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起兵(二)
作者:岩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46

() ()傅宗志缓缓说道:“今上年幼秉承国政,主少则臣疑。如今天下大『乱』之象已现,前年川蜀有奢氏起,去岁山东白莲教作『乱』,西北百姓也苦于辽饷逐年剧增,而辽东奴酋已在辽东建立金国,明廷连连战败,逐渐丧失整个辽东地图。宁夏镇,古西夏龙兴之地也,几百年前,北宋、金国、西夏三足鼎立而存,当今之势,与当年三国何其想像?我宁夏镇兵精粮足,若高举义旗,天下必群起响应。那时将军率军南取陕西全境,统三边几十万精锐之士征讨不逆,大事必成。”看者下面明显陷入沉思的韩猛、何可纲,接着说道,“而在座的诸位,将是开国之功臣,功德传荫至万代后世子孙,岂不美哉?”

韩猛咽了口吐沫,看者上面没有说话的武安,激动跪地喊道:“将军,俺老韩能有今日全赖将军的恩赐,今日俺就把这条命交给您——”

不等他说完,黄狗牙面『色』涨红跪下道:“俺愿誓死跟随将军,惟将军之命是从。”

吴勇、王友也跪下道:“愿为将军效死——”

武安哈哈大笑,上前一一扶起韩猛、黄狗牙、吴勇、王友,看者唯一没有表态的何可纲道:“何兄弟,若是你心中不请愿,武某决不会『逼』迫,去留任由你决定——”

何可纲望者武安希冀的眼神,想起这几年来武安对他的厚遇,叹息一声,上前跪倒在地,大声道:“何可纲愿誓死相随将军,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武安忙扶起他,看者眼前的亲信,掷地有声道:“诸位兄弟,武安今日对上天起誓,有生之日定不相负。”

傅宗志、韩猛、何可纲、吴勇、王友、黄胜等一起起誓:“愿随将军成就大事,若违背天地不容。”

****************************************************************

天启三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宁夏镇传言四起,有人言镇守太监梁栋、巡抚李应期要重新测量田亩,以往军士家中分得田地一律收回;又有人说总兵官武安因为不顺从他们,朝廷有意更换;随后更有流言说宁夏镇总兵官武安是前朝皇族后裔,相士已算出他身上有五彩龙虎之气,这是天子的气象......

宁夏镇军户百姓这几年因为武安不惧权贵,严明军纪,军户分得的屯田无人敢生念头,日子过的比前些年大好。尤其是来自山西、陕西的流民,内心无不感恩在心,他们就是被官府催促纳缴税粮,才逃荒到宁夏镇,如今听说武安要走,内心谁不着急?再来一人担任总兵官,可没有武将军那样的善心肠。经过有心人的鼓动挑唆,十四日中午,大批镇城的军户军士云集到镇守太监府、巡抚衙门,要梁栋、李应期两人出来讨要说法。

镇守太监府,梁栋一早就被吓的躲在内宅,今日清早因为流言纷纷,他就把副总兵马忠请来议事,正好被一起堵在里面。

梁栋没有了往日嚣张跋扈的气焰,两条大腿战战兢兢的向马忠问道:“马.......马将军,这些人难道要造反?这......这可如何是好?得赶快派人去告知武总兵......”

马忠也慌了,不过听梁栋要去寻武安,气急跺脚道:“公公难道没听说这几日的流言?依抹将看,那武安是.....是被咱『逼』反了。”

梁栋抓住马忠的手臂,嘴唇哆嗦道:“什么?『逼』......『逼』反!那我俩赶紧去给武将军去认错,武将军深受皇恩,料想他.....哎呀,咱家怎么糊涂去招惹他,要是谋反,咱们岂不是——”想想自己的下场,梁栋两腿一软,瘫在地上哭叫,“咱家算是完了,纵然朝廷得知事情真相,也决不会放过咱家,呜——”

马忠看梁栋的模样,自己也惊慌起来,来回踱步不止。正在这时,太监府外响起剧烈的碰撞声,几个府内的下人慌张的来禀报,外面的人开始用巨木撞击大门,眼看就要攻进来了。梁栋顾不得哭了,赶紧爬起来,跑到院内听到外面的煊赫吵闹的声音,每一声撞击大门的声音像是打在他心上,耳朵轰鸣,手脚也不听使唤,傻在那里........

“撞开门,打死那个死阉人.......”

“说的对,谁敢抢俺们的田地,俺全家跟他拼命.......”

“弟兄们,武将军怜惜我等为国流血,才分给我等贫苦田地,如今这宦官竞想贪黩自肥,还要以此陷害将军,我等岂能罢休!”不断有人在鼓动,更让这些失去理『性』的军士发狂,田地可是全家活命的本钱呀,没了他们,家中的父母妻儿难道还要再挨饿?

很快,一声大响后,府外的军士、军户等传来欢呼声,梁栋最后模糊看见无数人影向他冲来,临死前才反映过来,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惨叫,不过在军士的怒吼声中,很快嘎然而止......

宁夏镇总兵衙门,武安看者眼前坐立不安的萧盛,嘴角撇了撇,心底泛出一阵畅快。本来征服北路参将萧盛还需费一番周折,不想傅宗志建言以总兵官的名义召他来议事,毫无防备的萧盛只率百余名骑兵来镇城,下场可想而知。当萧盛进了镇城,武安立即派韩猛持令接管北路军士,以武安在宁夏镇的威望,萧盛又不在那里,相信韩猛可以轻易的掌控。

武安全身甲胄在身,右手把者腰间的刀柄,外面护卫的亲兵也全副武装,杀气腾腾。

“萧将军,还记得九年前的往事吗?”武安好像回忆当年在武宁堡的时光,“那时武安还是不谙世事的少年,当时不过盼望过上好日子就无所求。豁出『性』命杀鞑领功,因为我出身贫贱的军户之家,只能凭此途径进身。这么些年过去了,今将军也年过四十了吧?”

萧盛舒了口气,抚了一下长长的胡须道:“末将今年四十有三了——”

武安回过神,看者萧盛已经明显沧桑的脸,和气道:“萧将军当年待武安提携之恩,这辈子也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将军,有何打算?”

萧盛苦笑道:“如今萧盛就如那砧板上的鱼肉,又何敢妄想什么?愿将军念及昔日情意,莫要连累家中老小,已是奢望。”

武安起身道:“萧将军可知武安要何为?又有何求?”

萧盛淡淡道:“无非学那奢崇明父子叛『乱』而已,将军难道不怕累及再京的萧大人?”

武安冷声回道:“这不劳将军费心。待安擒住庆王等宗室,用他们家小换取岳父大人全家,想小皇帝也不敢背负骂名,轻易加害岳父。”

“武将军就如此自信能成事?”

“哈哈哈......,萧将军当明白,我宁夏军铁骑纵横三边,本将这些年蓄养的精兵不下万人,而这些年宁夏镇『操』练民壮也有六七万众,如此多精兵在手,将军以为安能否成就大事?”

萧盛叹息道:“原来将军早有贰心,亏世人还夸赞将军是忠勇之士——”正当他还要说下去时,外面传来辱骂呵斥声,萧盛辨声像是巡抚李应期。

很快,一身铁甲的黄胜走了进来,恭敬抱拳道:“将军,巡抚李大人带来了——”

武安笑道:“请巡抚大人进来。”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