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真伪
作者:让你窝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90

赵构得到孟太后的传位诏书和伪楚的劝进表后,并没有急于马上即位,而是决定而是决定暂时先按兵不动,静待局势变化。其实这个时候,赵构静观其变应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不管他去不去争,皇位已经是非他莫属了,就连汴京城内的伪楚皇帝张邦昌都在给他起草劝进表,更何况其他人了。

从这一段看赵构可说是相当稳重,办事节奏把握的很好,各方面因素也都考虑得很周到。在金军攻克汴京之后的险峻形势下,他既遵循了低调的意旨,低调地积蓄了力量,只是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果断即位从而延续了大宋的国柞。

大名府是个重要转折,当时大元帅府的军队一部分是宗泽率领的,队伍力量很弱,只有几千人。除了他自己以外,没什么名人。他们很快去进占澶渊,收复开封了;由大元帅阁下本人亲率的军队却没有多少,新建立的宋朝军队分成了两部分,各自奔向自己的目标,怎么看怎么像是分道扬镳。

而帝国的精英们接到传檄后,从四面八方不断汇聚到了赵构的身边,最早到的是张俊,他跟着信德知府梁杨祖率领三千兵马,到大名府报到后,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统制。军队由信德府梁扬祖提供,兵力达到一万,马千匹,战将有张俊、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

刘光世跑了第二名,这小子堪称两宋之交时所有风云人物里最鬼头鬼脑的东西,加上他从小就混在权力阶层里。各种官方的把戏他全懂。而军人需要机遇。尤其是他和他父亲这样有了失败纪录,急于翻身的军人。

当刘光世从西北出兵时。曾接到当时少宰唐恪的命令,不准他们前来开封。而他瞬间就解读出了权贵们的小心思。前进。不听首相命令前进,部下们骚动起来,违令前行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刘光世很镇定,他相信危难之时,国家肯定需要军人。那么事关前程,他的决心超级坚定。

于是刘光世告诉部下这个消息过期了。最新的消息是开封城陷落,两位皇帝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只要追到,“功莫大于保驾”,大家还等什么?于是全体出发,他们一路南行,追到了山东境内的济州,找到了赵构。

从西北开始,一直追到了山东的济州府才追上了赵构。这一路上,刘光世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超级智慧。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准确选择,才让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他的到来让赵构很高兴,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军队的时候。有老牌的西北军突然出现,实在惊喜。

刘光世被加封为,本身就含有“十二月康王立”之意。之后的情节就很老套了,百官一个劲儿地上表劝进,几番折腾,赵构死活不肯同意…

而在中山的赵柽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曹勋这人虽是个文人,却也有些胆气,居然真得趁着黑夜逃出了赵州,一路向北往真定走,路上遇到了虎一旅的斥候,被当做流民给收容了,准备送到旅部集中,然后统一后送到安全地带。

现在随王爷出征的虎将三个龙骑旅在夺下了真定后,将防务交给了狼将四旅和一看便是他爹写的别无二家,而上面的御押‘天下一人’也是无误。

赵柽将衣物又递给宗泽和陈遘二人看过,也确认无误,而这时曹勋又在身上摸索了一番,掏出一方小印递给赵柽,他看过却是他爹随身带着的‘宣和’小印。然后曹旭又当着众人的面将赵佶的话一字不落的复述了一遍。

“但有清中原之策,便悉予举行,无须顾忌父母安危,唯求洗雪积愤。上皇真是大义,为图中兴,不顾龙体,真乃大善!”宗泽禁不住赞道。而赵柽却苦笑不已,自己的老爹这时候雄起了,早干嘛去啦!

“王爷可知上皇的意思?”曹勋将事情交待清楚了,自己几日来怀揣衣带诏,吃不好,睡不着,现在完成了任务,人也就软了,赵柽急忙命人将他伏了下去休息,宗泽看向愁眉不展的王爷问道。

“父皇太后蒙难,自然是要我设法营救!”赵柽说道。

“王爷差异,此可视为上皇的传位之诏,圣上已将国事托付于王爷了!”宗泽笑笑说道。

“啊?!”赵柽听罢一惊,这就行了?凭着这么几件东西便算是得到了授权,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主了,可自己和赵构那个才是真得,那个是假的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