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节 守候
作者:中玄子      更新:2019-08-04 20:49      字数:12666

一步一事,时长待

前脚后走,止不休

一日一世,是难得

前因后果,善思为

平心·中玄

活着的希望从来都不曾主动光顾生活里的举动,微波玲离的斗志始终都是活人的本能。

放下了尘念托起的却又是一捧握不住的扬沙。

反反复复,平平仄仄。似乎人生的道路仅仅只是安守本分的生活态度。

溜走的煎熬岁月唤醒了沉睡在安逸天堂里的魂魄,站起来的人们努力着在有限的生命体系里找到了合适的生存方式。

梦一样的华丽变身不是遗忘良知的人性油头,更不是向谁示威或者是选择的资本。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简单的乡间古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都是来自最本真的切身感受。

一生的命运安排不可能也不会是平稳着陆,而是需要一颗向善的耐心打磨历练成品。

人的价值不是追求金钱的腐朽生活,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生活附属品。

生活里寻找自己的承诺从来没有因为任何改变而放弃当初的誓言,不甘的心始终都在脑海里时不时的敲上几下。不敢丢弃,也不该忘记!

世俗里的人生,平心静气的接纳了来自使命动态固事里的训导。转变或是改变嫣然成了一桩决定未来的大事。面对事实,我选择了动中求静的生活态度。因为我知道太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人生。

小成某家,大成某国。我没有特别的觉悟去领悟非凡的人生,只愿意安静的守候迎接到家的幸福……

成家的盼望终于走进了自己的生活,不论是一个过场,还是一种形式,终将是步入成年需要经历的事实。

冬日的寒风携带着时间里的故事迎来了新的时刻。婚礼前夜的晚上,送走了酒气里的热闹又接待了揪心的难眠。

静芸的到来让我有些伤感。母亲做了点家常便饭,妹妹陪着静芸吃了个精光。看着她吃饱了笑容,我却说不话来。

村子里夜晚,天特别像天,星星和月亮挂在看的见的云彩里,屋里屋外喜庆的装扮在黑夜里显的有点冷清。

安静的晚上,父亲在炕上的呼噜声此起彼伏。静芸吃过饭后,妹妹和她一起洗涑,母亲从衣柜里拿出一床新被子,然后又用热水刷了刷尿盆。

村子里的生活细节来源于很多城里人看不惯的动作。但静芸却是个例外,她好像特别好奇,表现得特别可爱。也许是我想多了,生活本来就是吃喝拉撒,并没有贵贱之分。

母亲安顿好以后,笑着问我

“人家不会嫌弃吧”

我笑了笑说

“应该不会吧”

母亲说

“你也不早说,该是安排人家去宾馆住来”

我说

“她也没说要来”

母亲偷偷瞅了眼“后洞”放低声音,说

“这是谁了?长的真俊俏”

我看着母亲说

“饭店就是和她一起开的”

母亲说

“噢,人家结婚了吗”

我笑了笑说

“妈,就别问了”

母亲说

“噢,你也洗洗睡吧”

我说

“她们洗完,你也泡泡脚吧,累了一天了”

母亲说

“还行,不是怎么累”

我说

“累你也不说,我一会儿给你洗脚”

母亲着急的说

“还用你洗呢,妈还没老成那样呢”

我笑着说

“炉子我封吧,等茶壶里的水热了,我给你倒盆儿里”

母亲说

“不用你,妈自己弄吧。你晚上就睡里屋吧,让丽丽和你朋友睡你的婚房”

我说

“我睡沙发吧,明天还得早起呢”

母亲说

“睡不好,就睡里头吧”

我笑了笑说

“我自己看吧”

母亲说

“那由你吧”

说着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里屋。

村子里生活很简朴,也没有条件。小时候一家人都是挤在一张大炕上睡觉的。可现在我却特别避讳。

生活好了,好多东西也丢了,而且丢的特别干净。

家里就这样,再不好,再不情愿,再纠结,也始终是一脉相承,过了夜一切都会恢复如初。

妹妹和静芸洗涑完,她们两又一起相跟着去了院子里的茅房。

茅房本来是行方便的地方,可有时候外头的人回来,也会把它当成一件新鲜的事情作为谈资。

本真的生活没有特别的地方,都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从陈旧到新颖很容易接受,可从时髦到陈旧却不很容易。这是本能意识,谈不上虚伪于否。

