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艺多才均制弓,邀功邀幸禹排洪
作者:陈纯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962

话说当年虞舜取了帝尧二女为妻之后,夫妻三个是何等恩爱。大文学但几年下来,爱情之花总不结果。到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主持朝政之后,娥皇、女英还是没有生子。太尉舜倒不着急,蛾皇、女英反而为之着急起来,就和母亲商量,要求帝尧许舜纳妃。帝尧听了妻子诉说后,也为舜不生子着急,就令舜纳登北氏为妃。

说来也奇怪,舜纳登北氏为妃后,一夫三妻,均是恩爱。舜还是采取轮流制,娥皇、女英、登北氏房中一人一晚,天天轮流。没过一年,女英竟有孕在身,十月怀胎后,给舜生了个儿子,别说虞舜有多高兴,女英更不用说,连娥皇、登北氏、女皇、帝尧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经过舜和女英商量,他把这儿子取命叫义均。又隔了二年,女英怀上了第二胎,女英就把义均托付给姐姐娥皇抚养。翌年,女英生了个女儿,舜很高兴,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给她取名叫虞玉。二十年后,虞义均和虞玉都长成了小伙子、大姑娘,登北氏也为舜生了六个儿子和二个女儿,就是娥皇始终未能生育,义均就是她的养子。

作为虞舜的嫡长子的虞义均自小聪明伶俐,记性极好。凡山川树木,大臣姓名,一经告诉,他便牢固记往,更不忘记。教的歌谣,常常只教几遍他便倒背如流。虞舜、蛾皇、女英、登北氏,对他十分喜爱,尤其是虞舜,年纪渐大,记性渐差,一些想不起来的事,一问义均,均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因此,虞舜十分垂青于他,将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私下里常常憧憬传帝位于他。

虞义均渐渐长大了。他不仅长得五大三粗,英俊非常,而且多才多艺,深受人们看重。商均和禹是好朋友,他们从小一起玩耍,学习,不知不觉都已长大成人,小伙子们都有一身好本事,都想为国家作点贡献,三个人闲下来没事做的时候就下棋,又把棋盘改成了十三路,进一步丰富了棋的变化,开发了自己的智力,为日后干好事情在棋盘上操练着自己的方式方法,传说后来大禹治水的时候有很多办法就是从下棋中琢磨到的。

这一天,人们照例去狩猎。义均带上石斧,紧跟人们,向山上跑去。

到得山上,寻不多时,数十头猎犬,一齐狂吠。大文学所有人们,都知道猎物出现了,一个个高举武器,准备战斗。

猎狗越吠越急,义均随众人赶上一看,却是一头野母猪,领着四五只小猪崽,正在那里觅食。

众人一齐围上,将母猪赶至狭长地带,石块一齐朝大母猪掷去,将母猪打伤后,众人再一齐动手,拖尾巴的拖尾巴,曳猪腿的曳猪腿,义均则高举石斧,将母猪打死。

小猪崽早被吓得溜之乎也,众人也不追赶。听任其逃去,说待它们长大了猎来吃。

又寻了一会,但见几只兔子如飞跑过,众人去追,那兔子早跑没影了。

又看见一群羚羊,蹦蹦跳跳而来。

众人大喜,欲待去围,但是羚羊跑得飞快,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得一只。其余羚羊,早跑得无影无踪了。

不时有几只松鼠嗖地窜过人们身旁,义均想捉,但那松鼠窜行如飞,又哪里捉得着。

猴子更是可气。一见人来,全都爬上树,窜到悬崖峭壁之上。义均掷了个石块过去,群猴见了,也从树上摘下个野果朝义均掷来。还冲人们直做鬼脸。义均又好气又好笑,看看实在捉拿不住,只得罢了。

这一天,人们看见了许多猎物,但是却只猎到百之一二。不过纵使这样,也足以果腹了。

回到部落之中,吃着刚猎的野猎、野羊、野牛等等的肉,人们都说:

“要是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人们捕捉到行走如飞的松鼠、野兔等动物,那我们不就衣食无忧了吗?”

义均听了此话。大文学心潮起伏。是啊,有什么东西能让人捕捉到行走如飞的动物呢?

一日,义均发现木制棍棒被外力弯曲变形,而外力一经消失突然恢复原状会产生较大能量,不由大受启发,经过冥思苦想之后,他找来工具,将结实的柘木,弯曲成弧状,再用成条而长,大者圆匀润泽的牛皮,将柘木牢牢固定,一张弓便制成了。

待义均用竹材削成箭,再用牛角制成箭簇,一试,箭竟射入约百米之远的大树之上,陷入寸许。

义均大喜,带上它又与众人去打猎,竟然射死三只羚羊,一只野兔,一只猴子。

众人大喜。于是义均便做了许多张弓,众人用之狩猎,打到的猎物是以前的四五倍。于是众人纷纷赞颂义均。

舜帝更是大喜,重重表扬了他。商均受到表扬,学习更加刻苦,学习记不住的时候就拿些石头、贝壳、骨头或者把野菜系上圪塔帮助自己记忆,天长日久,商均的本事越来越大,技艺越来越精。发明创造劲头更足,看到人们渡河涉江不便,他又用许多木头制成了船,扩展了人们生存活动的空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

