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宏图霸业从娃娃抓起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928

这一日的早朝,在诡异的气氛下举行。不只是街上的传单散波上皇还活着的消息,昨夜内阁、通政司和司礼监都收到了所谓的“加急军情”,上面也写明上皇还活得好好地,现在正以六堡为行在,等朝廷来接。

这个消息对景泰帝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希望自己的上皇哥哥最好隔屁掉,反正这位“好皇兄”活着也是丢人现眼。身陷也先军营也不错,最起码不能四处乱跑给他添乱。现在的情况偏偏是恶心人的一种,人不但活着,还跑出来收拢人心跟他抢皇位。

皇权至上,在皇帝的宝座面前,什么兄弟情分,狗屁。景泰帝一上来就打定主意,一口咬定这些消息是假的,所谓的上皇是反贼冒名顶替。下面的臣子都是聪明人,深通帝王心术,也纷纷符和,朝堂上一边倒地要求出兵讨伐那些假借上皇之名义阴谋造反的反贼。

可早朝刚开到一半,孙太后却派亲信太监带来懿旨,言明一定要派人去六堡见过那人,确定真伪之后再作打算。景泰帝很不乐意,却也不敢反驳。虽说后.宫无权干政,但是明朝以孝治国,这位孙太后母仪天下,景泰帝不是孙太后亲生,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却由她老人家点头才生效的。而且她的要求也不算过分,派人去找寻失踪多时的儿子,这是一个母亲最质朴的要求,群臣虽然很想给皇帝主子帮口,但是实在打不出理由反对。

既然要派人去六堡探视,接下来讨论的问题就不是出兵了,而是派谁去探视。按景泰帝的想法,宫里派几个太监,礼部派几个主事组成探视团,当然,团员由皇帝指定。

孙太后也是人老成精,没有同意皇帝的建议,她坚持自己选定探视人选,免得有人让她的宝贝儿子受委屈。为人选的事相互扯皮了近半个时辰,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各派五人组成探视团。

景泰帝派出的五个人中两个是太监,确切的说,是亲信太监,而且对上皇多有不满;剩下的三人是礼部的小主事,受过王振的迫害,对上皇很是不屑。孙太后派出的五人中有四个是太监,正统年间在乾清宫当差的太监,这些家伙服侍上皇的饮食起居,主子身上有多少颗痣都一清二楚,总之一眼就能看清真假。剩下的一个是孙太后的侄子孙宝,现任锦衣卫百户,不是什么高官,但是他已经是孙太后唯一可以派出去的人了。

儿子当了上皇,孙太后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景泰帝不是她亲生儿子,碍于礼法不敢拿她怎么样,但是却开足了马力猛踩她的娘家,就连她的儿媳钱皇后的日子也不好过。唉,时过境迁啊。幸好,她的孙子朱见深早早被册封为太子,她的生活总算才有些盼头。

景泰帝从早朝上下来,马上把东厂太监蒋忠找来,劈头盖脸一通怒斥,然后就革职下狱,至于蒋公公还有没有命活,就看辽东那位上皇是不是真货了。

与京中乱糟糟的景象不同,六堡城内一派欢乐喜庆。楚天易在练兵之余,还派人清点了六堡附近的屯田,接着就是分田地,按人头分。辽东地广人稀,每人分得十几亩,原先六堡城内的军户从此摆脱了农奴的身份,成了小有田产的地主。

当然,在职的士兵是不分田产的,他们有丰厚的军饷和粮饷,养活一家七口不成问题。楚天易还明白地告诉他们,等到他们退役时会按军功给分田产,殉国也有丰厚的抚恤,凡是奋勇杀敌者,少不了好处。

“陛下,学堂建好了,明日就可开学,只是...”王志来找到楚天易汇报工作,他作为楚天易的原班人马,被分管教育事业。

由于打过一场彻头彻尾的败仗,还当过俘虏,楚天易自知名声已经臭不可闻了,成年人打心底里瞧不起他这个失败者。要想重塑明君形象,就要在未成年身上花点心思,儿童才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啊。

是谓宏图霸业,从娃娃抓起。这不,楚天易刚刚入驻六堡,就开始筹划兴办教育,并把原千户治所划出来当学堂使用,王志找几个人清理一遍,摆上几排桌椅,安上黑板,这里就是第一座帝国学堂了。

