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经略洛口
作者:如画江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51

随后,李密以“魏公”之名义传檄天下,号召各路反王前来投靠。

于是,黄河以南,江淮以北地区的各路武装纷纷响应、宣布效忠李密。孟让、王德仁以及济阴人房献伯,上谷人王君廓(大刀王君廓),长平人李士才,淮阳人魏六儿、李德谦,谯郡人张迁,魏郡人李文相,谯郡的黑社、白社,济北人张青特,上洛人周比洮、胡驴贼等争相相投。

其中就包括,当初把李密扫地出门的郝孝德,不过事过情迁,李密显出了君临天下的的气度,对此毫不计较、只字不提,反倒使郝孝德感到不好意思。

李密对各路反王以礼相待,全部封官晋爵,并且用人不疑,让他们依旧统领本部人马,彻底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在显示自己大度宽厚的同时,也树立了很好的宣传效应。

于是,受到鼓舞后前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李密的部众已达几十万人,随后魏公府设置了百营簿来进行管理。

看来,房彦藻所说的“号令天下”的称帝效应,已经达到了效果。

有了新政权,当然要有都城,而且不能马虎。而瓦岗寨作为大本营,离此太远,已经适应不了形式的发展了。

经过与王伯当、柴孝和等人商议后,李密决定重筑新城;命护军将领田茂广修筑新洛口城,以洛口为中心,方圆外延四十里,甚为气派。

李密住在崭新的洛口城,开始了他的新篇章。

各方面事务就绪后,李密要先发制人。

他还是把洛阳作为了第一目标;或与在他心里始终有东都情节;不攻下东都就难消心头之憾。

最先开始第一波进攻的是孟让。

孟让,齐郡(今济南)人。隋炀帝三征高丽时,山东作为攻伐高丽的后方基地,受害尤深、民不聊生。大业九年(613年),孟让揭竿而起,曾与首举义旗的王薄联合,占据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一带。隋炀帝遣大将张陀前来围剿,孟让不敌,率部退到到江淮地区。第二年,其部占领盱眙(今江苏盱眙),扩展到十余万人。

随后,自信心膨胀的孟让领兵南攻,被隋江都丞(今江苏扬州)王世充击败,被迫向北转移,投入瓦岗军,被李密封为行军总管,授齐郡公。

二月初九,李密登基后仅四天;孟让率领步骑兵二千人趁夜进入东都外城,焚烧抢掠了洛阳最繁华的丰都市场,到拂晓时才离去。

此次突袭后,东都居民惊恐万分,赶忙迁入宫城避难,台、省、府各办公衙署都住满了人。

而洛阳的留守朝廷也成为惊弓之鸟,一面日夜警备坚守,一面派人向杨广报告。