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死心的老于
作者:出长春飞国      更新:2019-07-30 03:17      字数:2037

随着时间的推移,韦格在津港的工作终于轻松了许多,开始和李兰兰研究袋鼠和新兰这两个岛国。

索罗斯带头掀起的欧洲风暴,除了受益最大的韦格之外,华尔街的狼群也嗅到血腥味道去轮番的撕扯,在村长的纵容之下,或多或少的都扯下了几团肉来。这让那些老牌帝国的财团元气大伤。

特别是号称日不落的绅士国,他们发现尽管自己往日荣耀无比,可就目前来看,伦敦金融的体量也就那么大了,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这些资金大量的流失到了自己的殖民地——袋鼠国和新兰。

欧洲的国家都是表亲,有了绅士国的带着,那些在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的国家也纷纷的向外转移,这就导致澳洲和新兰两地的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保持着几十年的稳定增长,成了未来几次金融危机都没影响到的世外桃园。

对于炎黄来说,这两个重要的原料进口国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不说后世那臭名昭著“五眼联盟”,只要是一有事情,袋鼠国这货肯定都是反炎黄的先锋,在矿石上掐着不说,就连军事上都和村长一起对炎黄围追堵截,再加上他们有选缺心眼当领导人的传统,要说韦格最反感的国家里面,这袋鼠国肯定是排在前列的。

随着热钱的涌入,袋鼠国的房产已经开始被炒了起来,货币也开始膨胀了,如果这时撺掇一下“好同志”,干上一轮澳元,顺便狠狠的再洗劫一轮那些几百年的老牌财团,相信就村长也是乐见其成的。

因为韦格这根超级搅屎棍,村长家现在已经错过了历史上的黄金十年,再加上老布揍傻大木花的大笔经费,让那个拉链门的娃娃总统现在也是有些焦头烂额,自身强不起来的村长只能希望身边的盟友变弱,这才符合他的利益,所以对于打劫盟友防止其超越自己的事当然不会拒绝。

至于炎黄和罗斯,这对难兄难弟的gdp总量少得可怜,像92年,炎黄的外汇储备都没有韦格海外资产的零头多,更别说穷得当裤子的罗斯了,现在尽管村长没有什么发展动力,但在经济总量上,还真没把炎黄放在眼里。穷,有时也是一种保护色……

韦格发现,随着跟随金融泰斗的学习,李兰兰这一年来眼界变得极其深远,很多东西韦格只需要一说,李兰兰很快就能从中找出致命的弱点来,韦格已经有把李兰兰推荐给祝老的想法。

就这样,两人白天在津港四处游荡,晚上就密谋着算计袋鼠国,时间很快就到了国庆节。

在津市呆了一个月,丘庄到津港已经连成一片,至于老于基本上是隔三差五的就拎着食材找韦格喝酒。静湖的韦格和小丁赵兰也时常过来,升级准爸爸的小丁成熟了许多,这个甘南的汉子已经扎根在了明都,连父母和姐妹们都接了过来,这些年来他用一个人津贴供着妹妹读书,如今妹妹快毕业了,他肩上的担子轻松了不少,至于他的姐姐和姐夫在赵兰的帮助下,循环经济区里开个小饭店,都老实马交的实诚人,生意倒也好得很。

赵兰的预产期还要一个多月,小丁哪还有杀伐果断的内卫脾气,天天跟个面瓜似的侍候着她,奶奶和外婆都早就准备好的婴儿衣物,从赵兰那幸福表情上就能看出,婆媳关系一定好得很,至少从结婚起韦格就没听出有什么矛盾来。

看着散发母性光辉的赵兰那高耸的肚子,连李兰兰的眼神都柔和许多……

国庆节老于要去明都拜访一下那些老伙计,干脆就先来了韦格这里,蹭了顿海鲜大餐之后,就带着韦格去看他那万亩钢铁工业园。

“小兔崽子,俺老于又翻身了,你看这片园区都是市里给批的,你要是有什么项目可得往里填啊,这里可有着你一大半的股份……”

老于那个得意的表情让旁边的小丁都不忍直视,不过他现在的确有了指点江山的资格,光是建站建设使用的钢材就让他赚得数钱数到手抽筋,更别说他手里还掌握着一个上万人的施工团队;

钢厂这边手下一群乌兰罗斯的技术大拿,身边一群名牌大学生,钢材轧延设备都是韦格一手打造的,产品的各种奖项已经堆满了办公室,电镀产业也是亚洲一流,比起当初在丘庄简真不可同日而语。

最让他挺直腰的还是那个无心插柳的绿源农业,按他的话说“俺就是个农民,这才是俺的老本行……”关键是他已经把大棚推广到京津冀鲁和东三省,大棚建得那叫一个快,特别在津港化工把覆膜解决之后,成本下降了足有20%,他现在简直就是新农业的带头人。

“停停,于爷爷,你别吓唬我,你那边我占三成股份可是说好的,啥时候成了一大半了?”韦格看着摇头晃脑一脸沉醉的老于,忽然感觉他这话里有问题。

“你是三成啊,我老汉占三成,拿一成职工做奖励,可我那孙女还有三成,等将来你们给我生个姓于的娃娃,你不就是一大半了?”老于一点都没想过自己那孙女还没上幼儿园呢。

“咳……于爷爷,你这样真的好么?”韦格比了比自己的身高,他现在可比老于还要高那么一丢丢。

“孩子小,可以慢慢培养感情嘛,再说我那孙女花容月貌,将来肯定是个漂亮娃娃……”老于一点都不以为意,这小子太妖孽了,自己就是再能挺也不过十几年,家里的二代守这份家业怕都困难,如果能把这个孩子拴住,那他也就能放手了,其实说起联姻只是玩笑,哪怕能守住这份情谊,将来有一天于家遇到些坎坷,依这孩子的品性料他也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