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拼音和字典
作者:柳一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78

( 请牢记 ) ( 请牢记 )何惜生识字很快到了瓶颈。无弹出广告小说 要说字有数万之多,不要说水仙只是跟着父亲李秀才学了几年,就是很多老儒生也不能说完全认识。即使常用字也有数千,水仙也不敢保证自己完全认对。何惜生前世所学也以常用字为主,再加上这个世界的字还有少数差别,也傻眼了。咋办?问啊!问谁?水仙就是男爵府学问最高的人。问人一遍你就能记清楚?你能保证所问的人都是正确的?一旦搞混,以讹传讹,影响多大啊?问人,就得问学问相对来说是最高的。在太平关,张志祥的官位最高(政王爷不算是官位),学的是致仕之学,学问不一定最高,而且政务繁忙,再说上次的事大家心里都有点疙瘩,找他不好;杨建池杂学颇懂,可是长期研究权谋,相当于政王爷的暗探头子,学问不见得高深;其他的人好像不认识、不了解。对了,有一个人应该合适,至少太平关的多数儒生都敬服,他就是——文献中。

文献中其人,何惜生向吴强了解后才知道,确实是一位全国知名的大儒。他与文定国大元帅还是本家。文家是大华有名的世代习文的家族,先后出过几代人都有人在国子监任职,或做翰林。文家有一条家规,尽量不入仕。这一代出了一个叛逆文定国,弃文习武,竟成了大元帅。文献中固守家规,研习经传,曾任国子监博士,十年前告老还乡。文献中的儿子,如今有一人还在国子监任职。

腊月二十八下午,何惜生拜访文献中。礼品有:钢笔尖羽毛笔(以后称蘸水笔)一支,瓷质墨水瓶一个,小黑板一块,粉笔一百支,大连山人参一棵。其中蘸水笔、粉笔、黑板都是第一次出现在男爵府外。

听说何爵爷亲自拜访,文献中连忙亲自出迎。何惜生送上礼品。文献中没见过蘸水笔,见过羽毛笔,一看就知道是写字用的,但笔尖为钢制,知道造价不菲。知道黑板和粉笔的用法后更是更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人参却看都不看。送过礼后,进了客厅,寒暄之后,何惜生说明来意,自己是向妻子学习识字的,妻子水平有限,现特来拜师。文献中早已经打算不再收弟子,但是何惜生相求,还是破例了。何惜生现在已经名满太平关,还积极上进,实在是儒林士子的楷模。何惜生经常公务缠身,不可能像小孩一样天天学习,也就相当于一个记名弟子,文献中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文献中对能收何惜生为弟子显得非常高兴,表示随时接受何惜生的询问,并把何惜生请进书房。

进了书房,何惜生拿出一些纸,纸上写有很多字。这些字有的水仙也不认识,或是认识也不够肯定。字是水仙用毛笔写的,担心文献中年纪大了看不清楚,都写得大如鸡卵。这些字当然难不倒专门研习经传的文献中。文献中说一个字,何惜生就用拼音注音。开初文献中没注意,注意后就问何惜生这弯弯曲曲的符号是什么。

“老师,这是拼音。是我为了给字注音而发明的。”

“拼音?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文献中感到非常奇怪。

何惜生就慢慢解释:每个字都有一定的读音,但是学的时候不一定能记牢,就可以用拼音写下来。有的读音是单纯的,但有的读音念慢点就可以发现是两三部分合成的,如“妈”是“摸”和“阿”合成的。拼音就相当于反切和直音。但是反切和直音也需要认识大量字,有的音还不容易被切出来,有的字注音的字比被注的字还难认。经过多日的摸索,创造发明了一套字母,每个字母表示一定的读音,合起来就可以拼出任何字音来。用拼音注音还有一个好处,这是专门用于注音的,不会与正文想混。如果是直音,读的时候可能会加进去,影响正常理解;如果是反切,书是字缝里也不一定写得下。由于是自己在葫芦峡摸索出来的,现在就连妻子都不清楚。如果再编一本字典,每个字都用拼音注音,只要学会了拼音,就可以认识字典中的任何字,就可以充分自学,不再需要老师教每一个字的读音。可惜的是自己还有很多字都不认识,自己公事太忙,也没时间编写那样一本字典。

“这拼音,需要多久才能学会?”文献中马上来了兴趣。

“只要用心学,有时间学,一般有识字基础的人三天可以学会,即使没有识字基础的十天应该也能学会。”

文献中站起来,对着何惜生深鞠一躬:“何爵爷,你天纵奇才,一心为民,发明了这种拼音。我要向你学习拼音。你教我拼音,我给你讲你不认识的字。从此以后你再也不要叫我老师了,我实在不配做你的老师。还是你做我的老师吧!”

