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
作者:岩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84

() ()万历皇帝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些年避居**未尝不是精力不足的缘故,而女真的崛起让他明白为后代留下了祸患,这让在“三大征”取得胜利的万历皇帝更不能接受。

万历四十八年六月末,在御史左光斗、给事中杨涟等言官的威『逼』下,内阁首辅方从哲率百官日日入宫探望,明白大限已到的万历皇帝才允许太子朱常洛入乾清宫侍奉。七月十九日,回光返照的万历皇帝支撑到弘德殿,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六部尚书李汝华、黄嘉善、周嘉谟、黄克瓒等,勉励他们尽心辅佐新君,众臣哭泣退出。

二十一日,在位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驾崩,临死搬遗诏:命太子朱常洛继承大统,册封长孙朱由校为皇长孙,进郑贵妃为皇后等。太子朱常洛分别在次日及二十四日以遗诏的名义共发内库银一百六十万两,犒劳九边将士。八月一日,太子朱常洛正式登基称帝,年号泰昌,拟议父皇万历帝为“神宗”,同时下诏罢免矿税、税监,赦免因言获罪的大臣,增补阁臣,使中枢得以正常运转,一系列的仁政让朝野风气一清,文武百官及举国百姓也殷切盼望泰昌帝是中兴之主。

但好景不长,本来神宗皇帝为了预防自己死后郑贵妃被侮辱,遗诏太子朱常洛善待庶母,并进封她为皇后,署理礼部事物的右侍郎孙如游上疏以历朝历代并无先例为由大力谏阻,此事不了了之。八月三日,泰昌帝即位三日后,郑贵妃以尽释前嫌的因由进献八名美姬,泰昌帝也不想让人说他违杵先帝、不尊庶母,念及弘治帝因善待死去的万贵妃,以德抱怨的壮举被朝野民间尊崇称颂,视为仁孝之君,泰昌帝遂一一照单全收。泰昌帝因纵欲过度几日后就病倒了,此时郑贵妃又拉拢受宠的李选侍,李选侍也想做皇后,两人狼狈为『奸』一起进言要泰昌帝封郑贵妃为太后,泰昌帝经不助李选侍的怂恿,竟宣诏给内阁首辅方从哲,大学士方从哲也不劝阻将诏书传到礼部,言官左光斗、杨涟、礼部右侍郎孙如游闻之上疏死谏才罢。

八月十四日,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进了剂泻『药』,泰昌帝服用后大泻不止,病情日益加剧。随后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服用一粒后病情稍缓,精神好转,傍晚就服用了另一粒。不想次日,气的李选侍派内监召左光斗入宫责问。左老头也不傻,知道进宫没有好果子吃,以“非天子诏不赴”打发了太监。而百官纷纷上疏要求太子朱由校下旨命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入住仁寿殿,李选侍见无力回天,只能乖乖的搬了出去。这就是所谓的“移宫案”。

农历九月初六日,皇长子朱由校在文武百官的拥护下继承大统,年号天启,尊父泰昌帝为“光宗”。

两个月连换三个皇帝,地方大臣还没反映过来,十六岁的天启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身为宁夏镇总兵官的武安并没有等来朝廷降罪的圣旨,不过从四月末起,青海蒙古各部屡屡叩边,最严重的一次,据西路参将兼中卫指挥使胡勇的加急敌报,西海蒙虏数万人在长城外游弋,中卫军士恐不能敌,武安亲自率镇城大军前往中卫蒙虏才被吓退。五月,朝廷兵部文书到达镇城,严令阻止边将无旨意“捣巢”,有敢擅自违命着一律严惩。西海蒙古各部『骚』扰宁夏西面长城沿线的举动由此而止。

早在三月初,布喜娅玛拉就为武安诞下一女婴,取名为“霞儿”;五月,萧莺儿也顺利产下一男婴,取名为“扬儿”。儿子如今两子一女,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马氏,日日去看过两个孙子才安心。

八月初,朝廷拨付内库银四万两到宁夏镇犒劳军士,本来应是兴奋的事,不过宁夏军士加上那些官员也有四五万众,真正到了军士手中的不足半两银子。泰昌帝发的内库银子总共才一百六十万两,大部分给了辽东前线还杯水车薪,要知道现在辽东前线军士有近二十万大军。

武安去年捣套后分给出征的军士每人就十几两银子,这点银钱还不放在宁夏军眼中。萧莺儿生下儿子,宁夏镇各级武官来帅府庆贺,按韩猛私下的说法,新帝比起他老子好多了,起码不吝啬。

当泰昌帝的死讯传入三边时,武安内心颇为同情朱常洛这个太子,几十年的苦心等待,不想好不容易放纵一回,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丢掉了『性』命。相信洛阳宫中的福王更郁闷,大哥朱常洛要是早死两个月,皇位可能就是他这个神宗最喜爱的儿子的了。而新任的天启更可怜,父亲不受爷爷待见,身为长孙的他在宫中也受尽了白眼,即位时还没来的及出阁读书,整个文盲一名。

“大『乱』将起,我又该如何自保......”武安思索着。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