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高敬志劝降张曼成
作者:司马意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48

造谣!这是尹天能想出的唯一办法。

虽然众将都积极建议先窜到朱俊那儿去,然后从长计议。但尹天还是坚持要先造造谣。之前的一次黄巾军自发开展的造谣活动让他尝到了甜头,他决定,向街坊邻居老太太学习,一定要把谣造到底。

而且根据他的想法,这朱俊刚刚大败,军心不稳,一般这种时候,连败的可能性很大。自己再跑过去凑热闹,实在是不明智。还是呆在汝南,观望观望。

再说张曼成部,大败朱俊,声势大振,士气高涨,居然跑出宛城,到了襄城外,反把朱俊给堵上了。

按说,黄巾军形势是一片大好啊,人人都应该想,打入洛阳,干了皇帝老儿,自己作主的日子不远了。打了胜仗的时候,总是容易忘乎所以的。然而此时,黄巾军中却传出了不好的消息。说是皇甫嵩率部六万,董卓率部五万正从河北赶来,要与朱俊同讨张曼成部。

当然,这就是尹天这小子造的谣。而事实上,也不能真正算是谣言。

阴差阳错,张角三兄弟基本可以算是栽在了尹天手上,这直接导致了河北黄巾军的速败。但尹天这位空降兵的加入,并没有对历史造成太大改变,卢植还是被董卓替换了。

董卓老弟还是很卖力的,在收拾残余小股黄巾军时,从来没手软过。他与皇甫嵩的两面夹击,使得小股黄巾军也失去了生存空间,迅速灭亡。

大功告成之日,却接到了皇帝的命令,命令他们赶赴南阳一带,与朱俊协手,共同消灭张曼成。

皇甫嵩二话不说,率了大军就南下。

董卓这孙子却不那么听话了,带着队伍跑到了河东,而且一屁股坐下去,他就不走了。

这是明显的抗旨不遵啊,按律要诛连好几族的,可灵帝刘宏也确实是个软蛋,不知道是不是跟那群被他称为阿父母的阉人呆久了,完全没有脾气,不仅不敢处罚还任命董卓为并州刺史。

从这些来看,虽然没有两路大军来援,但皇甫嵩这一路,的的确确还是来了。

尹天在造谣时,自己也没想到,居然真让他说中了。当然,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一切。造完了谣,他就呆在汝南等消息了。

另外,四处派出探马注意张曼成动向,万一哪天这位同志想不通,把大军拉到汝南来了,跑得慢是要倒霉的。

过了好几日,没有什么异常,张曼成还是堵在襄城外边,朱俊也不敢动,就那么对峙着。

“主公,不对劲啊。”一向不说话的高顺开口了。

“有什么不对劲啊?朱俊刚刚战败,士气不振,不敢出战,而张曼成也顾忌对方还有两三万人马,不敢硬拼。所以就这么对峙啊。”

“不对,我听探马回报,这襄城其实是一座小县城,城墙低矮,再加上黄巾之乱,其城墙多有破败之处。此时张曼成大胜,兵锋正盛,正该一鼓作气拿下襄城啊。然而他却不攻,这是何道理?”

“那是我给他造的谣,他担心董卓、皇甫嵩两路大军,所以一时犹豫,不敢冒然进攻。”

“不对,正因为他觉得另外两路大军要来,才正应该快速攻击朱俊,只有先解决了朱俊,才能放下心来对付另外的两路大军啊。”

嗯?有道理啊,这小子迟迟不动手,难道有阴谋?不对,有阴谋也该现在使,等大军到齐,他还搞个鸟啊?不对不对。

“难道,他识破了我的谣言?”尹天站起身来,如果真是那样,就蛋疼了。

“我看未必,就算他能识破,可他手下的黄巾军不会人人都识破。军心仍然会受到影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速战速决。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选择了对峙这种对朱俊有利的方式。”

高顺摸了摸下巴,突然抬起头来,沉吟道:“或许。。。。。。”

“或许什么?说话别只说半句。”听得尹天直蛋疼。

“或许,张曼成想投降。”

“投降?”挠了挠后脑勺,尹天摇手道:“不会,他手握五万大军,而且刚刚才大胜,怎么会轻易投降?”

“正是因为他大胜,才好投降。主公你想,若是他大败,朝庭能让他投降吗?以朱俊的为人,肯定要赶尽杀绝。所以,只有先胜,然后再谈条件,这样,朝庭才会考虑。”

思索片刻,觉得有点小道理,尹天望高顺道:“既然这样,他现在就可以投降啊,为何不见动静?”

“或许。。。。。。”

“哎呀,敬志,我不是说了嘛,说话说完,别整半句。”尹天非常不爽,我弹你个**,多跟你说会话非把我憋死。

“或许,是因为朱俊。”

“朱俊?”

