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归途论战
作者:大地风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88

我们着急的奔回长沙,但是古语云:欲速则不达,人可以在马上几天几夜不休息,可马儿却不可能整日的载着我们前行,它们也需要休息。荆州马匹并不多,我们大军中的马儿也没有多少,在这次的战阵中又损失了许多,黄忠将军能给我们准备着二十多匹马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因此,我们虽然心中焦急,但还是只能白天飞马急奔六个时辰,入夜之后吃点东西,继续牵马步行两个时辰,以缓解马力。之后休息四个时辰,天亮继续赶路。

我们累些没有关系,马却是我们速度的关键,所以,入夜我们宁可步行也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

入夜牵马步行的时候,黄其将军和我并肩而行。虽然我的职位没有他高,但是大家都是年轻人,也就不在乎那么多的繁琐规矩。

我们白天一路上没有多说话,到了现在黄其才向我言道:“风校尉,你对长沙城的防守有什么想法?”

我明白,他这么问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询问我的看法,而是要提醒我些什么,但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向我命令或指点,而是先询问我的看法,然后再指出我思考中的不足和漏洞,从而使我避免一些错误。

这点和林童倒是很像,而他这种平和的指点方法我也觉得很容易接受,心中对黄其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虽然这是他有意要指点我,但若自己一点想法也没有,难免会被他看扁,于是把自己一路上的思考说了出来,道:“敌众我寡,此不利为一;以有心算无备,此不利为二;城内民心叵测,此不利为三;城内军令不一,此不利为四。不知是否如此,还请将军指点!”

黄其向我看了一眼,虽然天黑看不清表情,但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吧。他笑道:“不错,不错。苏烈说过你是员猛将,但我觉得你更像是个智将,心思细密,办事稳妥,难怪黄襄将军只让你单独驻守县城,呵呵。”

他这一说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起拼命厮杀,我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说我是猛将虽然夸大,但还合情理。说我心思细密,办事稳妥,那可就有些夸奖我了,我只不过喜欢比别人多思考些事情,但办起事来却头脑一片空白,只是单凭着自己的一股热情行事,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因此我做错了许多事,说错过许多话。幸好有林童他们在我身边经常指点,我才不至于出丑。

我谢过黄其将军的夸赞后道:“将军夸赞让在下惭愧,我办事向来冲动多于思考,后果常常是自己意料不到的,只能说是自己的运气好罢了。说起办事稳妥,我们队里的五百人军侯李默才是最扎实能干的。”

黄其笑了笑,反正还要走上近两个时辰,他也就不在乎说话的跑题之事,思考了一会儿,道:“这个李默我也多有耳闻,黑牛卫的统领铁刚就多次在黄忠将军面前提起他。我也曾专门了解过他的情况。此人武艺自不必说,为人正直,小心谨慎,几乎没有犯过什么错。在军中一直没被重用,也确实可惜。”

我点头道:“是的,我们队中他的威望最高,大家都很尊敬他。有时候我也想,自己的这个校尉位置,其实应该是他的才对。”

黄其言道:“你也不必妄自菲薄,你知道为什么当时确定第三部曲校尉人选的时候,选你而不是李默吗?”

我摇了摇头。

他恳切道:“因为你身上有种东西是李默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拼搏的精神!李默确实很不错,但是近十年来的经历让他逐渐磨平了自己的棱角,凡事都稳中求胜,不求必胜,但求不败。这种人在军中可以像柱石一样确保军心的稳定,但却不能让他们像尖刀一般刺穿敌人的胸膛。”

我静静的体会他说的话。

黄其接道:“你却不同,年轻气盛是一点,更重要的是你总是故意将自己放在绝境中,也许面前有许多条路,但是你总是将其他的路封死,只给自己留下一条,并且还是那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那种。从这条路上冲出,便是辉煌和荣耀,冲不出来便是死亡!我说的对吗?”

我惊讶的向他看去,虽然看不清表情。他似乎对我很了解的样子,这些事情,甚至连我自己都没有想过,可仔细琢磨他说的,似乎跟自己很符合,有几句话甚至说到了自己心里去。

我为什么总是选择这种或生或死的道路呢?也许只是无意中的选择,也许是这种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骨子里,只是自己没有发现罢了。

黄其看我不言语,便说道:“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你的几次战例,发现你竟然和我很像,因此便来了兴趣,所以你也不必好奇。选择这种道路的人,心中有一股执著,也可以说是一股信念。在外人看来,就是一股拼搏的精神。这正是一员大将所需要具备的几种精神之一。但也许正是这股精神,将来会要了你的命。”

我好奇道:“此话怎讲?”

黄其道:“这种精神需要隐忍待发,偶尔发作,可有奇效。若一直如此,很容易便会被敌人抓住规律,被人算计。也就和只懂得拼命厮杀的莽汉没有区别了。老道的猎人可以发现猎物经常走动的路线,便在路线上部下陷阱,十有九中。猎物如此,人也一样。千万别让对手发现你心中的执著和规律。因为那将成为你的弱点。”

我点了点头。

黄其道:“你虽然喜欢拼命,但是几次的战果都很不错。所以,我才觉得,你和苏烈他们定然有许多的不同。也许有些细节是我所没有观察到的。”

我拱了拱手道:“多谢黄将军指点!”

