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返淳淳教义均,九嶷山上葬舜帝
作者:陈纯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178

不表蛾皇、女英梦见舜帝。大文学却说舜帝在苍梧接见部落酋长及民众之后,忽觉饮食无味、四肢无力、二目无神,身体不适,自思已经一百二十岁了,还能活个几年,如今身体不适,怕熬不过去了,如果死在蛮荒之地,那太可怕了,于是下令打道回府。

众人得令,转身向湖南境内回返。

一路上,舜帝对自己的嫡长子义均耳提面命道:

“均儿了,为父就要走了,只怕见不到大禹了,有些话,烦你带给他吧。”

义均道:“吾父身体极好,不会有事的。”

舜帝道:“我不行了。你听我说吧。”

义均点了点头。

舜帝便道:“这是朕五十多年治国之道的总结,还从没有与任何人说过,你给我记住了。”

“是。”

舜帝道:“均儿啊,你看,我们这个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啊?”

“均儿不知。”

“你看——”舜帝指着极天极地的原始森林道,“那是什么?”

“木呗——。”

“对了。”舜帝又指着熊熊篝火问道,“那又是什么?”“

“火啊。”

舜帝又指指脚下:“那是什么?”

“是土。”

舜帝又指着石斧以及不远处的山岩问:“那又是什么啊?”

“是金。”

“对了。”舜帝又指着小溪问道,“那又是什么?”

“是水。”

舜帝笑道:“均儿啊。你还蛮聪明嘛。你看,东方是木,南方是火,脚下是土,西方是金,北方是水,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东西构成的吗?”

义均道:“是啊,我们这个世界正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东西构成的啊。”

舜帝道:“这是朕终其一生才研究出来的。大文学你再去告诉大禹帝啊。”

“是。”

“要把国家治理好,只要做到木足以供人生火,火足以供人生土,土足以供人生金,金足以供人生水,水足以供人生木,木火土金水足以供人生产生活就行了。”

“什么叫做木足以供不生火啊?”

“木者,森林也,木足以供人生火者,就是说森林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火的需要。比如有足够的木柴来做饭、烤火等等。”

“这点均儿明白了。那么火足以供人生土呢?”

“指必须有足够的火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土足以供人生金呢?”

“要有足够的金满足人们生产生活。”

“金足以供人生水呢?”

“也就是指要有足够的金满足人们生产生活。”

“均儿明白了,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木火土金水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这就是了。我们吃的东西,穿的东西,稻麦黍麻稷,还有猪肉牛肉鹿肉之类,都是木类。人们没有吃的,说明木火土金水不足啊。作为帝王要做的,就是努力使木火为土金水这五种东西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

“均儿明白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朕做了五十年天子,也没能做到木火土金水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啊。”

“但也开创了五十年太平盛世啊。”

“算了,不说这些。均儿啊,为父问你,我们这个世上共有几种人啊?”

“男人和女人呗。”

“就是啊,做帝王的,还要做到人们人人有老婆,个个有丈夫,人人相亲相爱,个个如胶如漆。做到这点,不容易啊。”

“均儿受教了。”

“另外,就是五典、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些东西,你怕是滚瓜乱熟了吧。”

“均儿知道这些。”

“以上所说的,就是为父的治国之道。大文学另外,还要告诉大禹的是,为人君者,必须至孝至忠,至中至正,以天下之大仁,行天下之大公,天下第一;笃亲笃敬,笃诚笃信,以人间之伟德,成人间之伟业,人间无双。宣至孝以彰中华文化;立笃亲而秉世界大同。”

“均儿记住了。”

舜帝与儿子义均一路走一路说,不觉便到了湖南境内。

舜帝的病越发重了。

到得湖南永州,舜帝已是行走不得,只能由人抬着走。

看看自己实在不行了,舜帝将义均叫来,嘱咐道:“朕此次南巡,目的有三,一是回避大禹,以便他施展手脚治国安民;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二是推行教化,朕命大禹发动对三苗的战争,从军事上打败了三苗。然而,盘踞南方的部分三苗部落,仍然“屡不从化”,叛乱活动时有发生。这次南巡,算是教化了一部份三苗;还有一部份仍处于化外;三是了却夙愿,朕本想在有生之年到交州越州去看看的,但却只到苍梧,实在太遗憾了。这个遗愿,只有等大禹帝去实现了。可别忘了把为父的这个遗愿告诉大禹啊。”

“放心吧。均儿记下了。”

一行人抬着舜帝继续前行。不觉便到达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处的九嶷山。这九嶷山纵横二千余里,南接罗浮,北连衡岳。史载: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担,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九嶷山峰耸翠,巍峨壮丽,溶洞密布,绿水常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最著名的景点有舜源峰、舜帝庙、三分石、宁远文庙以及紫霞岩、玉琯岩等。舜源峰是九嶷山主峰,高五千八百多尺,居中间位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和女英峰,特别端庄秀丽,婀娜多姿。

众人赶至九嶷山,舜帝声音嘶哑地下令停止前行。

天快要黑时,舜帝停止了呼吸。

就在舜帝停止呼吸的同时,追随舜帝南巡的群臣及其子义均竟然听见、看见——天空中突然响起一阵悠扬的音乐之声,顿时,房外房内,一阵异香扑鼻而来。只见西北角上彩云缭绕,无数天仙脚踏彩云、手执乐器,吹奏而来。众仙越来越近,但见中间有几个是上仙,后面有瑶车、玉辇、旌霓、羽盖。他们冉冉着地后,只见帝舜分身幻化出千百万亿个化身,渐渐合成一个不断移动的影子,在天上不停飞舞。

