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只身入险地
作者:武猛从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04

徐晃走了多时,不见回转,急得杨奉在城头上坐卧不安,刚要令在西门外待命的李易引军前去接应,忽听远处马蹄声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杨奉举目望去,只见一骑如飞而至。杨奉认得出来人穿的是徐晃麾下铁骑营的盔甲服饰,不由又惊又喜,急忙将头探出垛口,出声问道:“你家公明将军率军追赶郭嘉,不知战况如何?”

那人气喘吁吁道:“将军,大事不好,徐晃背信弃义,已率部投了郭嘉!”

杨奉只觉眼前一黑,差一点儿就从城头上跌下来,幸得左右及时搀扶,才站住了身子,颤声道:“你休要骗某,徐公明非背主之人,更何况,他的家眷还在城中。”

那人倒也口齿伶俐,道:“属下所言,千真万确。将军如若不信,请往远处看,徐晃已经和郭嘉合兵一处,一起来夺梁县了!”杨奉顺着那人的手势往远处望去,只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之处,只见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上面绣着一个斗大的“徐”字,可不正是骑都尉徐晃的大旗。

“难道是天亡我也?”杨奉只觉手脚冰凉,六神无主。

前来报信者却是异常镇静,拍马行至李易身旁,躬身道:“李长史,郭嘉与徐晃势大,此时与之交战必败无疑,还请先生避其锋芒,率部退入城中,坚守方为上策。”

“没想到徐晃麾下还有如此人物?徐公明没能重用你,真乃有眼无珠也!”李易朗声道:“此次若非你前来报信,梁县城必失也。从现在起,你就跟在某的身边,待某禀明杨奉将军后,一定重用于你。”

那人真是机灵,在马背上深施一礼道:“多谢李长史抬爱,属下肝脑涂地,难报万一也!”

李易沉声喝道:“众将士随某回城!徐公明的铁骑营虽说骁勇,但只是擅长野战而已,攻坚非其所长也!徐公明今日不来攻城便罢,如若胆敢来犯,某要让他一世英名葬送在这梁县城下!”

四千余虎威营将士齐应一声,徐徐退入城中。李易刚刚令人关闭城门,拉起吊桥,曹军已经到了西门城外。但他们并没有攻城,只是在城外耀武扬威,纵马来回奔驰,鼓噪谩骂而已。

李易喝退左右,在城门洞中轻声对报信者道:“奉孝先生果然胆色过人,竟然敢只身入梁县,某佩服也!”

“事关重大,某不得不来也!况且,有李长史在,某此行就像串了一次亲戚而已。”郭嘉轻笑了一声,问道:“李长史可知公明将军家眷何在?”

李易点了点头道:“某与公明将军同在杨奉帐下效力,他的住所某当然知道。”

“知道就好。”郭嘉道:“请李长史即可派人前往公明将军的住所,将他的家眷接出来,妥善安置。”

“奉孝先生是怕杨奉恼羞成怒,加害公明将军的家眷!”李易道:“此事不劳奉孝先生挂心,方才入城时,某已令虎威营校尉韩彪亲自带人去办了。”

“李长史深知某心也!”郭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道:“能得李长史相助,某之幸也!”

“奉孝先生过奖了,这是某应该做的!”李易的脸上宛如古井无波。

郭嘉又道:“出了如此大事,待会儿,杨奉必定唤李长史到城楼里商议对策,李长史打算如何应对?”

李易不假思索,应声道:“徐公明乃杨奉的左膀右臂,他这一反,杨奉更是斗志全消。某只需三言两语,管教他如奉孝先生所愿,弃城南逃也!”

然而,郭嘉并没有像李易想象中那样喜形于色,只是淡淡一笑,反问道:“逃出梁县后,李长史打算到何处落脚?”

李易皱起了眉头,寻思了片刻,方才道:“某还在荆州刘景升和江东孙伯符之间犹豫,至于到底投靠谁,还要看杨奉的意思。”

这时,门洞外有人喊道:“启禀李长史,将军请您到城楼相会,说有要事相商。”

李易叫来了自己的亲兵队长李刚:“速带这位兄弟到某的住所休息,没有某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前去打扰,就连杨奉将军和韩彪校尉也不例外!”

“诺!”李刚躬身领命。

郭嘉突然向李易施了一礼,道:“某有一个请求,请李长史务必办到。”

“奉孝先生何必如此?折杀某了!”李易慌忙回礼道:“先生有话请讲,某尽力而为。”

郭嘉沉声道:“某不管李长史用什么方法,但一定要说通杨奉投靠淮南袁术!”

“淮南袁术?”李易有些吃惊,刚要问个仔细,忽听城上传来了杨奉的喊声:“先生,请到城楼一叙!”

李易一咬牙道:“奉孝先生放心,某纵是拼着一死,也要说服杨奉投靠袁公路!”

郭嘉笑道:“李长史为何轻易言死?某要你好好活着,某还有许多大事要你来办呢?”说着,郭嘉一转身,跟着亲兵队长向城内走去。

李易一愣神,耳边又传来了郭嘉的声音:“李长史,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做到的!某等着你的好消息!”

————————————————————————————————————————————————

不提郭嘉如何藏身于李易的住所,单说李易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城楼里,见了杨奉,深施一礼道:“不知将军唤某前来,有何见教?”

“先生坐下说话。”杨奉待李易坐定后,方才说道:“适才幸得先生调度有方,梁县才没有落入郭嘉之手。若无先生,某此时已为阶下囚也!”

“将军言重了,这是某分内之事。”李易也没有觉察到,他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对着郭嘉和杨奉说了两次同样的话。

“某待徐公明不薄也,他为何要背叛于我?真是气煞我也!”杨奉想起徐晃,刚刚压下的怒火又熊熊而起。

李易装模作样道:“将军,徐晃的家眷尚在城中,将军何不令人将其悉数捉来,斩杀于城头,并将人头吊在旗杆之上,必将徐公明气个半死,将军也能稍解心头之气。”

“先生之言,甚合某心。”杨奉咬牙切齿道:“此事就交于先生去办。”

“诺!”李易站起身来,转身欲走,却又被杨奉喊住:“先生且慢!”杨奉长叹了一声,道:“虽说徐公明不仁在先,但某也不能不义在后。梁县虽好,却非你我久留之地,某既然要走了,又何必拿妇孺撒气?那样岂不是与牲畜无疑?”

李易心中大为震动,他没有想到,在杨奉粗犷的外表之下,竟然还有这么一颗仁义的心?他虽然称不上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明主,但无疑是一个好人。原来,河东不但出英雄,而且还出好人。远有张杨,近有杨奉。李易冲着杨奉深施一礼,发自肺腑道:“人都说河东多义士,原来将军也在其中啊!”

杨奉摇头苦笑道:“原来在先生的心目中,某原来是如此的不堪啊!”

“将军说笑了。”李易急忙转移话题,道:“将军刚刚说要走,不知要到哪里落脚?”

“先生之意呢?”杨奉不答反问道。

李易沉吟片刻,却道:“将军先讲。”

杨奉捋须道:“荆州刘景升,名列八骏,礼贤下士,能够重用豪杰,我等何不前去投奔于他?必得重用也!”

李易摇头道:“刘景升徒有其表也!他只会重用文人墨客与世家子弟,而嫌弃武夫也!听说黄汉升骁勇善战,比之他的妻弟蔡瑁,实乃皓月之比萤火,可是,现实是什么呢?皓月被乌云遮挡,萤火却在荆襄九郡闪耀,实在是令人寒心呀!”

杨奉点头道:“非先生之言,某误入歧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