“朱俊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若是黄巾投降而不杀,那么人人都敢造反,干得好,就做皇帝,干不好,再投降不迟。所以,朱俊对于黄巾降兵,一直都是杀。也正因为这样,张曼成才一直犹豫。”

朱俊可以算是整个朝庭中仅有的几位正直官员之一,然而在黄巾军这个问题上,他却是出了句的狠。这一点,尹天以前也看书中提到过。搞不好,这回还真如高顺所言,张曼成,要投降。

尹天抬头看了看高顺,这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居然能有这种见识,脑瓜子怎么长的啊?叫老子来想,怕是再过十年也想不出来。能得到这种手下,发达了。

尹天想了半天,又问道:“那你看这个事该如何处理?”

“不好处理,以朱俊的个性肯定不会接受投降,若他胜了也许还有一点希望,可他败了。至他出兵以来,连战连胜,如今却得如此大败,他哪里咽得下这口气。”

尹天来回起了几步,猛然抬头:“朱俊不受降,我们受降啊。”

“我们?”高顺有点不相信的问道。

“对,我们。”

“我们一千来人,受降对方五万大军?”

“嗯。”

“这。。。。。。朱俊怕是不会答应。”

“我管他答应不答应。我是宛城太守,张曼成是盘据在宛城的黄巾军,我征讨,我受降,有什么不可以?”这小子不管不顾,要玩儿阴的了。

“但是。。。。。。”

“别但是了,就这么定了。那你看派何人前去招降比较好?”

“既然一定要去,就我去吧。”高顺站起身来,面色凝重道。

尹天点了点头:“也只有你去了,你看破了张曼成的心思,你去,是最有说服力的。另外,带上刘辟与龚都,他们俩是才投诚过来的,张曼成看到他们,心里才能踏实。”

“诺。”

高顺转身而去。在营中找到了刘辟龚都二人,一同往襄城赶去。

。。。。。。

襄城外,黄巾军大营。

“报,大帅,营外有三个人求见。”

“什么人?”

“他们自称是来救数万黄巾大军的。”

“哦?”张曼成沉思片刻,猛然站起身来,眼中精光闪出:“快请。”

小兵转身而去。

约一柱香的时间,高顺一行三人来到了张曼成的大帐。

“不知哪位是张曼成将军?”高顺环顾周围,虽然他已经猜出了谁是张曼成,不过还是问了一句。

“我便是。你说是来救我五万黄巾大军的?”张曼成粗声答道。

“是的。”

“哈哈哈哈。。。。。。我刚刚击败朱俊大军,现又把他围困在襄城,只待他日攻破城池,杀尽官军。何需你救?你该救的是襄城内的官军吧?”

“将军为何不攻城?襄城低矮,只要你大军一上,两三日便可破城。”

张曼成眼中光芒连闪:“我在等待时机。”

“再等下去,河北的援军就到了,到时,你哪里还有胜算?”高顺步步紧逼。

这在谈判桌上是十分有用的,虽然双方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对于最终结果也都心里有数,但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总是要故意装装深沉,未到最后一刻,绝不会亮出底牌。

张曼成愣在当场。

“我来帮你说。”高顺紧盯着张曼成,“张角兄弟败亡,河北百万黄巾覆灭,颖川波才部也被朝庭讨灭,放眼天下,昔日声势浩大的黄巾大军,只剩下你手中这五万人而已。”

张曼成额头上已冒出冷汗,而高顺不管这些,又道:“虽然你大胜朱俊一场,但这于大势何益?黄巾军大势已去,若再挣扎,等来的不过是最终的毁灭。”

良久,张曼成擦了擦额头的汗,问道:“那我该如何?我个人事小,但我不能让跟着我的这五万兄弟丧命。”

“投降。跟你想的一样。”高顺看了看眼前这名大汉,轻轻的说道,他知道,对方已经到极限了,是摊牌的时候了。

“投降,确实是我想的。可是,朱俊不会让我投降的,他要杀降兵。有多少降兵,都死在了他的手下,你叫我如何投降?”张曼成愤怒了,大声吼道。

“我没让你向朱俊投降。”

“不投降朱俊?那向谁投降?”张曼成睁大了眼睛,眼珠一动不动死盯着高顺。

“向宛城太守,我家主公,尹天,投降。”

“宛城太守?尹天?尹天?”张曼成眼中突然光芒大盛,激动道:“可是那斩杀天公将军三兄弟的尹天?”

莫非此人跟张角兄弟有关系?心中一惊,高顺依然昂首道:“正是。”

张曼成突然跌坐在地,沉默良久,仿佛老了几岁,悠悠抬头道:“好,我投降,为了手下几万将士,我可以投降,可他能保证我部将士的性命吗?”

“这个你不用担心,张将军,可还记得我二人?”刘辟龚都走上前来。

“你们?”张曼成想了想,终于道:“你们是汝南的刘辟龚都二位将军。你们怎么也来了?”

“我二人已投降了尹太守,我家主公待人很好,我们手下原来的五千将士,愿回家的都发放路费回家,想参军的,只要身体合格,都留下了,我二人更是做了主公帐下的两句军侯。”

刘辟的一席话,彻底打消了张曼成的顾虑。最终,他点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