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三宝太监郑和
作者:秋亭      更新:2019-07-25 09:23      字数:2411

朱瞻基左右环看,发现了小爱丽丝手执净瓶站于山坡之上,净瓶还散出缕缕轻烟,都飞散在空气中,可真见其效,那些蠕虫纷纷钻入地下,遁隐而逃。朱瞻基喜出望外,连呼救命。山坡峡谷之上,突然也出现了大胡子的莫森,顿时让朱瞻基哑口无言,失了声响,心想这下完了。

就在朱瞻基被捕捉之后,莫森曾严刑拷问,逼迫其答应说服朱棣与帖木尔帝国通商,重开丝路。朱瞻基坚决不肯就范,怒斥:“我朱家人,行事作为,全凭自断,绝不在别人的胁迫下答应什么,别的不好说,老子就是腰杆硬。”最后被莫森一记伏魂万弗手打晕在地。

莫森虽为阿鲁台的兄弟,可两人分别多年,早已没有了血脉相连的亲情,他们属于不同的阵营,只是有相同的利益诉求,才重新走到一起。几年前埃米尔·帖木儿欲要侵犯大明,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破裂。埃米尔·帖木儿去世后,帖木儿帝国发生了分裂,沙哈鲁作为王位的继承者,改变了国策,欲要重新与大明修好,可是遭到了朱棣的拒绝。莫森作为帖木儿的国师,此次前来,是受帖木儿帝国沙哈鲁的指定派遣,前往大明商议建交通商事宜,而且下了死命令要软硬兼施,务必达成目的。本来此行的目的是要绑架朱棣,可无奈行差踏错,误抓了朱瞻基和朱文圻。

朱瞻基和朱文圻又重新被捆缚了回去,这时阿鲁台前来索要朱瞻基,阿鲁台已经断了恢复前元的梦想,只想找一块栖身之地。作为他与朱棣谈判的重要筹码,索要朱瞻基是志在必得的,可被莫森严词拒绝了,俩人发生了剧烈的争吵。不过俩人最终协商一致,共同对外。

回到京城的朱棣非常担心自己的孙子,面对敌人的要挟,他怒不可遏,呵斥道:“朕吃葱吃蒜,就是不吃姜。不就是一个孙子吗,老子多的是。”朱瞻基被俘虏了已经半年了,朱棣虽然嘴上强硬,可心下也是十分担心皇孙。想派遣可靠的亲信大臣,前往营救。正在此时,下西洋回来的郑和策马奔袭而来,向朱棣请安。朱棣忙不迭的冲出书房,鞋子都忘记了穿,被太监提醒才想起来更衣。他下命令:三品以上官员如数到场,为郑爱卿接风洗尘。

郑和携带部将步入朝堂,满心欢喜,激动的望着朱棣,然后伏拜言道:“陛下,臣不负圣望,下西洋回来了。”

朱棣连忙跑下龙椅,去搀扶郑和。俩人见面,久别重逢,都开怀大笑,势要畅饮一番。郑和向朱棣讲述了又一次下西洋的所见所闻,各种奇人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朱棣是听的是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郑和向朱棣陈述了一件事情,改变了宫廷宴会的气氛。郑和说道:“陛下曾令臣到锡兰山寺布施,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欲要谋害舟师,后被臣等发觉,于是改道行军,可此贼首歹性不改,在舰队归途,还想骗臣等入瓮,甚至发动五万军队围猎。臣发觉此国都城内防空虚,就将计就计,亲率两千官兵,从小道进发破其都城,生擒亚列苦奈尔及其家属。如今带回京城,请皇上发落。”

文武百官听闻,议论声喧嚣之上,认为尔等番邦小国,竟敢行凶我天朝上国,实在胆大妄为,都众口一词,一致认为应该将其满门诛杀,发兵兴讨锡兰山国,以震天威。

朱棣望着嘈杂的人声,并未言语,只是淡淡的笑笑,自斟自饮。不一会宴会上都安静下来了,大家都在等待朱棣的决断,官员们大多认为就要血溅宫廷了,不成想朱棣只是淡淡的说:“既然是番邦小国,就有不识礼数的无知之人,此国王大概就是其中之一了,既然为首的国王不通达,于其国中择一贤者立为王即可,何必于百姓妄动干戈。我天朝上国,对各国均是以德报怨,恩福四海,兵者凶器也,不到万不得已不用之。若是锡兰国能感念恩德,可免除一场兵祸。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就贬为平民,赐他们一些钱帛衣物,送他们回去吧。凡是在本次战役中有功劳的将士,尽皆封赏,着内阁办理。”

郑和说道:“陛下圣明,恩威并施,奖罚分明,实在是千古明君。”百官无不附和,跪拜,朱棣满意的点点头,望向远方。

宴会后,郑和被请入了御书房,朱棣为他安排了一个新任务,说道:“三保啊,这满朝文武,朕最信任的就是你。如今皇孙有难,朕思来想去,论计谋武功,最佳人选非你莫属。此令牌为朕之兵符,沿途各路军马,皆可调遣,望你能迎回皇孙,不负朕之所托。”郑和当即应和,容不得更衣就只带上一堆随从策马北上。

世人只知道郑和是内官监太监,深受皇帝朱棣信任,殊不知他还是大内顶尖的武林高手。郑和酷爱武艺,闲暇之时都是闭门操练,学习各派武学。此人天生高大魁梧,是不世出的练武奇才。从未拜师学艺,紧靠在战场上的搏杀,就悟出绝顶的武学。对于道家的修身之道,对于佛教的打坐之法,也是参悟颇深,因此练就了深厚的内功。只因郑和极为低调,从不炫技,也不轻易出招,没人真实见过他的武功有多高。靖难之时,郑和曾几次救朱棣为危难之中,千军万马尽可来去自如,有万夫莫当之勇,所以才成为朱棣的贴身护卫。坊间传闻,身为锦衣卫五毒之首的陆正荣曾与郑和有过一次交手,陆正荣刚要出腿,还没抬起来,郑和的掌就已经在他脸上了,可谓是半招未出,就已输掉全局。

而且郑和内功之深厚,也是神鬼莫测,锦衣卫头目吴庆余也仅仅见过一次郑和施展内功。当年在北平潜邸,张昺谢贵欲对燕王不利,燕王府被团团围住。郑和仅是甩了一下衣袖,雨珠竟如利剑一般射出,顿时夺去了俩人的性命,随行人员的铠甲还尽皆崩裂,武功之高,世所罕见,连朱棣也大吃一惊。

年轻时候的郑和似乎有两幅面孔,为官作卫,温文尔雅,有文人的书卷气,而持刀亮掌,如黑云压城城欲摧,血气方刚,风云为之变色。年龄渐长,则显得一派敦厚的大家风范,几次下西洋深得各地藩国的敬仰。

身为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的高足,郑和还被收为佛门弟子。多年戎马倥偬,死里逃生,练就了高强的武艺,皈依佛门后,又曾与佛法结合,独创了一门绝世武学:佛化昭明掌。不少大内高手对此尽皆垂涎,无不想得到它,可郑和始终不收徒弟。

话说郑和一队人马轻装简从,奔袭几日,就到了北平。与张玉等人寒暄一会之后,制定方略,张玉继续驻守北平,作为后卫。而郑和一队人马,孤军进入大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