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恶霸横行
作者:暮寒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89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来到青云山庄,早有人迎接,为首一人浓眉阔目,气宇轩昂,秦正阳道:“这是我们的管家,江玉山。”薛九娘一眼看出,此人练过上乘武功。另一人身材修长,皮肤黝黑,极为粗糙。秦正阳道:“这是我们海船上的首领武平川。”两人向秦玉娥行礼,秦正阳问:“你们的家眷都安置好了么?”江玉山答道:“回禀庄主,都已经安置妥当。彭军师当真有大才,山庄设计巧妙之极。”秦正阳点头:“这就好,今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安身之地。”一行人进入山庄,秦玉娥左看右看,笑道:“兄弟,我们的家比老家圣水峪还大。”玉柳也甚为欢喜,领着孩子到处看。这里亭台楼阁,极尽精巧,薛九娘找不到机关所在,不敢乱走。秦正阳笑道:“九娘放心,不到用的时候机关是不会起作用的。”薛九娘叹道:“军师真是厉害,这样规模的庄园半年就建成了。”秦正阳道:“这可算不得什么,这点事都办不好岂能一统江湖?”众人安顿后有人送上茶,秦玉娥觉得有些饥饿,刚传下话,就有酒宴摆下,秦玉娥极为满意。秦正阳道:“还有一批好东西没到,等一鸣来到,姐姐一定开心。”十余日后,孙一鸣从水路赶来,驾着一只大船,卸下几百个大小木箱。秦正阳把姐姐叫到后园,其实就是一片山场,足有不多,只教海云念唐诗,准备以后再教他念佛经。师徒两个相依为命,在显圣寺已经有十年了。老僧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对海云道:“徒儿,为师这把老骨头撑不了几天了,还是送你到竹林寺去吧。”海云摇头道:“我要在这里陪师父。”老僧叹道:“这么懂事的孩子,亏这当父母的狠得下心,罪过。”师徒两个收拾吃饭,虽然只是野菜馒头,海云却好像在吃山珍海味。拿筷子之时才显出来,原来海云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连在一起分不开,想来这就是父母丢弃的原因。吃完饭,师徒两个打扫院子,上香礼佛,熟读唐诗,日子过得平淡清静。可惜好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海云注定不是佛门中人。

这一日清晨,有几名香客上山,海云满心欢喜。只有香客来的时候自己才有果子吃,这可是难得的美味。来的人是两对夫妇,上香过后,留下几十文香资,佛前摆了几样果品。老僧念经回向,海云蹦蹦跳跳,喜不自胜。佛前的供品要明日才能吃,海云想着果品的滋味心里满是期待。辰时刚过,又有一行人上来,衣着华丽。海云心想:早晨来的人都是穷人,还留下果子,这些人穿得这么好一定会多布施一些。于是跑过去迎接,施礼道:“阿弥陀佛,施主里面请。”这一行人却不是香客,乃是一位富家公子,带着新娶的小妾游山,跟着五个恶奴,趾高气扬,根本不理海云。爬到山顶,腰酸腿疼,口渴难耐,看到有庙正可歇脚,匆匆进庙找地方坐下喘气。恶奴呵斥老僧道:“我家公子是堂堂晋阳侯大少爷,快去备茶。”老僧惹不起,只好到后面取两碗温开水端过来。公子小妾一撇嘴:“什么破碗,换好的来。”老僧道:“荒山小庙,只有两只碗。”那公子还没发话,小妾发火道:“难道说要公子用你这老秃驴用过的碗?”挥手把两只碗打碎,老僧只好收拾碎片。一名恶奴看到供桌上的果品,都拿到公子面前,谄媚道:“公子将就解渴。”海云道:“这是早上香客留的,要明日才能吃。”一名恶奴一把抓住海云衣领用力一推,海云登时栽倒,一边抹泪一边爬起,老僧怕海云挨打,拉起海云奔后面走。恶奴叫道:“让你伺候公子,往哪里走?”小妾恶狠狠道:“老秃驴,如此简慢,不要命了么?”话音未落,几名恶奴抓过一老一少,在公子面前拳打脚踢。老僧本已风烛残年,又要护着海云,哪里坚持得住?挨了几下,一交栽倒,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公子若无其事吃了两个果子,啐一口痰道:“老秃驴,这回知道本少爷的厉害了吧。”起身向外走,恶奴掉头跟着。海云被老僧压在身下,爬出来一看,老僧面色发灰,知道不好,追出庙门喊道:“打了师父,你们不能走。”一名恶奴尽力一推,海云站立不住,栽倒在地,额头磕在石头上,鲜血瞬间流了一脸,昏厥在地。公子带领恶奴扬长而去。