她们去了茅房,我到“后洞”把积满的脏水桶提到外头倒了以后,又给锅炉里添了点柴。茶壶响了以后,我拿出一张被放在了沙发上。然后就在炉子跟前边抽烟,边等茶壶烧开。

听见妹妹和静芸回来后,我起身到了客厅,静芸笑着说

“外头真冷,屁股都快冻住了”

妹妹笑着看着我,我说

“你们赶紧睡吧,不早了”

妹妹说

“姐,咱们睡吧”

静芸摸了摸妹妹的头说

“诶呀,忘了洗手了”

妹妹笑着说

“没事儿”

静芸笑着去了后头,我跟进去给她倒了点水,她洗了洗手说

“农村挺好的”

我说

“时间长了你就不这么认为了”

静芸洗完手,我递给她一条毛巾,她擦了擦手说

“让我住一辈子我都行”

我说

“以后你想来了就来住几天”

静芸笑着说

“那你老婆还不把你吃了”

我和她到了客厅,我说

“累了吧,睡吧”

静芸说

“今儿晚上,我给你压床,保证你妈明年抱孙子”

我看着笑了笑,妹妹在卧室里说

“姐,铺好床了,咱们睡吧”

静芸走到门口看了看,说

“婚房布置的还不错”

我说

“喝水不?”

静芸说

“不喝了”

妹妹说

“二哥,家里有水果呢,你洗几个放写字台上”

静芸说

“不用了,我们睡了”

我说

“稍等一下”

说完,我就找了两个苹果,洗了洗。正好水也开了,又倒了两杯水。

给她们拿进房间里,妹妹都已经钻进了被窝,而静芸正趴在写字台上看玻璃地下的照片。我放下苹果和水,她看着照片说

“你当兵时还挺帅的”

我笑了笑说

“吃个苹果,睡吧”

静芸说

“嗯,知道了”

我说

“灯在门口,你自己关吧”

妹妹说

“我弄吧二哥,你也早点睡吧”

我走到门口说

“嗯,盖好被子,晚上冷”

静芸扭头看了看我,然后我笑了笑,就关上了门。

给母亲倒了杯水,端进房间里,母亲也已经睡下了。我把水放在母亲手能够到的炕沿上,然后轻声出了门。

封了火炉,把茶壶里的水灌到暖瓶里,又给茶壶里添满水坐到炉子上。

我简单洗了洗,然后关了灯就躺沙发上睡了。

因为要去省城娶亲,早上要早早起床。和秦语妈妈商量下七点到省城,九点往回走。所以,也没几个小时了睡了。

娶亲,老家还有很多规矩,早上还要安顿饭,因为有迎亲的队伍和八音会的奏乐随同前往,所以四点就得开始准备。

娶亲的婚车是婚庆公司安排的,定下的时间是让他们早上五点到家门口。另外就是走的时候还有些简单的仪式,还要鸣炮。

婚礼前的准备都已经安排了专人负责,所以听从长辈们安排就可以了。

躺在沙发上,怎么也睡不着,就给秦语发了条微信

“聆儿,准备好了吗?今天你就成为我的新娘了,我会用余生照顾你一辈子,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本以为秦语睡了,没想到她还没睡,她发来一天微信说

“我相信你。”

我回复

“怎么还没睡”

秦语回复

“刚上了个卫生间”

我回复

“嗯,早点休息。我很快就到”

秦语回复

“一路平安。晚安”

我们对话,总是这样忽冷忽热。我也习惯了。

放下手机,眼睛干涩有些模糊。

闭上眼睛,脑子里一片安详。

我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没有睡着。只觉得很清醒。

天还黑着,院子外头就有人敲门了,我赶紧起来套了件衣服。跑出去开门。是父亲的朋友,也是婚宴的总管。他说

“还睡着呢?”

