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陪同踏青
作者:旭空      更新:2020-03-02 09:41      字数:2513

阳春三月,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这个周末,早上五点多四毛就起床了。

车子昨夜停在车里,他开了车出发了。

他是受王嘉丽的安排,要去周至县接她女儿。

天还黑着。车灯划过黑暗,车子向前平稳快速地驶去。

路过s县一个镇时,镇上一家包子铺店外的灯亮着,一人多高层层撂起的大笼屉冒着热气。

四毛在路边停了车子,过来要了包子和豆腐脑。

六个暄软热乎的韭菜肉包子灌了汁水下肚、喝了豆腐脑,肚里也舒服、人也精神了。

开车继续上路。

王嘉丽让四毛这么早去接女儿外孙,是因为她安排今天全家春游——一起去逛临潼骊山华清池。

~

王嘉丽和宋援朝等女儿到了才一起吃早餐;四毛说路上吃了包子,没有一起坐。

八点多起程。

车子走得是高速。

天气风和日丽,虽是高速,一路上也可见花树盛开,路两边的麦苗绿油油的一片片。

过灞桥,可见大片的石榴树。临潼除兵马俑、华清池名扬世界外,临潼的石榴也是全国闻名,只是现在不是月份。

到临潼收费站下了高速。

临潼现在已撤县划区,成为了西安一个区。

一行人进了华清池大门,四毛接了宋援朝女儿怀里的孩子。

王嘉丽手里虽拿着索尼的数码相机,可每一个景点,她除了拍张照外,就喊宋援朝替她和女儿照相。王嘉丽带了好几条纱巾,不时换纱巾的颜色和造型。

宋援朝不耐烦给她照;这儿是历史名胜,有许多令人深发感慨的地方,都给了这臭爱美、四十多快五十的人了还扭捏摆许多造型的人照了相了。

王嘉丽也不想让宋援朝给她照,看他不乐意的派头,自己这姿势摆得好不好也不给说一声,光“咔嚓”一声就完了。可四毛怀里抱着娃,再说也不知道四毛会不会用相机。

边看边走着。宋援朝给照了十几张相,发现女儿照相时总是要抱了自己的宝贝儿子,就拒绝了王嘉丽给塞过的数码相机:“你们可以让四毛给照嘛!”

王嘉丽:“不知道四毛会不会照。”

宋援朝:“这数码相机,有什么会不会照的,四毛那么聪明的。”

四毛过来笑着说:“让额看看,局长你给额说说看。”

宋援朝一讲;这数码相机简单,四毛摆弄了两下,很快就学会了。

四毛照相,王嘉丽就高兴了。

“四毛,你看额站在大花瓶前,配哪条丝巾好看啊?”“四毛,你说额是站在这缸的左边好呢还是右边好呢?”“......”

四毛也是耐心。

“丽姨,你站在缸的左侧好,左侧突出的是人,右侧突出的物。”“丽姨,你就这个样子,身子斜一点儿,头向前。”“丽姨,你人苗条,不用蹲在花树后面。”

王嘉丽和女儿照时带着外孙,在一个人照时是不抱外孙的,不想给人看出是已有外孙的人了。

虽然比起自己照来费了时间,但宋援朝乐得清静,正好沉缅于这美景环绕的历史古迹中。在唐明皇与杨贵妃共浴的池子,宋援朝感慨,一个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却为了一个女人沉缅不能自拔,以至兵乱四起、仓皇西逃,丢掉了皇位;可见这女人是有怎样倾国倾城之貌、会拢住男从之心。大唐盛世,从此走向了衰败。如果不是唐明皇,或者没有杨玉环,或许发展到今天,中国很早很早就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因为纵观后世,不论宋元明清中间出过什么样的“之治”,都没有象唐朝那样,有开化的风气、对外开放包容的胸怀、那么多造诣极高的文人学士,唐朝才是当之无愧的盛世——当然到了现代,估计皇室会和日本一样,成为一种象征。当然,这些也只能是假设而已;历史又不能重来。

来到“五间厅”,宋援朝给四毛讲,这间房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卧房,当时华清池是蒋介石的行营,那晚枪声大作,蒋介石就是穿着睡衣慌乱翻这个后窗逃出的;他翻华清池后墙扭了腰丢了鞋子,多亏一个警卫找到了他,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自己光脚背着蒋介石逃向了骊山——

王嘉丽对这些不感兴趣,光在房门口瞅了一眼就没进来。

四毛正听宋援朝讲着,就听在外面廊内的王嘉丽又叫他帮着照相。

逛完了华清池,开始爬骊山。

爬着山,王嘉丽的女儿体质不行,爬了没多久就有些气喘吁吁,还不如她妈妈;且还是四毛抱着娃呢。

王嘉丽也减少了照相的次数。她也是稍有些累了;再者女儿累,让四毛照相又得累她抱娃。

到了捉蒋亭,宋援朝指着上面对四毛说:“这就是额给你讲得捉蒋亭,蒋介石的那个警卫把他藏在了这里,在那块大石后,他自己去吸引上山搜寻叛军的注意,被抓后枪顶着头都一句话不讲!”

四毛不知道宋局长说这话有含义没含义,可能是他想多了;他想要不要说些表忠心的话,肉麻的话又说不出口,只说了句:“做人就应该这样。”

王嘉丽的女儿坐在石头上休息,王嘉丽也累了,她说:“该给娃喂吃的了,咱们也该吃点东西歇一歇了。”

又往前走了一点,找寻了路旁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打开背包,取了布单子铺上,又拿出了带的煮鸡蛋、面包、火腿肠、罐头等东西摆了。

小孩这会儿在四毛的怀里都睡着了好一会了。他抱着孩子小心地在布单上坐下。

几个人吃了喝了;喝得多吃得少,吃得也都是些副食。

骊山并不高,商量着再歇一会儿就往上爬。

王嘉丽的女儿却提议让四毛抱娃在这儿等着,理由是怕再往上山路不好走,抱娃操心得很;也担心往上山风大,吹凉了娃。

王嘉丽同意了。她女儿叮嘱四毛等会儿孩子起来给他喂些奶粉,奶粉和装热水的保温杯都在包里。

骊山并不高,这修过的山路也不难走,四毛相信自己抱着娃是没问题能走上山的;可局长夫人和女儿都这样安排了,他又怎么能好表示反对呢。

于是,他就在这一处抱着娃等着。

好在王嘉丽的女儿体力实在不行,他们没登到山顶就往回了;四毛等了也就一个小时多,他们就回来了。

这时小孩子在他怀里还没有醒呢。

下山就轻松多了;但下山抱着娃的四毛就操心多了,走得很小心注意。

出了华清池的大门,外面一溜以微缩仿制兵马俑为代表的工艺品摊。宋家一家人挑选着工艺品。这时小孩子却醒了,哇哇地哭起来;四毛借了一个摊子的小凳坐了,边哄着孩子、边给他冲好了奶粉,摇了几摇,滴手臂上不烧,塞进了小孩的嘴中。小孩吃了奶,安静了。

四毛觉得看小孩是最累的,不讲累人主要操得心大;不说上班,就是干活都比看小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