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筹粮闻变遭责难 败援兵施计破内应
作者:胡长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38

蔡九仪大喝一声,敌住数人,拳法兀自不乱,却苦了一旁的洪承畴,沒有丁点儿的武功,只将手中的宝剑胡乱舞动,劈、砍、刺、割……手忙脚乱,围拢的人见他将宝剑舞得一片银白,后退几步,但见不成什么章法,又聚拢上來。开 心 文 学 毕竟众寡悬殊,任凭蔡九仪功夫不弱,时候一长,也累得难以支撑,洪承畴更是到了强弩之末,脚步踉跄,险象环生,宝剑几次碰撞,险些脱手而飞。正在危难之际,一阵骤急的马蹄声传來,官道上尘头大起,洪承畴不及回身看望,大声问道:“來的可是杜将军么,快來救我!”

杨鹤到任陕西三边总督已有年余,在他到任之前,陕西境内聚众造反的虽说有西安府白水王子顺,延安府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巩昌府成县、两当王大梁,宁塞神一元,阶州周大旺,洛川王虎、黑煞神,延川王和尚、混天王,庆阳韩朝宰人数却不足两万,他想着必是官贪吏墨,严催酷比,才激成民变,若多加安抚,想是不会太过棘手,陛辞时皇上问及平定西北方略,他只简要说清慎自持抚恤将卒,不料皇上竟是似激赏,谕示他乱民亦我赤子,不可妄自杀戮。得了皇上口谕,他便有了主张,定下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方略,一边上奏皇上,一边筹措粮草。事情刚有些眉目,接到兵部加急文书,后金大举入关,京师危急,号令天下兵马勤王,顾不得境内民变,急忙派兵东进。好歹后金兵退了,山西巡抚耿如杞、甘肃巡抚梅之焕各率的比前面督署大门上方正中所悬匾额的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柔媚亲近了许多,顾名思义是为警戒遇事深思熟虑,反省补过,杨鹤常常在此复审民刑案件会见外地官员。堂院闳深,有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门前有抱柱石,室内均为穿堂屋,开设后门,可直通东西更道和花厅。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雕工精细,是武之望从安徽调集能工巧匠仿江南式样修制的,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几分园林山水之美,正合杨鹤心意。三堂只有三间小小的花厅,四周都种着些梧桐竹子,窗明几净,花木参差,是内签押房。花厅后面隔着小小三间翻轩,是书房。四堂也很阔大,有正房:大明南京兵部尚书、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王守仁自署,恭声道:“军门戎马倥偬,犹自手不释卷,真是读书人的本色!纶巾羽扇,指顾而挫锋芒;只马单骑,谈笑以退戎虏。陕西平贼指日可待了。”

“哦!这本《历朝武机捷录》乃是犬子來信举荐的。阳明先生在我朝用兵如神,老夫素來钦佩。只是用兵之道,老夫一向未曾究心,如今找來一看,实在眼界大开。诗友樊良枢又将评定的《阳明兵》一稿寄來求序,期望甚殷呀!”杨鹤从背后的书橱翻检出一摞厚厚的文稿摆到桌上。

洪承畴听他说起儿子,不再打官腔,改口自称老夫,话语之中多有慈爱,似与子侄辈闲谈,心神稳了许多,赞佩道:“令郎的大名卑职早有耳闻,恨无缘拜识。”

“犬子性本好兵,只是、只是为取悦他祖父与老夫,钟情山水,结交雅士,竟为文名所掩。近來传闻皇上有意命他任山海关兵备道,那倒是个历练的好去处。”

“卑职与贤郎也有同好,往年闲暇,见阳明先生的《武经七书评》不过寥寥千余字,许多地方不免隔靴搔痒,便重新评过。卑职辑有《古今平定略》三卷,他日军门闲暇有了兴致,还要好生讨教。”

杨鹤淡然一笑道:“亨九,你今年多大了?”

“卑职虚度三十七春了。”

“你比犬子还小六岁,正是好时候。好生当差,你们同立朝堂侍奉明君的日子还长呢!噢!说得远了。老夫此次深夜召你來,是想与你商议督粮之事,像韩城这般有警缺粮,临时督送总不是办法。你有什么打算?”

“这……”洪承畴不由沉吟起來,太平年间督粮可是人人都欲得到的肥差,可眼下赤地千里满野饥民,哪里去找粮?何况他一个微末的从四品官,在陕西境内不用说与他品级相当的官员极多,就是高出他品级的官员也不在少数,如何筹措?他暗自叫苦,为难道:“如今各地府库均无余粮,督运实在艰难。卑职路过米脂时,宴席上米脂知县大吐苦水,各地州县府衙最怕接到征派的公文。公文一到,有时要豆米几千石、草几千束,有时要买骡子几十头、布袋数百条,有时要铜锅数十口、战马百匹,官吏不敢拖延,只好分摊到百姓头上,以致私派多于正赋,民怨沸腾,难保不铤而走险。督粮本为剿匪,却又逼出不少贼人。”

杨鹤起身踱到花窗前,轻叹道:“哎!实话说,辽饷今年又加派了一百五十三万两,与原來的加派相合已多达六百八十万两,赋税是重了些,可这如山的银子撒到辽东、西北,不过星星点点了,哪里够用度?今年陕西大旱,招抚乱民,赈济灾民都需粮食,不加派你以为当如何筹集?”

