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饭堂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31

中学和大学都住校,很是吃了几年的饭堂。

中学饭堂的饭菜,水平很令人无语,曾经打过只有一片菜叶一条青虫的菜汤。

偶然发现早餐的白粥是怎样煮出来的,再都不敢吃了。某日已过饭时,饭堂已关门,偶然经过,一瞥眼见饭堂餐桌上一片白花花,走近隔了玻璃窗细瞧,原来是剩饭,在餐桌上摊平了晾干,不时有苍蝇降落其上。之前一直听闻白粥是用剩饭煮的,看来果真如此。对于饭堂的节约资源,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能不能用些更卫生的方式呢。

有农村来的同学,说饭堂的某种青菜在她们乡下是用来喂猪的,正在惊讶如何沦落到吃猪食的地步,同学又解释,这种青菜用油炒才好吃,但是很费油,乡下油少,所以拿来喂猪。饭堂自然不会用油炒,只有一种做法用水煮,寡淡无味。

吃饭变成一种任务,为了不饿肚子必须完成的任务。舌头味蕾完全不必发挥功用,只要快速咀嚼并吞咽就行了。在多年的吃饭生涯中,中学饭堂的这段日子,吃饭速度是最快的。

父母偶尔会带食物到学校来,最记得有一次带了包真空包装的鸡,某地的特产鸡,很香酥,连骨头都做得很酥脆,一会儿整只鸡就被消灭了,连骨头都不剩,吃过无数的鸡,只有这只鸡印象最深刻。

周末的时候回家打牙祭,还记得外公煮的姜醋猪手面,滋味好极了。

有个同学家里不时的煲些老火靓汤,用大号的保温桶装了送到学校来,宿舍的每个人都能分到几口,当然最后的汤料是她自己慢慢享用。最记得那霸王花汤,煲的很烂的霸王花又滑又软。

学校附近有个大型工厂,有走读的同学,父母在那上班,帮忙搞了几张工厂饭堂的饭卡,于是冒充职工家属去就餐,有专门的餐具,不用自己带饭盒,整套的餐具有不锈钢托盘、不锈钢碗装饭、另一个不锈钢碗装汤、不锈钢碟子装菜。米饭任添,菜的份量就有些精致了,有些怀疑工人阶级的饭量。饭菜的味道比学校的好的多了,而且似乎也卫生些,所以虽然路程较远,仍然每日长途跋涉去冒充家属就餐。

高考前三个月,学校通知可自由选择回家或在校温习,那时全部课程早已结束,基本都是做题和复习,不知学校出于什么目的做出这个决定,反正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家。后来高考成绩还不错,想来跟那三个月回家吃饭心情愉悦大有关系。家里饭菜也不是大鱼大肉,只是家常饭菜,但是,用粤语来讲,是有镬气。

军训时住过军营,部队的饭堂似乎干净些,当兵的自己做饭,菜式来来去去都是那几样,也仍然是大锅菜的味道。训练我们的小班长稚气未脱,似乎参军没多久,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人又腼腆,威严不足,镇不住那些调皮的男生。但是还有更高等级的教官,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由于少部分人的不守纪律,拖累全班被罚站操场,在其他班都吃完饭后才被准许去吃饭,菜只剩下一点点,又冷又不好吃,米饭倒是足够,基本上是吃白饭了。

奇怪的是,不论多差的饭堂,馒头都做的不错,松松软软,细细咀嚼有丝丝甜味。

大学的饭堂比起中学的档次高了不少。饭堂有好几个,各种档次的都有,便宜有便宜的吃法,贵有贵的吃法。如果不喜欢吃大锅菜,还可以吃小炒,新鲜材料即时炒出来。

但是,还是少了一点镬气,少了一点油水。吃完晚饭去教室自修,经过教师宿舍楼下,闻到炒菜的香味,又觉得腹内空空了。

每个饭堂都有些固定的菜式,吃厌了一个饭堂,就换下一个,轮流吃下去。

很多同学中学时没有住过校,一直在家里吃饭,没有领教过中学饭堂的饭菜,在我看来已经好的太多的大学饭堂的饭菜,还是有些人受不了,于是男生们经常去学校门口的大排挡宵夜,女生们在宿舍用电炉煮东西吃,高峰时间每每搞到跳闸。

临近毕业时对于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完全没有考虑考研的可能性,一方面是因为对工作和赚钱的兴奋,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更重要的因素,终于可以不用再吃饭堂了,终于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