我笑着说

“刚醒”

他说

“赶紧叫你爸妈起吧”

早上的院子里感觉特别的冷,我们进了家。他站在客厅说

“几点了,还睡着呢”

父亲说

“还要呢么”

他说

“赶早不赶晚”

我收拾起杯子,整理了一下沙发说

“叔,坐吧,我去给你倒杯水”

他坐下后,父亲和母亲也起来了。母亲端出尿盆,父亲说

“我看炉子吧,你不会”

我把水端到总管跟前,他说

“娶亲的几点来”

父亲点了一支烟,说

“说下四点半”

母亲从院子回来后说

“旋旋,你赶紧洗漱吧”

我说

“嗯”

然后我就去了后头洗漱,母亲推开婚房,叫起了妹妹,静芸也跟着起了来。

我洗涑完,她们两收拾好房间也抓紧时间洗漱。

早上四点钟忙忙乱乱,着着急急的就又开始了。

婚前的紧张在大早上的忙乱中有了喘息的时间,我的心变的异常平静。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家里头又重新恢复了昨天时的热闹。三间不大的房间里挤满了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有张罗着准备饭的、有张罗着迎娶之前的准备的、有张罗着鸣炮的、还有张罗布置行程安排的,总之是看似人很多却都没有闲着。

这时候的我,成了焦点,今天我也真的成了所有人照顾和关怀的对象,大家所有的忙碌也都围绕着我展开。

穿好整洁的西装,静芸非要给我打领带,她给我打上领带后,又拿出自己的化妆包给我简单装扮了一下。平时我也不太注重自己的形象,总觉得只要人显精神就可以。这也是我头一次尝试个人形象的装扮。

还别说,经静芸这么一收拾,镜子的里我显的更加精神。她笑着说

“一辈子就么一回,收拾收拾好”

我看着她笑了笑,她说

“一会儿给叔叔阿姨也收拾一下”

妹妹说

“就是,就是”

我说

“谢谢你”

静芸看着我,笑着说

“她真有福气”

我说

“你也会有的”

她笑着说

“除非时间可以倒流”

我收起笑容,看着她的眼睛说

“吃饭吧,吃了饭让我妹妹陪着你”

静芸说

“你妹妹也是个好姑娘”

我说

“昨晚估计你也没休息好,一会儿人少了再躺会儿”

静芸说

“嗯,知道了”

我笑了笑,然后让妹妹带静芸去吃饭。

家里的人给我和娶亲的人戴上带上红花,然后摄像师让我们站成一排拍了拍。拍完后,就是安排我们吃饭。

早饭是流动饭店准备,家里人还煮了面条。屋子里的人忙了一早上,大家有的都没有坐下吃饭,而是谁饿了就捞面条吃,大家就站吃了几口。

热闹的家里,摄像师记录下了这一切。

吃完饭,按照规矩,娶亲的人在鸣炮后,一起在院子里向我的父母鞠了躬,当然我是主角,自然我要多鞠三躬。

鞠完躬,大家在院子拍了照,然后总管说可以起身了,八音会奏响音乐,家里又鸣了炮。

五点三十分,天还没有亮,屋里屋外灯火通明,我们借着院里和院外的灯光上了安排好的火车。

婚车不是高大上的车队,而是普通老百姓家都可以承受的清一色奥迪。

婚车上拉着母亲准备好的被褥,还有一些民间传统的习俗礼物。

婚车由九辆车组成,主车装扮的特别漂亮,跟在摄像车后头。

车子缓缓前行,和家人挥了挥了,然后我们就慢慢驶离了家门口。

我在车上看见母亲哭了,我知道她是高兴的。妹妹看见母亲流泪了,她也哭了,一旁的静芸不怎得也哭了。

看着她们,我心里特别酸,眼睛里还泛起了泪花。

手捧着迎娶新娘的鲜花,我呆呆的看着车子前进的方向。

婚车队伍,慢慢驶出村子上了公路,然后就开始加速,上了高速后,天见见的朦亮了。今天天气还算不错,虽然没有起大雾,但还是有些灰朦。婚车集体打开双闪,车子都减慢了速度。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时间都在掌握。

高速公路在慢也比走省道和国道快很多。

去省城迎娶,最担心的就是拥堵,所以在和秦语妈妈商量的时候就把时间调整到了避开高峰期。

雾渐渐散了,车子的速度又提起来了,太阳完全出来了,车窗开始有了雾气。

离省城越来越近,我的心又紧张了起来。

时间总是捉摸不透,很快我们就进入了下高速的通道。哥哥坐车子在前头先出了收费卡,然后哥哥跟收费站的人沟通了一下,后面的车子就一辆接着一辆的通过了收费卡。哥哥付了钱后,车子又排成了一条整齐的队伍。

