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论“足”
作者:岩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104

() ()总兵官萧如熏见武安将铁弹和火『药』都装在一个纸筒里,熟练填装弹『药』后,连续『射』击了三次,比起以前明军装备的鸟铳『射』速提高了三倍,马上就发现了新式火铳的优势。

见武安和刘大山收起火枪,总兵官萧如熏欣喜的走向前:“义忠,此火铳没有火绳,是如何点火的?”

武安将火枪拿到萧如熏眼前,仔细讲解燧石点火的原理,又把定装弹『药』的办法告诉他,萧如熏不断点头。武安又将萧如熏引到靶子前,拿起一个靶子身上的铁甲,只见铁甲上已被打了三个圆洞,看得萧如熏和萧莺儿一阵咋舌。萧塘功憋的满脸涨红,不想见武安得意的样子,向叔父告罪一声,气冲冲的走了,萧如熏一门心思在新式火铳,也没说什么。

“义父,此火铳使用方法简单,『射』击精度和速度却大有提高,如果在城外和鞑靼人野战,在鞑子骑兵靠近前可『射』击三次以上,军士熟练使用则『射』速更快”说着武安又将另一副铁甲拿过来,铁甲上果然也有三个圆洞。现在的明朝火器精度普遍不高,武安的打造的新式火枪精度要强上不少。

萧如熏又仔细的问了打造新火铳需耗费的工匠、钱粮、时间、铁料等,武安都一一的做了解答。最后,萧如熏马上让武安将新式火铳制造方法写在纸上交给他,见武安一脸窘迫没有应答,恍然道:“义忠,虽然你是武将,但读书识字也是不可缺少的,自古名将哪个不是熟识兵法韬略!”

武安脸红回道:“孩儿知道,一定努力识字,义父文武双全,世人皆知,还望义父多加教导,以后定不敢丝毫懈怠。”武安自然不好告诉他自己识字,只不过识的是简体字。

见武安一脸真诚,不像作假,萧如熏知道义子将自己的话记在心里,满意的点点头,道:“你虽过了识字的年纪,但只要有恒心就好,再者义父也不是『逼』你去考状元,只要你会识字习书就行。”

武安道:“是,孩儿明白,那这次——”

武安本来想让萧如熏给他找个识字的,想不到一直在旁边不吭声的萧莺儿忽然说:“爹爹,既然义兄不会书写,女儿现在没事,就让女儿代劳吧。”

听到萧莺儿黄鹂清脆的声音,武安不觉心中舒畅,想要和美人有亲近的机会,嘴上却说:“怎敢劳烦莺儿小姐,武安只需一个识字的小吏即可。”

萧莺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父亲萧如熏,总兵官萧如熏虽然也觉得有些不妥,但女儿已经说出来,回绝后担心义子心中有芥蒂,就说道:“义忠,莺儿比你小几岁,书法却有几分火候,就让她帮你吧。”

武安见萧如熏答应下来,马上向萧莺儿道:“那就多谢莺儿小姐了。”

总兵官萧如熏作为宁夏镇的最高长官,当然不会一直呆在家里,交代武安几句,就到总兵衙门去了。总兵官萧如熏的将军府和总兵衙门不在一处,主要是他太好客,如《明史.萧如熏传》中记载:“如熏亦能诗,士趋之若骛,宾客常满。”“趋之若骛”就出于此处。

武安见萧如熏走了,吩咐刘大山回驿站,至于两把火枪则被总兵大人收藏了。见此处只剩下两人,萧莺儿俏脸莫名一红,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提出要帮武安,当时鬼使神差的就说了那句话。

武安现在也知道不能随便盯着女孩子,这里只剩下两人,连忙解释上次的事:“莺儿妹妹,上次是武安不懂规矩,胡言『乱』语,得罪之处还请见量。”

“你上次可是调戏人家,要是父亲知道,定不会轻饶你。”其实萧莺儿自从今天一早问过父亲,知道武安竟然不惧危险,面对几百个鞑靼骑兵,独自骑马到城外『射』杀了鞑靼人的头领,因为有功才被升为千户。萧莺从小就崇拜英雄,认为只有武力超群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毫无用处,当然萧如熏那样文武双全的人物除外。所以,萧莺儿此时也不那么讨厌武安了。

武安见她神『色』,知道她不生气了,又听到萧莺儿婉转的娇嗔腻音,抬头见她如画般的容颜,苗条妖娆的身材,老『毛』病立时犯了:“莺儿妹妹真是大人大量,菩萨心肠,小生无以为报,情愿以身——”说到这里突然回过神,气的狠狠打了自己一嘴巴。

萧莺儿听到他疯癫的话,还没反映过来,就听到“啪”的一声,武安打了自己,顾不得生气道:“你打自己干什么?”

