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报答救命之恩
作者:三顾小姑娘      更新:2019-07-28 18:06      字数:2228

顾风光一愣,看向一旁默不作声写文书的刘明,从狂热中清醒过来,点头说道:“自然的,五五分成都是可以的。”

“不不,那太多了。我们出不了那么力,我只是提了点子,毕竟做的人是你。再说明儿就算中了举人也不是个大靠山,你后面还是需要打通关系,需要分股的。而且合作的镖局,你也要好好打通。”唐婉秋笑着说道,“不过你有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哦。我也可以给你出出主意什么的。”

“好的。”顾风光也没有推辞,心里充满了感激,又满是失落。这一个点子就价值万金,唐婉秋这样轻而易举的给了自己,大约是为了报救命之恩吧。

这样也好,自己救了她一命,她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祝你也成为陶朱公这样名流千古的大商贾。”唐婉秋诚挚的祝福着。

顾风光认真的点点头,他想自己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王嫂和小丫莫名的看了看两人,虽然顾风光分的比她们多,她们也没什么好嫉妒的,顾风光确实能干多了。

只是她们不论如何都没想到,这一场会谈造就了熙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人,而她们是见证者。

刘明写好几份文书,静静的看着闪闪发光的姐姐和满脸狂热的顾风光,有些不解,但不妨碍他羡慕。他好像并没有这样热血上头的时候呢,读书不过是为了曾经父母的切切期盼,考科举也是因为姐姐的期望。他似乎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

“明儿,文书写好了吗?”唐婉秋回过头来看着刘明问道。

刘明点点头,把写好的文书呈上来,唐婉秋看了看没什么问题,让刘明念了一遍给大家听了。没什么问题,几个人都签了字。

商量完毕,几个人准备好明日的行动,就告辞了。

刘明暂时歇在了书房,看到了姐姐平安无事,还应对流言十分胸有成竹,放心之余,他反复的思考着姐姐刚才的模样。

他思考着刚才姐姐提的那个想法,以及她提想法的模样,是那样的光彩夺目。他想,姐姐一定很喜欢这件事,她曾经无数次的感叹世道不公,士农工商的排序不合理,不应该分出高低贵贱,大家都应该一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逐利本就无可厚非。若不是他要考科举,不能入商户,她一定想自己去做商贾之事。想着姐姐为了自己放弃喜欢的事情,一定很痛苦,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让姐姐可以尽情的做喜欢的事情吧。他一定要好好考试,考中科举,才能对得起姐姐的放弃,才能更好的给他们做靠山。

当然若是唐婉秋知道他心里的想法,一定会告诉刘明,你想多了,孩子。她不愿意自己去做,单纯只是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做商人风险太大,地位太低,又太麻烦。她只是选了一条相对来说,更适合的生存方式罢了。

不过知道刘明的想法,唐婉秋只会大笑三声,说句好孩子。

第二日一早,刘明就去找了村长说明作坊停工的事情。村长看见刘明十分的诧异:“明哥儿,这不是在考试吗?你怎么回来了?”

虽知道刘家发生的事情,但听说匪贼已经被抓住了,考试关键的时候把考生叫回来是大忌。他本来以为刘家嫂子是个懂事的,没想到也不过是寻常的妇人,经不住大事。

“村长好,我听说家里的事情不放心,恰好县试已经结束了,下一场是下个月,我就赶紧回来看看了。”刘明礼貌的跟村长打了招呼,回答道。

村长十分不赞同的看着刘明,早前就听说明哥儿考秀才没什么希望,这也太儿戏了点。家里出事了,村里不会帮忙吗?刘嫂子不打招呼就把人押去了县衙已经让他很不高兴了。这刘小哥也是,中途跑回来,这秀才不是更没希望了吗?真是让人不省心。

刘明当做没看到村长的眼神,接着说明来意。

吴村长一听,大惊失色的说道:“这怎么可?”他也早就听到了流言,传的确实难听了些。但他对刘家十分不高兴,也没怎么管,而且这种事堵不如疏,他一个做村长的也不好管。

没想到刘家嫂子是个这么不经事的,直接就病倒了。现在连作坊都不开了。

要知道,他虽然也十分眼红豆豉酱作坊的生意。但他是个做村长的,豆豉酱的工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人,很大一部分解决了村里的闲人,又提高了村里的生活水平。他做村长也轻松了,这些可都是功绩啊,村长们之间也是有竞争的,他们吴家村这两年都摆脱了贫困村的名号,还比隔壁村更富裕了。

为此他还是是得过县老爷的表扬的,还奖励来了一个玉如意,玉如意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荣耀啊,这可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要是豆豉酱的作坊停工了,这…那么多人没事情做了,村里不又是要恢复成以前的水平了吗。而且闲人多了,事情就多了,他又要跟以前一样忙起来了。

这样一想,他就有些埋怨那些传闲话的,早知道就该让自己家婆娘管管的。

刘明不管村长的想法,说完来意就直接回去了。他可赶着回去跟姐姐一起收拾东西去县里呢,一想着姐姐要跟他一起去县里陪他一起温书考试,就十分高兴,恨不得蹦蹦跳跳了好吗。

王嫂和小丫那边也早早到了作坊,对着赶过来准备做工的妇人们说了昨天准备好的话。妇人们听到之后整个人都懵了,她们没想到只是传几句闲话,饭碗就没了。她们也知道在刘家作坊里做事,只需要做好分配好的事情,每天都有十文钱。一旬还有一日休,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干活还不累,想多赚钱还可以多接活,最多每天能够二十文钱。中午还管一顿饭,有菜有肉还管饱,吃不完还可以留下来带回家给孩子吃。

每日有了这十文钱,多少妇人在家里腰杆子都硬了起来,很说的上话。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反正每天不做工,在家里也要做事情。现在每日做完早饭过来做工,晚饭前就能下工,也不影响家里。不少人都十分满意,甚至很多隔壁村的都过来做工呢。

现在突然说作坊不开了,简直就是晴天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