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指点迷津
作者:芳尘去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962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第二天一早,映兰很早就起床了。

想着昨晚良辰不留情面的责骂,心里说出不的难过。却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有些自责。

想着自从二小姐入宫之后,这府里的人都对她没有什么好脸色,若不是自个苦苦支撑,标榜着二小姐将来会接她入宫,怕是早就在这陶府里呆不下去了。

可自从良辰住进了逸仙居,自个本来枯燥的生活这才渐渐有了些生机。

良辰温和风趣,不光一点小姐的架子都没有,还十分体贴的将好吃好喝的都留给她享受。也从不颐指气使的吩咐她做活,可谓是极品主子一枚了。

可是昨晚,良辰竟然会为了一包点心对她那般埋怨,实在是让人费解。

只是这良辰虽不是这陶府的正主,却深受陶府众人的喜爱,若是自己在这种时候得罪了她,往后可是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想着这些,映兰昨晚可是一夜都没睡,眼见这天一亮,就赶紧起了床,烧好了早膳,又打了洗脸水,便急忙赶到良辰的卧房来求和了。

眼见这个时辰,良辰许是该起了,映兰犹豫再三才叩门进了屋。

进屋之后,见良辰还没有起,映兰这才轻手轻脚的走到良辰床前,隔着幔帐,柔声说:“良辰小姐,早膳我给您煮了面,您起来用些吧,晚了就该坨了。”

眼见良辰半晌没有回应,映兰心中十分的厄忐忑,只怕良辰昨晚的气没消,于是又靠近了些,接着说:“昨晚是我不对,不该随意吃了你的点心。大不了我出府买了陪给小姐您,您就别气了——”映兰说着,忍不住上前掀开了帘子,其他书友正常看:。

见良辰安静的躺在床上,只觉的是因为睡的沉,没听到,正想退出去,却猛然发现良辰双目紧闭,眉头微皱,脸色苍白,一副很痛苦的样子,便瞬间慌了神。于是赶紧靠在床边坐下,慌忙抚上了良辰的额头,只摸着良辰这一头的冷汗,便焦急的问道:“良辰,这是怎么了,怎么热的这么厉害,难道是昨晚着凉了,不舒服怎么也不说,你这是——”映兰说着,赶紧从怀里掏出了帕子,给良辰擦着额头上的汗。

良辰被映兰这么一吵,这才迷迷糊糊的醒过来。见是映兰,刚想起身,却因为体力不支,又重新跌回了枕头上。

映兰见此,赶紧按住良辰劝道:“病了就别动了,你先安静的躺会,我这就往大小姐那里跑一趟,给你找个大夫来瞧瞧。”映兰说着,将被子给良辰往上拉了一拉,起身就要走。

良辰闻此,慌乱中扯住了映兰的衣角说:“映兰,你别忙,我没事,今儿是逸云大师要来看家宅的大日子,易婉姐姐她们那边一定忙的很。我这会儿只是发热,我还能挺住。你若是疼我就去给我煮碗热姜汤,我喝了睡下,傍晚那会儿许是就好了。”

映兰见此,只怕良辰急了,于是赶紧回到了床边坐下,望着脸色苍白却还一脸倔强的良辰,不知为何竟有些心疼,却还是口是心非的责怪道:“这么要强有什么用,你以为你是猫,有九条命啊。”

听了这话,良辰难得的笑了笑应道:“今儿个,你就当我是只猫,可别自作主张了,否则耽误了陶家看家宅风水的大事,咱们可都担待不起呢。”

映兰虽然担心良辰的安慰,却也觉的她话说的在理,于是只能应下来,望着良辰,叮嘱道:“那你好好的在这里躺着,我这就去帮你煮些姜汤,只是这大热的天,你喝姜汤不会中暑吗?你看你头上直冒汗,这——”

良辰知道映兰是真的替她担心,心里感激,却也不想再给旁人添麻烦了,于是赶紧拦到,“映兰,你若是希望我快些好起来,就感紧熬姜汤去,我再睡会,睡醒了之后我可是就要喝上的,书迷们还喜欢看:。”

映兰见拗不过良辰,也只好应下,又交代了几句,便出屋去了。

良辰裹着被子,安静的躺在床上,呆呆的望着天花板,只觉的眼花。想着自己经昨晚这么一折腾,都已经病倒了。也不知道那花一样较弱的二少爷如今是否安好。还有那陶易楚,昨晚也是不舒服的很,想必也不能好的那么快。看来这陶府真的是该找人看看风水了呢。

良辰想着,幽幽的叹了口气,只觉的眼皮子重的很,所以又重新闭起了眼睛,半梦半醒的睡了过去。

陶府前厅,陶家大少爷陶易卿亲自给逸云大师敬了茶。

逸云大师接过茶碗,爽朗的笑了笑说:“许久没见贤侄,如今愈发的健壮沉稳,颇有你家父亲当年的风范。”

