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回:诡计一出女将擒,阿娇满屋男主惊1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50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壮士斩了大公,提起虎牙长戟,戟尖与横刃上点点鲜血滴落。起义军齐声呐喊,东斯军看见切尔耶夫大公被斩,尽皆丧胆。后面赵矜率领人马追到,即令人控制西城门。余下的东斯军如被风卷残云一般,或死或降。

壮士自己不知斩的是大公,只因大公衣甲华贵,故此杀他。赵矜听见东斯兵哀鸣:“大公死了!”又唤葛里申来看地上头颅,果然是大公。壮士见赵矜气概不凡,后面又有大纛跟随,已经知道是大将军,赶紧下马拜于道旁。

赵矜忙下马相扶,笑道:“这位壮士,好生了得!敢问你的大名?”

壮士拱手答道:“主公,不敢当!小人名唤齐劲。”

跟随壮士的十几骑汉子也都过来拜见主公。他们个个弓马娴熟,原来以前都是宋军。齐劲家在樊城,也是世代将门,年少时因父亲归南宋大将吕文焕管辖,齐劲便跟在吕文焕手下效力。当年,吕文焕以孤军坚守襄阳、樊城两地,顽强抵挡元军南侵,被围多年巍然不动。可惜南宋皇帝听信奸臣谗言,未曾进行有力支援。两地粮草、军械日渐消耗,终于樊城先被攻破。齐劲之父慨然举火全家自杀。那时齐劲单人正在襄阳城中,不知家里消息。后来吕文焕降了元朝,齐劲只好随着投降,之后才知道了全家死难的消息,肝胆欲裂。元朝要加齐劲的官位,让他做将军,率领部下攻打宋朝。齐劲不肯接受,触怒了当权者,更因为献计取襄樊的张弘范进言陷害,齐劲遂与不肯倒戈的一批部下被发配到远疆为奴。虽然身为奴隶,齐劲仍然暗暗发奋,将苦难当作磨练,以扁担坚持习武,忍辱负重,一片苦心,就是为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中原,杀死大仇人张弘范。

随着赵矜率众举事,新城中埋没豪杰竞相呼应,起义终于大获全胜。

新城西南大约一两里距离便有一条河流,再过数十里又有一条,这两条河流大致平行,是新城的天然屏障。它们上面都有两座石桥,连成两条东西向的道路,一通新城西门,一通南门。赵矜命令一批将士出城,火速控制那些桥梁,扼住逃敌回归之路,扩大战果。

那么,接下来还剩下一个问题:王宫怎么办?不拿下王宫,就像心脏中嵌了一颗钉子,怎么都不舒服。如果东斯联军的主力打回来,那时外有强敌,内有隐患,岂不危险之至?

可是要拿下王宫,又没那么容易。防守的虽然只是两千多女人,但她们有两千多张劲弩,可不是好对付的!宫墙既高,又有护城河,再说起义军几乎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如果强行攻打,只怕伤亡几万人也未必打得下来!

怎么办?赵矜在起义前就已经跟二十二骑讨论这个问题,一时没有良策,只得先起义再想办法。现在起义成功,赵矜一边令何安平、乌达等集合人马,组织军队,颁布军规,准备守城以抵御长毛大军;一边自引李荼、萧銎等,来看王宫情况。

一看之下,委实不好攻打。赵矜回忆自己当天从王宫里出来的情形,就觉得这王宫防御体系太过完善,强攻难以奏效。怎么办呢?忽然间,赵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唤过李荼、萧銎,附耳低言。二将初听之时面有难色,觉得主公这条计策应属于不折不扣的诡计,有悖于堂堂正正之道。但再一想,只要能够夺取胜利,免得许多人白白丧命,就算诡计又有何不可?《孙子兵法》都说了:“兵者,诡道也!”

于是赵矜自己穿上二十二骑先前所穿的衣甲,扮成一个蒙古兵。李荼、萧銎与原班手下都穿上原先的衣甲,夹带了赵矜,还加上几十个强壮的头领,刘商、戴得功、高敬和等人都混在其中。这数十人马当先,只装作是李荼的手下。又叫鹿裔、鹿祥领了挑选过的数百名沉得住气的起义军,埋伏在外宫两侧的建筑里面。再令李圭、齐劲带领一支队伍,列队在宫门外等候。

这时的外宫空空如也,宫门已经被库雷法鲁先前攻打时打破。鹿裔、鹿祥率人往两厢里埋伏好了,李荼便率领数十骑驰向内宫。

起义这事情闹得极大,内宫中的阔阔甘当然也听到了外面极大的动静,却不明所以。想要开门出去看个究竟,但怕一不小心反而丢了王宫,因此没有轻动。

现在李荼等数十骑在内宫大门外呼叫,女守卫们慌忙禀告阔阔甘。阔阔甘见是李荼,亲自来问话。李荼单骑驰到内外宫之间的长拱桥上,下马作答,瞒过了被俘、被押上刑场等事,只说自己那天保护贵官杀出重围,贵官已经安全逃离。自己觉得可以利用奴隶们夺回新城,就潜入城中活动,许诺让他们变成自由民,组织他们趁东斯军松懈时举事,果然夺回了新城。

阔阔甘没有听出什么问题,心中大喜,连夸李荼忠于汗王,汗王回师必有重赏。于是她便下了宫墙,出门与李荼相见。看到李荼手下有好几名校尉都是自己认识的,阔阔甘更不怀疑。却不知,某个乔装改扮的小兵,一双眼睛正滴溜溜地看她呢!