何惜生连称不敢,一定要执弟子之礼。文献中坚决不同意。最后两人达成妥协,互相学习,何惜生叫文献中“文先生”,文献中叫何惜生“何爵爷”。

当下,文献中执意暂时不教何惜生识字了,一定要让何惜生先教一些拼音。何惜生没法,只好把前世的《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默写下来,并用直音法注了音,还在后面写上了声调符号。文献中可以大体自学拼音了,这才继续给何惜生讲生字。

讲完生字,文献中又问起字典的事来。

何惜生说:“我想编纂一本字典,目前只是在规划中。字典要包括每个字的音、形、义,这样只要学会了拼音,就可以完全地自己学识字。字有数万之多,常用字也有好几千。首先就要罗列所有字,再一个字一个字分析确定音、形、义。也可以编几本字典,一本只有字音字形;一本只是常用字的音、形、义;一本甚至只有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可是这工程浩大,鄙人公务繁忙,一人实在办不到;况且鄙人学习识字不过一月,实实在在才疏学浅。要完成这项工程,不知道要好多年之后了。可惜不能及时帮助亿万百姓尽快脱离不识字的苦海。我恨啊!”

“何爵爷,如果你不嫌老朽鄙陋,我愿助你完成此项大愿!”文献中说。

“这如何使得!文先生您年纪大了,应该是颐养天年,怎能操心此事?”

“如何使不得!况且我不是为你,我是为了普天下的大华百姓!我有数千弟子,就是来一小部分也足矣。我文家有足够的地方,有足够的家财,能够胜任此项工程。想我文献中,青年时代即立志为大华教育事业献身,却一直不知如何做起。我未满三十岁即进国子监,六十岁告老还乡,从事教育三十多年,所教弟子数千,功劳怎么比得上字典一出,天下所有人受益?我虽然七十岁了,但身体也还硬朗,还能做一些事情。”文献中站起来,语气慷慨激昂。

“既然如此,还请文老先生以身体为重,您只需负责统筹安排,琐事就让你的学生去做吧。”

“我的弟子很多担着公务,就不让他们参加了。今晚我就修书,给那些没有公务的弟子,让他们尽快赶到。到时再在太平关找一些无事的书生,请他们一起参加。我想应该会有很多人愿意的。对了,何爵爷,有了拼音,学习识字就方便了,你答应给大家说的那个识字法还说吗?”

“当然要说。拼音的推广还需要一定时间,字典的编排更要很长一段时间。再说就是字典编出来了,还是要有老师教识字快一些,老师也能检查是否学对了,学好了;特别是写字,有老师才容易辨认是不是写错了;有时字典不在身边,也可以多学一些字啊!”

“那你什么时候有空?”

何惜生盘算了一下:“我初八就得上工地。就初六吧!这事就麻烦你通知一下儒生吧!”

这天,何惜生吃过晚饭才回家。没办法,文献中执意挽留。

回到家后,何惜生不得不重复了在文府的谎言,把拼音的事告诉了水仙。字典是当时临时起意,倒不算是谎言。字典的事也告诉了水仙。水仙为何惜生的天才创举、博大胸怀激动不已,当晚极尽所能伺候何惜生,最后两败俱伤,陷入沉睡。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何惜生还没吃完饭,就闻报文献中来了。何惜生只好不吃饭了,亲自迎接。

文献中此来,可不比上次。上次他是代表广大儒生,跟着张志祥和于鹏来的,自然没带礼物。这次可是带了重礼:人参两棵(说是男爵府两位女主人一人一棵,而且个头比何惜生送的大得多),貂皮两张,熊胆一枚,鹿茸一对。文献中还说是弟子送的,家里太多,请男爵府帮忙处理。害得何惜生怪不好意思。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我是初次写作,期待着你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