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51

一九六、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朱熹集注:恒,胡登反。夫,音扶。南人,南国之人。恒,常久也。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故虽贱役,而犹不可以无常,孔子称其言而善之。此易恒卦九三爻辞。承,进也。复加“子曰”,以别易文也,其义未详。杨氏曰:“君子于易苟玩其占,则知无常之取羞矣。其为无常也,盖亦不占而已矣。”意亦略通。

国学网: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人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孔子说:“(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

咔咔,国学网这个。

朱熹在此,还比较谦虚,他说:其义未详。

巫医,在民间,就好比中原的法术、道术,即超常人生。它们也分正邪。 无论正邪,选徒弟,都要选闷墩儿,就是说憨厚老实的,他们说,聪明人学不会。言下之意,狡猾的人学不会,他也不会教你。

那么,“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的这个 恒,就不可能是单单的 长久 的意思了,在玄学中有其特别的界定。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因此,恒,专指恒德。孔子接着的一句话,其实就把这个 恒 已经诠释了,即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估计我又要侮辱牛人们的智商了。

先解决 或 ,春秋时代,与《易经》产生的时代相比,那就等于科幻时代,所以,不能用 春秋时代常用的意思,即有的(人、物)。我们后人只能穷其本义,也许才更接近《易经》文字上的意义。其形而上的东西,后人也只能拾其牙慧,早就失传了。

或,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yù。

所以,那句话的意思就是:不使德久远,国家会蒙羞。

卜,就是推测吉凶,四川人叫 算。

所以,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叫 人没有厚德,就不能当巫医。说得真?!不使德恒久,国家会遭殃。

孔子补上一句:算都不用算。

即,无德,国家不会昌盛,这个结论根本用不着推测。

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