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花园之都
作者:旭空      更新:2020-03-02 09:42      字数:2494

“卡处长”耸耸肩、微笑地安慰着中国客人:最终示威者占领了总统官邸,总统阿基耶夫逃到了哈萨克斯坦,后转到了莫斯科。他起初拒绝辞职并将此定性为叛乱政变,但最终还是于4月4日辞职;这场活动至此结束,一切又风平浪静——

只有一万五千人的示威者竟能占领了总统府、逼得总统逃亡辞职,且这些人并未有武器,这有些不可思议;心里有许多的疑问想问“卡处长”,但以李副县长、宋援朝为领导的中国客人,却都选择了将疑问埋在心底、回避这政治问题;脚步也象遇到的“比市”市民一样,放慢且轻松,听着“卡处长”的继续介绍。

可能是因为与中国的新疆相接、西藏很近的缘故吧,“卡处长”夸比什凯克有新疆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也有西藏人质朴纯粹的性格。但他在赞美首都的同时,不忘夸赞自己的家乡奥什:比什凯克建市有百来年的历史,而我的家乡奥什城则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卡处长”领大家离了如林荫路的人行道,来到大街上乘公交车。

比什凯尔的街道宽阔整洁,路上跑得车子多是日、美系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款式车很常见,偶尔也见一两辆豪车;令四毛惊讶的是,街上所行的车子有左舵竟还有右舵的。这要怎样规划交通规则?信号灯和地上划得标志也很少。好在街宽车少,行人只有等公交的或过马路的,所以倒也秩序井然。

公交车来了。鱼贯上车。车上并没有售票员也没有投币箱,司机身旁有一个大盒子,宋援朝、四毛他们学“卡处长”的样,将票钱放进那大盒子里;李副县长放得是张五索姆的纸币,司机欠着身子麻利地从盒子里拿零钱来找。

车上乘客并不多,只有十来个,空的座位还很多;四毛向内走去,一个包着头巾十七八岁的少女正好奇地看着他们,大眼挺鼻皮肤很白,象新疆人的模样;眼光与四毛相遇,不好意思地垂下了眼睑,嘴角边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

~

“卡处长”带中国客人一行先参观首都的中心广场——阿拉套广场。

听“卡处长”介绍,阿拉套广场原先叫做列宁广场,独立后才更名。广场算中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竖立的旗杆,吉国的国旗在四月的蓝天下不时飘动,天很蓝、云朵很白;有一个自由女神的雕像耸立着。

四月的微风下,广场上没有几个人,仿佛是他们一行人的专场。

浏览着,来到了吉国,自想带回些特色礼物回去分给亲友,这儿应该是最合适的地方;然而很失望,偌大的广场见不到一个摆摊卖纪念品的摊点。

“卡处长”带他们浏览一圈,兴奋地着重向他们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并迫不急待地领着他们前去。

吉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很近,就在阿拉套广场的北边。

远远望去,是一座由几个长方形石壁组成的现代建筑大门。

博物馆内大约珍藏着十三万件藏品,里面有古老的刺绣地毯、壁画、铜浮雕等,还有他们游牧民族的蒙古包。里面值得称赞的是有许多丝绸之路时的珍贵物品,有部分明显带着中国特色;博物馆另有一部分较现代,是苏联时期的红色物件展览,里面有好些是关于列宁的。

看来“卡处长”来国家博物馆不止一次了,如数家珍地向中国客人地介始着,看得出来他以此为傲。

那些文物再珍贵,对来自中国特别是对挖井就能挖出秦兵马俑的陕西客人来讲,就不算什么了;宋援朝和李副县长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苏联时期的物件更感兴趣,连四十来岁的王局长也是。问着,“卡处长”也热情地做着解答。

看得出来、从“卡处长”嘴里也能知道,吉国人对列宁是很尊祟的;“卡处长”“悄悄”地告诉宋援朝:我们国人对列宁同志的尊敬,甚至是超过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思。

这让宋援朝和李副县长心内又不解了,方才在阿拉套广场“卡处长”说了,广场上原是矗立着列宁雕像,那却为何又用自由女神像替换了它呢?

不过城府深沉的他们都没有问,指着那苏联时期的一组铜浮雕又问“卡处长”、听他介绍。

~

参观完了吉国国家博物馆,按腕上调到的吉国时间也已经近十二点了。

几个中国客人肚里已很饿了,看来精神食粮再好也抵不过物质食粮。李副县长说,咱们找个地方吃饭吧。

看来他也是忍不住了。

“卡处长”领大家步行去寻餐馆。

四毛悄悄对宋援朝说,局长,能过一条街,额那会见有一家中餐馆。

那会儿等公交车时,发现大街上各样店铺、但没有发现有餐馆招牌的;坐在公交车上浏览着窗外的街景,也是发现只有零星几个。再说异国更担心口味不同,所以看到那家中餐馆,一下就记住了他的位置。

宋援朝说,跟着主家吧,要是走到了那条街,咱们就建议。

是过了一条街,但并不是向来时经过那条街。

“卡处长”带他们进了一家不大的餐馆。

进去,里面不大的一个厅,墙上挂着一些刺绣的、编织的饰品,古朴的桌椅,很是整洁;不象是家餐馆。

并没有能坐七人的大桌子,只好李副县长跟“卡处长”、帅小伙坐一小圆桌,其它四人就近坐一长方形桌子。

“卡处长”叫来了服务员,询问李副县长看大家都想吃什么;帅小伙用不标准的汉语给翻译了。

李副县长说,客随主便嘛,我们对这里的饭菜也不了解,你就做主了;啊,你就做主了。

“卡处长”便替大家点了。

四毛说实话有点烟瘾犯了,这一天的旅程他只在莫斯科机场和宋局长各吸了一支烟;但他只要不是象这会儿安静的等待,不去想还是能忍住的;宋局长烟瘾也不小,不知他怎么也能熬住。

过了一会儿,饭食一份份地陆续端出来了;是用木盘一盘盘端上来的。

摆在面前,一大份菜,几块面包片,一小碟奶油。

四毛一看,那大盘里盛得菜,是四方一块块的牛肉和洋葱胡萝卜拌在一起;这肉块真大,且是牛肉,国内饭店哪会这样上菜;四毛担心不能适应之心全消——肉食是全世界通用的,且是红润润的牛肉。

怎样用刀叉出国家都恶补过,没有问题的。

虽说这种分餐制没了围在一起的热情热闹,但也少了客套、多了自由自在,肚子很饿了,四毛埋头只是个进餐。

得承认吉国这菜量足,只一盘,配几片面包;他这小伙子都吃得饱胀的。

那边,李副县长虽肚饿,但还是没有将那一盘菜吃完;放下刀叉看“卡处长”吃完了菜、正用手撕了面包蘸菜汤。思忖浪费是不是算失礼?便拿起了刀叉将盘中所剩的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