婚车队伍驶进市区,我看了看时间,6点21分。

城市的马路上车流还不是很多,除了环卫工人还有些早起锻炼身体的市民。

婚车沿着定好路线向着秦语家的小区开进。

6点43分,婚车到了秦语家小区的外头。

下了车,带队的让我给秦语家联系,我刚掏出手机,小高出现在了我面前。他笑着走到我跟前说

“恭喜兆哥。家里都准备好了”

我笑了笑说

“谢谢”

然后我告诉带队的,带队的就让负责鸣炮的从后备箱里拿出几个气球,大家帮着踩爆后,八音会就奏响了音乐。

迎亲的人从车里抱上准备好的被褥、箱子、等礼品。然后我们排着队往小区走去。

小高在前头领路,我们到了慢慢走到楼栋单元门口。

单元门口搭起一个红艳艳的走廊,走廊门口大红拱门,拱门上写着我和秦语的名字,走廊里吊着整齐的小红灯笼,我们走上红毯,然后进入单元。

单元门上贴着喜字和对联,小高打开单元门,我们踩着红毯进入楼道,楼道里也装扮的也很喜庆,到了电梯口,小高按下电梯,然后外头的八音会就停止了奏乐,院里瞬间又响起了锣鼓队的声音。小高笑着说

“电梯来了”

然后我们就进了像花桥一样的电梯。

乘坐电梯到了楼上,小高说

“兆哥,准备红包吧”

我说

“准备好了”

然后哥哥带着娶亲的亲戚们在门口敲了敲门。里头的人说

“红包拿来”

哥哥他们说

“这是防盗门,没有门缝塞不进”

里头的人打开门上的窗户,笑着说

“这下可以了”

哥哥他们笑着塞了几个,里头的人一阵哄抢。然后里头的人笑哈哈的说

“不行”

哥哥他们商量一下就又塞了几个。可还是没开门。

倒不是谁缺钱,就是图热闹。亲戚们一言我一语的和里头的人说了半天,然后里头的人说

“再来八个大红包”

临出门的时候红包准备的都是五十一百的。之前也是参加朋友们的婚礼,总是因为红包不够而略显尴尬。所以我就让家人多准备了一些。

哥哥塞了是个八个一百的红包后,里头就把门开了。

秦语妈妈和家里亲戚站在门口,她们都笑的特别幸福。我站在门口鞠个三躬,然后说

“妈,小婿来迎娶您的女儿了”

秦语妈妈合不拢嘴的笑着,家里的亲戚们堵在门口说

“谁是你妈,说清楚”

我笑着指了指秦语妈妈,亲戚们说

“你叫妈,可没人答应。声音太小了,重叫”

我笑着深呼吸了一下,然后扯着嗓子喊

“妈,我来了。无论今后是富贵还是贫穷,我都会用尽自己的一切孝顺您的”

秦语妈妈笑着说

“哎,妈听见了”

秦语妈妈刚说完,后面的亲戚就把我推进了家里。

进了家里,秦语妈妈和家里的亲戚们就热情的招待我们家的亲戚。

带队的很会组织,他让我先介绍了我家的亲戚后又让我介绍秦语家的亲戚。可我还不认识秦语家的亲戚,于是秦语妈妈就一一介绍了亲戚们。而且,秦语妈妈每介绍一位,带队的就让我鞠一躬喊一声。

介绍完后,两家的亲戚们都笑了起来。

秦语妈妈家里也有人安排,我们坐下后一起拍了几张照片,然后他们就让我去秦语房间接新娘。

这个过程本该由我的朋友们来完成,可因为我们老家没有朋友迎亲的习惯,这个过程只好由亲戚来帮忙了。

到了秦语房间门口,里头还藏着一些人。我站在门口没有说话,然后就塞了些红包。

里头的人说

“红包不缺了,用你的话打动新娘,我们就开门”

我站熟悉的门口,心里紧张的想了想说

“聆儿,从相识到相爱我们走过了127天。127天里,从喜欢到爱,再到现在,我感觉我们像认识了127年。

聆儿,我不是个好男人。我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你一个温暖家。而这一切都是你给我的。我矛盾过,自责过。我不停的问自己,凭什么?我的心告诉我,我这辈子就是来爱你的,照顾你的。

聆儿,我没正式向你求过婚,今天我在这里向你求婚。”

我单膝跪地,手捧鲜花和戒指。我说

“聆儿,我不要有来生,我要在今生有限的生命里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我会用一生守候我们的家,我会像孝顺我的父母一样孝顺你的妈妈。

聆儿,我的事业也有了开端,我知道你不在乎物质。可我还是要去做,因为一个男人爱一人女人就是打下一片天地让她过好幸福的每一天。

聆儿,我会用事实证明我的誓言。我会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聆儿,我爱你。请你嫁给我!”