“粮食是第一要务,不是卑职借口推诿,七品的知县都有如此的怨言,那些五品的知府……”

“老夫明白你的心思,这些都不需你费神,本部堂授你专权。”

洪承畴起身,望着月下竹石班驳的暗影,缓缓说道:“如此筹粮就容易些了。卑职想筹粮不外三种法子。”他见杨鹤回身看了一眼,停顿片刻道:“陕西自万历爷时便灾荒不断,历年藩库的存粮都吃光了。省镇、各府的一些大户家中还有存粮,粗粗估算不下数十万石。大人可倡议各地豪富捐献。”

“只是这样做,难免要开罪那些屯粮大户了。”

“这些大户都是极要脸面的人物,大人可将这些大户的名讳按捐献多少,依次刻入功德碑,永立乡里,彰其义举。还有朝廷的恩诏呀是要再请的。几个月前,皇上命御史吴甡押送十万两内帑赈灾,按理说我们做臣子的当体贴圣心,为皇上分忧,再不能坐等恩典,但若要一味立足自救,不要朝廷一文钱一两粮,无异竭泽而渔,不光有损皇上仁德,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弄不好闹得鸡飞狗跳,逼民从贼,西北清平就难有日子了。如今陕西粮价腾涨,一石卖至四两银子,安定、安塞竟高至十几两,十万两银子能买多少粮?朝廷若再拨赈银,不妨请旨换成江南的糙米,漕运到河南,再抽调陕西人丁运往各处,一可平抑粮价,二可多买粮食多救活几个人,要比带着银子入秦实在得多。”洪承畴侃侃而谈,筹划极是精细周详。杨鹤愈听心中愈是惊讶,沒有想到手下竟有如此的干练之才,求皇上恩诏不难,可得有得体的借口,最好是有平乱的捷报。江南乃是天下粮仓,有了银子,糙米自然不难买运,可是即便皇上再拨十万两,也不过能买八十万石糙米,盘算起來尚有五六十万石的欠缺。想到此处,方才的一点儿欣喜登时化为乌有。

洪承畴似是早已想到这一节,笑道:“陕西遭这般大灾,筹集粮食自然比不得丰年。再说就是丰年,也免不了有冻饿而死的。缺几十万石粮食倒也沒甚要紧的,在各个村镇开设粥场,定量供养,既饿不死人,又可省些粮食,只是要提防放粮吏员层层克扣,趁机贪墨。”

杨鹤摇头道:“难呀!你既不能缚住他们的手脚,又不能日夜跟着他们,如何提防?”

“大人既授专权,卑职自然有法子办理。”

“你打算怎样办?”

“杀人。”洪承畴将目光一敛,咬牙道:“那些冒领赈粮的,贪污中饱的,囤积居奇的,卑职非宰他几个不可。”

杨鹤看着他满脸杀气,暗忖:他这般低微的官职竟如此阴狠毒辣,将來必成大事。洪承畴看到总督射來两道目光,便觉有些失言,忙缓和下脸色道:“顺顺当当地放了赈粮,大多数百姓能填饱肚子,也就不会聚众谋逆从贼造反了。这是根本之策。大人若还觉粮食不足,卑职还有个釜底抽薪之术,算是第三种法子。”

“怎么个抽法?”杨鹤听得心惊,心里却忍不住称赞。

“大人可将民间的青壮人丁抽到兵营,一可充实兵力,这些人吃上朝廷粮饷,也就省下了赈灾的口粮,二可杜绝贼源,一举两得。”

杨鹤点头道:“皇上罢免胡廷宴、岳和声巡抚之职,如今陕西刘广生刚刚履任,诸事还插不上手,延绥巡抚张梦鲸到任却暴病而亡,本部堂不免有些孤掌难鸣。平定西北,急切之间要见事功,粮饷最为紧要,非干练之才不可。有你督粮,本部堂倒觉心安些,只是三边人才缺乏,一等粮饷有些眉目,本部堂有意举荐你去带兵。我将你方才所言写个折子,奏明皇上。你且下去吧!”

“全靠大人栽培。”洪承畴答应着告退,杨鹤离座捡起纸团展开,叫來随行师爷商议折子如何写,刚刚坐定,一个亲兵飞奔进來,低声禀道:“军门老爷,绥德知县派人送來一封急信。”

杨鹤拆信看了,急命道:“快将洪承畴追回來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