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计声东击西:让不仁供应商醒悟从善(3)
作者:水思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68

“这批货,我们不退还给你们,因为我们可以发到北方干燥的地区使用,钱也一分钱不少给你们。”

“你们只需承担这些东南亚客户的善后费用就可以了。”

“你看满意吗?”

供应商代表听了,惊呆了,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回去后,供应商高层也惊呆了,特别是那个利润至上的老大。

老大不愧为老大,智商就是高,震惊之余的反思,让他很快就顿悟了。他特地去见了黄铁,表示感谢,同时,也宣布收回涨价的要求……

Par剥笋壳

看完上面的故事,读者可能有点疑问,为什么黄铁听完质量部门的情况介绍后,就能想出使用“声东击西”这条计策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剥笋壳,来看看黄铁的思考过程:

剥笋壳1:黄铁期望得到什么样的行为结果?

回答1:供应商因为经营理念的转变,自己主动放弃不合理的涨价要求。

剥笋壳2:供应商凭什么主动放弃不合理的涨价要求呢?

回答2:如果让供应商亲见(Personal):黄铁以德报怨相待于他们,基于“互惠法则”的关键心理,他们也存在以德来回报的可能。

剥笋壳3:如何让供应商的“以德来回报”的可能,变为一定呢?

回答3:那就要对黄铁的以德报怨进行设计(Plan)了,最好的计策就是“声东击西”。#本章节随风手打 SHOUDA8.com#

剥笋壳4:为什么“声东击西”是和当时情况最相符的计策?

回答4:这就需要分析“声东击西”这条计策里的2条设计(Plan)准则:

设计(Plan)准则1:敌志乱萃,不虞。

这个准则强调:使用时目标对象处于的思维状态(思维混乱到无法正常预测和判断)。

黄铁案例里:供应商因为发生质量问题的这批货数量巨大,退与不退都是两难,由于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黄铁很清楚,在自己宣布处理结果前,供应商除了等待,别无他法,思维就会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而这种思维状态,完全符合使用该计策所需的条件。

设计(Plan)准则2: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这个准则强调:使用时目标对象处于的环境局势(像崩堤之前高于地面的河水,非常危急)。

黄铁案例里:如果这次由于质量原因,供应商的资格被取消,那么,这个行业这么小,以后谁也不敢要他们的货了,供应商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情况将非常危急。因此黄铁只是暗示有可能取消供应商的资格,马上就可以让供应商处于符合这条计策所要求的环境局势中。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判断,黄铁当时的情况,完全符合实施“声东击西”这条计策的设计(Plan)准则。因此,选择“声东击西”是水到渠成的事。

剥笋壳5:“声东击西”这条计策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巩固(Plus),确保最后成功?

回答5:虽然当时的情况,已经符合了“声东击西”的设计(Plan)准则要求,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黄铁还是安排供应商和自己一起去做东南亚客户的善后工作,以便在过程里,以身为例,让客户亲见(Personal):供应商与客户的公平合理关系。

这个事件的巩固(Plus),对黄铁最后那次推心置腹的沟通取得成功,帮助是非常大的。

Part three 回味豆

通过上面的剥笋壳梳理,我们很容易就解析出“声东击西”这条计策的“P4”:

⊙知心(Probe):互惠法则(人们有责任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亲见(Personal):以德报怨,善待自己。

⊙设计(Plan):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巩固(Plus):多次出现“以德报怨,善待自己”的佐证,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从黄铁案例中,我们知道了:真正打动别人、改变别人的不是设计(术),而是亲见(Personal)的本(德)。

术当然也很重要,也很关键,它可以帮助德(本)获得成功,并且还可以提高成功率。为此,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喜欢研究术。

术是一个好的做事工具,我们应该经常使用,但使用中,切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忘了自己做人的初衷,忘了本(德)。

一个思想阴暗自私的人,术的技艺再高,也是无法真正打动和改变别人的。因此,我们在日常行为中,要经常修炼自己的德行,所谓: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别人品质优良,就要像这样的人看齐;即使有差距,只要坚持追赶,一定会慢慢赶上他们。

看见别人品质恶劣,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也有这些缺点,就努力改掉,如果没有,则经常提醒自己。

pter 2

敌战计――处于势均力敌

本章节重点:处于均势时,如何损少得多?

关于如何减少损失,有四计。

掩护谋略三计:无中生有 、暗度陈仓、笑里藏刀

止损谋略一计:李代桃僵

关于如何根据对方状况,借势发力,减少投入?

有一计:隔岸观火

关于如何增加收益?

有一计:顺手牵羊

因为处于均势,所以敌战六计特点:

重掩护,强调用少投入,获取大收益,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