众人但听仙人道:“吾等奉玉皇大帝钧旨,前来迎接圣天子还归上界。圣天子在人间已功德圆满,着汝即刻超脱世俗,返入仙林。”

言未毕,但见瑶车、玉辇渐渐上升,在群仙簇拥、仙乐伴奏下,舜帝化身冉冉飞升而去。

众人再看舜帝真身,但见他眼含微笑,一脸安详。

就这样,虞舜结束了他在人间的生活,享年一百一十岁,在位五十年。

义均嚎嚎大哭,晕倒在地。随行众臣扶起他后,也一齐大哭。九嶷山上,真个哭声震天,悲音彻地。

数日后,众臣及义均将舜帝葬在九嶷山的舜源峰山脚下。这九嶷山九峰中,舜源峰最高,巍然耸立,登临峰顶,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使人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感。娥皇、女英二峰则相传是舜帝二妃的化身,护立在舜峰的两旁。

这舜源峰左行一里,便来到了重华岩。重华岩初名紫霞洞,又名斜岩、紫虚洞,当地人则称其为前岩。沿石级而下,一巨石当门而立。抬头回望,只见紫色岩顶高数丈,岩壁若鬼斧神工辟成,甚为壮观。几缕阳光从岩口斜射而入,若紫气飘渺,颇有置身仙境的感觉。进得洞内,左侧有清泉从石乳中滴出,点点落入石盆之中,常年不绝,人称"金盆滴水",传说此水可治百病,游人皆以手掏之,一饮为快。金盆下面有一石洞,时至下午,便有蓝烟徐升,人称"仙人煮饭"。岩内曲折黑暗,钟乳石千姿百态,或垂或立,如花如树,如人如猴,如梁如柱,如台如楼,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经"水打莲花"、"猴子把洞"诸景之后,可见"无为洞”三个大字,乃唐代文人元结所书,宋代蒋之奇、沈绅同游九疑时,刻于此处。沿路有一长条洞壁,上面刻满了宋朝和明朝游人的纪游诗,所以称为"诗壁"。更令人称奇的是,洞内有溪水九渡,名曰"九曲黄河",水清见底,流声悦耳,却来不见影,去亦无踪,真是别具一格,见者无不称奇。千百年来,重华岩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元元结、寇准都到过这里。明代探险家徐霞客曾在此洞中住过四晚,并将此岩列入楚南十二名洞之第二位。

出重华岩南行不过5里,便可到达玉岩。岩是耸立在盆地上的一座石山溶洞,洞外潇水支流如玉带般绕山而过。此山不高,但气势雄浑,山上古木参天,翠竹繁茂。溶洞不深,洞内害亮。洞口上方刻着宋人书写的"玉岩"三字,石壁上刻有"九疑山"几个大字,笔力苍劲。边上还刻有宋代文学家蔡的《九疑山铭》,洞壁的两边刻有历代名人的题字和诗文。据史书记载,古舜庙最先就立在这里。

九疑山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深远悠久的人文历史,吸引了无数帝王将相和游人骚客。秦汉以来,历代帝王或遥祭帝舜,或派员代祭。司马迁、元结、蔡、刘长卿、宋之问,张谓、李商隐、梅少臣、何绍基等都亲临九疑,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用"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诗句,赞美美丽的九疑风光。如今这里建起了电站。修好了公路。舜庙附近还办起了大学。当地人民还将舜庙修饰一新,举办隆重的祭舜仪式,以纪念和弘扬舜帝不畏艰苦为民造福的精神。

&nb

sp; 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山而祭舜。

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今湖北荆州至宜昌一带,南部到达今湖南长沙一带。他筑七星坛,眼望九疑山,隆重地祭祀了自己的老祖宗舜帝。

元封五年(前106)冬,汉武帝南巡狩,至于盛唐,也筑坛望祀虞帝于九疑。

至于汉以后帝王祭祀舜帝的就更多了。

维公元二零零九年九月吉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强谨代表全省六千八百万人民,以三牲清酒之奠,爰祭于中华圣祖舜帝有虞氏之陵前。其辞曰:

伏惟舜帝,伟哉圣祖!继唐尧之鸿业,开文明之新途,耕历山而让畔,渔雷泽而让居。孝感愚顽,万众皆讥瞽叟;德昭天地,兆民不附丹朱。和为贵,善为珍。使民以爱,执政以仁。政通人和,风清俗淳。远谗慝,亲贤人;修法制,顺人心;兴礼乐,睦四

邻。垂衣裳而天下治,歌《南风》而四海春。巡行天下,足历洞庭。情系北国,魂托零陵。伟哉舜帝,民无得而称!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承虞舜,中嗣屈贾,下接朱张。近代以来,英才辈出,兰蕙芬芳。三湘儿女,勇于担当。时逢盛世,争奔小康。秉科学发展之理念,创中部崛起之辉煌,建“两型社会”之佳境,谱日新月异之华章。芙蓉灼灼,湘水汤汤,舜帝有灵,

增其辉光。灵其来格,伏惟尚飨!

舜帝虽然死了,但他永垂不朽。

这舜帝的父亲瞽叟便是义门陈氏第八世祖——

桥牛子瞽叟,义门八世祖。

睁眼观天文,愚哉舜帝父。

这舜帝便是义门陈氏第九世祖——

瞽叟子舜帝,义门九世祖。

天下始明德,功绩垂万古。

正是:

何以治国天下平,虞舜娓娓道分明。

一代圣君含笑去,黎民无处不悲声。

却说舜帝妃子蛾皇、女英自从梦见舜帝后便离开洞庭,南下追寻舜帝而来。欲知蛾皇、女英如何南下寻夫,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