深情的内表白,换来了屋子里亲戚们最真诚的掌声。卧室的门随着锁芯的转动,在一声蹬的响动过后,门开了。

秦语走到我面前点了点头,然后她接过鲜花,伸出了右手。我看着她眼睛,把戒指戴到她的手上。

我站起来抱紧她,屋子里又响起了掌声。

幸福的拥抱让我紧张心变成了一种踏实。心终于可以落下来了,我抱起秦语把她放到了床上。屋里几个我不认识的姑娘帮秦语整理了一下婚纱,然后她们围在床边拍了几张照片。

家里带过来的被子还要让秦语坐坐,于是又把被子放在了屁股地下。

接下来还要找鞋子,可还等我找,一个好像在哪里见过的男的就把鞋子拿了出来。

他把鞋子放在秦语跟前,和秦语对视了一下,然后就出了卧室。

看着这个男人,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不好的思绪瞬间涌上心头,我心里发毛的看着秦语。秦语却好像所有的心思我不在我身上。我不知道她们发生过什么,只在映像里见过他和秦语在一起的身影。我无暇估计她们的事情,只是很不解他为什么会在这里……?

大婚喜事,猛然来了这么一下,我像丢了魂儿一样。感觉特别的飘渺。可一切都已经成了事实,戒指也已经戴在了秦语手上,我也发了誓言。

悔恨,显然不是明智的想法。我冷静了片刻,拿起鞋子给秦语穿上。自然的高兴,此时此刻变成了勉强的装模作样。我坐在秦语身旁,照着摄影师的安排拍了几张照片。

和秦语拍完照片,摄影师又安排我们来到客厅和亲戚们合影留念。

闪光灯咔嚓咔嚓的拍了几下后,迎娶的事宜也就基本结束了。

锣鼓队在院子咚咚锵咚咚锵的继续演奏着,家里的亲戚们看着时间开始做起身的准备。

一切安排好以后,秦语妈妈坐在沙发中间,我和秦语一起向秦语妈妈三鞠躬,鞠完躬后,我给端着茶杯给秦语妈妈敬茶,然后喊“妈”,秦语妈妈应了以后,递给我一个红包。

秦语敬完茶后,所有的仪式就全完成了。

带队的人看了看时间说

“那就准备动身吧”

说着,迎亲的亲戚们就开从家里拿嫁妆。

因为我们的婚房在省城,需要的拿的东西也都是面子上的东西,所以看着多,其实很轻。

时辰到了以后,我背起秦语就正式往回家娶。

背媳妇儿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出了门,坐上电梯,一直背到小区外头的婚车上。

随行的八音会在我们下了楼和锣鼓队演奏到我们上车。然后在气球代替鞭炮的声音中,我们就开始往回赶。

和秦语在一起的时候,也没见过她的朋友或是同学,刚才在房间里的几个人,我也不知道她们是谁。但是他们也一起上了车队的车。按理,秦语家应该安排送亲的人随行,因为没有特别注意,所以我不知道是谁陪着秦语一起去我家。

8点50分,婚车队伍穿过市区驶向高速路口。

因为时间赶的好,一路都很顺畅。路上还看到很队结婚的婚车。心想,今天的日子一定是个好日子。

返程的路上,秦语没和我说话,也没有发微信给我。感觉她像有心事一样,特别不专心。

成婚的新人就坐在一起,可感觉刚才的话像笑话一样,天各一方。

高兴的事情,真的不能想太多。既然选择了面对,无论结果如何,做自己永远都是最正确的决定。

车队上了高速,一路都很顺畅,天气也很晴朗。好日子,老天还是用它宽容的胸襟给予了最美好的祝福。

上午10点08分,婚车驶进了村口。照习俗,到了村口,新人要和娶亲的家人得下车步行回家。这个时候,新人一下车,就要鸣炮,还要奏乐。然后在家的亲朋好友都要过来逗媳妇儿。村子里的婚礼就这样从村口一边走一边逗逗的回到家里。村民民们则会站在路的两边看着迎亲的队伍。中途也会上前阻抗,沾沾喜气,或是向新娘要喜糖。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因为热闹喜庆,也是表明新媳妇儿正式嫁到了这个村子。然后通过口口相传到每一个角落。