义均还发明了许多农具,比如他发明的铫,就是早期用来松土的大锄头,还有他发明的耜,前者像木叉,后者像犁,是早期时最重要的翻土工具。

另外,巧义均还制作了规、矩、准绳等工匠使用的工具。另外还有一说讲巧义均制作了鼓、磬、笙、管、埙、钟等多种乐器。

义均创造发明了很多为民众所需要的东西,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提起义均,人们没有不赞扬的。

靠着义均发明出来的先进生产工具,全国生产力大增,人口也迅速增长起来。在和叛乱分子的作战中,义均所发明的弓箭还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敌军纷纷中箭倒地,叛乱分子望风披摩,一败涂地。有效在打败了敌人。

不表义均如何聪明能干,却说尧帝时代,地球南北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了十米,造成海水倒灌,尧帝命鲧治水,鲧治水的办法还是对头的,就是筑堤阻止海水倒灌,但鲧本事再大,也大不过老天爷,随着冰川日甚一日的融化,鲧所筑的长堤终被倒灌而来的铺天盖地的洪水摧毁,“毕生之功,毁于一旦”,造成无数人民葬身鱼腹,尧帝听说后,大为震怒,命虞舜诛杀了他。

及至舜帝命令大禹治水,恰此时冰川融化趋势已经停止,海平面开始下降,大禹治水才得以成功。

但饶是如此,大禹治水也还是万分辛苦的。首先,海水倒灌造成黄河、淮河河道淤积,需要恢复河道;再则,汹涌的海水倒灌卷来大量巨石将黄河龙门附近阻塞起来,要疏通龙门,不花极大的气力是不行的,何况当时还处于石器时代,没有青铜器,将千百吨巨石搬走,难度可想而知。

大禹为了治水,新婚之后三天便告别妻子,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在民间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好佳话。

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时,正要敲门进去,却听见家里面传出来吵架声音,他走近院子贴着大门一听,原来是母亲正在和自己的妻子吵架!他一想:进去是帮母亲大人呢?还是帮妻子?帮母亲吧,可自己常年不回家,一回来就训斥妻子,妻子岂不是太委屈了,要是帮妻子,那母亲岂不是该生气了,这孝道如何服人?没有办法只好在门口度了一阵步子,悄然离去。

隔了没多久,大禹视察治水情况,又正好路过自己的家门,那是一个下着滂沱大雨的秋夜,天又黑又冷,他和伺从们悄然进了村子,他本想在家里和妻子亲热亲热,可走到门口一听,太不巧了,妻子的屋里面竟传出来内妹的声音,他贴着门听了听,不料内妹正问姐姐和他新婚之夜那当子事!大禹的脸顿时就红了,不好意思进门,扭转身对伺从们说道:“治水情况紧急,咱还是不回家的好,免得耽误前方施工。”

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那是一个夏天,他是下决心要到家里看看,却不料走到村头,被和他一块长大的一个村姑给拦住了,说到:“禹啊!我倾慕你是个英雄,我等了你这么多年,就是要和你相随相伴,我这一辈子非你不嫁,你既然回来了,今天我就跟你当小。”禹一听慌了,心想这下麻烦可大了,眼下正是雨水泛滥,喝水暴涨时候,千军完马都在奋力抗洪,我咋能卷入儿女情长,有误国事,让人笑话?急忙道:“眼前正是河水泛滥,我实在是拖不开身,等我治了河水再说。”他哪里还敢回家,便又急忙匆匆离开村子。

大禹这三次路过家门而未能入的事,被他的伺从看在了眼里,后来那些伺从们都被禹提了官职,为了树禹的威望,大家都相互传说:大禹为了治水而不顾小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就一代一代越传越远。一直传了到今天。

大禹治水,舜帝是日理万机的,舜帝不仅全力保证物资供应,人力供应,还常常帮助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正是在舜帝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之下,大禹历时十三年之久,终于海水倒灌的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禹也真幸运,如果他早十几年几十年治洪水,在冰川没有停止融化的情况下,他纵有三头六臂,如海智慧,也绝对是治不了洪水的。

禹邀天之幸治好了洪水,舜帝封他为大司徒空(相当于丞相或今国务院总理),主管全国政治。

正是:

舜子义均多艺才,船只弓箭发明来。

大禹排洪天保佑,虞舜保障费心怀。

却说虞舜日趋衰老,他得选择接班人了。面对一个多艺多才的亲生嫡子义均,以及治水有功的大禹,他究竟选择哪一个作为继位人呢?请听下回分解。

亲亲朋友呵,给点支持吧。

点击投张票,收入君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