其实武安只是气自己定力不够,也许是来到这个世界太压抑,没有相信的人可以倾诉,皇权至上的时代,武安必须时时谨慎卑微,稍差半步,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但每次看到的萧莺儿,武安的心情就突然转好,情不自禁就想调笑一下。见到眼前可爱活生生的少女,武安才能确定自己真实的存在这个世界,眼前一切不是虚幻。

武安这一巴掌,是下意识打的,没有轻重,现在脸上是火辣辣的疼,听到萧莺儿的话,回道:“是义兄说话无理,这是给自己略施惩戒,莺儿不会生气吧?”这厮又把“妹妹”两字去了,直接亲热的叫名字了。

萧莺儿见他疼痛的样子,芳心不觉一软,道:“父亲可不喜欢轻浮之人,你以后说话可需谨慎。”

“莺儿放心,我也只会对你说这样的话。”武安听她关心的话,用手捂着脸回道。

“呸,又在胡言『乱』语。”萧莺儿芳心没由的一喜,嘴上却不表现出来。

“我说的却是真话,妹妹国『色』天香,天真无邪,以后求婚的绝对会踏破门,以后也不知谁有如此福气能娶到妹妹。”武安赞美她说。

萧莺儿听到他的话,神『色』却一暗,低下小脑袋道:“小时侯,娘亲在世时不忍心莺儿受苦,就没让我缠足。现在外面的人都说总兵大人的女儿有一双天足,私下都笑话我,这都是哥哥偷偷告诉我的。”

武安想不到萧莺儿这样的美人也会自卑,“缠足”的恶习确实可怕,已经深入人心,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根除。这里还有一段讽刺的笑话,满清建国后,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满州皇帝下令以后全国女子不得缠足,负责罪其父母。此令一下,想不到引起汉族大臣激烈反对,比当初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阻力更大,最后也只有不了了之。

“这有什么,我就喜欢天足,再说女子缠足只是男子为满足一己私欲,对女子没有丝毫好处。”其实早在中卫城时,武安就知道萧莺儿没缠足,来自后世的他还担心以后找一个小脚女人呢。

“真的?”萧莺儿抬起头,以为武安在安慰她。

“当然,隋朝以前的女子就不缠足,到了宋代为了满足士大夫的恶趣味,才『逼』着所有女子都成为小脚女人。春秋时的西施、郑旦,汉代的王昭君,还有唐朝的杨玉环,这些都是有名的美人,她们都没缠足,谁笑话过她们的天足?再说缠足对女子伤害大,《孝经》不是讲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这可是孔圣人的话,可见如果圣人在世,也不会同意女子“缠足’的。”

听到武安拿圣人和《孝经》说事,又把自己和史书上记载的美人相比,萧莺儿娇羞无比,心中也觉得武安说的有理,心里好受了许多,对眼前的武安说:“原来你如此会溜须拍马,强词夺理,怪不得父亲喜欢你,还收你做义子。”说完见武安直盯着她的屁股看了一眼,萧莺儿也是聪慧之人,马上知道武千户心里在『乱』想什么。

武安看见萧莺儿的脸『色』,知道自己的龌龊心思已经被她看透,担心她生气,马上送上讨好的笑容,道:“莺儿妹妹,义父要你帮我,麻烦妹妹了。”

萧莺儿见武安服软,自己身为女儿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哼’的一声,转头向外面走去,武安急忙跟在后面。

在以后整个相处的时间里,萧莺儿一直没有什么笑容,根据武安所说将燧发火枪的制造方法写在纸上后,就告辞离去。武安还以为自己又得罪了她,心里还在感叹聪明女人不好招惹。萧莺儿确实生气了,只不过气的不是我们的武千户,而是气她自己。和人谈论“缠足”的问题,还是和一个年轻的男子,想想都令她羞愤。不过他说的话和别人不一样,说的也有理,就是痛爱她的萧如熏也只是后悔没给女儿缠足,从没讲过“缠足”的不好之处。

武安见萧莺儿秀气的字,果然是不错,将它交给管事的下人,马上离开萧府。和萧莺儿在一起时,没感觉出来,现在却觉得自己的脸都肿了,担心萧如熏回来不好解释,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的好。

走出萧府,随便找了一个郎中买了个膏『药』贴着。本想回驿站,又担心属下看到自己的模样,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反正回去也无事,就在城中闲逛,中午就在一家酒家里用了餐。直到天快黑,脸上瞧不出什么,才回到萧府。

(前文中父子应该是“五伦”之一。林丹汗1614年应该只有22岁,前文说他三十多,是错误的。)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