村子里的婚礼现在也简化了很多,随着日子的富裕,以往的那种纯朴也不知了去向,而留下的却是身在其中的炫耀和旁观者的羡慕。以至于现在的婚礼成了不能再形式的走过场。

一场婚礼下来,让外人津津乐道,自己呢则是俗气的打肿脸充胖子。本来简单幸福的事情也就变的特别的没有任何回忆。

我的婚礼也同样逃不过这样的俗气,从村口到家五分钟的步行路程,背着静芸在路上走走停停,转来转去,让朋友在这一刻充当最真诚的祝福者。

热闹的婚礼需要很多人来映衬,这个时候人多人少也就自然成了大多人嘴里的谈资。我的婚礼,还不错,回来的朋友都围着我和秦语,大家用传统的习俗送上了作为朋友对我们的祝福。只是背媳妇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也预示着成婚之后需要担起的责任很重。

因为秦语不能说话,我也没有向朋友和亲戚们讨论过。所以,我要尽可能的中间不停息,要一路把静芸背回家里。静芸在我背上也很配合,她始终保持着微笑,还不时的点点头。就这样我们随着迎亲的队伍,伴着八音会的奏乐和一路上朋友们放的鞭炮声缓缓的到了家门口。

到了家门口,我已是满头大汗,就像跑了一个三公里,又跑了一个四百米障碍,另外加了一组体能训练一样,浑身感觉特别的酸软。

放下秦语,朋友们还有亲戚们堵在门口不让进。非要让我再比背起秦语,然后我喘了口气使了把劲,重新背起秦语。

到了家里,我快步把秦语放到了婚房的床上,然后秦语笑着给我擦了擦了额头上的汗。婚房里一下围了很多人,大家都在看新娘子,除了眼睛大家都拿着手机拍照。秦语家的亲戚们陪着秦语坐在床边。我看没什么事儿了,就钻出人群到了客厅。郭峰他们笑着恭喜我,我感觉一点力气都没了,萧宏递给我一支烟帮我点上说

“旋的,你真硬了,比伙计结婚时候厉害多了,一口气就把你媳妇儿背回来了”

我坐在沙发上抽着烟笑了笑,战友二苟说

“旋旋,听说你娶了个硬媳妇儿了么”

我抬起头看着他,战友玖哥攀着二苟的肩膀说

“门口的陆虎见了没”

二苟说

“就那个白车?”

玖哥说

“三百多万”

二苟说

“是旋旋的?”

玖哥笑着说

“你以为”

说完,大家都沉默的看着我。我喝了口水说

“昨晚,打麻将没?”

郭峰说

“打了一会儿”

我笑了笑说

“中午多喝点,别着急的走”

萧宏说

“等你的”

荣吉站在后头抽着烟说

“伙计下午有事儿,得走”

我站起来说

“那就去省城咱们再聚,不着急走的都别急着走,完了好好陪你们喝”

大家笑着说

“行”

然后婚宴总管说

“新郎呢,赶紧叫上你媳妇儿吃面”

然后我起身进了婚房,婚房里的人也没刚才多了,等我和秦语出来后,朋友们也出去了。

吃面也习俗,吃完年就是新娘抓钱,在盘子里放些纸币和硬币让新娘子抓,抓的越多越好。秦语抓使劲抓了一把,然后大家就笑了。抓完钱,就是给大家分食桌子上的糕点、糖果之类的摆盘。寓意着沾喜幸福。

仪式结束后,家里的人也就散去了。院子里和外头的八音会此刻演奏也到了高潮,大家都去外头观看去了。屋子里剩下的也都是亲戚们了。接下来就是等时间安排开宴席,我也就有点时间可以喘口气。

秦语和几个亲戚们在婚房里,我和亲戚们坐了会儿,然后妹妹趴在我耳边说

“芸姐回省城了”

我看着妹妹没有说话,像丢了魂一样,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像梦一样静止住了任何声音。

我缓了缓,妹妹说

“二哥,新娘子真漂亮”

我站起来走到婚房门口,秦语看着我笑着,示意我到她跟前。我走到她跟前,她说

“你看看手机”

我拿出手机,秦语发了一条微信,写着

“村子里结婚真热闹。我很喜欢这里。我相信你能给我幸福”

看完微信,我笑着说

“谢谢你”

秦语笑着摸了摸我的脸,旁边一个年轻姑娘说

“还有仪式吗?”