陶易卿闻此,也跟着笑了笑,十分谦虚的回道:“大师您谬赞了,易卿要学的还有很多,比起家父,自是有太多的不足。只听说大师您这些年云游在外,修为大增,若是您能不吝赐教,为在下指点迷津,我们陶家上下一定感激不尽。”

逸云大师听了这话,点了点头,应道:“那是自然,老夫没有什么本事,但看看家宅风水的本领还是有的,咱们这就四处走走,也好聊聊这些年来的奇遇啊。”逸云大师说完便轻快的起了身。

逸云大师站在那里,足有八丈多高,虽然头发和胡子都已经白尽了,却怎么看都不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身材挺拔,精神矍铄,乍一看去,还真像是个传说之中的老神仙。

陶易卿见此,也赶紧起了身,快步来到逸云大师身边,应道:“如此甚好,因为家里女眷众多,对大师您十分仰慕,亦有所求教,眼下已在院中凉亭里摆了花果,大师不弃,便随我过去吧。”

逸云大师闻此,捋了捋垂胸的胡子,温和的笑了笑说,“此次前来,心情甚好,只觉的这陶府中虽然有些阴郁之气郁结,可却比上次平添了几分祥瑞之气,其他书友正常看:。府中必是有贵人,只要这贵人能留住,陶府之中的大小灾祸必是能解决。只是这有利必有弊,俗话说这一山不容二虎,两王相争必有一伤,贤侄你可要好好权衡啊。”逸云大师说完,眼中闪过一丝的不忍,却稍纵极逝,便踱着稳健的步子,出了屋子。

陶易卿仔细品味着逸云大师的那句话。因为逸云大师每次提点都是点到为止,从不多说一句,也因此,没有一句是废话。逸云大师方才说的这些,一定是有所指向的。所谓带来祥瑞之气的贵人到底是谁?还有那两王相争,必有一伤,说的实在是有些惨烈。

陶易卿想着,忧心忡忡的跟上了逸云大师的步子,对陶府的前景,十分的忧虑。

陶府花园,沁怡公主,淑颖和易婉三人坐在院中凉亭里,焦急的等待着逸云大师的到来。

望着逐渐升高的太阳,沁怡公主明显有些不耐烦,只望着身侧,卖力的给她扇着扇子的含贞喝道:“没吃饭啊,会不会扇扇子,再不好好的伺候,小心剁了你的手。”

那含贞闻此,哪敢辩白,只能更加卖力的扇起扇子来,眼中尽是委屈。

易婉和淑颖见此,也不敢多言,只能安静的坐在一边看着,心里十分的不自在。

过了许久,易婉等的心焦,望了望依旧空空如也的小路,侧身望着淑颖问道:“淑颖姐姐,为何都这个时候了,也不见庶母过来,是不是身子不舒服?”

“她那种出身的贱民,怎么配见逸云大师呢。”

还未等淑颖回话,沁怡公主就一脸嘲讽的望着易婉,口气刻薄的回道。

易婉闻此,也就没有再多问,想着这会儿易岚那孩子还病着,庶母许是在他那边陪着。待会若是有机会,也可帮她问个平安什么的,以慰藉一下她在这陶府中孤独的下半生了。

易婉正想着,就见大哥陶易卿正伴着逸云大师往这边来了,于是赶紧与淑颖起身迎接。

沁怡公主见此,也不再摆架子了,也跟着起身,满脸的笑意。

逸云大师见了这陶府的女眷,也大概都认得,所以只十分得体的与三人寒暄了几句,并无多言。

沁怡公主和淑颖只在逸云大师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某些指示,脸上有悲有喜,却也十分的满足。

陶易卿见家眷的所求所问也几乎得了解,便急着领逸云大师往陶易楚的玉烟阁那边去。

其实这次陶易卿冒昧的请逸云大师来府里做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这个让人揪心不已的弟弟陶易楚。

陶易卿虽然向来不信鬼神之说,只觉的易楚如今这般惨状,必是心病作祟。逸云大师德高望重,即便是不能使易楚豁然开朗,也能使他得到些许提点,说不定慢慢也就想开放下了。

想着先前易楚这个弟弟,不仅相貌出众,还聪慧机智,文采风流。若不是玉烟的死,怕是已经谋取了功名走上了仕途,比自己这个哥哥可要优秀的多。

眼下弟弟变成了这样,作为大哥难辞其咎,若是此次能将易楚的心结解开,自己这些年的心病也就跟着解开了,即便是死了,也是没有牵挂了。

陶易卿正想着,逸云大师便提醒道:“贤侄,到府许久,还未见到易楚和易岚两位贤侄,你这就领我去看看,看是否跟他大哥一样的能干稳重。”

沁怡公主闻此,脸上扬着得意的笑,望着陶易卿,笑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