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零章 赫斯
作者:半渡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558

无弹出广告小说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在温泉中把每一个毛孔都泡开,浑身上下说不出的轻松痛快,彪悍的德国大妈手举毛刷,将肖林全身上下刷洗干净,再裹上一块厚厚的毯子,迷迷糊糊地就此睡去

再次醒来已是两个小时后,左右看了看,杨宇霆和常荫槐也都刚刚睡醒,大家穿好衣服一起向外走去,一路上还不停地发表着感慨

“不虚此行,不虚此行,没想到肖林兄对人体如此淡定,奇怪了,为什么我的脑子里全都是**呢?”常荫槐虽然走出了浴场大门,两只眼睛仍是闪闪发亮,不停回头打量着出出入入的异国美女

“入乡随俗嘛,老外把人体看成自然的礼物,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说他们的油画和雕塑,很多都以人体为题材,各种细节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相比之下,肖林在浴场中还比较自然,这得益于旧时空网络资讯的发达,见多识广自然不会大惊小怪,以他血气方刚的年龄,能有这份镇定自若的劲头,令杨宇霆和常荫槐都佩服不已

正在兴致勃勃的时候,突然跳出两个黑头发的中国姑娘截住了他们,正是孙抒音和陈林琳

“你们泡完温泉了?正好,我们在赌场也玩得很开心,赢了整整二十马克!”

“手气不错呀”肖林嘴里夸奖着,眼睛却瞟着身边走过的一个十几岁的金发美女明显是奔着菲列特浴场去的从外表看身材火辣之至,可惜,可惜出来的太早了……

“肖先生对金发美女感兴趣?”

陈林琳的眼中闪过一丝戏谑的神情:“外国女人都是这样,小的时候一头金发,年纪越大颜色越深,最后都是一头棕色的头发”

“老外的头发还会变色?真是没注意”

肖林将目光从那个洋美眉的身上收回,却看到赵立德站在孙抒音身后,探着身子好像要找自己说些什么

“有什么事吗?”肖林来到赵立德身旁,悄声问道

“刚刚收到国内发来的电报,张汉卿张总司令请您尽快回国”赵立德的声音压得低偷眼看了看杨宇霆他们,正和陈林琳聊的开心,才接着说道:“东北当局因为中东铁路的问题和老毛子起了摩擦,形势很紧张剑拔弩张的准备开战”

“和苏联开战?”肖林的眉头立刻皱成了一个川字

难怪张学良叫自己回去,原来是碰上麻烦了,肖林虽然身在万里之外的欧洲,但绿脚兵只有他一个人才能指挥得动

中东路的大名肖林早就知道,但对和苏联开战完全没有概念,以东北军的孱弱力量,怎么可能是苏联红军的对手

“绥远那边,石先生和蒋先生有电报来吗?”石醉六和蒋百里都在绥远,碰上这种大事,肖林第一个想法就是找他们两个商量

“还没收到老毛子翻脸翻得太快,可能绥远那边还没有反应过来”

“咱们现在就回酒店,你准备一下,向杨总参他们知会中东路的详细情况”中东路冲突早晚都会公诸于众,没必要藏着掖着,放着杨宇霆这个小诸葛在身边,何不先问问他的意见?

不出肖林所料,听说要和苏俄翻脸,杨宇霆和常荫槐都是大惊失色,痛惜不已

“糊涂汉卿怎么这么糊涂没有实力做后盾苏俄怎会轻易让步?如果在中东铁路问题上一味用强,会把东北拖入战争的”杨宇霆捶手顿足

肖林插话问道:“邻葛兄,中东铁路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你问常瀚勃,他干了多年铁路,一直和老毛子打交道中东路的弯弯绕绕都一清二楚”

常荫槐历任京奉铁路局长、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对中东铁路最有发言权在他的解释之下,肖林终于大概了解了中苏冲突的来龙去脉

中东铁路是沙俄侵华的产物,沙俄为了长期霸占中国东北,修筑了一条贯穿东北三省的铁路线,并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这就是中东铁路的前身

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中东铁路也被一分两半,长春以南部分割让给日本,即为南满铁路,长春以北路段则长期被沙俄势力占据,哪怕在“十月革命”之后,中东铁路仍然在白俄控制之下

直到二十年代以后,苏俄才与东北当局签订《奉俄协定》,对中东铁路的归属权重约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东北与苏俄两方却有极大的分歧,对利润分配和铁路各种附属权利争吵不断

张学良执掌东北之后,围绕中东铁路的矛盾继续升级,张学良的态度也日渐强硬,刚刚强行收回了中东铁路的电话运营权,苏俄方面对此没有采取暴力反抗,只是提出数以百万计的高额赔偿

肖林在德国的这一个月中,奉天当局和苏俄方面围绕中东路进行谈判,苏联方面做出一定让步,张学良志得意满,视苏俄的忍让为软弱可欺,又强行收回了中东铁路哈尔滨气象观测站,奉苏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

“我和老毛子打了好几年交道,对苏俄非常了解,这个国家虽然由布尔什维克掌权,但到底是老牌列强的底子,国力要比咱们中国强得太多”常荫槐皱眉叹道:“汉卿在中东路事件上态度过于强硬,明显对形势的判断有错误,不知是谁在少帅面前进谗言,此举误国误事,此人可恨可杀”

虽然被剥夺了所有职权,常荫槐对政治仍是热心不已,连着恼怒地骂了几句,才幡然醒悟自己的身份心中只觉得一阵巨大的失望长叹一声颓然坐在了椅子上

张学良身边有一批“俄国通”,如中东路理事兼张学良机要秘书邹尚友、东三省特别区教育

厅长张国忱等人,他们认为,苏俄刚刚经过大饥荒,人民奄奄待毙,对于布尔什维克政权极度不满,欧美各国对苏俄也非常仇恨,中国若能趁这个机会将中东路主权一举收回,不但苏俄此刻无力进行反抗,就是世界列强也必双手高举赞成中国的行动

奉系执掌北洋政府之后,和苏俄的关系并不融洽,张作霖驱逐苏联外长加拉罕,搜查苏联驻华大使馆以及东北当局收回中东铁路路区的警务、市政、税务、教育、地亩等主权,苏俄方面一直都采取隐忍态度,使得少帅信心极度爆棚,将强大的北极熊看成了温顺的小毛驴

“以瀚勃兄的高见,中东铁路之争最后会如何收场?”

