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最后一战
作者:西湖太岁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15

“我来!”

一道清亮的声音在会场响起。

众人的无数道目光,也是循声而去。

只见得,在最左侧左边站起来一位年轻的女子,女子约莫二十三四岁,乌黑的长发束起来放在肩后,一双柳叶眉,肌肤但是没有那么白皙,但是却恰恰给她增添了一种英气。

让人看起来非常的清爽利落。

但是看着女子,很多人都疑惑了。

“这是谁啊?”

“这美女要上场?”

“我不认识啊!”

“那你认识谁?”

“我认识你妹啊!”

“我妹?可是我没有妹妹啊!”

“我说有就有!”

“我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吗?”

“你不相信去问问你妈,肯给你有的,只是你不知道。”

“.....真的?”

“.......”

虽然很多人都不认识年轻女子,但是他们却认识前者旁边坐着的人。

“那不是马研教授吗?”

“就是在二十七岁被评为北大最年轻女教授的人?”

“对啊,就是她!”

“她给有个外号叫“好胜女王”啊!”

“好胜女王?”

“这么吊?”

“不过她不久前在元宵节猜灯谜输给靳长歌了!”

“那这么说,这个漂亮姑娘也是一位大学教授!”

“不可能,什么时候大学教授这么不值钱了?”

“这根本不可能,一个二十三四的女孩当教授,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学校领导也不会同意这么荒谬的决定!”

“也是哈!”

.......

另一边。

马研看着站起来的孔依依,美眸也有些复杂。

再来之前,她就猜测到了这种结果。

要不然,依她这个妹妹的性子,这种场合是不会来参加的。

而现在,前者不仅参加了,还不停的询问靳长歌的信息。

这就证明,她这位妹妹,也起了好胜之心。

台上的贾不假看着孔依依,疑惑说道:“你是.......”

年轻女子直接说道:“我是谁不重要,请问我可以参加吗?”

“这.......”

贾不假有些犹豫起来了。

这一关他们原本也已经找好了人。

没想到会突然跳出这么一号人。

而且看年龄,似乎还不大。

“怎么,你刚才不是说只要是会场中的人都可以参加么,难道还有限制不成?”

年轻女子大帽子一扣,贾不假也不好回答,只能说:

“当然可以了!”

“那就好!”

年轻女子点了点头,然后直接迈步向台上走去。

李怀清笑道:“原来是这个丫头啊!”

旁边的一位中年人好奇问道:“这是谁啊?”

“孔老的孙女!”

那人诧异道:“孔羡老爷子?”

李怀清点头,“这丫头我倒是好几年没见了!”

那人也感叹道:“是啊,真是女大十八变。”

.......

台上。

工作人员正在置换一下宣纸之类的东西,这次比试的是书画,所以四方桌什么的都不用搬。

靳长歌也好奇的打量着面前这个年轻姑娘,然后他又偏头看了眼台下的马研,忍不住猜测道:

“难道这是她妹妹?”

不过双眼在俩人脸上打量了几眼,这模样,长得也不太像啊!

“你看什么?”

孔依依声音有些清冷的说道,不过在话语间,靳长歌听到了一股傲气。

靳长歌挑了挑眉,这容貌虽然不像,不过这性格倒是挺像的!

“你是谁?”

孔依依嘴角一掀,“没想到你也会问出如此俗的问题!”

靳长歌轻轻一笑,“我本来就是一个俗人,自然要问一点俗问题!”

“行了,废话别说了,我是谁等我赢了我就告诉你!”

看到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年轻女子率先走到一张四方桌前,轻轻研起墨来。

靳长歌笑道:

“书法将就心平气和,正如王阳明所说““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非物理矣。”,他的意思是说,举笔不在轻易下笔,而是凝思静虑,先在心中勾勒出字的形状和笔画,这样开始慢慢通达书法之道。”

闻言,年轻女子翻了个白眼,“用你教我?”

靳长歌无奈一笑,伸出手说道:

“好吧好吧,算我没说,你继续!”

研磨。

铺纸。

提笔。

运气。

等一切准备好之后,在一道道目光中,年轻女子美眸微凝,在某一刻,执笔落字。

一横。

一长横。

一撇。

一捺。

在宣纸最左侧便是出现了一个字——“天”!

很多文学界的人看到那字,都是微微感叹。

“没想到这个女子也懂书法!”

“行家一出手,就只有没有!”

“一看就是练习了很多年,这有功夫啊!”

“竟然写的比我还好!”

“真是不能小瞧女子啊!”

就算是一些文学界前辈,此时也是赞叹一声。

“好字!”

