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无悔亦无怨
作者:路乳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95

女支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知书达理有文化,懂点科技,当然就更懂得人情世故了。

她看不惯过去老支书和老主任作法,冻死迎风战,她是坚决不做,冻死了你还战什么?饿死不要饭,要饭有什么不好,要个金山银山那更好,只怕是要不来。

女支书干这几年品到了能说会道是获得实惠的硬道理。她向乡里、向市里的有些部门常汇报村里经济发展的渠道。那真是别管汇报的内容有多少水份、多少假,弄来资金和项目,发展村里的经济才是硬道理。这回市里领导要下来了,这当然是个更好的机会了。她的心里已经有了小九九了,何况县长的秘书亲自为她整材料,她更胸有成竹了。她手里拿着赵芮为她打出来的文字稿看着。

材料到是好材料,就是太别嘴。女支书拿着稿子却念不成句子。

其实,当她知道上面领导要来时,想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全在她脑子里形成了,这事她又不是第一次了。过去她就把他们村说成了贫困对象,后来又被市里的一位领导扶贫扶成了小康村。去年便断了扶贫的项目,项目断了资金也断了,发展速度自然就减下来了。贫困对象停了一年,于是她又争来了贫困村的帽子重新戴上了。她不讲风格,也不讲王都风范,那是领导们讲的,她要的就是实惠。人生一世够短暂的了,来点实惠才是真的。

当她去争贫困村的帽子时,县扶贫办也同意,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村有基础,市里再有哪位领导要扶贫要政绩,就把这样的村推出来就是了。没想到,这个村的扶贫任务就落到了市里要当选常务副市长的秦副市长头上。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正合秦副市长的口味。

室外一阵汽车的喇叭声,接着有人在喊:“来了来了。”

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许多村民不知从哪儿一下子冒了出来,围在了通往女支书家的村路上和家门口。

女支书满面春guang地跑了出去。

市、县扶贫领导们大小车辆10台,加上围观的村民,把窄小的整个村路占得满的,好一派风光的场面。

村里没有停车场,10台车辆只好一字排开地停在了村路上。这条村路便形成了人走动也难的局面。

为了能让秦副市长方便,秦副市长的车停在了女支书的院门口,而冷国萍的车只好开过去一个车位。

“砰、砰、砰。”

领导下车后的关车门声,关得响响的。

冷国萍过了一个车位只好往回走,村民又多,村路又窄,走动却实不方便了,县、乡早有人在前面用双手为冷国萍拦出一条通道来。

冷国萍顺着别人用双手拦出的一条人行道来到了秦副市长身边,女支书也跑了出来。

在秦副市长车的后面急忙挤进一个人来,那是乡长。他得将女支书介绍给市长和县长,这是他的任务,这里他级别要低得多了,他坐的车排在了最后,所以他也只好风风火火地连挤带跑地挤到秦副市长和冷县长身边。

“这是我们富兴村的女支书兼村主任。”

“哦!女支书?不简单呐!”秦副市长伸出了热情的手。话说得也很风趣。

乡长又忙对女支书补了一句:“秦市长。”

“秦市长好,感谢秦市长对我们村的关心。”

冷国萍也伸出手去握了握女支书的手。

乡长又补了一句:“咱们的冷县长。”

“冷县长好。”

手握完了,市、县领导的随从也相继围绕到了市长和县长的身边。

“进屋聊吧!”秦副市长的每一句话说得都很随和,也提醒了女支书。

“进屋进屋!”

女支书手一让,把主要领导让到了前面。

女支书的家虽然挺宽敞,但却装不下10台车的人,也只有主要领导进去了,大部分随从只好在外面闲置起来。这些人的到来只是为了一个声势和气派而已。

富兴村和小城各村一样也有自己的村委会办公室,并且盖得富丽堂皇。是全县统一在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的共同出资下盖起来的。可是北方的气候,过了中秋,天就变凉了,室内不起火便有些阴冷,要想在村委会里办公,那就得起火,起火又费人力又耗资金,全县大部分的村委会都是季节性的使用,所以这富丽堂皇也只能用上几个月。算是聋子的耳朵,一种美丽的装饰了。

天凉后,各村的村委办公就搬到了支书或村主任家里。秦副市长和冷县长都知道这一点,因此直接到女支书家就见怪不怪。

秦副市长进了女村支书家里,便盘腿坐到了炕头上。这炕是按照韩式的房屋装修成的地暖炕。秦副市长与百姓打成了一片坐到了炕上,随同和陪同人员,会盘腿坐的、不会盘腿坐的也都紧紧地围绕在秦副市长的周围坐了下来。

“看支书家里的摆设,可不像是贫困村里的家庭啊?”秦副市长风趣地调解着气氛。他想通过无关紧要的话题来拉近他与群众之间关系,显得他平易近人。

“支书家可是村里的首富,在我们县也是数得上的,没谁能比得上她们家的。可全村的经济却处在贫困线之下的。”

县扶贫办主任赶忙认真地解释。他得按照冷县长的接待要求来做好接待秦副市长的一切工作,他生怕从他那里出现什么差错。

“哦——”

秦副市长见他调解气氛的话语被下面人认真起来,他也只好顺其自然,然后转入正题。

“说说你们村里的情况吧!”

