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凉城水灯节
作者:青叶蓝布槐花      更新:2019-08-04 13:20      字数:2415

七月的下旬,凉城忙碌了起来。

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灯笼,张家准备八个,李家就要准备十个,充满攀比的风气,单数不吉利,所以一多就要多出两个。

凉城的水灯节之所以五国闻名,看来都是拼灯笼拼出来的。

七月二十四,水灯节这日,客栈掌柜高高兴兴地在自家门口挂上了十六个灯笼,但是对门客栈的刻薄老板娘毫不犹豫在她家客栈门口挂了十八个灯笼,六个一排,挂了三排,气势十足。

客栈老板哪能这样认输,灯笼买不到,急的跟什么似的。

太子爷来结算这几日房钱的时候,客栈老板连正眼都未瞧他,“好好好,你去吧,交给账房就成……”

太子爷住的是最好的房间,六七日的房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一般来说,掌柜都是要亲自收钱的,可那掌柜,满心想的都是灯笼的事,擦了擦额头的汗,一个箭步就窜走了。

这天晚上,五色的灯光照得凉城恍若白昼,家家户户,喜喜庆庆。

太子爷与阿邯绕过拥挤的集市,来到了凉城最北处的一处山崖,这山不高,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树,夜里可看见模糊轮廓。

阿邯走到太子爷面前,“殿下,我找到了一个好去处。”

“哪里?”

阿邯指着星光下山崖,“那里。”

“不错,”太子爷赞许道,径直走过去,“那我们找找上山的路。”

“不必,”阿邯抓住太子爷的衣袖,一瞬间,两人腾空而起,衣袍翻飞间徐徐落在山崖之上。

天上是繁星点点,远处是一片灯海,太子爷恍然叹道,“你竟还有这样的本事!”

离两人落处不远,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树干之粗,需七八人合抱。

“殿下,”阿邯指着榕树的树杈,“你……”

太子爷会错了意,道,“不不不,本宫不上这么高。”

“……”阿邯看见树杈上飘落一角红衣,“不,殿下,你看……”

那红衣在风中微动,眼前突现一朵火红的身影,一个女子自树杈上落下。

月光之下,那是一双冷冽的明眸。

女子神态悠然,并没有因被打扰而败兴。

她身后没有红缨枪,手里没有利剑,长头发散落在肩上,显得温婉。

可那粗糙的手一把就掂起脚边的酒坛,又显得毫不费力。

阿邯眼睛看着红衣女子,道,“殿下……”

太子爷的眼睛也盯着红衣女子,“嗯,你说。”

“殿下,你的终身大事,就在那里。”

“我知道。”

“你知道?”

“一眼就认出来了。”

卫央觉此刻就站在那里。

民间传说这么一句俗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如今用来形容太子爷和阿邯的心境正合适。

太子爷要找卫央觉,阿邯也要找卫央觉,阿邯是为了了结这个剧本,太子爷为了什么……阿邯具体不知。

阿邯款款走近,衣摆勾划着地上的砾石,发出窸窣的声音。

阿邯在她一步前停下,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可以解你一个迷局,你要不要试试。”

红衣女子依旧立在那里,像是什么都没有听到。

阿邯轻笑,“龙脉与龙脉之间,最忌讳相互缠绕,如果缠绕得太紧,摩擦得太厉害……会生火,生战火……”

红衣女子眼中一动。

“战火会轻易毁掉任何人珍视的一切,”顿了顿,阿邯问,“姑娘一定也有无比珍视的东西。”

“你打算怎么来解我的迷局?”红衣女子开口,声音明亮,带着行军之人特有的果决和坚韧。

“所谓迷局,不过是人的执念掺杂,迷惑心灵,我听说,雒国最后一个公主卫央觉已经死了,死在六月十七日,她选择了一种最屈辱的死法,为的就是守护这一片万家灯火。”

女子闻言一惊,她走近山崖,看山下一片灯火惶惶,那街上挂着街灯,河里漂着水灯,到处都是明亮又温暖的光……但是她知道就是那样热闹的水灯节,比起凉城昔日的繁华也是差出了老远,“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公主,”她黯然道。

“她是否合格,向来不是由她一人评判。”

女子抬眼看她,“那由谁来评判?”

“由这万家灯火来评判。今日就借这万家灯火的力量,我带姑娘游一次过往,如何?”

“过往?”

“是,过往,人人想回却都回不去的过往。”阿邯笑。

回到过往?女子如此清醒的人,怎么会相信这种不切实际的东西,她现在只想弄明白当下的事情,于是看向阿邯,忧虑道,“我刚刚听你说龙脉,姑娘想必知道山河佩了?”

“是,我知道,”阿邯微笑,“今日来,正为此事。”

女子马上警戒起来,退后一步,“姑娘是术士?”

阿邯摇头,“不是,我为山河佩而来,因为那是我的使命。”

太子爷在一旁站了许久,听她们说到什么玉佩,便赶忙走来,“本宫这次来,也是向公主讨一块玉的。”

卫央觉打量着太子爷,见他身形高大挺拔,一身素衣不掩贵气,隐隐可以猜到身份。为了顾及礼节,她看向阿邯,“这位是?”

阿邯道,“这是天岳国的太子殿下。”

“殿下安好,”卫央觉执礼,“贵客前来,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太子爷回礼,“公主客气。”

“不知殿下想问在下讨一块什么样的玉?”

太子爷道,“是一块绞丝双环的古玉,听闻公主行军曾挂在腰间的,多年前,这块玉石是属于本宫的,保管不当,这才遗失,没想到流落至雒国,若公主愿归还给本宫,本宫定重礼相谢……”

卫央觉道,“雒国是有这样一块古玉,可是这块玉跟随在父皇身边三十余年,父皇过世,才到我手里,这块玉三十余年间从未离开过雒国,或许并不是殿下遗失的那块,还请殿下勿怪。”

太子爷皱了眉头,“这……”

卫央觉道,“殿下就没有想过,这块玉,天下不只有一块。”

太子爷道,“公主所说,并非没有道理,只是……”

阿邯在此时却笑出声来,“原来殿下还惦记着这块玉,原来殿下说的终身大事就是这个……殿下可真是执着。”

太子爷瞪了阿邯一眼,转头又对卫央觉道,“不知公主是否可以让本宫看一看这块玉?”

卫央觉深深叹出一口气,月色映上她暗红色的衣袖,“殿下可知这块玉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天下山河,意味着黎民苍生,这块玉是活的,殿下若是要看这块玉,不如看这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