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章、心理学秘籍:不生不灭论,中道八法,超越生死束缚的法门
作者:青灯禅      更新:2019-07-26 21:49      字数:1757

又名:不生不灭论,中道八法,超越精神束缚的法门

人生在世,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生死,它即是我们的共同命运,每个人在懂事的那天起,几乎通晓活的尽头意味着什么。都说追求美好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好方向,可当某天被实现,却发现还远远不够,快乐变得越来越少,因贪恋美好生活也惧怕那死亡,而一些人都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觉得活着本身即是遭罪,为了解脱急于奔死……

各种情绪,摇摆不定,充斥着整个人世间,作为高级人类,莫名遭受无形压力的打击,难道要靠顶的住才能稳定人生?

几千年前,释迦牟尼早有深刻体会,还未成佛前,受困于生死烦恼,出身贵族王子的他,视王位财富如粪土,决然离家,躲在深山老林寻找生死答案,苦行六年均未收获,直至他突然顿悟中道的力量,发觉任何极端的思想或是行为,都不能真正得道,于是在一颗毕钵罗树下打坐,发誓不成无上正觉,宁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历经四十九天,降服内心种种魔障,终见自性成佛,得道后不由开口一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释迦牟尼他究竟看到了什么?笔者认为如来佛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心理学与哲学智慧,由此也觉察到了宇宙。听听,看看,那一粒沙是一个世界,一片树叶因缘和合而生,如是如来,岂不也是一个世界?夜睹星辰,宇宙大地,无不因缘而起,大小皆为世界,然,岁月迁移,万物终有生灭,而放眼众生,自性具足,体内本身蕴藏一个不老的世界,奈何世人穷追我执,无法见到如来心性。

楞严经有这么几段,关于佛陀向波斯匿王开示生死问题,其中暗藏生死玄机,佛陀说:“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大致意思所指,大王儿时所见的河并不因年迈体衰而改变过什么,当年场景在忆中丝毫未损,皮肤皱了,那种东西可未曾变故,皱的是无常变化,真正不衰老的才是那种东西,既无衰老,那也没有生死那一回事了,你又怎么听外道途说,死后皆空?

如来就是如来,觉知力异于常人,二千五百年前的佛祖早已向世人解开生死枷锁的方法。

笔者通过心理实证,发现不生不死来于中道,你若从字面解释它,愈发不得解,它已超越两边范围,说有,它不衰老,不可触摸,却能真实感受无常变化,说没有,它即长在生灭的躯壳中,更不可思议的是,你不能用常理去解释,不生不灭并非无所选择,它本是既有非有的东西,离开生灭的视角,无法彰显中道,它属于适当、恰到好处的那种。释迦牟尼离相借相,运用自如,身心达到高度圆融,个人所讲纯属真实感受,总结了一套实用性中道八法:不沾两边,不落极端,既有非有,一体合理,恰到好处,各存几分,集中正念,本为一体。

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发现到,不同事物具有相似和不同之处,虽无一定性,却能大致合理说服自己,如若说破,也是落了极端处。

生死皆无常,躯体终败坏,生有喜忧和对死亡的恐惧,众生因执念不得安宁,且受于形体困惑而不能证得生命实相,这种生命可视为物质下的奴隶,幻象太多,无法超越生命本身。

再凝固的冰,它也是水,再美的容颜,也只是躯壳,而至纯心性正如那水,纵然被阳光吸附,依然不变的是水的本性。

生命本质不在身外,而在身内,无论历经多少风雨,内心里的东西不像躯体那般衰败,它依然能保持最初的原景,永不褶皱,这也是众生的佛性,不生不灭,只可惜被妄想颠倒,解脱之法难以呈现。

个人坚信,真正掌握佛法者,一人得道独享,一人解脱,助人解脱,那是积善缘,解众生悲,才俱大圆满。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