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花诗小册
作者:老酒一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788

“你要写诗!”归庄不信地睁大了眼,旋即哼了一声,“兄台你字都不会写,还会写诗?此种玩笑,还是不要开的好!”

“不会写字,就一定不能写诗么?述而不作,听说过没?”柳云反问一句道。

“兄台,你……你不会是要写些什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类的神童诗吧,可兄台你至少也有十八岁了,就算写出来也不会成神童的!”十四岁就考上了秀才的归庄归天才,更不屑地对柳云要写诗的想法哼了哼。

诗,那可是风雅之首,文字之冠,我归天才从小熟读经书,八股文挥笔而就,也不会写一首能传唱的诗,你这个白丁能么?

大明虽说自开国之初,就不再像唐宋那样设诗赋进士科,试士子以诗赋,但能吟诗,仍是文人士大夫的必修课,既是他们的身份象征,也是他们交流应酬的必备工具。每逢酒宴聚会,钱别,贺寿,贺婚,致仕,都要写诗相赠。还有扇面、画作、亭台楼观的题诗,留宿jì家时对jì女的赠诗,还有像晋代兰亭聚会那样专门饮酒作诗那样的雅会。当然还有士大夫们个人独处,或腾达得意,或流落失意时,一般都要写几首诗,来抒一下怀,自勉自慰。

秀才、士大夫们诗写得好的,就可以成为名士;jì女们诗写得好的,就可以去陪一下上档次的宴会,身价也会倍增;帮闲清客们诗写得好的,也能白衣遨游公卿间成为座上宾。甚至是俞大猷、戚继光那样级别的武将,也偶尔要吟几首诗,最后还出版了个人诗集。大明虽然再没有出现李、杜、苏、黄那样的大诗人,但曾经也有“前七子”,“后七子”的名号,有“江南四大才子”的风流。在明末这个世界,也有像吴伟业、陈子龙、钱谦益那样以诗出名的名士。

顾炎武这个未来的大师级别的思想家学问家,现在当然也能写诗,但也没有以诗出名,写出什么能传唱大江南北的诗。所以当他听说柳云要吟诗时,也是微微的惊讶了一下。

如果抄几首诗就能折服几个**期的大师,柳云真不介意多抄几首。

阵阵chūn风拂过龙门客栈外的青青杨柳,隐约带来杏花的香味,不知何处又飘来一阵笛声。柳云在客舍中负手渡步,已酝酿好情绪节奏,在一脸惊讶跪坐着的少年顾炎武和归庄面前,要……吟诗了!

第一首

红梅

疏是枝条艳是花,chūn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sè相差.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木芙蓉

朝暮江山起秋声,幽香非是与兰邻。

晓吐芳心零白露,晚摇逸韵出红尘。

媚态袅袅惊鸿影,幽姿落落拒霜身。

荒郊莫道无认识,一树能开天地chūn。

四首之后,顾炎武脸上的惊讶之情由眼角也漫上了剑眉,归庄则像看曹子建、唐伯虎似的看着柳云,满脸的惊奇和不敢相信!

这……这些诗真的不是抄袭,真的是眼前大自己一点的少年所作?可是这些诗偏偏以前从没见过、听过啊!一首没见过还情有可原,但四首都从没见过,自己的见识不会这么寡漏吧!

偏偏这些诗又都听起来立意新颖,用辞雅逸,意境高远,傲骨不凡!要自己写一首出来都有难度,何况是四首!

眼前这仅大自己一点点的少年,真的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柳云看着顾、归两人脸上的惊讶表情,不屑轻笑一声。这就惊讶了,还有呢!好好听着!

白菊

yù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

第六首!

第七首!

第八首!

……

听柳云吟到第八首时,归庄的额头上已惊得有大滴的汗冒出!

这……这个白丁真的会写诗!真的不会写字会写诗!而且写得这么……还算不错……以后还能称他白丁么?莫非他的白丁故意是假装的,他本也是个天才,比自己更天才的那种?归庄一边听着柳云抑扬顿挫的吟诗声,一边伏地而书,一边伸左袖揩着额头上的汗。

看到归小胖的额头冒汗,一脸惊诧,柳云不禁暗爽了一把,小胖子,以后还敢称呼吾为白丁乎?还敢不拜倒在大哥的膝下乎?

