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寸光定都市,离乡背井数十万
作者:陈纯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228

却说萧绎杀掉八弟萧纪以及侄儿萧圆照、圆正、圆满等人后,再无兄弟与其争位,遂志得意满,一日设朝,萧绎圆睁一目(萧绎从小就盲掉一目),对群臣道:“江陵虽然繁华,却从来没有那一个王朝在此建都。大文学建康虽然残破,却是六朝古都所在地,王气所钟。朕看还是迁都建康吧!”

话音刚落,但见武将宗懔出班道:“江陵繁华,丰衣足食。而建康千里赤野,三吴十室九空,迁都建康,朝廷粮饷何来?!臣等又住于何处?莫如定都江陵,与民同乐。”

宗懔说毕,将军黄罗汉、领军将军胡僧撝等相继出班,都说以定都江陵为妙,不可迁都建康。

武将说毕,文官御史中丞刘彀也进言道:“皇上在江陵经营多年,一旦迁都,必兴师动众,倘若西魏、北齐乘机出兵,为之奈何?不如按兵不动,方为上策。”

众官或说迁都好,或说不迁都好,一时之间,大殿之上,议论纷纷,热闹非凡。

萧绎眯缝着一只眼睛,看看这个,望望那个,犹豫不决。最后,他疲倦地说:“今日就议到这里,明天再召开朝臣会议公决吧。有事快奏,无事退朝。”

次日,梁元帝召集五百多位朝臣聚集大殿,就迁都一事进行表决。众大臣各抒己见,家居江陵的大都说定都江陵好,家在建康、三吴的多说迁都建康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殿之上,都快吵翻了天。

武昌太守朱买臣道:“建康旧都,虎踞龙盘,帝王之宅,为江南都会,历代王气所钟,龙脉所在;所谓三面环岗,一水横陈,进可争雄天下,退能固守山河;先帝陵寝也在那里。江陵虽繁华,但终是藩镇,西、北两面为魏人所包围,事事警备、时时戒严,戎马倥偬,且远离梁国腹地,恐非帝王居所。请陛下迁都勿疑!臣家在荆州,岂不愿陛下居此?但恐是臣富贵,并非陛下富贵呢。”

萧绎道:“卿言甚善。赞成迁都的请举左手,不愿意迁都的可举右手。”

群臣纷纷举起了手。大文学独眼龙萧绎睁着一只眼睛稍一统计,但见举左手的竟至过半。

萧绎道:“还是赞成迁都的多啊。大家稍安勿躁,待朕卜易之后再作决定吧。”言毕,宣布散朝,召见术士杜景豪卜易,却未得迁都吉兆。踌躇再三,梁元帝还是认为建康残破不堪,江陵全盛,便依胡僧祐、宗懔、黄罗汉、刘彀等人的意见,下令定都江陵。只是命令王僧辨镇守建康、陈霸先镇守京口。

梁元帝定都江陵后,国内再无战事,国外仅北齐来犯一二次,但都很快被陈霸先等打退。梁元帝遂与民同乐过了两年多平安日子。一日,北齐、西魏遣使来朝,梁元帝接见毕、送走使者后,也遣庾信等人回访。庾信等人出使西魏前,梁元帝一再嘱咐道:“武陵王叛乱之时,朕曾要求西魏出兵帮助平叛,而今叛乱已平多年,西魏所占四川,也该归还了。卿今出使西魏,望随机应变,令西魏归还四川,恢复昔日的边界,并放弃支持萧詧而承认自己的正统地位。”

庾信得令,出使西魏,西魏恭帝元廓接见。庾信道明来意,恭帝不答,丞相宇文泰道:“你的主子但知同室操弋、骨肉相残,把梁国搞得一团糟,但能保住江陵已是万幸了。还想我国归还四川?!真是不知好歹!”庾信据理力争,宇文泰最后道:“你回去告诉你的主子,我国将在十月份归还四川,如何?”庾信得到许诺,如释重负,于是回国报告梁元帝。萧绎大喜,便不加强军备,无所事事,只等十月份接收四川。