不过,办学校不只要有学堂等硬件设施,还要有师资。教师倒是不难找,六堡城内能写会算的人还有几个,他们教学龄前儿童语文数学不成问题。王志担心的就是生源的问题,没有学生教什么?中原很多家庭都以读书为业,可是这里是辽东,教育欠发达之地,军民以文盲居多,且信奉读书无用论,就算不收学费,人家都不会把孩子送来。

楚天易明白王志担心的是什么,他扁了扁嘴,就道:“今天就贴出招生启事,写明只要年龄在七岁到十三岁之间的适龄儿童,男女不限,皆可报名入学,不收学杂费,学堂还免费给学员提供午餐。”

来上学不但不收学杂费,还管一顿饭,如此豪爽大方,王志不禁有些佩服。来上学就能白吃饭,此举一出,相信六堡附近所有家长都会把孩子送过来。不过,王志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他担心这些孩子来上学纯粹是为了蹭饭吃。

楚天易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心,又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咱们能鼓励儿童入学,自然也能鼓励儿童努力向学。你负责拟定学堂奖惩条例,以后每五天考核一次,考核为优者给奖励,考核为差者限制升学,学历高可优先录用为官,学优则可仕,朕不信他们不用功。”

“陛下深谋远略,在下所不及。”王志叹服道。

“谈不上深谋远略,若是朕真能深谋远略,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等下场。”楚天易摇摇头,苦笑而去军营。毕竟他继承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如果想咸鱼翻身,除了发扬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育又十年教育的持久战精神之外,别无速成之法。

行至半道,突见一人打马急来,下马急道:“陛下,大事不妙。”

“何事如此慌张。”哨兵是个新入军的新兵,少了老兵的从容镇定,楚天易不喜,觉得这些人光靠军训还不行,需经过血与火的沙场考验方可堪重用。

“建州女真部集兵来攻六堡,现已至城外三十里。”哨兵急道。

“该来的迟早都会来。”楚天易非但不急,反问道:“来敌有多少人马?”

“约千余。”

“传令下去,全军集结,准备守城。嘱各位百夫长,集兵完毕则急速前往中军大帐听从调令。”楚天易心中暗暗冷笑:才带一千人就敢来拔龙须,真以为老子是虎落平阳呢。

经过整编,六堡城内约有四百五十兵力,这些全部都是楚天易一手拉出来的亲兵,其他落选的军士则被编为民户,老老实实地当起了种地打粮的农场主。现在大敌压境,楚天易也不发布全民皆兵的动员令,他打算凭借自己手下的亲兵打退来犯之敌,让六堡城内的百姓亲眼看看:打过败仗的上皇同样可以打胜仗,同样可以成为百姓的守护神。

虽说跟随楚天易一同入城的亲兵们早就把他们东家的光辉事迹编成书四处渲染,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楚天易要用一场华丽的胜仗,让百姓真切地认识到跟着上皇混,前途是光明的,未来是美好的。

“李大壮,赵魁,你们各带一百骑兵于东城与北城门口列阵,迎战来敌。”

“刘青峰,你带一百人坚守城头,并用火炮火枪杀伤来敌,支援骑兵队。”

“张仁贵,你带一百骑兵潜伏于城外听调。”

一通安排下来,楚天易手上只有五十人可充为机动部队,以备不虞。战研会过后,各队各就各位,就等女真人来了。

很快,女真人就真的滚滚而来,领队的还是李满住的儿子古纳哈。李满住听一些从六堡逃出去的人说六堡来了一个大人物,好像是什么上皇。李满住当机立断,打算趁六堡易主的混乱之机来占点便宜,如果能把明朝的上皇弄到手,那最好不过,绑了这张肉票可以当长期饭票来用啊。所以,他派出千人队,还让儿子亲自统军出战。

对于部下的战斗力,古纳哈信心满满。女真人以渔猎为生,弓马娴熟,虽然比不上马上民族——蒙古族,但是比起只会龟缩城内以城为守的明军来,不得要强多少倍。古纳哈甚至认为,只要自己的千人骑兵队在六堡城外吼上几声,城门的明军就会被吓破胆,乖乖开城投降。

不过,当古纳哈带队来到城门前时,却惊奇地发现,城门外有骑兵在列队。古纳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向来龟缩于城门的明军居然也敢出城打马战?!

女真人与明军之间的小打小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以来,在女真人的眼里,明军骑兵是很好欺负的,一打就散,一散就跑,一跑就死。很明显,眼前的这帮对手也是如此。古纳哈轻蔑地一笑,抽出马刀。

冲锋!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