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西北二将同归京
作者:江萘阿      更新:2020-04-14 07:03      字数:3412

大齐佑康二十年,北境和西境连绵二十余年的战争宣告结束,北地十国与羌国同时与大齐议和。至此,大齐所有外患肃清,举国欢庆。

九月十六,玉面战神聂靖远和陆安泽陆小将军同日抵京,京都全民沸腾。

天尚未亮,便有百姓自发上街洒扫街道,待太阳初生之时,街市上已是人满为患了。临近白虎大街的各家茶馆酒楼,更是早早被人预订,天亮之前,便有各式各样的马车接踵而至。

一时千家闭户,万人空巷。

“姐姐姐姐!大哥怎么还不回来啊?”陆宁瑶站在窗口,望眼欲穿。

“急什么!说了今天到,难不成哥哥还会让皇上等着不成?”陆宁玥悠闲地坐在桌子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剥着瓜子。

“可是我们都等了一上午了!”陆宁瑶苦着脸回到桌旁。

“我跟你说了他们绝对不会大清早就到的,你偏偏要这么早来!”陆宁玥把剥好的瓜子推到她的面前,“喏!”

“晚了我们还出的来么?出来了也过不来!我们可是要从城南走到城西呢!”

陆宁玥不以为意:“不过那么一段距离,实在不行我们走过来也是可以的呀!”

“那怎么可以!”陆宁瑶情绪有些激动,“我们可是云英未嫁的女儿家,如何能到人群中去,万一被人碰了……那可是、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是吗?那我正好看谁顺眼就嫁了得了!”

话刚出口,陆宁玥便察觉不妥,果不其然,陆宁瑶已经变了脸色。

“啊!我的意思是,所以幸好我们出来得早,不然要真是碰上什么不该碰的,那还不得就这样草草嫁了!”

这句话说完,陆宁瑶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姐姐!”她道,“以后像这样惹人非议的话万不可再说了!”

“我知道!知道!一时嘴快了而已!”陆宁玥嘿嘿笑了两声,起身走到窗户边。

与陆宁瑶讲话是最费精力的了。她还是个孩子,所以在一起的时候,陆宁玥常常忘了伪装,那些“离经叛道”的话往往不经意间就蹦出来,于是还要费力解释。这样的情景,已经重复很多次了!

“再来几次,再傻的人都该看出你的本性了吧!”何况,陆宁瑶还不傻。

陆宁玥还在发呆,窗外不知谁喊了一声:“聂大将军!”一时间,京城的氛围达到了最高点。

“是哥哥回来了么?”陆宁瑶跑到窗口。

窗下人声鼎沸。远远可见一队整齐划一的队伍自城门之处缓缓行来。领头者一身铁甲,通身仿佛一座盖满冰雪的高山,让人望而生畏。

“玉面战神,聂靖远!”陆宁玥看着他,眼中情绪莫名。

这就是书中的男主了。纵横北境的玉面战神,面冷心冷的沙场修罗!在陆宁玥看来,这样的人更像是一座休眠的火山,你永远掌握不住他醒来的规律,但一旦爆发,那便是,毁天灭地!

“看来聂将军很受人欢迎呐!”陆宁瑶的眼睛里是掩饰不住的赞美与欣赏,“不愧是大齐的玉面战神,果然气度不凡!”

“唔~也还行吧!”陆宁玥皱皱鼻子,“传闻还是夸大了!”

她实在不想承认,单看皮囊,这家伙的确有原著中形容的那种“祸水”的潜质。

“恐怕是姐姐眼光太高了吧!”陆宁瑶笑道,“聂将军这样的人物,放眼大齐,能有多少?”

“他是还不错,”陆宁玥绕着头发,“不过还是比不上我家哥哥!”

“扑哧!”陆宁瑶忍不住乐了,“原来不是眼光太高,是眼中只有大哥呀!”

“哪里!”陆宁玥不乐意了,“明明还有我家老爹呢!”

“是是是!大齐最厉害的将军是大伯父和大哥!其余的都比不上!”

“那是当然!”陆宁玥眉头一挑,“瑶瑶你记住,管他外人如何呢?家里人才是最好的!”

“是!瑶瑶记住了!”

“真乖!”陆宁玥笑得灿烂,一转头,却见自家兄长从另一端踏马而来。

少年壮志新,谈笑凯歌还!

“还是我家哥哥最帅!”陆宁玥心情一下就好了。

此时窗外,手绢绢花齐飞,且大多数的目标都是同一个——聂靖远。而陆安泽那边明显不如。

“这太不公平了!”陆宁玥有些气闷,“明明我家哥哥也是少年英豪好不好?而且比那个男主年轻多了,正经的小鲜肉啊!那些小姑娘太没眼光了!”

