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豪赏
作者:华岳青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60

第一八六章豪赏

毫不讳言,周承业在与李隆基相处的每一回,都是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讨好和迎合皇帝,这种做法无疑会受到一些自诩为君子之辈的鄙视和非议。 首发--无弹出广告欢迎来到阅读 .Suimeng.

但是,周二不在乎君子们的意见和态度,他只在乎伟大的皇帝陛下是不是在乎他这个俗称毛都没长齐的小家伙。

对于秉持实用主义的周二而言,君子们的肯定和颂扬,不能改变大唐的命运,可李隆基的支持却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

他现在所做的一切,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就是在与吃人不吐骨头的李林甫争抢升级的经验值。李林甫在政坛上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得到了李隆基的绝对信任,而这正是周承业想要取而代之的方面。

皇帝的绝对信任和依赖,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持剑的这个人一心为公,能力和德行非常出众,那么他就会辅佐皇帝开创一代盛世,比如张九龄;如果持剑的这个人包藏私心,只想着排除异己、恃强固宠,那么他就会将一个强盛的国家推进祸乱的深渊,譬如李林甫。

周二如今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无法与李林甫相提并论,但他却在通过自己的办法来延缓和阻止李林甫过早地摸到剑柄。

龙颜大悦的李隆基,当着高力士和负责帝王起居注的文官之面,终于宣布了对周承业的赏赐。

“兹有周家二郎承业,忠君体国,聪慧爱仁,身负报国之志和文韬武略,连番向朕献上国之重器,为嘉勉其志其行,特封赏其为千牛卫府司录参军、四门助教、武库署监事。另,素闻周承业之兄承志入四门就读以来聪慧刻苦,品学兼优,从即rì起简拔入国子学就读。”

李隆基一口气说完,不仅赐了周承业三个官职,而且还捎带着赏赐了他哥哥周承志!

其中,千牛卫府司录参军亦可称呼为录事参军,乃是从八品上的武官实职,而且还与唐代的监察制度密切相关。因为唐代zhōng yāng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台、谏官和封驳官三个部分,而地方监察制度,则包括巡察使的监督和录事参军的监督两部分。

周承业的父亲周子谅如今便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而且还是十,然后捎带着封他一个武库署监事的职务,但是另外两个十分重要的实职就不会给。

讨皇帝欢心这种事情,千万不能一个花样玩到底,而是要常玩常新,变着法儿地投其所好才行。周二第一次问李隆基讨字,显示的是自己的赤子之心;第二次问皇帝讨字,显示的是自己知足节制的品行;但如果他第三次再问皇帝讨字,那就明显有些矫揉造作、自命清高的味道了。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却没有再三再四,便是这个道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