到女支书出场了。

女支书眼中盯着的是经济,是能到她手的多少扶贫钱和项目,她并没有把她那小小的支书官当成官来看,也没有想进乡里干个什么角色的想法,因此,她在这些在百姓看来都是些大官的领导面前,并没有感到拘谨。只是按照县长秘书赵芮告诉她的方法来做。她把赵芮为她准备好的汇报材料拿了出来。

“秦副市长、冷县长:我们富兴村地处小城县城的南部。多年来,我们村在市里领导的扶持下,在县领导的关怀下,在县扶贫办和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

怎么这么别扭呢?一向能说会道的女支书突然感到有些口吃了。女支书干脆把赵芮为她准备的汇报材料放在了一边,她直接像唠家常嗑一样唠起了村里的事。

“我们富兴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有它自己的优势,生产主要以农副产品为主,既然地处城乡结合部靠近县城,就应该向经济型村屯发展,可是我们村的不足之处是缺水、缺钱、缺项目。水,村边的那条小溪却白白地流过。——”

女支书不紧不慢地同秦副市长聊着,她手里的那个被冷国萍指示过要把好关的汇报材料只是一个摆设了。冷国萍有些担心,担心她见了市里领导会紧张、会跑题。当然,跑题到是小事,胡说八道捅出娄子可是大事了,这可不是一个富兴村的问题,是关系到全县的扶贫帮困的大事。冷国萍不免有些紧张。可那女支书却仍不紧不慢地脱稿讲着整个村子的概况。从耕地面积到种植结构;从人口流动到贫富差别,讲得虽然有些乱,忽东忽西,缺少逻辑,但大家都听懂了。

秦副市长到不想听她讲得那么细,他没那么多的时间在这里唠家常嗑,他只想听关键性的问题,于是他打断了女支书她的话。

“据说你们村已经步入小康村了,怎么又回到了贫困村的位子上?”

秦副市长这话是突然打断了女支书的话而冒出来的。县扶贫办的人员,包括冷国萍在内都不免有些紧张,当然也都不好回答这个问题。女支书却不紧不慢地没有半点心里负担地解释着。

“过去我们村是进入了小康村,那是从全村的平均收入划进了小康村的行列,还有就是我们乡各村的经济都不富裕,就显现出了我们村,可现在有几户富裕大户进县城了,其中三户是养猪大户,可县里办起了养猪基地,我们村里庭院式的养殖规模就小了,因此这几户进县城发展别的去了,还有几户也是同样的性质也搬进了县城里。富裕户走了,全村的平均收入自然就降下来了。可我们村还是有发展经济潜力的。”

女支书的回答还真有点依据,冷国萍的一颗紧张的心又放下了一点。

女支书:“目前我们村的发展前景还是在农业科技上。政策好了,回村种地的人也多了。过去的弃耕地又都捡了起来。种植结构调整得好,在土地上还是能富裕起来养人的。可目前我们村的问题是水田缺水非常严重,影响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哦?扶贫项目中,不是定下来要为你们解决水利建设的问题了吗?”秦副市长又问。

“是的,秦市长,扶贫项目中是定下来了。可定下来的是建一个小河坝,这与我们设想的要小得多,这样一来还得有一部分水田解决不了用水问题。”

“哦!”秦副市长“哦”完之后,转头盯着市水利局长。那是在征求他的意见。

市水利局长想插话解释,秦副市长却先开口了。

“要建就建一个实用的吗?”秦副市长的语气明显是在指示。

市水利局局长一脸的无奈。“秦市长,这样一来可就要压缩其它村屯的扶贫资金了。”

“扶一个村就要让一个村见成效吗?”秦副市长说着把头转向了冷国萍。“你说呢冷县长?”

“你说得对,秦市长,扶一个村就应该见成效一个村。”冷国萍谦和地回答着秦副市长。但她却又转头对县扶贫办主任说:“特困村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就不要动了。”

她也只能对县扶贫办的人作指示,她不能反对市秦副市长意见。但心里却在想:无论你怎么弄,扶贫资金和项目落到我小城来的别减少就行,至于压缩别的村,对于全县来说,那只是左边兜里的资金转移到了右边的兜里。只要不减,扶一个村,起来一个村也是件好事,只是这富兴村的女支书太会“哭穷”了,把别的村的扶贫资金“哭”到了自己的村里。

谁想到女支书还有下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