海云苏醒后,觉得额头还在流血,早先师父教过,连忙到香炉内抓一把香灰止血。再看师父,早已气绝。这时当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可怜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受这些苦楚。离这里最近的只有竹林寺,海云找块布条包住头上伤口,飞跑下山到竹林寺报信。来到竹林寺已是黄昏,住持问明经过,吩咐四名僧人到显圣寺收拾老僧尸身,准备火化。海云问道:“不给师父鸣冤了么?”住持叹道:“对方是晋阳侯公子,告状也无用。出家人不以生死为念,你师父这样解脱也是天数,你就不要管了。”海云无奈只好答应。给老僧下火之时,住持带领僧众诵经,海云哭得死去活来,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今后的日子不知该怎样过。住持安排海云在寺中住下,伤好以后,额头留了一道疤。每日只抱着师父留下的一本唐诗,对着青山发愣。寺中众僧看不上海云,见他不听使唤,故意使坏。吃饭的时候故意提前,不给海云留一口,等海云到厨房找吃食又向住持告状,说海云贪吃。住持心里明白,海云与老僧相处十年,情深意重,一心想替老僧报仇,难以静心礼佛。于是安排海云到龙泉寺。谁想刚去了一天,寺中失盗,龙泉寺住持又把海云送回竹林寺。住持还没想好如何安置,寺里又失火,这下满寺僧众传言,海云是不祥之人,到哪里都惹祸。住持无奈只好给了海云一张度牒,打发他下山。海云对五台山也没什么留恋,寻路下山。

在显圣寺之时,海云学会了做家务,如今下山倒用得上。山下居民多半信佛,看到海云穿着僧衣,都施舍粥饭,海云漫无目的,奔一个方向走。别处的人可就不像五台山附近居民好说话了,有时非但不施舍,还要骂几句,一百户难得有一家好心。海云饥一顿饱一顿往前走,看到一座城池,海云自小就在五台山,从不曾见过城池,颇觉新奇,就奔城里走。城里人来人往,店铺林立。海云上门,还没开口就被伙计轰出来,还连骂晦气。海云试了三家,都是一样,这才明白,城里人远不如乡下人心好。走着走着,看到一名乞丐领着几个小乞丐在一家门口讨饭,讨得了十几个馒头,海云肚中饥饿,等乞丐走了上前叫门,主人开门一看,破口大骂,海云只好躲开。乞丐正在一边吃馒头,看到海云用手点指道:“哪里来的小贼,敢到这里混吃喝。”领着小乞丐上前追打。海云没命乱跑,也吃了十几棍子,好不容易脱身,心里想:还是到乡下去,城里人没有一个好心。想着走着,迎面走来一名胖大僧人,慈眉善目,海云合什施礼,僧人看到海云,脸色一变,拉住海云手问道:“你从哪里来?”海云答道:“我从五台山来的,城里人都不信佛,正要到乡下去。”僧人仔细打量海云,看到海云右手的缺陷,以及额头的伤疤,摇头叹气。领海云到一个小饭馆买了几个馒头,海云狼吞虎咽吃完,僧人道:“好孩子,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贫僧给你找一个去处安身,从此衣食无忧。”海云道:“那敢情好,就怕人家不要我。”僧人道:“只要我一说,他们就会收留于你,只是你要答应贫僧一件事。”海云挠头道:“我可没什么本事。”僧人正色道:“贫僧要你发个誓,今生不许杀害一个僧人。”海云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能活命就不错了,哪里敢杀人?只当玩笑话,当真启了誓,僧人才领海云出了饭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