阔阔甘又问也黎花真下落。这一点赵矜却没有跟李荼事先商定。李荼顿时犹豫了一下。赵矜听不懂他们用蒙古语对话,无法给李荼眼色提示。

阔阔甘疑惑地问:“我女儿究竟如何?”

李荼只得答道:“这……夫人恕罪!我等寻觅您的女儿不着,只怕……只怕已经给东斯人杀害。”

李荼这犹犹豫豫,在阔阔甘看来却是十分正常。当下阔阔甘掉下眼泪,叹道:“可怜她了!我实在也没办法救她!都是我的不好,早知她性情刚烈,就不应该派她出去。”于是阔阔甘遂招呼亲随,要亲自去寻也黎花真,如果没死是最好,死了也要见尸,才能安心。

林宓悄声把阔阔甘之意告诉赵矜。这正中赵矜下怀,就向李荼使眼色。李荼明白,牵过自己的坐骑,请阔阔甘骑上,自己拉着马向外走。萧銎等人都各自盯好阔阔甘的亲随。

来到外宫,出了正门,阔阔甘看到齐劲、李圭等许多人马列队,问是什么人。李荼说是这次收买的苦力,答应让他们翻身做自由民。

阔阔甘点头,心里却想:“奴隶终究是奴隶,卑贱的命,还想翻身?且先利用着他们,等到汗王率领大军回归,用不着他们了,再抓起来做苦力!”

于是阔阔甘回身招呼亲随们,就要分头寻找也黎花真。不料赵矜将手一挥,苦力们在前,数十骑在后,立时发难!

变起仓促!阔阔甘还来不及呼叫,即被赵矜拉下马来,摁倒在地,用预先准备好的布团将她堵了嘴巴。阔阔甘虽有胆略,武力却不怎么样,哪能敌得过赵矜?当下阔阔甘死命挣扎,挣不脱,束手就擒。很快,亲随们尽皆就擒。

擒拿过程不免发出了一些声音,但从外宫大门到内宫距离很远,难以听闻。赵矜又令人假传阔阔甘命令,要女守卫们尽皆放好武器,离开内宫,回家看视各自的亲人。女守卫们一来不知究竟,二来惦记亲人,一听说可以回家,赶紧蜂拥而出。出到外宫大门,只见阔阔甘大人与亲随们俱被拿下,顿时都呆住了!

“抵抗的拿下!不抵抗的释放回家!”起义军一边大呼赵矜预先教好的口号,一边围捕起来。众女人虽然也有一些要抵抗的,但她们都很仰仗阔阔甘大人指挥,现在阔阔甘大人已被拿下,没有指挥,又无武器,该怎么办?

前有苦力,后有伏兵,中有已经练得十分擅长活捉女人的某大将军,这一场混乱,很快也就平定。至于其中满场是呼声、四处抓女人的热闹场面,不登大雅之堂,难入正史之中,也就不提了罢!

夺取王宫,才算搞定全城。至此,赵矜大大松了一口气,亲自来劝阔阔甘投降。可是阔阔甘刚被取下堵嘴布,就狠狠唾了大将军一口!

偌大英雄,竟然给女人吐了满脸唾沫……赵矜恼羞成怒,气得真想要与死鬼大公切尔耶夫不谋而合,刮之。再想,算了,众目睽睽之下,还是显示涵养为宜。赵矜便吩咐将阔阔甘及其亲随暂时监禁,有空了再来劝降。其余不论蒙古女人还是色目女人,都送回家吧。她们的家中原本只剩下老人小孩,东斯军攻占新城以后那些老人小孩都是受欺负的对象,有的当场被杀,其余也被夺去了牲畜和口粮,饿得翻草根,好些都快饿死了。赵矜基于人道主义,派人进行善后,将城中幸存的蒙古人与色目人集中起来,发给粮食,进行安抚。

人道主义思想在这个时代其实过于超前,赵矜草创的政策只怕有点两面不讨好。蒙古与色目人未必感恩,还在盼望汗王杀回来;非蒙古与色目人,则不免有一些人要闹意见。比如李圭,就强烈主张应该把蒙古人杀光,只留下女人小孩做奴隶――就像先前蒙古人爱干的一样。

建立一个政权,实在是琐事纷杂!还好赵矜在军民心中形象高大,威信不可动摇。主公吩咐,必须遵行,因此尽管有人闹意见,总体上各种事情还是有条不紊实施。

这也多亏何安平,以他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脑筋,就大力支持赵矜的人道主义行为。道家思想在宋元时代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不但汉人,就连蒙古人也接受。当年成吉思汗因为宠信道士丘处机、李志常等,听了他们劝告,才开始少杀人命。

当下新城之中,各种事情多赖何安平主持,李荼、萧銎、鹿祥、李圭、齐劲等比较有文化的人也都尽力帮手,秩序才渐渐井然。

赵矜以往看书没有白看,懂得万事不必一概亲力亲为,只要善于用人就行了!善哉,善哉,那么,让他们去忙吧!大将军自去好生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待续本回下节)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