只有靳长歌双手背在身后,微微摇头。

若是换作以前的他,肯定也会为年轻女子的字惊叹,不论是从结构还是技巧方面,前者已经写的极好了,但是现在不同,对于书法,他曾经玩“轮盘”的时候,还真是抽到了不少关于它的书籍,也学会了不少,所以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他的眼界也自然今非昔比。

说话间,年轻女子已经写完了。

在那宣纸上,四个大字款款落在上面———“天道酬勤”!

墨迹还未干,上面的墨痕还在慢慢向里面渗透。

当下笔后。

孔依依转过身,美眸看着靳长歌说道:

“你刚才摇头,莫非是瞧不上我这幅字?”

靳长歌笑着摆手,“没有,只是有些遗憾而已。”

“遗憾?”

闻言,孔依依柳眉一挑,“有什么可遗憾的?”

靳长歌突然反问一句:“你说说你为什么要写书法?”

孔依依双眼微眯,“喜欢!”

“喜欢?”

靳长歌重复了一声,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你说得也没错,写书法的人一定爱好书法,看你的字中,也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而且可以看得出来,你受到唐代颜真卿的影响,但不可否人的是,在你喜欢之外,还对书法有一种欣赏,这件作品从作者的思想情操到艺术造诣,只有在长期的欣赏临学中,接受这种高度真、善、美的感染和教育,这种由衷而来的仰慕之情和美的享受,潜移默化,才能够开阔人的胸襟、驱逐人的杂念。与此相反,再拿江湖骗子那种不学无术、矫揉造作、哗众取宠、欺世盗名、骗人骗钱的假、恶、丑作品看看,只要有一点艺术识别能力,就会产生憎恶鄙弃的感觉。”

对于靳长歌能够一眼看出她的字受颜真卿影响,孔依依也有些惊讶,不过她还是淡淡问道:

“那又如何?你又为什么说遗憾?”

靳长歌不答,转而笑道:

“其实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很简单,只要从最本源处着手就可以了。”

“最本源处?”

孔依依疑惑眨了眨眼。

“就是说字、笔、墨、结构章法几个方面来看,这个“字”不用多说,就是首先它必须是正确的字。它既是千变万化的,但又必须是正确的字。我们从历代名迹里可以看出,同一个字,千姿百态,但都是正确的,其次是用笔,就是用笔墨写在纸上,这些线条的运动方法和效果美不美。杜甫称赞张旭写字说“挥毫落纸如云烟”。这就是说张旭笔下的线条运动像云烟卷舒那样舒展自然。”

看到靳长歌说得似乎很有道理,都侧耳听去。

就算是孔依依,此时也没有打断前者说话。

“而从用墨方面来说,老米云“使毫行墨而已”,线的运动有轻重急徐,表现为浓淡干湿。行墨的效果正是对用笔好坏的检验。然后就是从结体、章法了,所谓结体、章法,就是看线条运动的痕迹、所构成的字的结构形状和通篇结构的画面美不美。书法艺术中字的结构美,就是在一般实用文字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变形的美。例如唐人写经就是唐代一般实用文字的简单化,是点画匀称的结构方法。不同名家的字就有不同的变化。书法艺术的章法美,也就是对一般实用文字简单化整齐排列的那种章法加以变形的美。”

突然靳长歌话音一转,“但是,这四个方面都表现在技巧方面,真正懂书法的大师,还注重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它凌驾于其他之上,被称为“神”!”

最重要的方面?

“神”?

很多人相互看了一眼,最后孔依依替众人问道:

“那是什么?”

靳长歌也不卖关子,微微一笑,看了眼众人,缓缓说道:

“我所说的“神”,不是天上那个“神仙”,而是书法的“神韵”,所谓“神采气韵”主要表现于字里行间的节奏变化,点画使转的一切微妙的动作。这正是人的气质、思想感情的表现。如同人的举止、谈笑的气度一样,都是一些出于自然的微妙动作。书如其人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这就是艺术技巧和人的气质的高度统一。”

看到有些人迷惑的眼神,靳长歌进一步解释道:

“简言之,书法的“神韵”内就是人的内在因素透过技巧方法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最完美的书法艺术作品应该是出于高尚而有素养的人,由于他长期磨炼、学习、体会而养成的优美的、正确的书写习惯。在特定条件下,心灵的美在无意中流露在书法作品里而成为书法艺术的美。这样的作品就更加动人,这就是艺术品的魅力。我们从古代的书法艺术珍品里寻找这样的精华杰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是当之无愧的。”

“正所谓,书法的技巧是“式”,而上升一个层次,则被称为“神”。达到后者层次的作品,才称为真正大师的作品!”

这下,很多人都听明白靳长歌的意思了。

孔依依自然也听明白了。

只见得她挑着柳眉,“你是说我写得这幅字没有“神韵”?”

靳长歌笑眯眯看着,没有答话。

不过他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他的意思。

孔依依冷哼了一声,

“你说这么多有什么用,有种亲自上来试试!”

靳长歌嘴角一勾,上前几步,“那就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