看到顾炎武清秀脸上蹙起的剑眉,那种自愧不如的惊佩,也让柳云暗爽了一把!收服**期大师,就从这花诗小册子开始!还有呢!好好听着!

白莲

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sè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

……

第十一首!

第十二首!

第十三首!

……

柳云正准备吟出第十六首时,归庄终于坚持不住了,搁笔呼道:“柳哥等等,让我擦一下汗再念啊!”归庄搁了笔,左右手都擦了擦汗,额头也擦了擦汗,后背汗湿就无法擦了。

嘿嘿,归小胖,终于改口喊我柳哥了么!还有呢!

……

第十八首!

第十九首!

……

第二十首!

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yù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rì又昏。

吟诗不难,难在吟出一首好诗。吟一首好诗也不是很难,要吟二十首好诗,那就真有点难度了。虽然柳云还不敢确定这些诗能被明末的士子和名jì们认定是上好的佳诗,但看顾炎武好归庄那表情,也算是不俗不错的了,毕竟里面可是有几首是林黛玉薛宝钗写的。

最后这两本收集苏州娱乐信息,并包含吴江八艳和姑苏十二钗排行榜和花诗的小册子,当然要署上“姑苏柳云,版权所有,翻版必究”的落款。虽然这两本小册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稿都是二当家写的,柳云估计二当家不会来和自己争版权。

随着这两本小册子的印刷发售,“姑苏柳云”的大名一夜之间传遍江南都有可能。

这两本小册子,既是柳云要在明末这个世界攫第一桶金的利器,也是柳云以后作为一个商人,在明末这个江湖立身扬名的一个重要辅助。

以文制武,重农抑商,是大明自开国以来的两个基本国策。虽然在这明末时代,商人因为钱财实力的提升,地位有所提高,出现了晋商、徽商两个不容小瞧的商人集团。但自秦汉两千多年来对商人的鄙视观念,仍在大明的许多文人士子心中有一道深深的烙印。广大青年才俊们的首要选择,没有几个是要去经商的。

崇祯朝的末世大明,帝国的大部分资源,最重要的权力,最大的人才库,仍掌握在士农工商兵排第一的士人、读书人的手上。要想得到读书人的支持,就必须首先得到他们的认同,在他们的心目中再不是唯利是图的jiān商,而是和他们有共同语言的——风雅儒商。

这和戚继光出版个人诗文集《止止堂集》目的也差不多。柳云相信戚继光绝不是真的爱什么风雅,要以诗词出名,而只是要以此博得广大文官集团的认同,认为他不是一个粗鄙不通文墨的武将,而是儒将。武将和儒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对于生长在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环境下的大明文士文官来说,却有天壤之别,所受的尊重也大有不同。jiān商和儒商,也是如此。

现在,这二十首不俗的花诗,就是柳云为取得明末读书士人的认同,打出的一记强力符文攻击。

原来眼高于顶,对柳云不屑一顾的归庄归小胖,现在已首先中招,被柳云攻击得双手颤抖满身是汗喊柳哥了。

如果李自成、张献忠也能搞出个诗集出版,打造一下文化人的形象,说不定会有更多的读书士人去投靠他们。1640年后光一个举人李岩就对李自成集团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愿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在不要抄袭老子这种手法。

现在,这两本小册子到底定价多少银子一本,共要印多少本,能卖出多少,在不被盗版的情况下能带来多少影响力,还要考虑和拭目以待。顾炎武和归庄,也要继续抓他们当帮手,不能让他们去加入复社了。

“柳哥,这……这些诗真的是你写的?”归庄最后搁下笔,擦了擦手心和额头的汗,还是有些不相信地抬头望着柳云,那目光再没有眼高于天的傲慢,只有佩服和惊疑。

“废话,不是哥我写的还是你写的不成?你以前又在哪里见过这些诗!”

“可是,你字都不会写啊!”

“谁告诉你我不会写字,述而不作你不懂么?要不要我提笔写几个字你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