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转身 1 1
作者:庞芳      更新:2019-10-11 18:27      字数:3937

第六章转身正当童莳心无旁骛地忙着外包和日常工作,薪酬方案的风波影响慢慢消失,季华欣也渐渐消停下来的时候,顾建平又在部门扔了一颗重磅炸弹。公司每年都要各层管理者重新申报一次自己的后备人选名单,每个人必须推荐两名后备人选,顾建平连续两年推荐的都是罗正宇和季华欣,可今年,他把名单更新成了童莳和罗正宇。

季华欣得知这个消息后,鼻子又一次差点被气歪了。这段时间,她没再找童莳的茬儿,一是怕闹得太厉害和公开化,会令顾建平反感,尤其是出了薪酬方案事件,当领导的,没有人喜欢自己的部门整天鸡犬不宁闹丑闻,而下属之间偶尔的小打小闹,更能体现出管理的重要;二是听从了连栋的劝告,要沉住气,主要是童莳的确有两把刷子,其他同事都不是傻子,老在他们面前编派童莳的不是,或者像以前那样当面发泄不满,反而会突显出自己的嫉妒和心虚。可是,隐忍到现在,居然忍成这么个结果!

童莳也没想到,其实,她并不因此感到兴奋或其他什么积极的情绪,她从来没有想过将来接任顾建平的职位,也许是还没想那么远,因为直到目前,她也没准备在公司长期待下去,目标仍然锁定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上,所以,她只想一门心思地钻进业务中,学点真东西,远离那些办公室里的是是非非、明争暗斗。斗来斗去有什么意思呢?唉,这个世界难道就没有一块清静点儿的地方吗?童莳盯着顾建平的通知邮件,知道又一场“暴风雨”快要来了,不过这次她不会再忍让,要积极面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等了半天,隔间那边的季华欣没有任何动静,她还跟平时一样接电话、找人聊天,童莳纳闷极了,自从经历了调薪事件和薪酬方案事件后,对于季华欣的平静还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季华欣这次学乖了,她学会了克制,再生气也不能马上在办公室直接爆发出来,否则不是明摆着跟顾建平作对吗?而且顾建平已经决定的事,基本上很难改变,自己这么做,无疑徒劳无功。只能听从连栋的建议,从童莳这里下手,逼着她犯错误。

可是,季华欣的平静,让整个办公室里的人变得不平静了,就像楼下那个在半夜里一直等着楼上脱下第二只靴子才能睡个安稳觉的可怜人,大家都在猜季华欣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找童莳的茬儿,可是却无法验证了,尤其是李雪彦。从顾建平的这个决定来看,李雪彦基本上断定未来的接班人就是童莳了,这让她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不少,至少季华欣已经彻底出局了,只要童莳不走,恐怕她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但季华欣若无其事的表现,李雪彦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丝毫不像她的风格,一定憋着冒坏水呢!关键时刻,得暗地里给童莳一些支持。

罗正宇的心早已没那么跌宕起伏了,从顾建平授权童莳代理部长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确知道了顾建平的偏爱重心转移,要说当时一点怨言和不满都没有,肯定是骗人的,人总归还是有面子问题的,因而刚开始对季华欣为难童莳的做法还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解气,但他毕竟是个男人,心眼儿到底要比季华欣大出好几倍,后来便对季华欣的嫉妒升级有些反感了,特别是出了薪酬方案事件之后。生性敦厚的罗正宇仔细想了想,童莳的确在很多方面做得比自己更好,而且她竟然能在那种环境下一直坚持下来做自己,真是很不简单。于是,见贤思齐,他把童莳看做了自己的标杆和竞争对手,魏源老先生不是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咱也可以来个,师“童”长技以超“童”。

谢灵收到顾建平的邮件后,便把总部发来的后备干部培训时间表转给了罗正宇和童莳,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选择参加培训的时间,但两个人得岔开。做这事的时候,尽管谢灵对无关乎自身利益的变化不感兴趣,但热闹还是愿意看的,这年头,谁会放着别人的热闹不看呢?谢灵对季华欣太了解了,认为童莳在斗心眼耍阴招方面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就算有顾建平挺着,季华欣也不过是转明争为暗斗,薪酬方案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年头,谁会将本来即将到手的大肥肉让中途杀出的“程咬金”拿走呢?而且,还有连栋在背后的怂恿和支招——谢灵对局势观察得很清楚,再加上季华欣那张碎嘴,什么事她都看在眼里,只是坐山观虎斗而已。

罗正宇和童莳商量了一下,决定让罗正宇先参加为期两周的封闭培训,因为童莳负责的外包项目正处于标书评审过程中。顾建平同意了他们的安排。

整整一天,季华欣都超出大家预料的平静,童莳有些不可思议。临下班的时候,季华欣竟然还笑着跟童莳打了招呼,童莳也笑着回了,也许她也觉得再像上次那样发作挺没意思的。正想着,童荀来电话了,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电话,让童莳知道了她和傅苡哲之间几乎没有进展,童荀觉得自己根本是在跟一个影子竞争。