却说萧詧投降鲜卑西魏后,按时朝贡,再三再四地请求宇文泰出兵消灭萧绎报仇。宇文泰早就对江南花花世界垂涎三尺,见萧詧又来催促兴兵报仇,乐得卖一个人情给他,道:“待秋凉之后,九月中上旬,即起兵为你报仇,你且回去做好准备。”萧詧大喜,兴冲冲地回去了。魏将马伯符,身在曹营心在汉,派人向梁元帝告密,梁元帝却不肯相信,置之不理。

承圣三年秋九月辛卯日,梁元帝萧绎聚集群臣,身披道袍,手拿拂尘,宝相庄严地坐在龙光殿中开讲《老子道德经》,尚书左仆射王褒为其执经。他一讲就是一天,因道经还只讲完一小半,便又于次日开讲。大文学

“道可道,名可名,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第二天,他正讲得起劲,忽然接到战报道:“西魏派遣万纽、于谨率大军入侵啦!”萧绎也不停讲,但吩咐左仆射王褒前去核查处理。

次日丙寅日,王褒来向他报告说西魏铁骑已侵入襄阳,萧绎竟然也不停讲。直至乙卯日,战报雪片似地飞来,梁元帝这才停讲《老子》,宣布内外戒严,舆驾出行都栅。正行着,忽然起风了,不一会儿大风飞沙走石,猛地吹向梁元帝,慌得左右急忙把舆驾抬进屋内,萧绎入屋,惊魂甫定,但见滚滚大风,摧枯拉朽,江陵城内城外的许多树木,莫不连根拔起,民房之上的茅草、瓦片等,多被吹得无影无踪。

丙子日,萧绎与群臣计议后,决定征王僧辨等人率军勤王,萧绎口授诏书道“黑泰背盟,忽便举斧。国家猛将,多在下流;荆陕之众,悉非劲勇。公宜率貔虎,星言就路,倍道兼行,赴倒悬也。”

十一月,任命领军胡僧祐都督城东城北诸军事,右仆射张绾为副;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诸军事,直殿省元景亮为副。王公卿士各各加强守备。丙戌,萧绎视察都栅,皇太子巡行城楼,命令居民帮助运输沙石木材,并在许多要害的地方,一一增加兵备。

不久,西魏军便攻至江陵城下。统帅于谨、先锋宇文护督众猛攻。降王萧詧也率一军打着“报仇雪恨”的旗号不住攻打。萧绎除了下令守军殊死守城之外,就是日日盼望王僧辨率军来援,但王僧辨远在千里之外,如何一时便能到达。萧绎着了急,又忙着征调广州刺史王琳入援。然而王琳更远,没有十天半月,是不能到达的。眼见西魏大军攻城越来越急,萧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天又大风频作,飞沙走石,萧绎正一筹未展,又得报说城内起了大火,真个是惶惶不可终日。

胡僧祐骁勇,向萧绎进言道:“为臣城里守军尚有两万,粮草足支一月。只要我们坚守,待王僧辨、陈霸先、王琳援军来到,定可解围。”萧绎闻言眉头稍稍舒展,便令他加强戒备,守住江陵,以待援军。胡僧祐但说陛下放心,旦夕指挥,亲当矢石,明赏罚,严军律,众皆感动,愿效死战。所向摧殄,贼莫敢前。这样一连相持了好几天,西魏军都不得攻入。武昌太守朱买臣,衡阳太守谢答仁等,请求出战,胡僧祜嘱咐他们速战速决,不可恋战,朱买臣、谢答仁等率军开门,冲入敌阵,一阵乱砍,杀死不少敌人,但自己一方也牲牺了很多,眼看不支,急忙退回城里。萧绎多次巡城,俯瞩敌军强盛,惟四顾叹息,莫展一筹。良久,他又亲自挥毫给王僧辨写信,说:“我忍死待公,何不速至!”写毕派兵冲破西魏大军的重重包围打算送给王僧辨,但却被西魏兵截住,根本没到达王僧辨手里。

