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应该焦虑的不是我
作者:东海一狂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16

李应龙也有自己的盘算。无弹出广告小说 划款的事情他得听老陈的,款是不是划过来,决定权不在自己。可要不要“速速开发”却是由他来定的。自己做的越快,身体就越累,而这帮王八蛋就越是眼红。最为难的是老陈在三型机完成之后,还要为四型机“速速拨款”。

今年还有两个多月才结束,他准备慢慢做。时近寒冬,人容易犯困,自己需要好好休养,好好回复一下身体。至于工作嘛,他会做的,只不过会比预期的慢很多。他到时可以提出很原因给王植。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那个办公场所的问题。

自己的办公室在旧楼,本身供暖系统就差,不会太好受。自己在地下一层的仓库,根本没有供暖设施。关上门就更不可能了,屋里连个通风口都没有,关上门真的有可能因为缺氧而出事故。就算安了电暖气,旧楼的供电体系也未必能承受得了。自己的服务器和电脑都有继电器,不怕断电,可反复断电也总是会影响工作的。这话对谁说,谁都会相信,再说这都是事实。可以借机要王植和张副院长给自己换个更好环境。至少是个有窗有供暖的大办公室。现在自己成了王植的人,他要是不给自己换,自己就慢慢做。做好了也不告诉他,让他急死算了。

地下室的那张工作台终于派上用场了。二型机没有外观,所有的设备都像电脑一样散放在外面,这是不行的。三型机需要一个头颅,把这些视听说的外设都集中到上面去。凭着少年时代的手工技术,把几个电子设备改装到一起是难不倒他的,只是不够美观罢了。看着两天就做好的头颅,李应龙有点回到过去的错觉,好像自己又变成了一个爱玩儿机械的沉默少年。很怀旧的感觉。

接下来还要制作身躯,用来支撑头颅,并且把整台微机的硬件都放进去。要设计好与头部的连接和支撑结构,便于将来利用大脑系统控制头颅的转动。这些工作也不是很难,画图到做好也就是几天功夫。李应龙暗骂自己总是忍不住,竟然又做得过快了。

最后是双臂。当年他制作的那条机械手臂,本来是要申报专利,想换些钱花的。但是因为年轻,社会经验不足,被人骗走了专利。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制作,但是却不敢照方抓药。因为在开发中使用未经授权的专利技术,会被认定是违法行为,一旦被追究,必然败诉。所以李应龙准备好了一切器材,硬是没有动手,装做好像还在思考的样子,借故多拖延了几天。

王植过个三据。因为他知道jiān商做生意时有个好习惯,那就是“定下的契约决对不违背,但会在契约里面钻空子”。这也是jiān商这么jiān,却一直没人能收拾他的原因。可jiān商毕竟坑过他,还是不能太放心。

在王植回去考虑是否要买断这项专利的时间段里,李应龙基本组装好了机体。他让老陈再晚些再划钱给自己。他不希望王植这么容易就能拿到研究成果,问题都让自己和老陈解决掉了,他王植又不会感激我们。应龙提出:一定得让王植为钱发愁,愁到不行的情况下,老陈再提出资助项目。那就等于是老陈帮了王植,王植一定得感激老陈。万一将来王植真的升上去了,也能对老陈礼让一些。对大家都是件好事。老陈同意了。

应龙对自己的这一策划也表示不可思议。只来了四个多月,怎么自己的思路跟这帮王八蛋越来越接近了呢?这就是近墨者黑吗?

新机体放在一个可以用手柄拖动的可移动底座上。没有双臂的机械人,从远处看起来更像个雪人。屏幕还是接在机体上,不过背在机械人的背部。因为有些情况下,还是得用断点来测试运行。只靠语音命令和语音输出是不能完成全部测试的。电源线也进行了改进,一般的电源线都是从机器上引出来,插到插座上。李应龙修改了设计,把整条电线做得非常长,两边都是带卡扣的插头,不先放开卡扣,是不能取下电源的。这样无论机械人被移动到什么位置,移动过程中的供电都是稳定和安全的。他又申请了一台比较大型的继电保护器(断电情况下,仍可持续供电一段时间的电池装置),改造了电源接口适应卡扣设计,专门给机械智人使用。机械人体内的微机,是从电子城专门挑来的dú lì件,重新改造后组装的。最让他解恨的是,这钱都由王植出,所以他都挑最贵的买。原来的两台微机仍然放在办公室里,测试和修改代码还有机会用得上。

进展很理想,所以不用总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因为那里感觉并不好。离开yīn冷cháo湿的办公室,应龙通常会跑到老陈所在的项目组,义务帮助他们做许多工作。这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因为要帮老陈挽回一些损失嘛。虽然老陈反对,怕影响了李应龙的研发进度,可李应龙不管那些,他有各种足够正当的理由不听老陈的。一段时间下来,他帮助了项目组里很多人。余茂夫跟他混得最熟,不过余茂夫始终看李应龙不顺眼。所以熟归熟,两个人就是交不上朋友,但也不互相排斥就是了。8组跟9组的人现在见了李应龙,已经没了敌意和看不起,每个人都对李应龙或多或少地表示着善意。10组他不常去,人缘怎么样他也不清楚。

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回宿舍休息。或者找三个损友聚聚,有时也跑回贫民区的旧街坊那里看望曾经的邻居们。

从大学毕业以来,一直打工,挣扎求存,从没消停过。李应龙还是头一次感觉到,原来rì子可以过得这样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