童荀那种受伤的语气让童莳很心疼,童莳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是让她继续努力呢,还是就此放弃?如果她知道了那个人就是自己,她会不会认为是自己破坏了她的好姻缘,会不会恨到不再认这个姐姐了?童莳装着满满的心事,都不知道童荀什么时候挂的电话,突然,一个念头浮现出来,也许这是自己为童荀的爱情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罗正宇参加后备培训没几天,研发体系一个核心岗位员工提出辞职,其部长和顾建平都分别找他谈了很多次,承诺给其加薪和股票期权,希望他改变主意留下来。可是,该员工去意已决,铁了心要走,领导们只好同意放行。按照公司规定,必须对核心员工做详细的离职面谈,这项工作本来应该由负责员工关系的罗正宇来做,顾建平让童莳替他处理一下。

童莳正在犹豫要不要写封邮件跟罗正宇说下这事,以避免不必要的类似于季华欣所认为的“越俎代庖”之类的误会,罗正宇却给她先发了邮件,请她帮忙,并附了一份离职员工面谈表。童莳顿时觉得轻松多了,对罗正宇的信任和理解充满了感激。邮件中,罗正宇还特别嘱咐说,面谈只是走过场,只要按照表格上的问题例行公事地问一遍,随便填一填就可以了,估计也没人审查。虽说罗正宇兼做员工关系,但对他来说,招聘才是重中之重,而且员工关系这个东西,主动做与被动做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光是工作量就难以承受。

这位核心员工名叫刘罡,是研发体系一个预研项目的项目经理。简单的寒暄之后,童莳照着面谈表上的问题一个一个地问,刘罡也照着问题像背书似的机械回答。童莳看着本上记录的内容,傻瓜都知道不是实话,什么个人原因离职啊,对公司的氛围、待遇、发展前景很满意啊,这种谈话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他到底因为什么要辞职呢?这对第一次做离职面谈的童莳来说很好奇,她希望听到员工的心里话,哪怕这些话不能写在面谈表格里。

童莳干脆收起了表格,和刘罡闲聊起来,她准备施展一下好久没用的聊天功力,让对方掏掏心窝子。

“上海的房子好贵呀!”童莳找了一个准备在上海安家的年轻人最关心的话题。

“是呀,我毕业后来上海都已经四年了,到现在还在租房子,公司给的那点工资,得攒多少年才能买上房子啊。本来,去年我就准备结婚的,可是因为没有房子,女朋友的父母不答应。唉,我也能理解,谁的父母不希望子女过上安定的生活呢?”说到房子,刘罡果然感慨万分。

“没错,没错,我也有同感。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刚说到工资问题,你到公司四年了,给你涨过几次工资啊?”童莳抓住时机问。

“别提了,一提到这事我就郁闷。你看,我做项目经理已经两年了,领导们都说我这个项目很重要,关系着产品的未来走向,可是光嘴上说重要有什么用啊,现在这个社会,没点实际的表示谁会在意那所谓的口头‘重要’。”刘罡明显憋着一肚子的气,“第一年到公司,说我是新员工,啥也没干出来,难道就想涨工资?还说这是惯例,新员工没的涨,行,我认了,谁让我是新员工呢。第二年,倒是给我涨了,你猜,涨多少,250,一年才涨250,我又想了,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估计只能涨这么多,算了,再等等吧。可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升为项目经理,还是那个倒霉的250,今年,总算给我涨了5,领导好像觉得对我还是格外恩典,谁稀罕啊!四年,四年的时间,一共涨了10,你说,这是我‘重要’的表现吗?”

“工资调整方面,也许公司有公司的规定,你们部长可能也只能按照规则办事。我想,他应该会在奖金方面对你做了倾斜。”童莳安慰他说。

“奖金?哼哼,那谁知道啊,薪资都是保密的,谁也不知道谁发了多少,他说倾斜不就倾斜了呗,可我的小道消息告诉我,他并没有倾斜。”

“小道消息?呵呵,你还挺灵通的嘛!”

“那是,在公司里,谁还没点小灵通啊,否则,真的没法混了。”刘罡笑了,“不过,说真的,公司的薪酬体系太死板了,一点灵活性都没有!我觉得工资应该按照绩效和岗位重要性来定,不能什么都以国企的那套什么资历和工龄来论资排辈,反正在公司里,再任劳任怨,再有什么业绩,和那些整天吊儿郎当混日子的人,在待遇上没啥区别,甚至可能还不如那些人,你说,还有谁愿意拼命干啊。”

“可是,国企应该都是这样吧,你进来之前应该也知道的,你不会就因为这个要辞职吧?”童莳继续挖掘。

“你说得没错,我知道,但是我不知道会这么严重。”刘罡顿了顿,似乎有点犹豫后面的话该不该说,“还有,我的领导,专业水平咱就不说了,谁叫人家的定位是管理者呢,可他的管理能力也太差了吧,或者说根本不懂管理,该决策的时候不决策,该协调的时候不协调,该出头的时候当缩头乌龟,该担责任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这样的部长,你说说,谁能服气啊?可人家,还是稳坐部长位子,钱拿得比你多,股票也分得比你多。”

“那你们在半年考核给他作下属评价时,可以提啊,都是匿名的,他也不知道谁跟谁。”

“童莳同志,你也太天真了吧,匿名?说是匿名的,只要到it部服务器上一查,就知道是哪台机器提交的了,还匿名呢,骗谁呢?公司把员工都当傻子吧。”刘罡有些激动和不屑,看得出,在匿名问题上曾经发生过不快。

“哦?”童莳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弯弯绕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