我说

“就是一会儿午饭的时候了,家里的都完成了”

她笑着说

“挺有意思的”

我笑了笑说

“你帮我介绍一下这几位亲戚吧”

然后她,一一给我介绍了一下。

陪秦语来的有五人,两个男的三个女的,一个是秦语的姨姨和姨夫,一个是秦语的表哥和表嫂,眼前介绍的姑娘是秦语的表妹。

秦语的姨姨和姨夫是从东南亚回来的,她表哥和表嫂是bj过来的,而她表妹是在sh念书。

秦语家的亲戚我还都不了解,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我都还没有弄明白。只是眼前过了一遍,因为事情多也没有记住。

认识完亲戚们,我跟他们说

“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不仅有开国元帅的故居,还有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府院,我们村子里也有进百年的祠堂,还有历史悠久的学堂和古庙。等婚礼忙完,我们一起去看看。完了我们再去山上游览一下佛教圣地”

他们说

“嗯,早就听过了。一定要去看看”

外头的人对这些比较感兴趣,反而是本地人对这些不太注重。可能因为离得太近,太过熟悉,所以也就忽略了很多过去。不过,接待一些来宾是非常不错的去处。

简短的和亲戚们聊了聊,然后他们也很好奇的去了外头观看八音会的表演去了。婚房里只剩下了我和秦语,秦语看着我,我也看着她,我们两个没有说话,却能在心里交流。她笑着,笑的特别灿烂,笑的那么甜蜜,那么的幸福。

简单的幸福,也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寻找纯真的东西。所以选择忘记一些烦恼并不是什么坏事。

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带走一些烦恼,也会带来新的烦恼,所以哪怕是短暂的快乐,也要尽情的享受。

院子里八音会停止了奏乐,然后烟花爆竹砰砰砰的冲向了天空。

爆竹声声巨响,意味着婚宴要开始了。宴会总管在院子喊着

“12点28分,宴席准时开始,计完礼的就往宴棚那边走,没有计的抓紧时间,宴会棚里也有计礼的。大家抓紧时间往过走吧。”

随着宴席总管的安排,大家匆匆的就散离了家里和院子。哥哥和嫂子帮母亲和父亲收拾了一下后叫上妹妹和小侄子先去了宴棚。

妹妹走的时候说

“二哥,二嫂换上衣服,你们也往过走吧,门你就不用管了,一会儿我就回来了,把家里的门锁好就行了。”

我说

“知道了,我们马上就到”

说完,妹妹和家人们就去了。然后,我拿出秦语的婚宴婚纱。

婚庆公司的人还有秦语的表妹帮着秦语换了衣服,我看了看时间,12点08分。婚庆公司的人给秦语了补妆,我锁了门。然后我们就步行着往宴席棚走去。

到了宴席棚,时间是12点13分。宴席棚里已经坐满了人,棚子声音特别吵杂,婚宴台上还放着音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我和秦语的结婚照。

我和秦语在通往婚宴台的走廊前等待着时间的到来。

父亲和母亲还有哥哥嫂子,他们则是照顾安排着亲朋好友。

棚子里,婚宴总管和几个理事帮着盯着桌子,安排每桌十人的位置,流动饭店的人穿插在宴席间端上了凉菜,家里安排的负责发烟酒饮料和糖果花生也在棚子里跑来跑去,桌上的客人们围在一起热闹的交流着各自需要得到的快乐。

时间到12点17分,主持人出现在台上试了试话筒,然后致词说了些祝福的话后就宣布婚礼正式开始。倒计时进入最后三十秒,朋友们在婚宴棚外头点燃了烟花爆竹。随着爆竹声的巨响和婚宴台上的音乐,我和秦语的婚礼就正式开始了。

我和秦语的婚礼仪式没有特别复杂,和多数人结婚一样,我们的婚礼环节除了互通沟通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异常。