黄其轻笑道:“好了,言归正传。就如你刚才所说,长沙城的防守困难重重。首先是我们的兵力。现在驻守长沙的部队,刘太守的私兵亲卫约有一千。征南之时为防止各郡太守拥兵自重,黄忠将军把零陵、桂阳、武陵三郡的兵马大部分都调入了长沙城。零陵校尉邢道荣统兵一千。桂阳校尉陈应统兵一千。武陵校尉巩志统兵一千。因为他们并非我军嫡系,因此并未随军参战,主要负责后勤粮草。全面负责此事的是原枪兵营牙门将军许挥,他在我大军出发后统领三千枪兵精锐驻守长沙,负责城守和兵粮运输事宜,零陵、桂阳、武陵三地兵马受其节制。”

这个我许挥我知道,当时我被任命为驻军校尉,押运粮草就是受他的指挥。

黄其道:“风校尉可征调多少人马入城?”

我思考了一下,我有步军两千,水军五百,在周瑜水军的进攻之下,我的这点水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还不如弃船陆战的好。那么我可以带进长沙城的就是两千五百人,再减去还在黄襄将军大营没有带来的三百校刀手,就是两千二百人,再在巴陵城中征兵的话,应该也可以再召集一千人左右,不过这新召集的一千人战斗力肯定是弱小的很。

于是我禀报道:“若在巴陵多停留一天,可带三千人入城。”

黄其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我们就有了近万人的兵力。再在城中征调民兵,虽然战斗力有强有弱,却也可堪一战。”

我道:“周瑜远道而来,兵力虽然还不清楚,但应该不会超过三万。长沙城险,以我们这一万兵力,抵挡住对方十天应该是可以的。”

黄其苦笑了一下,但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接道:“对手精心算计,兵力数量暂且不论,必是精锐。而且城内定然早有奸细潜伏。等待里应外合。据我分析,敌方奸细可能行动的时机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敌军刚到,我方注意力猛然被吸引,又心怀侥幸之时。”

确实,人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心头会很紧张,精神过于集中。却也更容易忽略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事。

“第二个就是夜半至黎明一断时间,大家战斗劳累精神最松懈之时。”

“第三个就是苦苦等待,直到数次大战之后,我军疲劳不堪,没有余力之时,突然发难。”

这三个时机,以第一个最为快速直接。战国之时,秦军多用此法,兵临城下,里应外合,一鼓而破城。

第二个时机最是有效。半夜入城出奇不意。当年匈奴寇边多选择半夜用爪链爬城入关。

第三个时机最需要忍耐。奸细需要刻意隐藏自己,苦苦等待。一直待到守城一方即将崩溃的边缘时,充当最后一击重锤。

一般用间的人不喜欢这第三个时机,因为那需要太久的时间,而且自信自己完全可以在敌人即将崩溃的时候率兵一股做气将其击溃。但事情常常不如人意,意志顽强的将领和军人常常可以扭转这种危险的局面。

一旦出现可以扭转战局的将领,也就意味着攻城战将陷入持久的僵局。这时候再想安排奸细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选择第三个时机下手的奸细,有可能是多此一举的蛇足。也有可能是砸碎僵局的一把重锤。而安排这样行动的将军绝对是个对对手足够重视的人。

黄其将军道:“周瑜此来,意在快速取胜。所以,城内如果有奸细,多时在第一和第二时机。但也不排除有其它可能。所以入城之后,风校尉一定要特别注意城门防守和可疑人员举动。还有就是在战斗的时候,即使再激烈,也要留心自己的身后!”

我拱手称谢。

黄其道:“城内虽有近万人,可是分属不同派系,要想统一合作,还需要许多磨合,也需要一个官职更高之人压制各方。这也正是黄忠将军派我回城的主要原因。”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军队最怕的就是军令不一,各行各事,这将会严重削弱部队的战斗力。于是我说道:“风翼及属下兵将定全力拥护将军,任由将军差遣。”

黄其笑了笑,道:“我早说过,若有风校尉相助,我定能成功。呵呵”

不知不觉走了两个时辰后,安排好警卫,大家赶紧休息。

林童和我一个帐篷,他拿着行军毯一边在地上铺,一边说道:“黄将军最担心的事并没有说出来,似乎还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啊!”

我双手抱头,仰面躺着,也深吸了口气,叹道:“是啊,其它都是小事,城内的民心才是重中之重,我们几个月前才烧毁了他们的房子,杀害了他们的亲人、朋友,如今却要靠他们来保护我们,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林童也道:“若周瑜的奸细在城中散播谣言,煽动民众举事,我们腹背受敌,根本坚持不了三日。黄其将军故意对此避而不谈,应该也正在为此事烦恼。”

我道:“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烦得不行。”

林童笑道:“方法不是没有,只是我考虑还不是很成熟。等我想清楚了再告诉你!”

我做起来喜道:“真的?给我说说,哪怕提醒一点也好。”

林童笑着摇了摇头,倒头便睡,我再叫也不睁眼。

看来他也是没有完全想好啊,以林童的性格,没有把握之前,他是从来不会乱说话的。

我见状也不再多问,旋身躺下,赶紧休息,明早还要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