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永远的青春之歌(5)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60

第三节 我心中永远的青春之歌(5)

为巩固和提高开展这次人生意义讨论活动的教育效果,开阔同学们的成才视野,进一步唤起同学们自主意识,征得余老师同意,我们几位学生干部利用课余时间创办名为《追踪时事》的小报,动员同学们就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时事发表见解、踊跃投稿,择优刊登。我们办报的同学,自称这种做法是“办报评天下”。

办好这份不定期出版的小报,我们几人吃尽千辛万苦。办报初始,因来稿数量有限,工作量并不大,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多。从外出购买纸张和油墨等必备材料,到伏案选择稿件、设计版面、刻写钢板,油印后散发到同学们中,有时还要捉刀代笔,多方征求意见,补苴罅漏、补偏救弊,大家分工协作、团结互助,每次都能较好较快地完成全部编印任务。随着这份小报的影响逐步扩大、来稿量不断增多,仅用3个多月,印数便从当初的50多份猛增到400多份,工作量增加好多倍。-=手打吧会员手打 www.shouDa8.com=*牛刀初试便胜券在握,使得我们几个同学感到大喜过望。

在学习时间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要继续办好这份已呈蒸蒸日上趋势的小报,确实使我们感到压力不小。我们商定,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小报办出特点,成为同学们爱读并积极参与的小报。我们几人用“太阳发出的光芒总在照耀万物”的朴实语言,来鼓舞和激励自己。直至毕业离校,每逢将要出报时,我们几位一连几天都是披星戴月、竭尽心力,尽可能做到批郄导?、斗榫和缝。我们为办报所付出的辛劳,赢得学校大部分老师和同学好评如潮。

进入八十年代后,根据国家“四化”建设所需求合格人才的基本标准,/教/育/部明确提出,大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培养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以具有较好团结合作、自身涵养、审美情趣等个性品质为主的人文素质。按照这些要求,学校领导注重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工作应有的位置,通过举办有关知识讲座、开展读书竞赛、艺术欣赏、文学影评等活动形式,努力把学校办成造就同学们优良素质的精神家园、进行自我锤炼提高的社会空间。

那时,学校不具备现在这样的办学条件,所能做到的也就仅此而已。同学们都抱着“莫让年华付水流”的进取态度,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激情澎湃的岁月,谱写出曲曲令人振奋、催人高昂、激越、奋进的华美乐章。1980年,春花烂漫似如火的季节,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其他单位举办、适合青年们演唱的“听众喜爱的十五首歌曲”评选揭晓。透过获奖歌曲的歌词,能够清晰地看到,青年们在那段岁月、那段历史的珍贵留影和人生记录,体验到他们遗留在那个年代里,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

这些风靡华夏的优秀青年歌曲,以其轻松活泼、节奏明快、曲调清新,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特点,真实折射出当年年轻人的积极心态和宏大志向,陶冶着青年们的思想道德情操,也紧扣同学们的心弦。每当听到那些轻柔、嘹亮、透明的爽朗歌声,我们都会为之感到振奋、遐想和激动,经常在激昂中放声,在低吟中浅唱。

那年春季,整个校园里似乎处处飘荡激昂欢快、优美抒情的歌声,被同学们热情传唱、深受大家喜爱的《祝酒歌》、《青春啊青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太阳岛上》、《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等优秀歌曲,回荡在同学们的心间。浸润在浓厚艺术氛围中的校园,俨然就是同学们心中颐养性情、增进艺术修养的宽阔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