“无他,唯有一战而”

肖林的身子微微一震:“此战结果如何?”

“不胜不败就是最好的结果,但极为渺茫,我奉系刚刚从关内败退到东三省,正该休养生息,恢复力量这个时候擅起战端,怎能指望有个满意的结果?”杨宇霆插言道:“苏俄一向擅长后发制人,不动则已,一动就是雷霆万钧之势,汉卿初掌大权急欲以武功立威,动机不纯,兵无必胜之心,十之**都会以失败收场”

肖林沉吟片刻,又问道:“既然如此,汉卿又在这个时候召唤我回国我该如何应对?”

杨宇霆轻轻抚了抚下巴,淡淡说道:“孟子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眼中光芒闪动肖林站起身来,向着杨宇霆深深一揖:“多谢邻葛兄教我”

这几年勤读史书肖林的文化水平大涨,孟老夫子这句话字面的意思非常直白,与其有智慧,不如借助时势,就像种庄稼的时候虽然有趁手的工具,但也要等待合适的天时

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有限,很难扭转历史发展的大方向,高明的政治家都善于利用历史的大环境成就个人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心如电转,肖林瞬间已经拿定主意,中东路之争是趟浑水,绿脚兵太早介入只会成为炮灰,最好静观形势发展当然,也不能坐看苏俄在东北逞凶,时机合适的时候,还要积极投入其中,给北极熊重重一击

向杨常二人告辞,出门把赵立德叫到一旁,肖林吩咐他先将张学良的电报压下,能拖一天是一天

“和国内加强联系,随时关注中东路事件的动向还有,再安排一条最为快捷的回国线路,一旦有变,立刻动身回国”

赵立德一一答应,肖林又问道:“柏林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那个人联系上了吗?”

“希特勒现在就在柏林,但我们和纳粹党没有直接关系,和党内的高层人物暂时接触不上”赵立德眼光闪了闪,又急忙拍胸脯保证道:“请肖林先生放心,只要再给我一周时间,保证让那个希特勒主动来法兰克福拜见您”

在赵立德看来,德国社会工人党纳粹党和希特勒虽然是德国近年来涌现的锐政治力量,但比起现任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来说,分量可差了太多,没必要这么上心奇怪的是,肖林对这个希特勒非常重视,两个月前还未动身就指示收集纳粹党的一切资料

“见龙在田,英雄往往起于草莽,对希特勒绝不可小瞧”

肖林点了赵立德一句,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明天,明天通知杨总参和常瀚勃,咱们动身去柏林”

德国在地图上就像一只扭头展翅的雄鹰,柏林就位于这只鹰的心脏位置

与中国的南北地域差别一样,欧洲一样存在南方北方意大利紧邻温润潮湿的地中海,气候接近于中国南方,到了瑞士翻过阿尔卑斯山,就好像到了黄河流域,柏林的纬度却高,气候接近于中国的辽宁一带,标志,正是一枚标准的德国社会工人党党徽纳粹党

“肖林先生,见到您非常荣幸,我叫鲁道夫?赫斯,是元首的私人秘书”

元首在德语中本来是个常用词,大概和领袖同义,希特勒成为纳粹党魁之后,很早就被人称为元首,并不单指后来的第三帝国首脑,中文的翻译多少有些问题,不过约定俗成之下,也就无所谓对错了

赫斯本是个飞行员,在一战中结识了传令兵希特勒,从此就成为他的忠实追随者,希特勒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锒铛入狱,赫斯专门跑去陪着他一起蹲大牢,并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一书

赫斯虽然尽力做出亲切的表情,但下意识地还是显得有些傲慢也许这个赵立德在华尔街的确有些实力,但中国人本身就是弱者的代名词,中国,根本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

“赫斯先生,幸会,幸会”肖林历史知识有限,当然不知道这个赫斯日后会成为纳粹的副元首,权倾一时,炙手可热不过仅凭希特勒私人秘书的身份,就值得尊重对待

“我渴望能和贵党希特勒元首一晤,如果方便的话,麻烦赫斯先生尽快安排一下”

“元首的日程安排非常忙碌,恐怕短期内都没有时间与肖林先生见面”赫斯拒绝得很干脆,没有东方人习惯的委婉

希特勒最近的确很忙,几乎每天都奔走于通用电力、联合钢铁等大财阀之间,为纳粹筹集经费

纳粹党此时还十分弱小,虽然拥有上百万党员,但在议会中只占有可怜的十个席位,是毫无争议的少数派在野党

纳粹以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为纲领,鼓吹用武力为德国拓展生存空间,为一战后德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复仇

但是20年代西方世界一片繁荣景象,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实行货币改革,美元资本不断流入,经济迅恢复和发展,社会政局趋向稳定,对纳粹运动十分不利,无论是德国社会工人党和希特勒本人,此时都处在蛰伏时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