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改诗
作者:又一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10

王二的儿子王元仁与张大的长女张元凤在两年前已订了婚。在“五友”的儿女们当中,王元仁是大哥,张元凤是大姐,他们两个完婚比弟弟妹妹更早一些,应该顺理成章。

这一年,王元仁二十岁,张元凤十九岁,两人晚婚的良辰吉日是八月初六。

八月初六日这一天,张家嫁闺女,王家娶媳妇,王家大摆宾客喜宴。第二天,新嫁女张元凤回门(即回娘家,当地叫回门),新姑爷王元仁来拜岳父母,与岳父母家的老亲旧眷见面,张家大摆宾客喜宴。第三天,新嫁女的父亲张大再亲自将女儿张元凤送回婆家,至此,整个婚嫁仪程完毕。

就在第三天张大将女儿张元凤送回王二家这天中午,王二请李三、赵四、钱五来陪张大这个尊贵的主宾。在这大喜日子里,相聚到一起的“五友”们格外高兴,话也特别的多,话题一个接着一个,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想到哪里说哪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天天麻麻亮的时候下起了小雨,一直到临近午时还没有要停的样子。

钱五这天第一个来到王二家,他坐的时间最长,喝的茶水也最多,已经出去小解了三次。钱五最后一次出去小解时,差一点滑倒在地,进到屋里,他跟王二说:“老天爷真不开眼,也不看看咱们正办喜事,他非要挤几滴眼泪不可……”

王二怕钱五再说些不吉利话,赶忙截住钱五的话头,说:“如此。人高兴之时也会流泪,咱们办喜事,老天爷高兴,这是他高兴得流泪。”

钱五却不识趣,说:“我记得咱们读私塾时,邱先生讲过‘清明时节雨纷纷’,怎么这夏季里也会‘雨纷纷’的?我看还是老天爷他不开眼。”

这时,张大接话:“钱五说到老天爷,说到读私塾,我倒想起二十多年前,学馆里邱先生作的那首诗,就是‘天公下雪不下雨’那首诗,真是好笑。”

钱五又说:“要说好笑,我看当时王二作的‘先生吃饭不吃屎’更好笑,这么多年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笑,我觉得王二的诗比那什么白,什么甫,什么牧的诗还要好。”(可见第一章《先生与天公》)

王二接话道:“如此。钱五此言差也。我那算什么诗?岂可与诗仙、诗圣先贤们相提并论?钱五刚才说到‘什么牧’,应该是杜牧。提到杜牧,我倒觉得他有一首诗很有趣,就是刚才钱五提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那首诗。”

钱五说:“我只记得这么一句。”

接着,王二吟诵道:“如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二吟诵之后,李三说:“用字太多,浪费。我看每一句省掉前两个字,改成‘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更好。王二你说这样改一下怎么怎么样?”

王二没有理会李三,他看赵四一直没有搭话,于是说道:“如此。赵四怎么不说话?李三说那首诗‘用字太多,浪费’,他将每一句省掉两个字,你怎么看?也说一说。”

赵四长年累月在田间劳作,平日里操不完一家人柴米油盐的心,在私塾学馆那三年所学的东西,差不多都还给那位邱先生了,所以赵四就照着李三的办法,说:“用字太多,浪费。我看每一句再省掉前两个字更好。”

钱五说:“赵四,照你这样说,就变成了‘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其它三句还可以,就是第三句的‘何处有’,何处有什么东西?本来是说‘酒’的,现在没有了‘酒’,该不是你把酒偷喝了?”

赵四笑,大家都笑。

钱五接着又说:“应该将第三句的‘何处有’改成‘酒何处’,‘雨纷纷,欲断魂;酒何处,杏花村’才对。”

这时,张大说道:“字还多,一句有两个字便可,改成‘雨纷,断魂;酒处,杏村’更好。”

不等别人说话,钱五又抢着说:“我看每一句还能省掉一个字,这首诗一共用四个字就可以了,就是‘雨断酒村’,你们说妙不妙?。”

王二听罢,说钱五:“如此。成何体统?原诗之味道全被你钱五给吃掉了!”

大家笑,钱五跟着笑。

又一夫曰:

借问列位大诗家,

原诗原味何处寻?

断魂匪夷成雨断,

酒村焉是杏花村?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