了,死乞百赖非要也跟着线铃他们,线铃等人没办法,赶又赶不走,只好由他,酒吞童子自离开日本后,便不停的吃瘪,原本不共戴天的仇敌如今又变成了战友,正有一肚子气没地方撒,正好拿这些人出气了。

却说对方那指挥官看到这番情形,才知道不妙,此时他手下能战的还有二百余人,当下一声呼喝,分出了一半人马,又调了几个较高级的军官开着指挥术,向线铃等人冲来。

不料他这一分兵,主队立刻便薄弱了,再也阻挡不住李应的精锐骑兵,被李应再次从侧翼掠过,射杀了二十余人,而李应此时正好处在了对方两队人马之间,连马头都不用转,便向对方攻向线铃等人的一半人马的背后杀去。在前几次机动冲杀中,李应的损失不大,如今还有将近五十人,与线铃等人两面夹击之下,立刻便将攻击线铃的那队人马杀得溃不成军,等到对方指挥官率领本队赶上来支援的时候,那一百余人所剩的已经不到五十人,而李应所部近身肉搏的形势下也只损失了五个人。

这时,对方所剩已经只有一百六十余人,而李应这边还有四十人以上,而且刚刚派出去的斥候十余人也已经回来,到了这种时候,李应心里笃定了起来,知道对方已无力再战,恐怕便要就此退兵了。

不想就在这时,忽然巨大的脚步声和甲页摩擦声从两侧的山坳传来,只见两大队步兵从山坳中,这些步兵都是身着重甲,手持各种精铁打制的兵器,虽然也无旗号,却是正规的大宋重步兵的打扮,这还无妨,问题是这两队步兵可以说是源源不绝,直用了半刻钟的时间才全部摆开,粗略的估计一下,怕没有数千人也差不多。看来刚才那三百多马军,只是这支军队的先头部队而已。

“天哪!竟然是正规军!”李应绝望的叫道:“这么多人越过国境,那不是正式开战的前兆?这,这,到底是宋朝决策者们疯了,还是我疯了?”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