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踏着歌声去上学(1)
作者:蔡王诗琪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45

本章阅读提示:遨游书海、陶醉书香、跋涉书山、沉浸书趣,历来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寄托。当我们重温旧言、重思旧事、重寻旧辙时,都将产生立志为不负前人而崛起的鼓舞。在特定时期形成的某些社会行为,其价值只能是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鉴赏和反思。每个时代都留下独特的烙印和声音。无论是动荡不安还是激情燃烧,所经历的时代都在光阴的酝酿中成为历史、格调和记忆。

第一节 踏着歌声去上学(1)

读书和学习贯穿人的终生。读书足以使人怡情养性、提升境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高素质和增加修养。古语中“家传万贯,不如一脉书香”,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中华民族具有相沿几千年的崇尚学习、学而不厌、学中长智的优秀文化传统。热爱读书和学习的人,无论在勤学求知阶段,或在实践中汲取真知,遨游书海、陶醉书香、跋涉书山、沉浸书趣,历来都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寄托。

从我正式接受文化教育的年龄开始,就隐约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催促和鞭策自己。尽管那时懵懂无知,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家族刻苦勤学的可贵精神,始终激励着我在丰润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奋进。

由于奶奶对我的百般疼爱,加上她对实施幼儿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我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时,奶奶一直舍不得我离开她。直到6周岁,我还没上过幼儿园。1964年秋季,南京市/教/育/部门规定,凡是没上过幼儿园的儿童,一律不得直接进入小学学习,只有先在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学习1年后,才能正式成为小学生。

父亲幸亏预先得知这个规定。否则,老是让我在家里玩耍,等到了上学年龄,还真的不能直接上小学。平白无故地耽误1年时间不说,还要让奶奶继续为**心。于是,父亲赶紧为我在幼儿园报名,很快就把我送进幼儿园。这样,等到翌年小学招生报名时,我就有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经历。至此,奶奶不得不同意我上幼儿园。

我就读的这家幼儿园,是所属街道办事处创办的民办幼儿园。全园大约有100多名幼儿,只有两位老师是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其余的老师和保育员均为“南下”革命功臣的配偶,因她们没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根本就谈不上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好在我已经向奶奶学过幼儿应掌握的常规性知识,进入幼儿园后直接插入大班。每天的上课内容,主要是听故事、学唱歌和做游戏。

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有些不放心,接送过我好几次。数天后,等认识来回的路段后,我就自行来去。每天下午回家后,我从不顾及奶奶正忙着做家务活,总要缠着她,给她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奶奶只好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耐心地听我说这说那,还不时地提问让我解答,好象是在特意考考我,看我在幼儿园表现如何。

1965年6月,南京市的小学当年招收新生工作开始。之前,母亲让我自己先做些口算、写字和常识性认知等方面的基本练习,用以在正式报名时,应对学校简单的入学考试。

我按照母亲提出的要求,在***帮助和指点下,独自连续练习好几天时间。那天傍晚,母亲要检查我的练习情况。经检查,她认为,我在其他方面准备得比较充分,就是3和8这两个数字,还是把它们写得让人不分清。母亲当时就手把手地教我并示范给我看,我连写几遍还是写不好。事后,母亲抽空又耐心地教我怎样写,我又反复练习多次,仍不尽人意。

几天后,母亲检查我这两个数字能否正确写出。我明知自己写不好3和8,为能在她面前蒙混过关或逃避练习,便随意把写出的3和8说成这是8那是3。我以为用此雕虫小技能奏效,但却被母亲识破,她指责我不该敷衍和糊弄,并要我当面写给她看。我当即彻底露馅。母亲一气之下说,要是再写不好就不带你去学校报名。奶奶为配合母亲对我的训诫,对我也是不闻不问。

到学校报名的那天上午,我看见奶奶只顾做自己的事,母亲仍然去上班,丝毫没有由她们带我去报名的迹象。临近中午,我有些着急,生怕错过报名时间而上不了学。我心里想,报名时肯定要带户口本,倒不如自己先拿着户口本去试试再说。于是,我偷偷摸摸地打开父亲写字桌的抽屉,拿出户口本,趁奶奶不在意时溜出门,径直向学校报名点奔去。

当我气喘吁吁、汗涔涔地赶到南京市某小学时,学校新生报名处只有2―3个招考老师在场。其中一位老师看我这番模样,忙问我到这来有什么事,我赶紧说,报名上学。老师们听后都感到有些诧异和好奇,又问我,怎么你自己来报名?家长呢?我顾不上回答老师的疑问,随即出示户口本给他们看并自报家门,把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家庭住址、父亲和母亲的工作单位等情况,迫不及待地全部告诉他们后,便诚惶诚恐地站在旁边,等待老师们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