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向上、向上、向上(5)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92

第四节 向上、向上、天天向上(5)

然而,父亲并没有以此为满足。在后来的日子,为促使我更快进步,父亲经常和我一起做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和我共同写老师要求做的作文。每次写完作文后,父亲总是反复分析和比较这两篇作文的优缺点,分别进行讲评,对比找出我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提出修改具体意见,直到他和我都感到满意为止。

1971年初,我以优秀成绩顺利考入当地“戴帽子”(韩集)学校的初中部。我为自己没有辜负父亲的殷切期望、没让他的心血付诸东流感到自豪,也为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充满信心和力量。向上!向上!天天向上!的强烈愿望,在我心中胜似火、坚如钢。

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后,父亲关注着我的知识面是否开阔,注重从多方面开发培养我的非智力因素;关注我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注重在增强学习毅力等方面对我进行锤炼,力求在取得学习进步的各方面,使我得到淬砺。

当年,安前农村的有线广播比较普及,但播出内容十分单调乏味。每天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30《新闻和报纸摘要》和20:00《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外,其余时间,公社广播站主要播出开展当地“农业学大寨”方面的情况、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歌颂**同志的歌曲、**语录歌等,并且开机和关机都非常随意。如果单靠收听有线广播,难以得到外界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除能看到过期的《新华日报》外,其他知识和信息来源,只有靠家里的一架半导体收音机。父亲经常把自己在阅读报纸上看到、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新闻时事、工人阶级最新取得的生产技术成就、来自各方面的趣闻轶事等,详细地分析讲解给我听,以此帮助我拓宽学习范围、提高学习起点、尽快掌握各种类型的知识要素。父亲还常把报纸上发表的好文章剪下来作为范文,教会我学习和领会、模仿和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基本写作技巧。

那时,在农村看不定期放映的露天电影,是非常盛大隆重的村民活动。农民们每逢在本村或打听到外村放映电影时,整个村庄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全村男女老少早早就手拎小板凳来到打谷场上,或步行1―2小时赶到放映地点,引颈等待放映时刻。当年,我国电影界百花凋零、电影生产萧条,基本上没有国产影片。百姓中流传的对电影类型评价顺口溜是,中国的新闻简报、朝鲜的哭哭笑笑,越南的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的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的搂搂抱抱。展现在百姓眼前的都是久放不衰的影片,以至每当放映到某个情节时,看电影的百姓们都能大声说出下面的台词,从而引起全场一片哄笑声。

几年间,当地村庄所放映的电影,除去8个经典/革/命样板戏影片(**同志夫人**创立并推广,以/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为代表的戏剧片)外,就是已看过多次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看不见的战线》、《卖花姑娘》、《列宁在十月》等。父亲为使我能更多接受来自电影作品的知识,当得知哪里放电影时,他全然不顾白天劳动的辛苦,陪同我赶往放映地点,席地而坐和我一起观看。每次来回至少步行5―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