再看看一旁的陆宁瑶,明明说是来看哥哥的,如今却在看着聂靖远两眼放光。陆宁玥由衷为自家哥哥感到心酸:“哥哥哎,既生瑜何生亮啊,照这样发展下去,你以后上哪儿娶媳妇去啊。”

“唉!还是我来给你捧捧场吧。”这样说着,她伸手拔下头上的珠花包到了手绢中,转身走到了另一扇窗户旁。

街上,陆安泽正为回京之事心烦,忽觉暗器破空而来,反手一抓,抬头时,却见自家妹子正笑语盈盈的看着自己。

“这丫头!”陆安泽忍不住勾唇一笑。

这一笑,却晃花了在场众多姑娘的眼。

鲜衣怒马少年,最忆铁甲寒烟!多年后,姑娘都已为人母,提起那时名满天下的陆将军时,映入脑海的,却还是那个游街时昙花一现的笑脸。

未央宫前,景帝带领百官立于阶上。景帝今年已六十有七了,那满头白发和脸上深深的皱纹,无不昭示着这个在前朝政乱之时揭竿而起,带领一众乡民打出云城,将无数当世英才收入麾下,最终一统中原的帝王已垂垂老矣。

“朕当真是老了呀!”景帝看着远方宫门之外的军队,眼中的情绪晦暗不明,“这天下,终归还是年轻人的天下。”

“陛下怎会有如此想法?”站在景帝身侧的官员道,“陛下乃真龙天子,定然是要长命百岁的!这天下,自然也会一直是陛下的天下!”

“是吗?”景帝的语气太过平静,平静的把身边的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而聂靖远和陆安泽此时正好到了阶下。

“臣聂靖远”

“臣陆安泽”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位爱卿快快请起。”景帝眼中俱是笑意,“千里奔行,两位爱卿都辛苦了。”

“谢陛下!”二人应声而起。

“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是我等的福气。”聂靖远字字铿锵。

“哈哈哈哈,得臣如此,是大齐之福,是朕之福!”景帝脸上满是欣慰。

“陛下圣明!”众大臣异口同声。

“好好好!”景帝执起聂靖远的手,道:“北地十国和羌国初定,今日朕在归鸿台设宴,为二位将军接风洗尘!”

归鸿台,鸿归之所。自皇宫存在之初,便被作为犒赏将领或使臣的固定场所,百余年来,从未改变。

此时宴会正酣,羽衣华服的少女们还在载歌载舞,场内场外,一片和乐。

“安泽啊,你父亲可还好。”景帝笑容可掬,就如一个普通人家的老人,与友人久别之后再见对方后人之时,那样的期待与和蔼。

陆安泽连忙起身,行礼道:“多谢陛下挂念。家父身体尚可。微臣回京之时,父亲特意叮嘱微臣向陛下请罪,这次本该是父亲亲自回京向陛下复命,奈何边城周遭的蛮人部落蠢蠢欲动,父亲担心有变,且微臣年纪尚小,不足以担当重任,故而只好由我入京复命。”

“呵呵,云晖多心了,他多年征战,为我大齐立下汗马功劳,我怎会怪罪于他?只是……唉!”景帝长叹一声,眉宇间聚着化不开的烦忧。

“陛下可是担心陆将军的身体?”吏部尚书薛云山开口道。薛云山乃最初跟随景帝的人之一,最是了解景帝的心意,是景帝最信任的人之一。

“是啊!”景帝叹道,“云晖与我识于微时,一路扶持走过最艰难的那几年,一起趟过枪林箭雨,闯过鬼门关!如今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在后方享福了,却还累得云晖在前线拼杀,朕实在是愧对云晖啊!”

“陛下,”薛云山满脸动容,“陛下如此牵挂臣下,是臣下的福气!陆将军定会知晓陛下的一片心意的。”

陆安泽闻言,走至中间跪下,道:“微臣代父亲谢陛下挂念之恩!为大齐,微臣父子死而后已!”

“快起来!”景帝一脸欣慰,“你是个好孩子,云晖有了你,算是后继有人了。往后,可别再说什么死而后已的话了!大齐需要你们好好活着!”

“谢陛下!微臣定当鞠躬尽瘁,以报陛下之恩!”陆安泽又叩了一个头,方才谢恩起身。

“哦,靖远啊,”景帝转向聂靖远:“说起来,你也离京七年了,可知道孩子们的近况了?”

“回陛下,”聂靖远颔首道:“三月之前,家中曾有书信,言一切都好,孩子们都长得很快,老大很喜欢舞刀弄枪。”

“好啊,好!”景帝显得很高兴,“相信未来也定是如你一般的勇将!”

“陛下谬赞,臣惶恐!”聂靖远连说谢恩的话都是如凉白开一般平淡,完全听不出其中的惶恐之意。

景帝却似乎完全不在意他的冷淡,还是满身高兴:“呵呵,如今羌国和北境十国都递出了议和书,边境四定,不久,我大齐之名必将响彻天下!”

“陛下圣明!”在场之人似乎都看见了将来八方来朝的场面,眼中是不可忽视的光彩。

看着这样君臣尽欢的场景,聂靖远低下了头,掩去了眸中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