次日,胡僧祐、朱买臣等率兵出战,几番冲杀,相继败绩逃回。魏军大举进攻,梁元帝萧绎亲自临阵督战。胡僧祐正边杀敌边指挥军队作战,突然一根冷箭射来,恰巧射中胡僧祜心肺所在地,胡僧祜啊了一声,望后便倒。萧绎听说胡僧祜中箭死了,如丧考妣,抚着胡僧祜的尸体痛哭流涕。梁军守城,全赖胡僧祜运筹帷幄、英明指挥,而今众人听说胡僧祜死了,十分恐慌,兵无斗志,六军败绩。十几个奸臣眼见大势已去,联络西魏,商议投敌,各率自己心腹卫士多至百余人,深夜鬼鬼祟祟潜至西门关,守军见了问道:“干什么去的?!”奸臣中为首的将军黄罗汉道:“奉皇上命令,前来巡城。”守军见是自己人,也就不加防备。众奸賊乘守军不备,一齐致动手,许多守军霎时倒在血泊中。其余的见状大惊,来不及抵抗,都做了无头之鬼。黄罗汉等人连忙打开西门关,前来接应的西魏大军大喊着蜂拥进城,逢人便杀,见房便烧,遇妇女便淫,梁元帝苦心经营多年的繁华的江陵城霎时成了人间地狱。将军张绾、元景亮等忠臣武将振臂大呼道:“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勇士们冲啊——杀啊——”。三军健儿闻言一齐大呼着:“冲啊——杀啊——”奋不顾身杀向敌人,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天刚亮的时候,张绾战死,不久,元景亮也战死,其余守军尚在拚死捕斗。

萧绎闻变从睡梦之中一跃而起,命令部下率众抵抗,自己疯狂地冲向后宫,将自己的三十几个妃子和亲生女儿尽数杀死,然后点燃一把火,将他几十年来收藏的十四万册古今图书全部焚毁!火光冲天,把他的面孔照得阴森而恐怖。他望着熊熊烈火,仰天大嚎道:“朕三更灯火五更鸡,苦读此万卷经书,没想到竟然落了这个结局!文韬武略,而今如数毁尽了!……”

嚎毕,他跌跌撞撞地回到宫中,召集尚未散去的文武大臣,出降西魏。

于谨道:“你杀掉许多后妃、及亲生女儿,并把无数珍贵典籍付之一炬,该当何罪?!”

萧绎不答。降王萧詧道:“你今天杀这个兄弟,明天杀那个兄弟,把亲兄弟亲侄子杀屠殆尽,而今如何,你还我兄弟叔伯命来!”说毕,举拳便殴,萧绎无力抵抗,不久便被打昏过去。

于谨喝道:“别打了,我还要留着活的押回长安献给丞相呢!”

萧詧道:“朝廷己经立我为梁主,留着他是个祸害,而且押回长安也是杀,不如就此杀掉,免生后患!”

于谨想了想,点头称是。萧詧便将萧绎带回自己军营,百般折磨致死。萧绎所立太子元良、所封始安王萧方略皆被杀害。

那西魏军烧杀抢劫及屠城之后,将江陵附近的十余万青壮年百姓抓住,尽数驱赶往长安为奴为婢。其余老弱病残百姓不计其数,皆被残暴的西魏兵杀死。仅留存三百余家。

西魏大军把在江陵附近地区烧杀抢劫得来的无数金银财宝、粮食畜牲、府库珍宝、宋浑天仪、铜晷表,及南朝遗传法物尽数掳走,仅留给降王萧詧一座方圆不足百里的江陵城,其它被占领土地全部归入西魏版图。萧詧送走魏军,茫然四顾,但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不由十分后悔。他建立的这个小朝廷成为西魏的附庸,史称“后梁”。后人有诗叹道:

萧绎玄谈老子学,魏军逼境漫无边。

何故焚书十四万,中国文化毁空前!

梁元帝死了,陈霸先、王僧辨只得推立他的十三岁的儿子为帝。

正是:元帝空读书万卷,十三稚子践朝堂。

未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