婚礼主持人,是个很专业的人,他们的一条龙服务也很到位。简短的主持了我和秦语的入场仪式后,又请上了我的父母。我和秦语在台上向父母鞠了三躬后,我们就交换了戒指,然后一起倒了香槟,切了蛋糕,喝了交杯酒,接了吻。

婚礼仪式,在音乐中结束后,随着流动饭店服务员的筷子到桌,大家就开始了热闹的宴席。

婚宴台上婚庆公司的表演一个接着一个把婚礼的高潮带动到了大家的掌声和喝彩之中。

大家吃着喝着,我又配秦语回了趟家,秦语换上敬酒的礼服后,我们又重新回来了婚宴棚中。在婚宴总管的安排下,我和秦语一组,父亲和母亲一组,我们就分别开始了答谢亲朋好友的敬酒环节。

敬酒环节在婚礼习俗中一直都很重要,尤其是主桌的亲戚们。

一般主桌,坐的是舅舅、姨妈、姑姑、叔伯以及女方家来的亲戚和我的家人们。

敬酒环节也就从这一桌开始。

在敬酒的过程中,坐主桌上的亲戚们还要给新人“拜礼”,也是祝福的乡间习俗。

除了家里的亲戚之外,还有村里的长辈,他们也会因人而异的用“拜礼”送上对亲人的祝福。

除此之外,家里的表哥,表姐,比我年长的,成家的也会有这样的形式。

敬酒,本来无可厚非,可是一旦有了金钱这个环节以后,大家都会心跳。因为,给多给少很难把握,尤其当着这么多人,面子又成了一种没有意思的事情。

我很讨厌这种风俗习惯,也特别不理解,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又是谁发起的一个形式。别的我不知道,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这种形式很难消失。

富裕的生活,人们已经没有过去那样在意宴席的好与坏,桌子上几乎一种极大的浪费,好在是村子里参加婚宴的人会把所有桌子上的全盘打包回家。哪怕是一些骨头渣子,大家我都会想起家里的看家神犬。

熙熙攘攘的婚宴,很快就在喧嚣习以为常的声音里结束了。

婚宴台,婚庆公司的人结束了表演,也就意味着婚礼正式结束。他们收拾好设备后,家人安排他们吃了宴席,然后结了帐,他们也就走了。

刚刚还很热闹的婚宴,我和秦语还没敬酒,转眼间也所剩无几了。

朋友们还在喝酒,他们还等着我。我和秦语过去敬了酒,然后他们就不让我离开了。我安排秦语去她姨妈那桌后,我就和朋友们坐在了一起,开始了我们之间的久别重逢。

婚礼的过程真的很短暂,父母这两天着实累的够呛。他们送走客人后,就回了家。

陪着朋友们喝完酒,大家也都喝多了。大家摇摇晃晃的离开婚宴棚,然后道了别就各自离开了。

送走朋友们,回到家里和亲戚们坐了会儿。父母安排好给亲戚们带的东西后,哥哥又安排了车送走了亲戚。

忙忙乱乱的婚礼就这样操心劳神的停当了。屋子里除了秦语家的亲戚和几个父亲的朋友之外就剩下了我们自家人。

母亲疲惫的安排完一切后对我说

“晚上咱们烩菜,馒头,还有油糕,再熬点稀饭”

我摸了摸母亲的脸,说

“妈,休息会儿吧,晚饭还早”

母亲笑了笑说

“早点安顿上,晚上休息吧”

母亲说着就又去忙了。好在还有几个邻居帮忙,不然母亲要很累很累的。

家里办婚礼就是操心忙乱,谁家都烦了,尤其是村子里,多数人家不止一个孩子,所以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把婚宴办在饭店,或者是找流动饭店来操持。

村子里的婚宴,也叫“吃糕”,就是常见的“油糕”。这算是,我们这边的一种文化习俗。

婚宴,圆满结束了。除了清点礼账之外,还要给人家结账,然后明天还早邀请一下这几天来帮忙的亲朋好友。这些事实也就又落到了家人的身上。

虽说是一辈子一次,可是这一次感觉特别特别的累,尤其是父母。他们操劳了一生,好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样的操劳。

现在我成婚了,父母也少了分操劳,可接下来还有妹妹。

生活就这样,忙这个,还有那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所以,在忙碌的时候能有个可以静心守候的家,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